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秋风:当GDP不再被热论 统计数据可能更加可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 10:43 中国经营报

  秋风 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

  大概只有在中国,GDP规模和增长速度才是一个在公共论坛上被反复提到、在官员心目中几乎占据最显眼位置的数字。甚至连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也不能免俗。

  在最近的一次论坛上,邱晓华就预测说,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再过若干年
,中国GDP总量将大致赶上美国。笔者无意讨论这种预测是否可能灵验,倒愿意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此谈论,是否把统计数据用到了正途?

  经济统计提供的是关于经济活动的信息,其潜在的使用者大体上包括三类:进行经济管理的政府;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与个人;从事经济及其他方面研究的研究者。坦率地说,过于宏观的统计信息对于企业与个人的经营活动,并无太大帮助。至于学者的研究,如果没有数字,他们也大可以通过别的研究对经济问题得出很可能更准确的结论。

  统计最重要的用户是政府。政府要让自己对经济的管理看起来比较科学,就需要依赖统计数据。

  在成熟的法治-市场国家,政府控制经济的权力比较有限,所以,统计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事实上,主要依赖统计数字的也许只是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至于财政及管制政策,通常并不是基于经济的逻辑、依照统计数字精确地计算后决策的。相反,是按照政治的逻辑决策的,更多的是不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

  计划经济国家对统计数字的依赖度最高。目前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权力也非常强,所以,精确的统计数字对于政府来说非常重要。不过,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控制权力过大,乃是政府权力未得到恰当限定的一个侧面。这种限定不清的权力反过来又会扭曲统计。统计缺乏独立性,尤其是统计制度设计不当,导致地方政府控制统计,地方的统计数字不可信。

  中央政府正在试图摆脱地方政府的操纵,以获得真实的信息。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拿统计数据干什么?政府强有力地控制经济,这当然很威风;但它也意味着一种责任:人们立刻会把经济表现与政府的能力联系在一起。这导致了一个很奇妙的统计学后果:政府会非常重视大体能够反映经济实力的GDP规模和增长速度。因为,这个总量概念能够揭示实力,能够描述政绩。

  因此,在中国各级政府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总是少不了GDP增长速度、人均数字、总规模这样的指标。也因此,中国的官员一张嘴就讨论,GDP总量什么时候能够超过某个国家云云。

  事实上,几乎所有地方官员都是这样利用统计数字的。只不过,他们不是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而是比较本省与邻省、本县与邻县的GDP。地方政府只关心GDP,形成了一种“GDP崇拜”。这本身就是一个中国特色。在西方国家,即使中央政府重视统计数据,那通常也只是重视那些比GDP低一个层面的数据,其中最重要的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这是能够更具体地刻画市场状况的数据。至于地方政府,通常并不关心统计数据,它的地方性经济政策几乎完全是按照政治的逻辑制定的。

  在中国,统计数据同时也被赋予了一项经济之外的功能,即充当反映各级政府政绩的信号。但稍加分析即可发现,这两点是有内在冲突的。因为,政府有力地控制着经济,所以,用GDP可以方便地衡量官员的政绩。但这样一来,官员必然为了政绩而操纵GDP,并连累其他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使政府难以得到它管理经济所需要的真实数据。笔者的结论就是,某一天国内各界人士不再热衷谈论GDP,那时,中国的统计数据大概会更可信一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