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难换资源 中海油错过高更气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 13:59 《财经时报》 | |||||||||
国际液化天然气价格日趋抬高,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之时,国际能源公司已不在乎中国“市场换资源”的发展战略,这恐是中海油失手的原因 □ 本报记者 姜雷 11月22日,雪佛龙表示,由于价格方面的分歧,拟与中海油(0883,hk)签署的一项
雪佛龙持有50%位于澳洲的高更项目权益,拥有话语权。这意味中海油将无法获得高更LNG项目的参股及优先购买权。 以LNG(液化天然气)替代石油需求,对中国能源战略布局意义重大。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在近期的一个论坛上曾表示:“中海油第一期广东LNG项目折合成美元,相当于20美元/桶的石油价格,且1年370万吨的价格可25年保持基本不变。” 按规划到2020年,中海油目前的在建项目,至少要进口6000万吨LNG. “6000万吨LNG相当于替代8000万吨石油进口”,可有效冲抵高油价风险。 《财经时报》了解到,2003年10月,中海油与雪佛龙达成初步协议,出资300万澳元(澳元兑换人民币汇率约为1:6),在未来25年间向高更项目购买1亿吨的液化天然气,同时购买其12.5%的股权。 《财经时报》随即致电中海油公共关系部,负责人士对此不予评论。但也表示:中海油仍有兴趣参与高更项目及其它澳洲项目。 中海油失手高更,可能导致市场对中海油沿海LNG项目供应的担忧。 雪佛龙方面称,中海油出价太低是导致协议终止的原因。资料显示,日本报价为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而中海油报价为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随后,国际美国期货市场LNG价格飙升为12至1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情势完全改变。 中海油的“市场换股权”策略完全失灵。这是LNG还处在供大于求时,中海油推出的LNG战略。即外资供气方必须让中海油以参股的形式参与其上游资源的开采,这使得中海油能直接参股到境外天然气开采项目。 中海油曾因此受益匪浅。通过福建LNG项目,中海油与BP签署了资产购买协议,中海油以2.75亿美元的价格向BP收购了印尼东固LNG项目的部分股权。2004年又行使“优先购买权”,在该气田增持了4.5%的权益。 通过广东LNG项目,中海油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项目签署了资产购买协议。中海油斥资3.48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LNG项目的上游产品及储量权益。 实际上,高更项目也属于这个策略的一部分,中海油当时提出的是用浙江LNG市场为交换,从而得以签署上述协议。 但进入2005年,由于美国、日本大量进口,LNG从买方市场改变为卖方市场。 澳大利亚高更项目占据了澳洲1/4LNG产量,年产量可达到1000万吨。《财经时报》了解到,壳牌已将250万吨售给美国,埃克森美孚又将250万吨售给印尼,加上雪佛龙这次卖给日本的270万吨,整个1000万吨的产能仅剩230万吨。 事实上,中海油一直将澳洲视为潜在的LNG上游供应商,此番失手,至少在短期内会对其LNG供应产生影响。目前,广东、福建一期LNG工程通过与上游企业的照付不议合同的签署已得到保障,但仅浙江、上海项目就有至少1200万吨的缺口,供气量不足的风险将在2008年显现。 就算中海油能获得高更项目剩余全部LNG,也还不够浙江LNG项目一期所用。这也使得中海油不得不去寻找新的供应商。不过中海油还有时间,其大部分项目都是2007年开工。 只是,中海油计划到2010年进口LNG至少3000万吨,如何防范介时出现类似高更项目之问题,甚为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