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舒圣祥:黄金周收入井喷背后是旅游幸福感下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07:55 中国青年报

  舒圣祥

  中国第17个黄金周刚刚画上句号,全国假日办就发布旅游信息通报称,根据纳入全国监测的39个城市和116个直报景区(点)的运行情况分析,本次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又将出现一次较高增长。预计今年“五一”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将有15%和20%左右的增长。(5月8日新华网)

  全国假日办有关负责人用了“井喷”这个词,来形容今年的“五一”黄金周:今年“五一”黄金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本已趋缓的国内旅游“井喷”又出现了,相当多的景点出现超过最佳接待量100%甚至300%的局面。诚然,在“井喷”的背后,可以总结出“国民收入增长”、“国民消费信心增强”之类的可喜背景;而在“旅游收入的较高增长”背后,更是可以看到包括地方政府部门在内很多机构和个人的喜上眉梢。

  但我想,这个笑逐颜开的队伍,很难包括那些直接贡献了可喜数据的旅游者。只要你问问身边外出旅游的人,就会发现,在摩肩接踵的景区,能够尽情享受风景的人实在太少。大家并非欣赏美景,而是看人流拥挤。加之出行难、票价涨、服务差等原因,游客的幸福感实际已经降至最低。

  不错,黄金周的收入的确是大大增长了,可旅游者的幸福感并未随之提升。那么,黄金周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经济数字的增长,还是为了人们能够从节日出游里体会休闲的快乐?

  目前实行的黄金周集中放假制度,是把全国人民的休假权利集中到黄金周使用,过期作废不再追补。“集中消费、全民旅游、商家主导、黄金周里好淘金”就必然成为黄金周特色。至于超负荷运转的人类古建筑瑰宝、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风景名胜,能否扛得起这么重的脚步,倒似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所谓的休闲时代,在刺激内需、带动消费的共同利益下,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形成了牢固的结盟关系,看起来是个人“自由选择”度假休闲,实际上是别无他选的“一哄而上”,最终产生旅游的“井喷效应”和消费的“排浪效应”。

  致使黄金周收入大幅度增长,无非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旅游者妥协于黄金周制度,出行人数激增;要么是景点门票和系列服务涨价,看一样的景却比往年及平时要多花更多的钱。前者是一种“人挤人的旅游”,后者是一种“钱堆钱的旅游”,无论哪一种,都足以消解掉旅行者的旅游幸福感。更何况,这两种情况在大多数景区都是兼而有之——在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下,人数超过最佳接待量100%甚至300%,价格也必然超过平日的100%甚至300%——于是,旅游除了看人头,也就剩下“享受消费的乐趣”了。

  旅游井喷和消费排浪,让黄金周成为一场诸神合欢的“淘金游戏”,而旅游本身倒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和别人的赚钱工具。风景名胜,越来越成为价格昂贵的消费品,也越来越成为“钓钱”的诱饵和道具。

  此时,旅游收入的增长,只能意味着景点更拥挤、价格更高昂,国民休假福利质量降低。这样一来,黄金周收入大幅度增长,其实并不全是什么好消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