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整合的结构和步伐将成为未来10多年影响行业利润的关键因素。在中国主要的钢铁企业中,可能没有哪个CEO没有深入地参与讨论可能的并购。
□记者 鲁欣
最时髦的并购重组
在经历了一次严冬之后,3月的邯郸万物开始复苏。火车在邯郸站停下,扑面而来的是沙尘暴。暗淡的太阳,灰色的天空,路上的行人们眯着眼睛快步地走着。
邯郸钢铁集团建于1958年。1990年代,邯钢通过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被树为全国先进典型。2005年开始,已是河北省百强企业之首的邯钢又一次“与时俱进”,开始中国钢铁行业当下最时髦的并购重组。
“河北省政府与省国资委已经原则上同意将邢钢、石钢国有产权划拨给邯钢。”邯郸钢铁集团宣传部负责人徐光明对《商务周刊》说。
自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钢铁产业政策之后,河北省政府一直在推动邯钢整合河北省南部的钢铁企业。目前,邯钢与两家民营企业河北文丰钢铁公司、德龙钢铁公司建立了战略联盟。但就在邯钢收购重组本省钢铁企业的同时,上海宝钢集团及旗下的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却成为邯钢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宝钢要收购邯钢”的传言,成了今年4月中国国际钢铁会议上的热门话题。
不管这条消息的可信度如何,一连串的大鱼吃小鱼,确实是目前中国钢铁业整合的真实写照。
去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提出,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此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05年钢铁行业运行分析及2006年趋势预测》又认为,近两年中国钢铁产能增长较快,产能过剩的压力逐步显现。2006年产能过剩矛盾将更加突出。近期国家商务部在“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就2006年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谈判事宜联合声明”中也明确提出,将配合国家产业政策,采取措施支持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钢铁产能的过快增长。
以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为前提,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目标的大收购,在政策的鼓励和地方推动下,成为近一年来中国钢铁行业的主旋律。
钢铁产能过剩还是钢铁厂数量过剩?
“行业整合的结构和步伐将成为未来10多年影响行业利润的关键因素。在中国主要的钢铁企业中,可能没有哪个CEO没有深入地参与讨论可能的并购。”这是埃森哲咨询公司合伙人John E.Lichtenstein在4月17日在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说的一段话。
确实,在为期两个月的采访中,记者面访了10多家大大小小、或国有或民营的钢铁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多次或公开或内部的行业研讨会,所有人几乎都是三句不离并购重组。尽管对并购态度不一,甚至激烈冲突,但他们又都无一例外地大声驳斥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这个官方推行并购重组的理由。
根据官方数据,2005年中国粗钢总产量达到3.49亿吨,钢材产量 3.71亿吨,均较上年同期增长24%以上。“今天中国的钢铁产能是否就真的达到了顶点呢?我看不一定。”邯钢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徐光明对《商务周刊》说。
据徐介绍,1996年当中国的钢铁产量达到1亿吨时,就有人指出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当时的情况与今天很相似,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很多事不能过早下结论。”徐光明说,“低质量的钢铁产能也许有过剩的情况,但一些高附加值、高质量的钢铁产品仍是供给不足,甚至是需要大量进口的。”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刘也有相似观点。“现在大家觉得中国的钢铁产能多了,但是我觉得这是正常的。”他从一个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指出,“只有拥有一定的数量才能有一定的质量。没有产能就没有市场价格的竞争,大家都要瞄准着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利润最高,价格最低方向上努力,这是市场经济自然决定的。”
长期研究中国钢铁产能问题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更进一步认为,进入21世纪,中国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由负增长转为高速增长,但产能统计数据存在严重虚增问题。他对三省2005年粗钢产能与实际产钢分析后发现,如果设备利用率按国际正常值79%—83%计算,相当于虚增产能5000万吨。他认为其他省份也有类似产能虚增的问题。
戚向东介绍,判断钢铁是否过剩,关键还是在于对未来若干年中国钢材需求量的判断。“中国有关部门和权威研究机构预测的目标与实际偏差很大。”他举例说,2005年,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3.2亿吨钢就够了,实际当年就超过了3.5亿吨。
“有关部门和权威研究机构用虚增产能、在建产能、拟建产能减去当年产量作为过剩产能是不科学的,在建产能和拟建产能因不确定因素很多,不能作为有效产能。”他指出,产能是在市场变化中平衡的,即使出现阶段性、结构性适度过剩,也有利于钢铁行业竞争,有利于淘汰落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我认为,中国钢铁产品过剩也被夸大了。”戚向东指称,有权威机构预测2006年中国钢铁产品严重过剩,成品钢材将过剩11650万吨。他反问到:“中国钢铁产业一年钢材过剩了1亿多吨放在库里,企业还能转得动吗?”
戚向东说:“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对产能过剩定性、定量的科学评价标准,往往是受部门、领导或研究机构主观臆断而评定,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
有意思的是,不同的企业强调目前钢铁产能和产品不过剩的目的似乎又截然相反。“既然产能并不过剩,那么政府产业政策强制性要求高集中度就没有道理。”河北一家小型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对《商务周刊》说。
但一些国有钢铁巨头反驳“钢铁过剩论”,目的恰恰是想证明钢铁行业大有可为,仍亟须扩大规模、增强实力,而扩大规模和实力的最好途径,则正好又是《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所强调的大规模整合。
事实上,并购重组确实是钢铁行业提高竞争力最立竿见影、成本最低的方式——或者用塔尔中国区总经理斯瑞达接受商务周刊记者采访时的说法,“无论从国内产业还是跨国合作的角度来看,并购都是各类大型企业的首选模式”。
“哪个大型钢铁企业不是并购出来的,米塔尔的成功不也是收购嘛。”一位钢铁企业老总说。邯郸钢铁集团的成功也是收购与管理相结合的典型。1997年,邯钢先后与河南舞阳钢铁公司、衡水钢管厂实施了联合重组,促进了企业跨越式发展。
邯钢收购河南舞钢是当年中国冶金行业最大的一次资产重组。舞钢成立于1973年,其设备4200mm宽厚钢板轧机曾号称是中国“轧机之王”,但此后出现连年亏损,年亏损额高达亿元以上,企业濒临破产倒闭。1997年9月邯钢兼并舞钢后,这家年产钢和钢板不足30万吨的中型钢厂,一跃成为百万吨级的大型特钢企业。当2005年中国钢铁业遭遇困境,大部分钢铁企业亏损时,邯钢集团能够盈利,其关键因素就是子公司舞钢的业绩支持。
并购重组的好处很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作效益,稳定市场价格;技术和产品互补等等,而中国这个钢铁第一大国的产业集中度确实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国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企业共有8家(宝钢、鞍本、唐钢、武钢、首钢、沙钢、济钢、莱钢),合计产钢11191万吨,只占全国钢产量的31.76%。很多人士将之归结为钢铁厂数量过剩。“过去几年来,由于中国重化工业的发展,对钢铁工业需求不断加大,利润攀升,导致小钢铁大量增加。”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高级工程师刘耀东说,“所以,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对小钢铁的治理工作。”
尽管在钢铁产能是否过剩上意见不一,但在钢铁厂数量过剩问题上,国有钢铁巨头却与政府主管部门达成了一致,他们同声强调集中度低制约了钢铁行业的发展,强调提高市场集中度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21.3%,但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却大幅下降63.3%。有国有钢铁企业人士向记者指出,行业利润的迅速摊薄,正是因为中小钢厂一窝蜂上马导致了恶性竞争。
这位负责人对本刊说,发改委去年钢铁产业政策划定的“淘汰类”部分设备,在几年前就已被国家列入了名单,还有具体的时间表,而且各大钢铁企业也基本上都执行了。“但为什么至今还存在呢?设备是被一家淘汰了,又被另一家买去开始生产了。”他指责说,“一些中小企业受利益诱惑,违背中央政府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地方政府由于地方保护,默许甚至支持一些落后钢铁企业的存在。结果国企淘汰的设备被中小企业低价买走再生产,反过来冲击市场。”
一位民营钢铁企业负责人对这样的说法表示不解。“即便我们的产能是落后的,应该淘汰,但应该交由市场选择谁是最后的赢家。不能先由政府规定好由几大巨头来整合。”他向记者提出了一套自己的钢铁经济理论: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平衡是市场经济的反动,市场经济就是以不断浪费社会资源来提高效率的。要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只有计划经济才能达到,但必然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
钢铁产能过剩还是钢铁厂数量过剩,宏观调控还是自由竞争,在这些选项上不同的利益和立场错节交织。“对目前的中国钢铁产业你要长期关注。”河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秘书长鲁俊芳的话意味深长,其未明之意就是中国钢铁工业正处于变革当中,很多事情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解释清楚的,在现有情况下听到的、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能够相信的还是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
“战国七雄”的固化利益
在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最终结果,能看到的是大规模的并购重组过程已然势不可挡。
2006年1月18日,宝钢集团和马钢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3月11日,宝钢集团又和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结成战略联盟。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分析师郑东的建议多少让人有些吃惊:“宝钢应通过并购式扩张使产量规模达到7000万吨以上,占有率达到25%,巩固龙头地位。宝钢可能的收购标的包括八一钢铁、马钢股份、济南钢铁、邯郸钢铁、安阳钢铁、包钢股份等。仅出资约250亿左右即可实现宝钢产能达到7000万吨。”
目前市场上正盛传的是宝钢要收购邯钢。记者就此事询问了邯钢员工,但都没有得到正面答复。在4月17日国际钢铁大会上,记者就宝钢是否要收购邯钢一事问及宝钢董事长谢企华,但谢一如既往地沉着而不露半点口风:“这是网上的消息,宝钢从来没有正式公布过。”
2006年2月28日,中国第一产钢大省河北将唐钢、宣钢、承钢三大钢铁集团合三为一,正式挂牌成立河北唐钢集团。重组后的唐钢总资产576亿元,年钢产量1607万吨,主营业务收入491亿元,一跃成为我国最大钢铁企业之一。“大企业集团就应该抓住机遇参与这一轮的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因为从目前来看是实施兼并收购联合重组的最佳机遇,也就是低成本扩张的最佳时机。” 唐钢集团董事长王天义的话掷地有声,能够让人感觉到一种收获后的沉稳和自信。
王天义所说的最佳时机,不仅是因为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有着其经验支撑。“在行业高峰期创造利润,在行业低谷期通过整合并购提高市场份额是钢铁行业发展的规律。”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克明说。“目前利润黄金期行将结束,正标志着并购黄金期的来临。”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光环和“双黄金”理论指引下,国有大型钢铁企业们名正言顺成为既得利益者。“中国钢铁业已进入战国时代,春秋时期有上百个诸侯,而战国时期只有‘七雄’。”在4月17日的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这样形容目前中国的钢铁格局。
相对于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钢铁新政”的出台使更多的中小型钢铁企业面临如何应对国有大企业围追堵截的困境,尽管吴溪淳一再强调今后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但事实摆在眼前,国有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掌握着国内最好的专业人才队伍,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最强势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随着规定门槛的提高,不仅会有许多企业被不情愿地踢出墙外,而且由于国家严格控制钢铁工业新增产能,外面的人也很难进入这座围城。
“政府不应该介入钢铁产业的结构重组,这是不明智的。”上海钢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章对《商务周刊》说,“我们可以设想,政府针对钢铁产业的宏观调控客观上必然会形成几个特大型的钢铁企业,导致利益的固化,甚至可能出现几个大型钢铁大亨制订游戏规则的局面。这种现象在过去不是没有出现过,看看国内油品市场被中石油、中石化肆意操控而导致民众利益受损,就是典型的例子。”
对这样的未来,没有经历过去年8月广东油荒的美国钢铁协会主席David Phelps同样能够想象。“当政府控制着所有的机器设备时,并购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困难。”他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说,不论是对哪一个国家而言,企业的并购重组从来都是很令人头疼的,必然会带来一些牺牲。”
David Phelps不反对中国钢铁行业正在进行的并购,但他认为开放竞争是最重要的。“企业做出选择的关键是只要能获得利润,就大胆去做,就是这么简单。”他说,“钢铁就是钢铁,不应该考虑其他什么不相干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