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关注我国铁矿石谈判 > 正文
 

铁矿石谈出的内外权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 15:41 《商务周刊》杂志

  中国铁矿的未来也许不是争得定价权的问题,而是如何应对新垄断导致的不公平

  □记者 吴金勇

  “拉锯战”之外的好消息

  4月21日,新疆阿勒泰地区传来喜讯,沉睡了上亿年的新疆最大铁矿——蒙库铁矿正式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当地政府称,蒙库铁矿储量达2.2亿吨,平均品位43%,并有着埋藏浅、储量大、原矿品位高、易开采、易磨易选等优点。

  同一天,国际市场也传来好消息,印度政府已批准印度五矿贸易公司(MMTC)与中、日、韩签署新的铁矿石长期贸易协议,新协议期限为5年。按照印度现行政策,高品位铁矿石(64%及以上)限制出口,只能由印度五矿公司专营。以往中印之间没有长期合同,只有不稳定且履约困难的铁矿石现货交易。

  在国际铁矿石谈判的紧要关头,这两则消息的出现并不偶然。从2005年11月中旬至今的5个月里,作为中国钢铁企业代表的宝钢,已与铁矿石的供方代表世界三大铁矿石厂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和力拓(Rio Tinto)进行了4轮立场相差甚远的谈判,目前正进入第5轮谈判。

  “拉锯战”需要耐心,耐心能等来变化。尽管是第一次正式坐在谈判桌上,但代表中国钢铁企业参与国际铁矿石谈判的上海宝钢还是表现了足够的耐心。漫长的“拉锯”期间,世界铁矿石的供需关系与力量对比在不断变化,这使得谈判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了以中国为代表的铁矿石需求方。

  官方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12月30日,中国23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总量仍处在较高水平,港存量高达3490万吨。据广东海关统计,今年以来,由于国际铁矿砂现货价格下跌和海运费回落,一季度广东口岸进口铁矿砂均价为64.8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3.2%。

  高库存和现货价格的不断下跌,加上铁矿石三大巨头及国际上其他的主要铁矿石厂商利益不断分化,使得中国不仅有了更有效的平衡工具,而且扩大了选择范围。

  有分析人士认为,国际国内各方关系的变化导致国际铁矿石市场新的主导力量正在形成。作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中国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了。中国谈判代表的神气被认为是这种权力转移一个最好的表现。

  在第四轮谈判结束之后不久,《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道,以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为代表的国际铁矿石供应方原计划今年再次涨价20%。而以中国宝钢集团为代表的中国铁矿石购买方则坚决反对涨价,双方妥协的结果是中方同意接受10%的上涨幅度。

  但4月18日,直接参与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公开驳斥到,上调价格10%的报道是不属实的。她表示,铁矿石价格谈判何时结束尚无时间表。谢企华的坚决表态,使得国内众钢铁企业信心倍增,也正是基于此,许多人判断,今年进口铁矿石即使涨价,幅度也会很低。

  争夺定价权

  三大巨头的涨价理由并不复杂,供需决定价格,他们认为中国钢铁未来需求很大。2000—2005 年,全球钢铁需求只增长了7000 万吨,中国的钢铁需求就增长了1.8亿吨; 2005 年全球粗钢产量11.294 亿吨,其中中国粗钢产量3.49亿吨,同比增长24.6%,而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则同比下降7.49%。

  中国对钢铁的巨大需求带动了中国钢厂对铁矿石的需求。据中国五矿商会介绍,目前中国的铁矿储量增长滞后于消耗速度,查明的铁矿资源呈下降趋势。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国矿产资源年报》,中国东部地区铁矿资源状况已基本清楚,浅部找到新的大型铁矿已不大可能。中国铁矿资源储量不足世界储量的9%,人均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6—1/4;97%以上是难直接利用的贫矿,平均品位3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中小型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而且共、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利用难度大,成本较高……这些事实都表明,中国对国际铁矿石进口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2003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1.48亿吨,超越日本、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到2005年,进口量更猛增到2.75 亿吨。中国冶金矿山协会的资料显示,过去6年里,中国进口铁矿石年均量递增超过30%,依此计算,2006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应新增8000万吨,总量超过3.5亿吨。

  如此庞大的数字使得三大巨头对2006年的铁矿石价格上涨充满了想象。但中国方面并不愿意任人“哄抬物价”。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理应对铁矿石的国际市场价格具有更大话语权,中国企业应该在2006年铁矿石国际定价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国家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梁树和说,“某些跨国公司利用其在铁矿石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不但损害了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铁矿石进口企业的利益,也违背了公平贸易原则,这不利于铁矿石供需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

  而三大巨头眼中的供求关系,与中国钢铁产业的代言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的完全不同。中钢协预计,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同时考虑消化2005年增加的钢铁产品库存,2006年全年粗钢和高炉生铁的生产量将保持10%或略高一点的增幅。全年铁矿石进口量在3亿吨左右。这一数字比此前各方预计的都小,增幅仅为10%左右。

  事实上,要实现这种的增幅锐减,还有两个前提:一是控制钢铁产能。对此,中国正在进行以淘汰落后产能为目的的宏观调控;二是国内铁矿石供应增加。据本刊从五矿商会了解到的信息,近3年,国内铁矿采选业累计完成的投资相当于世界三大矿石巨头未来计划投资的总和。2003年国内铁矿采选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7亿元,2004年猛增到132.94亿元,2005又增至250亿元左右。在两年增加4倍投资的带动下,2005年全年铁矿石产量达到4.8亿吨,比上年多9500万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预计,2006年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的态势,全年将增加1亿吨。

  按照中国官方部门估计,不仅2006年的进口铁矿石增量锐减,到2008年更会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理由是在中国需求减少的同时,三大巨头大肆扩张的产能将进一步释放。五矿商会介绍,巴西淡水河谷计划在2008年之前新增加铁矿投资25亿美元,铁矿砂的年产量由现在的2亿吨增产到3亿吨的水平;必和必拓也计划未来4年内投入资金14亿美元,铁矿石年产量由现在的8400万吨提升至1.37亿吨;力拓公司同样计划2008年前在澳大利亚等地的铁矿区新增加投资金额14亿美元,新增产量5400万吨。

  对国际铁矿石供应商更不利的是,自2005年3月开始,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铁矿石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以减少铁矿石无序进口,加强对铁矿石进口的监测分析,外国铁矿石进入中国市场门槛提高。根据新规定,只有2004年铁矿石进口量超过30万吨或2005年前两个月进口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才有资格获得铁矿石进口资格。此后,铁矿石现货贸易价格几乎是立竿见影地逐步下降,2005年底铁矿石现货到岸价降至每吨66美元,比2005年3月平均每吨下降了17美元,降幅达20%。

  今年3月又有国内铁矿石进口企业透露:根据商务部外贸司对各进口许可证授权机构发送的相关通知,将放缓打证、录入和初审节奏,对企业不合理数量的申请不予受理,同时必须录入国外供货商的名称,并严格控制铁矿石进口流向,各进口企业不得向2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提供进口铁矿石。据了解,此举出台的原因是政府认为目前港口铁矿石积压严重,因此应把握进口节奏,控制进口流向,避免盲目进口。更重要的是有业内人士透露,国内进口铁矿石的价格已被限制,自澳大利亚、巴西进口铁矿石单价高于2005年平均到岸价(分别为54美元/吨和70美元/吨)的申请不予受理;尤其是自三大巨头进口铁矿石价格高于2005年公开价的申请一律不予受理。

  对此,一些国际铁矿石供应商强调政府不应阻止铁矿石价格上涨,并坚信今年铁矿石价格增幅会小于去年,但仍比较显著。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人士称:“市场力量将战胜中国政府控制铁矿石价格的努力。”

  目前看,2006年国际铁矿石的长期合约价格到底如何尚难预料。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中国政府亲自指导国内钢铁企业淘汰产能并限制国外铁矿石进口,以此为基础积极参与国际谈判与合作的努力下,国际铁矿价格涨跌机制中的中国因素将变得越来越多。

  新的大佬和新的受气包

  事实上,一些国内钢铁企业私下向《商务周刊》透露,即便铁矿石上涨幅度超过10%,企业也完全可消化掉。“去年铁矿石涨了71.5%,但钢铁企业实际也并未承受到这么大的成本。”河北一家钢铁企业负责人说,这不仅因为3月下旬全球钢材价格指数升至138点,为近半年来新高,“还因为海运成本占进口矿石成本的一大部分,而去年运费降得很大”。

  五矿商会给本刊提供的数据显示,国际干散货海运BDI指数从2004年12月的最高6208点狂降到2005年12月的2407点,跌幅超过60%。因此虽然2005年国际铁矿石贸易协议价格飙升了71.5%,但当年1—11月中国进口铁矿石的实际到岸价格同比只上涨了5.87美元/吨,增长9.61%,考虑

人民币升值因素,实际上涨幅度更小。与此同时,印度现货矿粉进口量增幅超过进口金额增幅,2005年1—11月实际进口到岸价下降4.28美元/吨,下降幅度为5.26%,现货贸易价格逐渐向协议贸易价格回归。

  因此,尽管价格重要,但这场国际铁矿石谈判的核心却不是价格,而是定价权。中国话语权力量的加大,让铁矿石三大供应商内部也开始分化。目前铁矿石谈判中,巴西淡水河谷态度最强硬,甚至要求今年的铁矿石涨幅达到24%。一些专业人士认为,这种情势下,今年的价格谈判结果很可能由中国和澳大利亚先达成。目前中澳关系发展较为融洽,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访澳期间表示,中国政府会让市场来决定全球铁矿石的价格,中澳两国政府应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机制,以确保铁矿石价格达到双方均能接受的标准。此言一出,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

股票大涨。

  在长期合约的谈判对手之外,中国也在借助其他的铁矿石利益相关者。2005年中国从印度共进口铁矿石6855万吨,占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的25%,印度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铁矿石进口来源地,铁矿石也成为印度对华出口的最大宗商品,占印度对华出口总额的53.5%。由于在世界铁矿投资热潮下,铁矿石可能进入过剩的买方市场,长期实行高品位铁矿出口限制的印度一直乐于混迹现货市场的传统已发生改变。印度矿业联盟(FIMI)秘书长R.K.Sharma称:“我一直向业内表示,现货销售不符合我们的长期利益。我们应该努力争取让印度的矿产商与中国的钢铁厂之间直接签订长期合同。”

  2006年4月13—14日印中两国在中国青岛举行的铁矿石会议上,中印双方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上一拍即合,目前双方正在具体落实。

  与此同时,积极寻求多元化铁矿石供应的中国,也进一步加强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朝鲜的铁矿石交易。目前已有新疆有色地勘局、新疆大得实业公司等4家中国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吉尔吉斯铁岭公司,取得在吉尔吉斯152平方公里地区勘探铁矿的权利,该区域包括提姆铁矿脉,其中的矿石储量至少有10亿吨,远期可采铁矿量达54亿吨,而矿石等级多数为品位超过40%的赤铁矿,其储量在前苏联铁矿中名列第2。朝鲜的南国矿业振兴公社与黑龙江省民族经济开发总公司携手,自去年底起在北韩平安北道义州郡开发德贤矿山,该座矿山定于今年4月正式投产,矿石销往韩国和中国大陆市场。

  除多元化合作外,“新日铁”模式也在为中国许多大型钢铁企业模仿。2005年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缺乏经验的中国钢铁企业将价格决定权留给了日本钢铁企业新日铁。虽然当时全球市场钢材价格开始下跌,但新日铁还是接受了世界铁矿石三大供应商提出的同比涨价71.5%的决定,一时国内舆论哗然。事后中国业界才明白,新日铁在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中均占有数额不等的股份,价格对控制钢铁产业上下游的新日铁来说并不敏感,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中国钢铁企业却是“哑巴吃黄连”。

  在4月18日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中国冶金集团副总裁王永光发言称,中国钢铁企业应与国外铁矿供应商形成战略联盟,在现有长期供货协议的基础上,探索相互持股或共同开发铁矿的途径,形成一定的资源渠道,降低现货市场的采购风险;同时在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投资建设矿山,形成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

  事实上,痛定思痛的中国公司已经在进行这样的努力。2005年9月时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曾透露,该公司正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进行成立合资公司的意向性谈判,以联合开发铁矿石资源。近日,国资委在其官方网站上透露,

鞍钢已经达成协议合作开发澳洲卡拉拉铁矿,年产成品达到1000万吨。该项目是温家宝总理此次访澳推进中澳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鞍钢近年来最大的一项跨国投资项目。早些时候,中钢集团也与澳大利亚兰伯特角铁矿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各持一半股份共同投资开发兰伯特角铁矿资源。根据该谅解备忘录,中钢集团除购买该项目的全部铁矿石外,还承担项目50%的投资。此外有消息称,武钢、马钢、沙钢和唐钢等四家国内钢铁公司与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日本伊藤忠和三井铁矿公司已正式签订合资协议,在93亿美元投资中,中国四家公司共持有40%股份,必和必拓持有51%股份。

  据记者了解,目前澳洲的几个主要矿石项目中均有多家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持有股份。可以想见,一旦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初步建立“新日铁模式”,单纯的矿石价格涨跌对其带来的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削弱。

  然而,在大型国有企业逐步成为国际铁矿石资源和价格的“新大佬”之时,众多民营中小企业的利益正在被忽视。据业内人士介绍,事实上宝钢、鞍钢等大型企业已占有了国内大部分优质铁矿石,它们通过对矿石控制来实现产业整合将更为容易。在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价格新形式垄断的双重压力下,本来承受能力就弱的民营中小钢厂未来将处处受制——中国铁矿石的未来问题也许不是争夺定价权,而是新垄断导致的新的不公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