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跌跌不休,这类基金却在逆势增长,股民基民都在买
来源:理财老娘舅
号称股王的贵州茅台周一开盘跌停,说A股到了最悲观的时候一点不为过。酿酒板块暴跌9%,上证50重挫3%,茅台的市值一天蒸发了约766亿元,沪深两市资金净流出143亿元。
就在这么泥沙俱下的一天,有一类基金,却在被机构、股民和基民合力买进——
(数据来源:wind,截至10月29日)
在老娘舅统计的17只ETF中,13只在昨天都是净买入,就这么amazing!
什么是ETF?
ETF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投资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同时又可像封闭式基金一样在二级市场上按市场价格买卖ETF份额。
ETF可以分为指数基金和积极管理型基金,ETF指数基金代表一篮子股票的所有权,是指像股票一样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指数基金,其交易价格、基金份额净值走势与所跟踪的指数基本一致。因此,投资者买卖一只ETF,就等同于买卖了它所跟踪的指数,可取得与该指数基本一致的收益。目前主要品种包括上证50ETF、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创业板ETF、创业板50ETF等。
逆市之中,主要指数ETF基金都获得了股民和基民的青睐。根据wind,上周股票型ETF份额再次大增70.93亿份。其中获得资金净申购最多的当属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两大创业板ETF。获得净申购最多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上一周基金总份额大增8.37亿份,若按每份3.2359元的均价估算,约有27亿元资金净流入。
//这类基金凭什么逆市增长?//
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低买高卖”的梦。在底部和反弹时点未能明朗的时点,逆市买入ETF,反向加仓是最不假思索的选择。
就以上周获得净申购最多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来说,历史上曾经有过3次单季度净资产出现20%以上增幅的记录:一次是在2014年2季度、一次是2014年4季度,第三次就是刚刚过去的这个2018年3季度。
(来源:东财,天天基金)
当市场处于底部区域时,包括沪深300ETF在内的ETF基金就明显得到大大小小投资人的追捧,逆市也要加仓。
//机构为何看好300ETF//
点开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半年报,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占80%以上的是机构。十大流通股的机构中又有4成是保险机构。
对于机构来说,逆市加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目前估值较低:从中长期来看,当前无论是大盘、小盘还是创业板,整体市盈率都处于历史底部。尤其是沪深300ETF追踪的沪深300指数,从2005年4月8日指数发布以来,沪深300指数平均市盈率为17.02倍、平均市净率为2.28倍、市盈率中位数为13.91倍;市净率中位数为1.83倍。目前10倍上下的PE,可说已在安全区域。
当市场里的交易资金因为大跌而畏缩不前时,像保险机构这样的配置资金却会因为市盈率低估大举买进,因为投资期限长,可以买入并坚定持有,所以这类机构资金往往越跌越买。
正是因为受欢迎,所以陆续有基金公司推出新的沪深300ETF产品。对于ETF产品来说,跟踪效果和流动性是衡量的两大标准。
其中规模对于ETF的追踪效果至关重要,规模越大越佳,目前的市场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331.68亿元居于首位。(数据来源:wind,截至10月29日)
从流动性的角度来说,在市场里的众多产品中,交易量也是以华泰柏瑞、华夏和嘉实的顺序从高到低排列。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常年保持10倍于同类产品的二级市场交易量,产品的折溢价水平始终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
//股民基民都在买//
尽管机构是购买沪深300ETF的主力,但是老娘舅留意到,个人投资者(股民+基民)也在奋勇加入越跌越买、逆市加仓的行列。
从一份历史持有人变动详情中,老娘舅看到,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个人持有比例达到了历史新高:19.30%。考虑到300ETF需要在场内购买,显然是股民在发力。
(来源:东财,下同)
与此同时,通过ETF联接基金买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基民也在明显增加。截至三季度末,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联接A的规模比上个季度增加了37.26%。
相信很多读者还记得之前老娘舅在9月初引用过海通证券荀玉根的一段论述:
在2800点以下:
(1)持有沪深300指数一年,取得正收益的概率达到了71%,累计平均收益为50.9%;
(2)持有沪深300指数两年,取得正收益的概率为73%,累计平均收益为88.2%;
(3)持有沪深300指数三年,取得正收益的概率为83%,累计平均收益为72.6%。
(数据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报)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就是一个稳稳的投资标的。
当然,老娘舅还是那句话,最适合普通投资人的工具是定投。
对于定投的朋友来说,当前的阶段,就是积累便宜筹码、静待市场回归的阶段。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常福强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