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06:57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秦丽萍 时晔/文

  银行的理财产品大致分为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三类。保本固定收益型产品是银行承诺最低固定收益,并承担风险,超出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约定分配;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是指银行向客户保证本金安全,收益部分的风险由客户承担;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是指银行不保证本金安全,风险大,收益也高。

  具体而言,可分为债券融资型、信托投资型、结构型产品(大部分为挂钩型)、新股申购型、QDII、强型基金优选产品等类别。

  收益以保本为主,挂钩型产品占主流

  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一般在3%-5%之间。社科院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锋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目前的银行结构性产品基本都是保证本金的,但是高风险高收益非保本的产品也越来越多。”

  在产品类型上,与

股票、信用、
汇率
、利率等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已经占据了银行理财产品主流,一般年化收益率10%左右,最高约30%。

  数据显示,9月份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88款,其中40%属于固定收益型,23%属于保本浮动收益型,37%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其中打新股有24款。

  中欧工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赵欣舸对中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统计,非保本理财产品中,定向/非定向信托与债券理财产品比例达44%,申购新股占18%。外资银行大多数是结构性理财产品,保本为主。

  中资行“打新股”大热,收益率8%-10%

  目前,各中资银行打新股产品如火如荼,外资行暂时少有“打新”产品。多数产品的合理收益率在8%-10%,低则5%,高则10%以上,比如民生银行非凡理财“好运套餐”3号年收益率达12.93%。中信银行今年4月成立的“双盈计划1号”,7月其年化收益率已经达到43%。

  但理财周报记者查阅大量数据发现,相当多的打新股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并非各大银行兜揽客户时所宣称的那样,能达到15%多甚至30%多的收益率。例如,在工商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其7-9月到期的申购新股产品,所有的收益率都只有7%多。普遍来说,8%是个比较准确的平均值。

  银行系QDII收益分化严重

  理财周报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银行QDII产品收益率分化都比较严重,高的能达10%以上,上不封顶;低的甚至亏损。总体上来说,银行系QDII产品收益率约10%,但达到预期的20%甚至40%,不会是普遍现象。

  东亚银行“基金宝”2款QDII产品,到10月4日,收益率分别高达32%和27%。工商银行“东方之珠”一期,到10月8日涨幅18.7%。建设银行的“海盈”1号,截至10月2日,涨幅7%。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如何配置资金

  实际收益率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仍然占多数。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对2006年银行理财产品统计,在挂钩型产品中,有32%的产品其预期收益率比银行预计的最高收益率低10%以上;另有近13%的理财产品,其预期收益率比银行预计的最高收益率低50%以上。银行理财产品有夸大收益之嫌。

  理财周报通过大量采访后建议投资者,用于购买打新股产品的资金可占30%-40%,这样可以保证每年有8%左右的收益。用5%-10%的资金来买流动性很高的货币市场基金,因为这种产品采用T+0的交易方式,如果需要紧急启动资金,一天时间就可以赎回这部分资金。用10%-15%的资金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既可以保本,还可以获取每年10%左右的收益。剩下的资金可用来购买风险高的理财产品,比如指数挂钩型基金、FOF。

    相关新闻:

    买理财产品应区分购买日和计息日

    选择外汇理财产品应关注细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