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百家讲坛》靠什么来安身立命(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3:47 华夏时报

  而且,人文科学从来就不是好玩的,好玩也从来不是人文科学的功能。学术的传播之所以不同于艺术的传播,就在于学术传播从来不是以娱乐、审美为首要目的,而是以普及科学精神为最重要的功能,这也是知识分子和艺人的区别。而易中天他们讲的历史,是把历史作为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要是这也行得通的话,那韩国人说书法是他们的,端午节是他们的,孔子是他们的,也没什么好指责的了。我花了很长时间来考证书法起源于中国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为的就是用学术的解释来代替“黑手党”式的论断。

  伪学术真娱乐

  文献的价值不能轻易否定

  记者:马未都讲的收藏许多观众都觉得很有意思,您的看法呢?

  裴钰:马未都的一些观点和史学论据也有很多硬伤,比如他说“文献不可靠,实物才可靠”,当然他是从收藏的角度来说的,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文献对于历史研究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今天对孔子的了解不是因为曲阜留下了多少孔子用过的东西,而靠的全是文献记载,因为如今根本找不到孔子生活物品的实证。如果按照马未都否定历史文献的观点,“孔子这个人是否存在”就成了一个问题。而收藏和历史的关系,就像保险和数学的关系一样。保险离不开精算,而收藏的生命力也全在考古和考证。宋版书和宋瓷瓶之所以值钱,就因为它们身上投射着历史的影子。可以说,现代历史学是收藏的学术根基,现代考古技术更是收藏的生命力,对于收藏中的核心问题:物品的真伪,现代考古技术是最客观最标准的衡量判断方法,所以收藏在历史学中又被称为“博物馆学”,而历史学又是人文科学存在的基础。

  还是那句话,学术不是好玩的,要是期待通过好玩让老百姓爱上历史和读书,那有人还通过看三级片爱上了电影呢。历史学不是讲故事、侃大山,说书人可以把历史都付笑谈中,而知识分子的学术传播如果也这样,艺人和知识分子的角色就会混淆,这也是《百家讲坛》目前的混乱和矛盾所在。其实在多元化的今天,学术和娱乐并不冲突,大道通天,各走一边,完全没必要“挂羊头卖狗肉”,而实在可以大大方方地“卖狗肉”,像周星驰那样大话就很好。

  长期以来,人文科学遭到极大破坏和压制,而这其实也是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欧美等国家早年都经历过。于丹、易中天他们,作为娱乐明星我很尊重他们,但他们拉学术作虎皮,就应该有人给他们指出来。伪学术真娱乐,不是一句“普及历史知识和通俗好玩”就能遮掩过去的。

  不懂不等于无知

  观众是有相当修养的

  记者:最近李莲英也上了《百家讲坛》,很多人都开骂了,您怎么看?

  裴钰:《百家讲坛》一方面娱乐着,一方面又称自己是主流媒体的导向性节目,具有权威正统的特点,这是他们老被人骂的原因。其实,《百家讲坛》讲什么都无所谓,讲李莲英、赛金花都行,关键是怎么讲,是遵循历史学的原则去讲,还是随意演绎。

  研究中国近代史,可以选取的人物很多,左宗棠、慈禧、李鸿章、曾国藩个个都很精彩,选择李莲英这种不入流的人,只能说明《百家讲坛》猎奇性和庸俗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要老百姓听得懂,不一定非要用郭德纲的方式。所以不要老拿老百姓作借口,《百家讲坛》的观众是有相当修养的,一味地庸俗下去他们肯定也不看了。

  当然,《百家讲坛》也有讲得比较好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文学方面。人文科学走到21世纪,解构主义成了文艺批评的主流之一,再加上后现代主义,当代艺术和文化已经非常多元化了。对于文艺鉴赏,大可天马行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只要注重逻辑关系,不妨自成一家之言,比如刘心武讲的《红楼梦》……但《百家讲坛》一碰上人文科学,就垮了。可以说,他们在这方面,放大了偏见,分裂了人文精神,表现得非常无理和无知。

  记者:如果让您来做《百家讲坛》,您会怎么做?

  裴钰:如果现在让我来做《百家讲坛》,我会在开头打上一行字幕:“本节目纯属娱乐,听者慎重。”就像港片开头的“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其他的就随便了。还是那句话,学术是不容娱乐的,学术精神是一定要坚持的,人文精神和科学原则更不容亵渎。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