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收指标凸显医改困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 11:25 红网 | |||||||||
安徽凤阳县卫生局日前出台一份“红头文件”,给9所镇卫生院定下“创收指标”,此举在凤阳县医疗界引起轩然大波。(据9月15日《新安晚报》) 在主管部门承认市场化并非医改方向,社会舆论对医疗收费虚高纷纷质疑的时候,凤阳县卫生局对乡镇卫生员下达“创收指标”招徕议论和质疑在所难免,人们对“创收指标”驱使医院把经济负担转嫁到患者身上的担心也不无道理。
可是,凤阳县卫生局也是有苦难言。镇卫生院的总体经济状况较差,很大一部分医院连年亏损。可以想见,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服务质量也难以保障,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卫生局将难辞其责。为此,该局要求每位院长在任期内完成相应的“医药收入”和“业务收支结余”两项经济指标,并缴纳1万元作为风险金。 “创收指标”的实质是要求医疗单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机构中,90%以上为公立医疗机构,如此庞大的公立医院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承受能力存在很大矛盾。特别是基层卫生员,面对的主要是消费水平低、没有医疗保障的农民,利润很低。保证公立医院必要的良性经济运行状况是强化其公共产品属性的重要前提。在政府财政投入很少的情况下,如何使医疗单位既面对市场求生存求发展,又能够向老百姓提供优质低廉的服务,这是摆在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光强调其公共属性的一面,政府财政无力承担巨大亏损;通过“创收指标”的形式对其成本和效益作出规定,又可能导致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而损害患者利益。 7月初,卫生部部长高强就我国的卫生形势作了一篇专题报告,报告指出,今后改革将确定保留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负责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余的公立医院可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改造成社会非营利或营利性医疗机构。这样可以使政府以较少的投入保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之需要,又能够使民众获得更多的高水准的医疗服务。这一改革无疑是令人期待的,但是达到目标还需时日。在此之前,既要肩负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又要面对市场的公立医院怎么办?行政主管部门为此必需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 因此,凤阳县卫生局给行政卫生员下发的“创收指标”,是医疗改革不能市场化可医疗单位又不得不讲求经济效益的两难困境的反映。对这一措施简单的否定和肯定都不利于该措施背后的医疗单位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如何寻找其间的平衡点,需要相关部门有更多的智慧。 (作者 彭联联)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