新浪财经

《百家讲坛》靠什么来安身立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3:47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严葭淇

  CCTV的《百家讲坛》自2001年开办以来,作为一个严肃的学术平台,曾经开在电视里纵论阳春白雪的风气之先,备受知识分子和普通观众的推崇和赞誉。但近一两年来,《百家讲坛》成了“学术超人”、“教授明星”的驰骋地,最近更把臭名昭著的大太监李莲英也搬上了讲坛,似乎要以此挥别曾经的学术光环……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和研究《百家讲坛》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2008年发表《新春节文化宣言》五学者之一的裴钰的观点也许有一定的代表性。

  文化“黑手党”

  破坏了学术放大了偏见

  记者:您在博客里谈到《百家讲坛》有文化“黑手党”的现象,怎样理解这样的说法?

  裴钰:文化“黑手党”来源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四位文艺批评人士,他们总是非常简单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不费心去做科学的阐述和论证。比如认为A是B,但为什么A是B,他们不说。他们说话的方式特别像黑手党,不说话则已,一说话也是三言两语,但权威性却不容置疑。这种现象在韩国比较普遍,韩国的历史学界就非常武断地说书法是起源于他们的,并且得出结论说,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纸用的是高丽纸。文化“黑手党”也称“阐释学黑手党”,就是说他们阐释的方式是黑手党式的大砍大杀和专横武断,所以美国和国际学术界讽刺地称他们是“耶鲁学派”,这是从宏观上说的。

  具体到微观上,文化“黑手党”是现代社会部分知识分子真实的学术和生存状态,他们不再坚守科学的原则,不再把学问当学问,而是以学术的名义,到处开论坛搞讲座,用现代理论的概念生套在过去的已经作古的人和东西上。他们认为只要逻辑上站得住脚,过去的东西可以任意摆布。于丹解读《论语》就是这样,把心理学、社会学的概念,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放到了2000多年前孔子的《论语》上,把《论语》解释成21世纪的心灵辅导书。她的解读离《论语》的本质很远,但孔子已经死了两千多年了,无论她说得对不对,他也不能上来和她辩论,于丹这样是很讨巧的。于丹学术水平有限,但口才很好,易中天口才也好,但口才好和学术并没有什么关系。于丹、易中天、孙丹林他们不是在做科普,而是在展示个人,他们对学术的破坏力远远大于他们的创造力。

  人文科学是论证

  从来就不是好玩的

  记者:您认为《百家讲坛》将人文科学娱乐化庸俗化,但这也是电视吸引观众的一种手段。

  裴钰:现在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百家讲坛》让我爱上了历史,另一种是《百家讲坛》让我爱上了读书。

  但其实他们爱上的不是历史和读书,而是民间故事和各种段子,这不是历史,更不是人文科学。人文科学都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和方法论,现代历史学尤其是,它不仅重视逻辑关系,更重视实证,是一门实验科学,也就是说只有经得起考古实证检验的结论或观点,才是科学的判断,其余的都是“假说”和“猜想”。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