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冲刺阶段如何破解僵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 02:42 第一财经日报 | |||||||||
新华社记者 李荣 从各方传出的信息显示,“五一”黄金周过后,中国钢厂与国际矿业巨头之间有关2006年度铁矿石合同价格谈判又将展开。虽然相关人士表示,谈判未设时间表,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矿价谈判已逐渐进入“冲刺阶段”。
本年度矿价谈判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僵局。与以往由日本和欧洲主要钢厂率先与国际主要矿业巨头订立基准价的惯例不同,此次谈判重心明显偏向中国,中国矿石需求方与国际矿业巨头之间“双向依赖”格局已在形成过程中。但是由于“双向依赖”的博弈平衡点一时还无法确定,所以谈判的拉锯难以避免。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在一次研讨会上说,铁矿石的阶段性供求紧张确实是钢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性”问题,但从全球范围来看,铁矿石其实并不短缺。所以供需双方要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供需双赢的国际市场新秩序。 建立国际市场新秩序是一个确立长期有效性的长远目标,形成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里涉及多重错综复杂的关系,矿石资源的供需双方互相影响,一方的“水分”会带起另一方同样的“水分”,所以此轮谈判之所以成为僵局的关节点就是长远的前景已经看到,但平衡点还在游移,市场“水分”还没有挤干。 有专家认为,今年的矿价谈判,如果要出成果,不在于具体价格上的“谁得谁失”,而是要用“具体价格谈判上的妥协”换取双方建立稳定关系的动力和可操作性的办法。 专家分析,在形成长远关系的过程中,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中国钢铁业必须“反求诸己”,下决心解决自己过于分散、低效产能过多、缺乏行业的整体组织和长期战略的问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罗冰生说,中国钢铁工业全行业的能耗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总体上存在20%左右的差距。去年中国粗钢产量5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8家,仅占全国粗钢总量的46.36%。只有钢铁业的产业整顿见成效后,矿石贸易等“上道”领域才会相应地进入实质性结构优化。 二是以信息对称为前提理性认识并把握钢铁原料市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专务理事黄金干说,近两三年来,全球钢铁产量增长,尤其是中国钢铁产量的较快增长,给一些钢铁原料资源国和贸易商带来巨大商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长期低估了国际化大市场钢铁原料供给的巨大潜能;另一方面过分夸大了中国钢铁产能的有效性,误导了全球铁矿石价格的暴涨。 据国际投资银行的预测,自2006年到2009年,全球铁矿石将呈阶段性过剩。因此,矿石供需双方要想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就不仅要同步推进长期战略,而且还要彼此交叉参与,并形成互相监督、共赢共利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