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赶德超美论其实是一种发展浮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09:47 光明网 | |||||||||
履新不久的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北京大学指出,“十一五”末期,中国经济总量很有可能赶上德国,将达到人均三千美元左右。15年后,中国将达到人均五千美元左右,总量基本上可以赶上日本。再过30年至35年,中国人均将达到一万美元,总量将大致赶上美国。(6月14日新华网) 其实,关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邱晓华并非第一人。此前,高盛银行的经济学家
无疑,对这种赶超论,都会让国人好一阵高兴。毕竟,我们仅仅只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便走完了国外上百年所走过的路程,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种经济高速发展所显露出的喷发现象,都昭示着我国经济新的一轮腾飞的开始。 然静下心来想一想,这种“馅饼式”的论调,却总给人一种虚无、飘渺的感觉。诚如专家所言,我们的经济总量能超德赶英,可按13亿人口计,我们的人平GDP又是多少?在西部仍处于相对贫困状况下,空谈GDP的高位增长,无异于“秀才出门抹猪油”自我陶醉。 应该理智地看到,近年来我国经济高位运行,相当大的程度是建立在高能耗、低效率、重污染的基础之上,是以牺牲生态、浪费能源为代价。生产方式落后、粗放,劳动力低廉,企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痼疾,都暴露出了经济运行中非良性因素的存在。 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滋生出的贫富分化,不但使财富大量积聚在少数人手里,助长了社会的仇富情绪,而且城乡差距并非随着经济的腾飞一体化,有人对此形象地描述为“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倘若这种不协调现象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GDP能否继续健康增长也是一个疑问。 罔顾中国的国情、社情、民情,言必称赶超,其实反映出了某些人的一种浮躁心态,一叶障目,看到了经济上的繁华一面,而忽视了不和谐的因素。其实,这恰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