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走进理财新时代 纵论财智财情财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3:26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十五位金融高管在本报举办的2006投资理财高峰论坛上各抒高见

  走进“理财新时代”纵论财智财情财技

  古人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现代人说,开门应该是八件事,再加一件理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老百姓口袋里开始有了富余的钱,如何让这些钱再生出钱来,自然而然成了众多市民所牵挂的一件事。但由于一些市民在理财知识、理财信息和理财理念等方面有所不足,钱非但没能生出钱,反而像沙子一样从手中漏走。

  为此,本报广告中心金融保险部与《钱周刊》共同主办了“走进理财新时代”2006投资理财高峰论坛,以期为您提供一把打开理财大门的钥匙。在本次高峰论坛上,来自银行、保险、基金、期货、信贷界的金融高管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产品,介绍自己的理念。智慧的火花碰撞着,精妙的语言飞扬着,精辟的见解交流着,专家高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授人以“渔”,现场气氛好不热闹。本版特采撷了这些专家高手们的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2006年,股市牛角初露,基金火爆异常,期市风起云涌,债券机会频出……2006年是个理财投资的大年,本报希望搭建一个普及全民理财知识的交流平台。的确,理财盛宴已开席,准备好你的智慧、勇气、资金参加这场宴会吧。记住,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要做财富的主人

  ——中国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叶新阶

  不能做金钱的奴隶,要做财富的主人,这样生活、事业、健康才能得到发展。理财计划和生活规划一样重要,要有统筹安排,应付各种抗风险的能力。

  让第三者理财,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因此,应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理财。从市民的角度来讲,他们需要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技巧,以及有居安思危的习惯。

  从银行的角度,则应该为市民积极搭建起理财体系,规划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打造理财队伍,创理财延伸服务的平台。

  可以说,投资的导向是为实现投资目的。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财富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不能被财富所累,没有计划。因此,市民在投资行为上要有纪律,在决策投资观点上要有信念。

  投资现状与意愿不相符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中心经理张海燕

  根据近期的一份综合调查显示,许多理财客户“想的和做的不一样”。调查发现,有3/4高端客户有投资及理财规划的需求,而他们对环境及尊贵身份象征的需求不高,这表示着他们有着强烈的投资意识,而且非常实际。另外,受访者大多数偏好投资风险,有超五成的客户接受投资风险,83%愿意承担中等以上风险,但他们实际并没有按照这种想法去实践。

  在金融机构方面,是“做的和想的不一样”。从金融机构来讲,如果理财产品卖了10个亿,大约可以带来1000万元的收益,与发放贷款相比,这一收益仅仅是大约1/3。这样比较就很清楚,银行更倾向于做利润率较高的存贷款业务,而不是销售理财产品。但是时下各家银行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理财业务,实际上是有点无可奈何。

  目前,国内理财业务的发展是快速的,不成熟的,但是市场是乐观的,客户投资现状与主观意愿的巨大反差成为金融机构巨大的市场机遇。尤其是在QDII启动之后,为人民币直接投资境外成熟市场打开了政策通道,持有人民币的客户将可以一夜之间享有5%的无风险收益,理财产品的利润率空间也变得充满诱惑,在剔除人民币升值因素的影响后,还能够让客户、投资管理机构、投资销售机构都能有合理、满意的回报。

  让钱为我们服务

  ——交通银行深圳分行理财中心经理潘希望

  作为金融机构,我们能为客户理财做点什么?一是打造理财环境,二是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三是搭建一个完整、多元化的产品平台,四是对完整的品牌认知。

  在过去的两年中,在中国,个人理财的观念渐渐兴起,理财产品、理财环境和理财师队伍的建设等都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进步。个人理财逐渐成为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目前,各大机构越来越重视个人理财业务,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个人可支配的收入也越来越多,个人客户财富积累速度加快,百姓的理财观念也日趋成熟;二是国家完善了金融政策,于2005年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规定,使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体系和法律环境日趋成熟;三是银行开始注重中间业务的收入,不断开展产品创新,并转变服务模式,从无差别化客户服务转变为以客户实际需求的个性化理财服务。

  资金不要盲目流动

  ——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个人业务部经理武惠菊

  从2000年开始国内理财市场开始启动,个人理财市场发展很快,深圳是国内最活跃的市场之一,不论产品品种、市民投资理念在国内都走在前列。深圳市民的专业知识方面比其他地区要进步,善于研究、把握理财热点,但比较注重单一产品,不去考虑该产品是否真正适合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理财进程,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作为投资者要了解自己的情况,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整体的理财计划方案,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从安全性角度考虑,资金不要盲目流动,利率市场化往往导致资金流动,对此投资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盲目流动的成本很高。

  理财重在行动

  ——深圳发展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陈鲁东

  目前,投资理财也正成为各类消费者重点关注的金融消费热点,很多人现在所扮演的角色再也不是储蓄者,而转变为投资人,在他们眼中,银行只是各种理财的渠道之一。他们会根据自己交易需要,以及本身对风险、报酬率的观点,决定多少钱要放在银行,多少钱要投资在其他的渠道。甚至,还会向银行借钱投资其他渠道。

  而在市场产品愈来愈丰富、产品愈来愈同质化的今天,人们已经没有兴趣花费精力去逐一了解变化和购买差异化较小的产品、服务,他们更看重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服务的人性化程度。所以,银行要适时顺应这一市场,不但要及时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还要积极引导客户消费,扮演起理财宣教者的角色。

  产品同质化需解决

  ——光大银行深圳分行理财中心副经理赵彦鹏

  目前,理财市场炙手可热、理财产品比比皆是。事实上,这些浮华的背后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耀眼,一些理财产品最近收益率并不如客户预期的那么高,部分理财的销售人员不管客户是否适合就把产品推销给客户等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都需要社会对理财市场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2003年前,我国的理财市场基本上是玩概念,雷声大、雨点小;2003年至2006年理财是在卖产品,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都纷纷贴上理财的标签充斥市场。如何解决不同金融机构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如何解决客户的理财知识匮乏与金融机构理财销售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称矛盾,是整个理财市场面临2006年资本市场活跃、宏观经济趋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趋低的时候所必须反思的。

  乌龟能跑赢兔子

  ——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助理郭建宏

  龟兔赛跑的赢家是谁?从长期来看,赢家很可能是乌龟。因为乌龟比兔子活得长。做投资也是这样,长期而稳健的收益可能要胜过短期的暴利。

  比如打新股的收益虽然不高,但很稳定。近期就有银行针对新股上市节奏加快、打新股成为市场热点,推出了申购新股集合理财计划,投资方向全部用于新股认购,期限仅4个月,一方面通过集合批量资金,可大大提高散户抽签的中签率,分享新股发行丰厚收益,预期收益将达到5%-8%;另一方面期限较短,适应深圳市民偏于投资“热钱”、“活钱”的特点;同时在抽签新股风险较低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专家选股统筹安排,实现本金安全和收益优化。

  此类投资品种就适合一些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参与。

  期货市场面临良机

  ——中国国际期货公司总裁马文胜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之下,特别是在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的背景之下,中国期货市场正面临良好的投资机遇。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表明,只有规范程度高的市场才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及大的发展空间。在清理整顿之后,中国期货市场的规范程度大大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期货市场监管体系更加科学严谨;期货公司经营更加规范,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市场资金结构优化、资金总量不断增加;风险事件大幅度降低,最近几年基本没出现大的风险事件。

  而随着保证金监管体系的建立、《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修改以及《期货法》的设立提上日程等一系列法规体系的建立,更进一步保证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规范性。

  一个市场有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但要有良好的规范性,还要看它在市场中的定位与功能发挥状况。从目前来看,中国期货市场不但实现了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的基本功能,还实现了争夺“中国定价权”及为宏观调控提供参考的社会功能。

  用明天的钱理财

  —深圳市信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蕴仪

  理财是对生活的一种规划,一种理智且明智的规划。理财可富可贫,不同的收入人群有不同的理财方法。故此,我们在此提出信用贷款理财的观念。客户产生贷款需求,本身就是对人生的一种远瞻,对财富的一种运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客户该选择哪个公司?何种产品?该如何设计还款期限?如何运用多种贷款方式组合?

  这些问题都是和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的。而好的贷款产品和途径能让消费者更充分利用贷款,节省资金,创造更大的财富。

  在超前消费逐渐盛行的今天,在信用体制慢慢完善健全的今天,信用贷款已不可避免成了大势所趋;而我们提出的信用贷款理财,则为更省钱,更划算,更安心的信用贷款提供了保证。

  房子也能存银行

  ——瑞丰百年公司企划部经理李仲越

  “房子也能存银行”这种房屋理财业务,是个人房产投资的新模式,是投资行为的多元化。这种全新的房产投资理财优点在于买卖双方不见面,在连续使用率不高,房产行情不好时,做房产增值。市民只需把闲置的房产交到资金运作方,就不用再为房屋的出租犯愁,每年扣除35至45天的免租期后,其余时间无论房屋出租与否,资产运作方都会定时付给业主租金,业主可以获取稳定的收益,而且省心省力。

  由于这种类似银行存款的房屋理财模式,被业界形象地比喻成“房屋银行”。随着市民对居住条件要求的提高,“二次置业”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拥有两套以上住房,却因为忙碌的工作无暇打理其中闲置的房产,他们希望有一个省心省力的房屋中介,能够帮助他们出租房屋,收取租金。此外,由于房屋理财中心集聚了大量的房源信息,对一些要租房的人来说,到了房屋理财中心,就可以像逛超市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房子,不用再花时间找来找去。

  中等收入家庭应稳健投资

  ——泰康人寿保险深圳分公司李量

  中等收入家庭理财规划的关键词包括:1、充足的教育金和养老金储备;2、稳健投资;3、周转灵活。人寿保险就恰好满足了这样的理财追求。

  一是储蓄功能化解利率风险。教育金和养老金都是长期性存款,规避利率风险首当其冲。分红保险可以在利率总体趋势上涨时带来更多的利差益,即更多的保单红利,客户因此可以有效抵御通货膨胀。如果未来通货紧缩,人寿保险的预定利率则能帮助客户避免收益受损。

  二是投资功能尽显稳健本色。因此投资者可以在最大限度规避风险的同时又能分享保险公司投资的高收益。

  三是随时存取确保周转灵活。投资者能够自由支配资金流向,满足家庭不同时期的需要。

  财技需要不断学习

  ——东亚银行深圳分行办公室主任王维民

  理财实质上是一种“钱生钱”的游戏,不过除了储蓄、国债和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外,其他理财产品虽然收益会更高,但隐含的风险也更大。如果没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很容易在追求高收益的路途中坠入亏损的陷阱。所以投资者理财的第一课就应当是学习规避风险,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它需要投资者先认识自己,分析自己适合投资何种类型的理财产品,明白自己能承担的风险有多大。理财的第二课就是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例如现在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与外币利率或汇率挂钩,这就需要投资者了解影响利率和汇率的因素,进而关注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经济政策。而投资者如投资国内债券,自然要关心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政策,还要知道哪些经济因素会影响到央行的决策。

  全民理财将会把投资者逐步培养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一专”即投资者本身是自己工作领域的专家,“多能”则让投资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掌握更多的投资技能,既开拓了视野、丰富了人生,又有机会为自己增添财富。

  基金定投有妙招

  ——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汪小平

  对于基金投资而言,选对投资时机固然很好,但也要讲究细水长流,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就是一个好办法。

  所谓“定投”,就是固定时间以固定金额投资某开放式基金,类似于储蓄存款的“零存整取”,一般常将工资卡设为指定账户,而约定在工资发放日申购。

  基金定投非常灵活,金额、期限、扣款日都可以根据各人的不同需要选择。而且它办理简便,只须去一次银行,约定每月扣款日和扣款金额,就定时自动扣款,高枕无忧。它的好处可谓良多。首先,投资门槛低。其次,省时省力。一次搞定,日后自动扣款,再也不必赶到柜台办理申购手续。再次,平均投资成本,降低择时风险,无需选时,均匀购买,根据市场波动和净值涨跌,自动调整申购份额数量,可避免追涨杀跌,还能摊低成本。第四,日积月累,聚沙成塔。每月投资几百块,收益自动申购份额,神奇的“复利魔法”,“小钱”就会变“大钱”。算一笔账,假设每月投资500元,年均收益率保守为6%,投资3年之后,到期本利将是19668.05元!

  不要盲目追逐热点

  ——汇丰晋信基金公司董涛

  开长途车时遇到了交通堵塞,这时看到骑自行车的人从旁边呼啸而过,您会因为羡慕自行车的灵便而当场把轿车卖掉(而且价格低得可笑),然后买一辆自行车,继续您的旅程吗?相信您不会这么“疯狂”。但有些投资者在股市上就是这样做的。

  长期投资计划要从长计议,选时、追“新”等投机操作只会弄巧成拙,让您付出更大代价。所以,在投资上一定不要盲目追逐热点。投资是长期的事,是人生规划的一部分,不要主动判断高低,不要追逐热点,要有长期的心态,用纪律约束才能成功。

  俗语有云:“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分散投资却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策略。

  如果您只买了1只股票,一旦选错则赔个精光;但您如果买的是20只股票,不太可能每只股票都涨停,但也不太可能每只都大跌,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涨跌互相抵消之后,结果可能是小赚或小赔。显然,全部的钱投资在1只股票上的风险,比分散投资在20只股票上的风险要高得多。

  投资者需注意自身风险

  ——中国人寿保险深圳市分公司讲师王峰雪

  如果把投资理财市场比作大海,那众多跃跃欲试的投资者就是水手,在投资理财中,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又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投资者的人身风险。

  当我们在信心满怀地面对一个又一个理财机会时,完全有必要把这类风险纳入整个投资理财的规划之中。针对投资者的人身风险,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商业保险进行化解,巧妙地转嫁风险。

  投资追求收益最大化无可厚非,可是在制定投资方案时,大多数人考虑的只是投资目标、投资工具、投资期限及收益率等。我们经常忽视了避险工具与风险投资工具的合理匹配,特别是制定理财策略时,遗漏了投资者本身存在的各种风险。那么当不期而遇的各种风险出现时,往往不仅使投资收益受挫,整个

理财方案中途夭折,甚至会导致整个家庭背上包袱,生活的品质大失水准。因此,将投资者的人身风险和投资预期收益相结合,充分运用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科学地规避风险。这样既满足了投资人组合理财、分散风险的心理需求,同时又拓宽了投资理财的传统范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