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军:充分吸收亚洲金融危机经验有助解决当前问题

于学军:充分吸收亚洲金融危机经验有助解决当前问题
2018年09月16日 09:20 新浪财经
图为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图为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致辞时表示,中国今天所面临的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与二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充分掌握和吸收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传导、影响,研究弄懂全球宏观大势的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处置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更好地把握未来。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于学军: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金秋北京,凉爽宜人,我们银行业的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研讨中国经济、金融面临的形势、任务等,我能参与其中,感到有幸和高兴!

  我和《银行家》杂志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我曾在杂志上发表过不少文章;在深圳、江苏工作期间,杂志社曾对我进行过专门采访;我的头像也曾平生第一次上过《银行家》的封面。大概在2006年,有一次我到新加坡参加银行业培训,当时正好有一篇《银行家》杂志的釆访约稿,我几乎每个晚上都在为这个稿件反复地修改。现在说起来,这都是十多年前的故事了,往事如烟,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银行家》杂志自2005年开始主办中国银行家论坛,一年一度,至今已过去14个春秋。在这个平台上,大家相互交流,启发思想,分享智慧,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转型创新,重新出发”,背景是围绕着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复杂形势而确定的。其中在背景介绍中讲到:“201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东亚金融危机20周年、全球金融危机10周年,同时也是我国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作为重点工作、新的金融监管体制开始运行之年”。

  我今天讲的内容就是围绕论坛的主题和背景,重点谈谈亚洲金融危机问题,以及与目前中国金融形势的对比、联系。我的核心观点是:中国今天所面临的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与二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充分掌握和吸收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传导、影响,研究弄懂全球宏观大势的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处置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更好地把握未来。

  论坛的这段话,既涉及到国际金融危机,又涉及到亚洲金融危机,一个在十年前发生,一个是二十年前发生。对国际金融危机大家谈论的很多,我也在不少场合涉及到,但是对亚洲金融危机则谈论的很少。因为间隔较远,大家了解不多,有很多年轻人可能对亚洲金融危机根本没有多少印象,所以我今天专门就亚洲金融危机做一简要分析。

  所谓亚洲金融危机或东南亚金融危机或东亚金融危机,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指发生在1997年7月2日以泰国货币泰铢的突然大幅度贬值为标志,很快象受到一场强烈的热带风暴吹袭一样,迅猛地席卷到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东南亚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甚至继续向北,摧毁了韩国的金融体系,日本的经济金融也遭受重创,日元大幅度贬值。这次金融风暴,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侵袭了东南亚到东北亚的众多囯家和地区,遂被称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所有受冲击、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其货币均出现大幅贬值,引发金融混乱,经济萧条,民生凋敝;有的甚至引发政治危机,出现社会动乱,政府垮台,当时东南亚一些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在这次危机中纷纷落马下台。

  当年我曾写过一篇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文章,发表于深圳《特区经济》杂志1997年第六期上。时光飞逝,至今已过去21年,现在回头来看,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等问题应该更加清晰了,也更为冷静、客观。综合分析,我大致有四点看法:

  第一,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发生危机的这些主要国家,总体来看属于经济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均建立在出口拉动上,因此外贸进出口、外汇、汇率等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基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当时这些危机发生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固定汇率的体制,并且名义上与"一揽子货币"挂钩,但实际上主要是与美元挂钩。这种汇率管理模式与美元“锚定”,实际上和美元绑在同一架战车上,当美元汇率下降或低沉时,等于对其它非美元货币便形成低估或贬值,这种情况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出口增长,从而拉动本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而一旦美元升值甚至出现高估时,就会使这些国家的货币随之出现升值或高估现象,这使本国的外贸环境出现逆转,泰国等在金融危机前甚至连续几年出现贸易巨额逆差的局面。这对于一个较小经济体来说,实际上是难以承受的,这种局面如果不能在短期得以改变,矛盾就会越积累越严重,危险性快速上升。这是引发亚洲金融危机在汇率制度安排上的一个根本性原因。看起来,固定汇率在某种条件下或某个阶段,的确有利于或可提供方便,促进这些国家的外贸出口,并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期和根本来看,这种汇率管理制度的缺陷和弊端却十分突出,并非是一种好的、可以长期实行的汇率制度。所以,痛定思痛,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亚洲国家对此已有清醒的认识,所以现在亚洲已经很少有国家采用固定汇率制度的了。

  第三,美元汇率的周期性波动,这是背后的的推手,是宏观大势。我们发现,美元汇率是波动的,甚至波动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表现出一种完整的周期性。这从美元指数就清晰可鉴。初始美元指数是100点,有时它可以明显高于100点,有时也可以明显低于100点;最高时可以达到120点左右,最低时则在大约80点左右。这样,一高一低,实际上落差相当大。但这种波动对货币来说也很正常,因为任何货币,其币值、汇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元如此,欧元等其他货币同样如此。其背后的道理,实际上并不复杂,所谓汇率也,不就是各种货币之间的相互比价关系吗?而影响不同货币变化的因素实际上有很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甚至有国际大环境的因素在发挥作用。

  至于美元为什么会周期性波动,在我看来大致有三类因素:第一类是经济技术创新发展的推动,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初始原因,实际上是源于自1993年美国在信息产业上取得的长足发展,并带动美国经济持续保持繁荣,从而触发美元进入加息周期,致使美元不断升值,直至2001年引发美国科技网络股的泡沫与破灭。

  第二类是由于货币信贷的持续巨额刺激,这导致经济的过度扩张,并出现泡沫化现象。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国家肯定要进行宏观调控,出台紧缩性政策,这时美联储就会连续加息,终使泡沫破灭或终结。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应属于这种情况。即在这个阶段,美国并未出现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在此之前美国的刺激性政策使然。

  第三类是种神秘的力量或神秘的因素,即美元是全球货币,美联储掌管着全球主要的货币权利,可以进行神秘的幕后操作,这就是经常有人谈论的所谓“货币战争”或“剪羊毛”等之类的话题。但是否真实存在,实在感到无从谈起,好象也没有公开资料可以印证。说到底,至今我们仍然弄不明白这个问题。但是,不管怎样,诱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宏观背景,显然与美联储在此之前连续加息以及美元汇率的持续升值有关。然而,这些发生危机的亚洲国家,当时却沉浸在之前的经济繁荣中沾沾自喜,乃至出现本国货币被明显高估时却全然不知,直至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深受其害。这有点像温水煮青蛙的味道。

  第四,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处境及应对。中国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在几个方面的做法可圈可点。这里讲几件事情:一是1994年中国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其最核心内容就是实行所谓的“结售汇制-汇率并轨”。并轨以后中国当时的汇率大约是8.9人民币兑1美元,这个汇率的确有竞争力,促使中国外贸进出口长期保持大幅度增长。所以,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周边很多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都在垢病中国,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是由于中国这次汇率体制改革所造成。当然,这只是一种观点。但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当时人民币兑美元,大约维持在8.3:1。中国说到做到,后来受到亚洲各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国在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当中成为中流砥柱,的确功不可没,有目共睹。但是,在国内也带来了一些反对之声,主要是认为中国不应当这么做,这等于牺牲了国内的利益,帮助了其他的国家-尤其是受危机冲击的国家。当时,中国也的确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但事后来看,的确很给力,很值得。

  再有一个情况要说的,就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即1994—1996年,中国实行了三年宏观调控,并首次实现所谓的“软着陆”。这在中国宏观调控的历史上是很成功、很经典的一个阶段,这为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提高了抵御能力和底气。

  限于时间,有关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我就先讲这些。接着需要简单的讲一下现在。

  上述大致三种因素的影响,使美元长期以来处于起伏波动当中,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基本上是十年一个轮回。全球经济体系因为美元波动而会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从而引发大的金融危机。比如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现在到了2018年,似乎又进入新十年的魔咒之中。大家知道,今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很不平静,已有很多国家的货币金融发生了危机,包括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南非、俄罗斯等。中国在这个大环境下,也倍感压力。自今年四月开始,人民币承受明显的贬值压力,社会融资出现紧张,外贸出口压力显现,股票市场长期持续低迷,金融风险明显上升,银行经营普遍困难。这是一个宏观大势,我们面对的形势可能比亚洲金融危机时还要复杂严峻。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经济金融处于健康状态,因此有能力、有底气,能够从容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们却缺乏这样的准备。银行业面对持续的压力,需要“转型创新,重新出发”。这就是我们本次研讨的主题。至于如何转型、创新,我就不展开讲了,因为今天来了很多嘉宾,都是银行家,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请大家各抒己见,见仁见智。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09 天风证券 601162 1.79
  • 09-27 蠡湖股份 300694 --
  • 09-27 迈瑞医疗 300760 --
  • 09-26 长城证券 002939 --
  • 09-13 顶固集创 300749 12.2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