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将趋利与付出相联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 12:11 南方日报

  马红漫

  当下,标榜和彰显社会责任俨然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界的一种流行。不久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行文间将其扩大产能、提高研发水平以及推进薪酬福利体系等诸项工作均列入履行社会责任的“光荣榜”中。与此几乎同期,12家知名跨国公司采购商在深圳参加“买家专场采购会”时公开表示,对于使用童工、严重超时加班的工厂,将拒绝其作为供应商的资格,原因是要履行社会责任(详见本报昨日A17版)。

  从两则新闻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中外企业对“社会责任”概念诠释的差异:前者把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相关的商业行为,也视为一种公益行为进行炫耀;而后者则有所超越,考虑他国民众权益。然而即便如此,面对跨国公司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追求,我们同样也需要认真分析其背后的真正原因与现实效果。

  20世纪以来,企业内部出现股东分散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趋势。如果有企业不顾及社会责任而一味追求利润意味着“短利”,那么由此导致的企业信誉扫地,则意味着“长痛”。显然,是企业制度的内在变迁决定了企业必须选择放弃“短利”。与此同时,日益透明的媒体舆论监督也成为各大企业避之不及的利刃,各种负面案例比比皆是。例如,利用“血汗工厂”制度生产产品的美国服装制造商Levi-Strauss 被媒体曝光后,业绩一路下滑;在国内,铺天盖地的新闻追踪也使得“富士康血汗工厂”名声远播,令其处于尴尬的境地。由此,良好的社会形象在事实上成为了企业得以永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据悉,在此次跨国采购商表明立场之后,确实有采购商已因代工厂不履行承诺而拒绝订单,可谓言出必行。然而问题在于,当这些企业彰显社会素养的同时,却没有顾及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仅仅通过制约和惩罚来在形式上维护劳动权益,结果有可能是使得劳动权益受到更大的损失。

  以珠三角为例,惨烈的同质化竞争将这些代工厂推向了微利的边缘,而面对强势的跨国采购商,这些代工厂不得不一再压低自己的利润空间以博得生存的机会。跨国采购商一句轻飘飘的“提高效率”建议,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代工厂所处的窘境。减少工人加班、提高工资待遇将直接导致代工厂成本的高企,面对刚性的采购价格,代工厂只能被动地走向歇业的危机。但是,代工厂的悲惨命运却丝毫没有唤起采购商的同情,哪怕是采购价格的些许松动,抑或是技术管理的些许支撑。

  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把自己企业的财富获取与付出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纯提出要求与惩罚。其中的关键在于适当放弃自己的利益,比如在提出工厂生产条件的同时,适当提高商品采购价格;通过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让工厂的工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技术能力,以便要求更高的待遇,同时工厂自身的生产效率也可以提高。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星巴克就曾经帮助咖啡农改善生活条件及保护种植区内的环境,星巴克还主动提高咖啡的采购价,高出市场均价达一倍左右。

  曾有媒体报道,在一次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讨会上,有企业家坦言,企业天生趋利,忽然讲起社会责任来,是被媒体和消费者逼出来的。也许这位企业家的发言有些偏颇,但是毕竟道出了企业讲社会责任并非其本性的真相。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