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投资 > 聚焦人民币理财 > 正文
 

人民币理财产品缘何调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8:34 南方周末

人民币理财产品缘何调整

多多/图

  □实习生 姜锵

  高收益低风险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一度大受追捧,主要商业银行纷纷角逐其间,但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意外下调使这个市场骤遇尴尬

  4月11日,光大银行阳光理财B计划第四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始发售。从去年9月开始,冠以各种名目的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就层出不穷,发行隔三岔五,并不新鲜,但是这一次却显得不同寻常。

  “我们并没有停止人民币理财业务。”光大银行私人业务部副处长刘张平说。之前,主要是在3月17日央行宣布下调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之后,市场传言甚嚣尘上,认为人民币理财业务将因此戛然而止。助长这些传言的是一些微妙的迹象,原来在商业银行各网点醒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广告招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然撤下。

  光大银行的动作被认为是观察人民币理财产品未来走向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去年9月,光大银行首开先河,推出人民币理财业务,自此商业银行如过江之鲫,纷纷涌入这一领域,在截至2004年底的3个多月时间里,整个市场份额从零一下子做到300亿人民币的规模。

  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显得微妙起来。是次光大银行推出的第四期人民币理财产品至少有以下几点不同以往:首先,新的理财产品罕见地只有两个月期一个品种,而以前则包括3个月、半年、一年和三年四个品种;其次,预期收益率降低到1.5%,这不仅是光大银行已经推出的产品中预期收益率最低的一次,而且也几乎是目前市场上可见的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最低的一次;第三,之前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认购时间都十分宽裕,至少十天,而这次只有短短的三天。

  这些微妙之处一反光大银行过去在人民币理财业务上大刀阔斧推进的作风,而更多带有试探的意味。记者了解到,目前除兴业银行明确向记者表示新一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即将发售外,其他银行在是否很快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上都显得分外谨慎,一些银行选择了暂缓推出的策略。

  “我们将暂缓推出新一期理财产品,”华夏银行个人业务部副经理李郁林说,“现在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降低了,市场吸引力也就小了,我们得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调整策略。”华夏银行是人民币理财市场的积极参与者,去年11月第二批获准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后,已经发售超过40亿的“人民币稳赢”1号和2号理财产品。

  中国工商银行个金部处长杨永革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客户收益率和银行自身收益率都下降了,我们要根据市场状况调节,暂缓推出,但是合适的时候我们一定还是要推出。”

  2004年最后一季度才推出并迅速大热——受到商业银行和消费者热捧——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何以在最近一个月来骤然降温?其前景如何?

  这些问题眼下并不明朗。

  高收益低风险捧红人民币理财产品

  人民币理财产品遭此顿挫,令人始料未及,至少是在3月17日前,各方对人民币理财产品还是普遍看好的。

  去年7月,光大银行上海分行率先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第一期,预期年收益率达到2.8%,成为这个市场的始作俑者。

  光大银行此举搅动了一江春水。

  自1996年5月1日起到2002年2月21日止,央行连续8次降息,此间还伴随着利息税开征,结果使目前一年期存款实际收益水平仅在1.8%。与此同时,在2003年末开始的新一轮物价上涨中,我国的CPI指数持续上涨并且维持在较高水平,2004年全年涨幅则平均超过4%,这使得居民存款实际处于负利率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兼之股票市场不景气,房地产泡沫的争论不绝于耳,大众把青睐的目光投向收益率高、又隐含着银行信用担保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就不难理解了。

  2004年9月,银监会在沉默了一段时日后,正式批准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从那以后,11月17日,民生银行推出收益率高达3.24%的一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这四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相继获得监管层批准,加入到人民币理财市场的争夺。

  “股份制商业银行急需市场扩张,”武汉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金融系教授黄宪说,“目前,我国银行储蓄总额虽然已经超过20万亿人民币,但是主要集中在四大国有银行,由于四大国有银行有国家信用隐性担保和庞大的经营网点,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处于劣势。”

  李郁林也认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力推人民币理财产品是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他说:“我们的网点和客户群与四大国有银行差距比较大,扩张客户的压力很大。”

  在这种背景下,股份制商业银行这种契合市场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受到热捧,从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始发行到2004年底,不到半年时间,就已经销售300亿元人民币以上。

  由于初期,开办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银行普遍要求投资者在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同时必须在银行存入一定数额的存款,这使资金发生两个方面的挪移:一方面使大量资金从储蓄转为人民币理财;另一方面,使部分人民币存款来了次“搬家”———从四大国有银行转到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旗下。

  在这种情况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坐不住了,最终加入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的争夺。2005年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获得银监会批准,经营人民币理财产品,2月份,工行、建行和中行几乎同时在人民币理财产品上发力,推出各自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行动略为迟缓的中国农业银行也在2月的最后一天,推出了自己名为“本利丰”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这使得这一产品最终成为商业银行的竞争焦点,各家商业银行竞相推出具有诱惑力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承诺的一年期人民币理财的预期收益率最高达到3.24%的水平。

  “由于主要是央行的融资票据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往来,因此这个产品的风险确实较低。”李郁林说。这也成为商业银行介绍人民币理财业务时都宣称“高收益,低风险”的依据。

  导火索是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那么,是什么使人民币理财产品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发生变化?

  直接原因是3月17日央行宣布下调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1.62%调低至0.99%。银监会在批准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同时,明确界定其投资只限于银行间短期拆借、票据回购和债券等。但是,3月17日央行宣布下调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后,货币市场的多种利率受此影响走低,直接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

  2004年11月初,央行一年期票据收益率维持在3.5733%,此后一路下降,今年到3月底已经只有2.1555%。4月5日,央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300亿1年期票据,发行利率仅为2.1659%,银行间二级市场拆借利率仅为1.9%,1年期债券从2.8%下跌至2.2%左右。

  此外,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也使得各商业银行在央行超额准备金存款的收益下降。

  在这种低收益的情况下,主要投资央行票据和银行间拆借这两个市场的人民币理财就不可能再维持3%左右的高利率了,人民币理财产品一下子陷入尴尬的境遇:继续按照过去的高利率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很可能使银行血本无归,同时赔上银行信誉;降低承诺回报率,又引不起投资者兴趣,产品卖不出去。

  “银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时承诺了固定的收益率,这实质上是承担了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风险,现在市场环境变化了,所带来的风险自然也由银行来承担了,”李郁林说,“但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发行人民币理财的收益肯定不会高,对投资者也没有了原来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就暂时改变了策略推迟发行新的产品。”

  监管层的隐忧

  实际上,在受价格杠杆———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影响,商业银行被迫在人民币理财产品上收紧之前,监管层就已经多次敦促规范商业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业务。

  “央行的票据和银行间债市的市场规模和供给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市场上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货币基金等,在央行不断调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大环境下,如果现在人民币理财业务无限制地加入,大量资金云集所造成的过度需求,只会不断进一步压低货币市场的收益率,从而给货币市场的正常运作带来很大压力。”黄宪教授分析说,这是必须规范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一个症结所在。

  另外由于各家商业银行争抢人民币理财客户,在激烈的竞争中,商业银行承诺的收益率不断攀升,从2.6%、2.7%、2.88%、2.97%、3.03%一直到高达3.24%的收益率,另外“保底,无风险”的承诺,引起投资者日渐疑虑和监管层担心。

  在不断发出风险提示之后,银监会在2月底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应该“明确风险提示,不能搭售存款,收益率不能盲目攀比”,以期规范商业银行在人民币理财产品上的竞争。

  “在国际上,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我国的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批准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带有较强的试点意图,”黄宪说,“但显然,它也在考验着监管层的监管智慧。”

  目前我国在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和监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各管各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市场由谁来进行监管是比较模糊的,容易出现监管盲点和监管低效率,监管机构对其他金融机构创新的产品进入自己的监管范围要求严格,而对自己的监管对象的金融创新则是给予更多的宽容,“因此,在货币市场上容易导致监管失灵。”黄宪认为。

  之前,1月10日,人民银行曾发文要求商业银行严格分离其开设在中央结算公司的自营资金账户和代客理财资金账户,建立风险防火墙。国际惯例是,混业经营的银行在不同业务之间必须有严格的防火墙,并且分别监控。如果银行内部监管的规范程度和外部的监管水平跟不上的话,进行混业经营的风险就比较大。

  另外,人民币理财是一种受托理财,但是有些银行把它的一部分拿去做贷款,当作银行负债。“本来是银行的表外业务,现在拿到表内,就会给客户带来风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本来同业拆借和央行票据是金融机构之间调剂头寸之用,因为是金融机构之间往来,所以利率比贷款低,但是风险也相对较小,而一旦作为银行负债用于贷款,收益增长的同时风险也同时加大了。

  黄宪教授还特别指出说,尤其需要警惕商业银行在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情况下,作过理财收益率承诺的银行违规经营,把表外理财资金在表内从事贷款运作,用其收益补偿已承诺的理财收益率。

  另外,一些人士向记者反映人民币理财的管理还只是一种粗糙的规章,“有很多空子”。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记者4月初在多家银行网点咨询时,屡有业务员声称,他们不会把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告知税务机关,“你想交就交,不交税我们也不会说”。

  那么,人民币理财有没有可能被叫停呢?

  “银监会对人民币理财产品实行的是备案制,是否推出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无须经过审批程序,因此谈不上叫停。”李郁林说。一些商业银行暂停人民币理财并不是出于这个原因,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杨永革也认为这次根本就没有叫停,他说:“这个问题去年下半年就出现了,而监管层是在两个月前批复工行开展人民币理财,银行暂缓发行只是银行在进行自我调节。”而各家银行选择暂停发行新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也是出于各自的稳健经营需求。

  中小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

  由于银行在出售人民币理财产品之前先锁定收益并建立了资产池,收益的风险是由银行来承担,“不管怎样变化,对于前几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投资者的收益不会有大的改变,”李郁林介绍,“一旦市场情况好转,收益率回升,银行应该还会再推出新产品。”

  这个看法在商业银行中有普遍性。大部分人认为,在目前货币市场基金还未完全发育起来、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刚刚开始试点、股票市场又一路走熊的情况下,老百姓投资渠道狭窄的情况短期内难以改变,这决定了人民币理财产品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项业务是一种试验,是管理层希望拓宽银行业务,实践混业监管的一个信号,我们需要的是对不规范地方进行改进。”黄宪说。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银监会近期将出台《理财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对各类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明确定义和详细分类,并针对有关风险进行更严格的监管,这将有助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

  那么投资者在当前的情况下应该怎么作选择呢?

  刘张平建议说,中小投资者在作投资时,应该更多地尝试个性化的投资,尽管人民币理财产品有自身的优势,但是投资者也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尽量“组合理财”,这样既可提高收益率,又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人民币理财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