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城市新负翁负婆现象 负债让人欢喜让人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 07:34 CCTV《中国财经报道》 | |||||||||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节目《关注城市负翁负婆现象》,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这期财经调查我们调查的是负翁,这个“负”可不是财富的富,而是负债的负。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超前消费,负债消费,这几年俨然已经成了潮流,然而在超前拥有了更多财富过后,不少人却感叹,背着债过日子实在不是滋味,于是只能自我解嘲地说,我是负翁,负债的负!那么,债是怎么背上的?咱们不妨先来认识几位这样的负翁和负婆
北京:捂紧钱袋过日子 家住北京的张先生和他的妻子都是建筑设计师,而且在同一家单位上班,当我们来到他家采访的时候,正赶上张先生发工资,小两口拿着工资条一项一项地计划这个月的花销。 张先生:“这个月就这些钱,呦,怎么直线下降呢?这些钱用来还房钱。” 女主人王女士告诉我们,每个月发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银行还车贷和房贷,2002年,在他们工作两年之后,贷款49万买了这套总价62万的房子。一年后由于小区的交通不够便利,又贷款买了辆车,车贷和房贷加起来,一个月得交给银行4000多元钱。原来单位效益好的时候两口子并不觉得有什么压力,但天有不测风云,最近单位的情况让他们犯了愁。 张先生:“原来还是挺好的,我们俩怎么着也得一个月也得一万小两万块钱,然后那样的话基本没什么问题,但是最近非典之后反正就是整个建筑行业也有点萎缩,反正到最后就是感觉到压力还是增大了一点。而且我们贷了二十年,二十年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不想肯定还不行,所以现在有钱还是尽量攒。” 俗话说开源节流,单位效益不好,“开源”就没了希望,于是小两口就只有在“节流”上想办法了。一直是摄影发烧友的张先生暂时收起自己的梦想了,去年就相中的一款相机到现在也没敢买。张先生说,工资减了,暂时放弃业余爱好还是小事,最让他担心的还是消费信贷环境的变化。张先生:本来是这样,首付多少月供多少,我钱包里还能剩多少,我本来都算计好了,可是现在一下子央行它这一调利率,等于在我钱包里绞一大豁口,这东西,钱就等于往外每月多流,关键这倒算了,涨一次也倒无所谓,我就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再来一剪刀,我还得流多少,这心里一下就没底了。 青岛:痛并快乐着 和张先生比起来,青岛的宋志似乎胆子更大,今年三十出头的宋志和妻子李炎一起开了一家广告公司。苦心经营了几年后,2000年宋志拿出部分积蓄又贷款二十年,买了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商住两用。随着业务快速发展,兼做办公用的房子也显得小了,2003年,宋志又贷款买了第二套房子。 宋志:“租写字间每个月可能少一点,在这个地角和话,也得一万块钱。那其实我每个月给银行连本带息去还,不到这个钱数啊,然后还二十年等于这个房子就是我的了。比租写字间可能要划算很多。” 买了房子,宋志觉得交通还不够便利,于是又贷款买了辆车。两套房子再加上一辆车,宋志欠着银行七、八十万,成了名副其实的“负翁”,每个月要还银行5800元,而小宋和妻子的月收入也就一万多一点,不久小宋就感觉到了压力。 宋志:“如果有一天还不上怎么办?我和我爱人也考虑过这件事情。我们考虑主要是从我们个人实际角度上来考虑,我们现在已经租出去的这套房子呢,足够可以偿还两边(房子)给银行的利息、本金了,这类的。” 宋志说,超前消费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压力才有动力,有享受就要有付出。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这叫“痛并快乐着”。 沈阳:负债让我欢喜让我忧 与宋先生和张先生比起来,沈阳的袁先生似乎显得年龄大了一些,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超前消费的理念。袁先生是一家家具公司的经理,一个月能赚到5000到6000元,早就想买一辆车,看到车价一个劲儿地降,袁先生就和爱人商量花16万买了一辆车。由于手头没有现款,就向银行贷了12万。 沈阳袁先生:“买的当时挺高兴,开到家里挺高兴,过了一段时间由于每月需要还3000多块钱的贷款我就感觉到这个生活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没买车之前的袁先生对吃穿问题考虑的不多,看到自己满意的衣服一般都不会多算计,喜欢就买,吃饭也是一样。可自从每个月背上3000多块钱的债务之后,日子明显就没那么松快了。一些同事说,现在的袁先生绝对是持家过日子的模范。 沈阳袁先生:“现在每个月可能就是要节省一点,所以说我感觉压力还是比较大。” 经济上的压力还好说,但是精神上的压力,袁先生说他实在难以承受。对于未来的预期,袁先生说他最担心的还是健康问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他的预算里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储备,要是生病那才是真要命呢。 沈阳袁先生:“每个月都要考虑这个款能不能如期地还上,所以说现在精神和经济上对我来讲都有一定的压力。这种消费对于我来讲是喜还是忧呢,我考虑还是喜忧参半吧。” 主持人:其实除了“负翁”,伴随着超前消费、负债消费还出现了另外一些新名词,比如“月光族”,听着挺浪漫的名字,其实是指那些每月都会把薪水花得精光的年轻人。那么,眼下这样的“负翁”或者“月光一族”到底有多少?对于自己的还贷能力,人们又是怎样估计的呢? 对于目前逐渐蔓延的负翁负婆现象,我们对30位城市居民进行了随机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