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消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5:32 经济观察报

  沈威风

  三月初,在人大政协两会纷纷扬扬的提案讨论的同时,由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AllenHamilton)及上海美国商会(TheAmericanChamberofCommerceShanghai)联合进行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2007-2008》指出,中国一直以来作为纯粹低成本及出口导向型生产基地的重要性将逐渐减小。在接受这项调查的66家外资公司中,超过一半认为中国正在丧失其相对于其他“低成本”国家——如越南和印度——的竞争力优势。“中国制造年代即将结束,”美国商会上海制造业委员会主席霍恩贝说,“不能再只将它视为一个制造车间。”

  世界工厂的竞争力下滑

  博思艾伦咨询公司与上海美国商会联合进行此项研究的主要出发点,是探讨美国制造业企业在中国的成本上升、竞争加剧等环境因素下,应该如何维持竞争力。博思艾伦大中华区总裁谢祖墀博士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是次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这些制造企业对将中国作为其销售市场和出口平台的看法,并且在企业结构以及如何管理在中国的运营方面提供相应的建议。

  调查显示,54%的受访公司认为中国对比其他低成本国家正失去其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和工资成本上升所引起的成本上涨。70%的受访公司认为竞争力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而52%的公司指向工资成本上升。白领经理和蓝领职工工资分别上涨了9.1%和7.6%。33%的受访公司认为另一个导致中国失去竞争力的原因是员工流失。

  而谢祖墀博士亦指出,2008年1月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将会进一步加大人工成本,这在业界已经形成共识。因此,有理由相信在2008年,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不会得到缓解。

  因此,有近20%的受访公司表明他们已有明确计划将部分运营由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在表明运营转移意向的公司中,88%的公司指出他们曾经因为廉价的工资成本而选择中国,但如今其他国家更低廉的工资成本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使得中国的吸引力日益受到威胁;63%有意迁离中国的公司将越南作为替代中国的最佳选择;37%的公司则倾向于印度。

  运营优化管理亦成掣肘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2007-2008》还指出,成本上涨的同时,中国在很多运营方面仍落后于国际标准,尤其在物流基础设施、贸易环境、技术可获取性、管理能力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除此之外,跨国公司在中国未能实现运营优化以及未能完全将中国同时作为其发展市场及制造与采购运营中心亦是限制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四分之三的公司在中国的运营缺乏最佳实践。受访公司认为在中国有很多最佳实践未得到完全应用,只有11%的公司应用了规划整合系统,如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简称ERP)软件和物料需求规划 (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简称MRP)。而只有7%完全应用了存量分析计算工具和流程,4%的公司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上运用了最佳实践。

  面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下滑的问题,中国本土的制造企业难免受到影响,尤其是制鞋成衣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少中小企业已经面临倒闭的危机。对此,谢祖墀博士建议,中小企业须通过自身努力提升生产效率。对那些能够应用最佳实践的制造商来说,提升长期的竞争力优势是可行的,包括提高运营效率、加强采购和供应链资源配置、引入国际优化的生产制造和物流管理、参与全球整合、提升管理能力等。

  谢博士去年底出版了 《方向——中国企业应该学习什么》一书,其中就相关领域提出的观点,正和这项研究报告的建议吻合。他认为,中国领导层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已经参与到解决竞争力下滑的工作中来。“他们致力于将国内各产业的生产提升到价值链中的高端水平,摆脱现有的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制造业为主的局面。调查结果表明中国领导层所指导的宏观层面上的变革将直接影响到在中国的国内外企业的运营。显而易见的是,即便中国的竞争环境更为激烈,那些能够不断提升最佳实践在各项运营中的运用并且了解中国发展进程的制造商将会得到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丰厚的回报。”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