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我们到底需不需要红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 14:10 《财经时报》

  □ 雅小

  在国人心中,《红楼梦》从来都是中国文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人,而“红学”研究也如滔滔江水一样,绵延二百年之久,仍旧有旺盛的生命力。世界上没有哪一本书会像《红楼梦》这样受到无数人
的喜爱;世界上也没有哪一门学问会像“红学”这样独一无二;世界上更没有仅仅因一本书、一门学问就产生出天文数字的经济链。

  谈到《红楼梦》,就不能不谈到“红学”,它们像双胞胎兄弟一样如影相随,而暗藏在它们背后的则是不能“浮出”水面的各种利益之争。

  追根溯源,《红楼梦》是取之不尽的母体,从美食到旅游、从诗词到中医、从人情世故到世间百态,人人都能从《红楼梦》中寻找到可供市场消费的资源。而从《红楼梦》衍生出的“红学”在经过多年发展后,甚至脱离了“母体”,长成了另一个“母体”,成为又一个研究不尽的源头。

  “红学”的价值在中国历史上多次被“放大”,无论是五四之前的旧红学,还是其后的新红学。历史上关于“红学”引起的争论大大小小不可计数,但归纳起来,都在政治、经济、文化这三大范围内。

  作为政治的“红学”,在上世纪50年代的“批红运动”中,胡适与他的拥戴者们都在“运动”中被“批倒了”,而在70年代的“评红热”中,《红楼梦》与“红学”都被“评”得体无完肤了。

  作为经济的“红学”,从有“红学”那天就开始了。从最基本的印刷到各种伪本的“出笼”,乃至时代发展,这些都算是小儿科了。影视、旅游、服饰等方方面面能开发的,一定要想方设法开发,不怕扭曲《红楼梦》,也不怕“红学”误入歧途,只要能开发出经济利益,曹雪芹纪念馆多建几座都无可厚非。

  作为文化的“红学”,命运也多灾多难。虽然前仆后继有无数学人皓首穷经将自己献给了“红学”,“红学史”上也是流派纷呈,但就像一棵树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生长出的枝杈越来越多,“红学”愈研究,愈复杂,愈庞大。各种流派占山为王,学者们不断另立山头,都认为自己发现了“红学”真相,而这千千万万的“真相”纷呈在普通读者面前,令读者好像面临一个没有尽头的迷宫。失去方向感的读者最终会离开“红学”,走向唯一的《红楼梦》。

  “红学”虽然隔几年就会“热一热”,但“热”过之后,无论是“红学”中人,还是普通读者,希望看到的都是满地真金,而不是满地泡沫。“红学”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承载了太多不应该承载的东西。其实,它仅仅是一门学问而已,就像《红楼梦》一样,也仅仅是一本小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