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于学军:充分吸收亚洲金融危机经验有助解决当前问题
于学军:充分吸收亚洲金融危机经验有助解决当前问题

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9月16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出席论坛并致辞。[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9月16日  09:20
黄润中:数字化发展不均衡掣肘银行现代化建设
黄润中:数字化发展不均衡掣肘银行现代化建设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在演讲时表示,数字经济发展本身面临融合创新发展不均衡、经济活动主体权责不明晰以及银行业自身数字化能力短板等问题,对银行业既有利益格局、行业秩序、治理体系和未来发展带来新挑战。[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9月16日  10:14
殷久勇: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天职
殷久勇: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天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殷久勇在论坛上表示,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天职,银行业只有真正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和定位,才能沉下心来进行服务创新和质量提升。[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9月16日  10:24
中行孙煜:要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
中行孙煜:要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

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孙煜在论坛上表示,要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政府层面要进一步提升绿色债券发行的审批效率,引导企业将资金投入到绿色环保项目上。完善国内绿色金融规则与国际准则对接,从严监管,加强信息披露,增加监管透明度,提高违规成本。[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9月16日  10:34
金磐石:要把金融服务镶嵌到平台场景当中为社会服务
金磐石:要把金融服务镶嵌到平台场景当中为社会服务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在论坛上表示,要把金融服务镶嵌到我平台生态的场景当中,为社会提供服务。[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9月16日  10:52
图文:《银行家》杂志主编王松奇
图文:《银行家》杂志主编王松奇

新浪财经|2018年09月16日  09:26

最新新闻

普惠金融:创新与突破(分论坛)
普惠金融:创新与突破(分论坛)

  银行家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将使得金融服务更加普及、更加快捷、更加便利,推进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为此,2018年9月16日,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特设“普惠金融:创新与突破”圆桌论坛,邀请业内专家共聚一堂,围绕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解决办法、乡村金融服务策略、普惠金融的技术创新以及普惠金融政策解读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何广文 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是在2005年,即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来的,自此以后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以及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在2015年底,国务院颁发了2016到2020年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表示,大家对普惠金融这个概念听得多,但了解却还不够全面。普惠金融指的是那些完全没有享受到,以及没有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主体在需要的时候也能够有机会以合理的成本,有尊严、可持续地获得金融服务的局面。从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说,既然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供给自然也要多种多样。在谈及普惠金融的时候,要清楚它所包含的内容和它所涉及到的群体。银行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设置了很多服务机制、服务产品来推及、深化这个群体的金融服务。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监  杨波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监杨波认为,在支付结算快速发展的时期,普惠金融现在的重点实际上就是解决小微企业、农户、双创(创新创业)人群以及城市的特殊困难群体这四类群体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有的问题出自缺少可靠的信用信息,而要解决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另外就是农户没有有效的抵押物的问题。这类群体在分布广的同时,用款却又少、短、频、急。对于这样的群体,金融机构不仅要面临成本和风险的问题,还要考虑自身收益的问题,所以实施起来很困难。如果不解决商业可持续问题,仅是靠情怀或是政策来支撑,那是不太可能得到健康长久的发展的。实现商业可持续性一要靠政策二要创新突破。 中国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  曾宪岩 中国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曾宪岩在论坛上阐述了他对普惠金融的看法。首先是有关融资难的表现。并不是所有的小微企业都融资难,优质型的小微企业融资实际不难,在沿海发达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度也比中西部地区小,融资难有总量的表现也有结构性的表现。其次是融资难的原因。其一,中国是一个转型国家,发展过程就决定了融资难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不仅是对小微企业。其二,小微企业发展过于迅速。其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金融供给都会优先涌向大企业,小微企业并没有竞争力。最后谈及解决方法可以从企业层面、银行层面和政府层面来着手,其中企业层面最为重要,融资难根本的原因还是的小微企业良莠不齐,大多数达不到金融机构的放贷条件。 中国光大银行小微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  张小松 中国光大银行小微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张小松谈到了普惠金融的三个问题。 第一是怎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最主要是总行要重视,要完善事业部组织架构并指导分支机构实施,就是要快速审批,流水化作业,标准化产品。 第二是如何更好地实施普惠金融。其一,普惠金融的额度要有保证,不能滥用。其二,谁都知道做普惠没法赚大钱,所以要给客户经理有奖励激励。其三,需要落实普惠政策在分行落地。最后,做小微肯定会有风险,免责的问题要解决。 第三是科技产品应用的创新。比如围绕供应链去做,传统银行要守住阵地的话,最大的优势在于银行的供应链。 恒丰银行小微金融部副总经理  王乾 恒丰银行小微金融部副总经理王乾探讨了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是如何看待普惠金融的创新与突破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普惠金融的客户很难获得贷款是一个世界通行的情况,因为他们大都没法评级,还款来源也不稳定。 第二个就是商业银行做普惠金融,要考虑它的可持续性。如何保证能在微利的情况下坚持做下去是关键。 第三是怎么来实现创新和突破的问题。以前来说创新和突破还是很困难的,但是现在做普惠金融有一定的机会来实现。 第四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信用环境。这个信用环境的搭建,仅仅靠银行一家是不可能实现的。普惠金融不是其他的商业金融,商业金融是靠商业的组织来解决,但是普惠金融是需要基层党政组织有一个解决的方案。 民生银行小微金融部普惠客户开发中心负责人 屠其俊 民生银行小微金融部普惠客户开发中心负责人屠其俊在论坛中提出,今年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存款压力都是非常大的,民生银行在保证贷款规模的情况下,对小微贷款采取单利额度,从实实在在的红利上保证了小微战略的推进。从发展策略来说,不是说普惠金融就是要大众化的,普惠不能做成大众化,因为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有风险的。还有就是要借助眼下非常热门的科技的力量,民生银行因为做小微比较早,所以民生银行的小微客户风险暴露也比较早。民生银行在五年前就内部使用个人风控模型了,最早是单纯使用评分表,现在进一步开始做模型,该模型会将小微客户的风险归类到各个评级和评档,不但分级,还细分到档。 鄞州银行行长  仇坤 鄞州银行行长仇坤在论坛上阐述了自己的两个观点。 第一是银行业已经掉进了普惠金融的陷阱。所谓掉入陷阱,是指两个方面。一是银行业没有真正去了解普惠金融的实质含义。仇坤认为,普惠金融一个是普及,一个是便利,然后在财务能力持续提高的基础上面考虑如何反馈给社会和客户。但现在来看金融服务并没有实现普及,在农村其实很少有金融机构。鄞州银行在农村金融付出了很多,在每一个村里都有金融服务点以提供一些简易的金融服务。 第二是普惠金融的做法上有很多的相似性、同质化,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像农行、工行、建行包括光大都成立了普惠金融部和小微企业金融部,在做法上都是相似的,没有做到错位经营,差异化选择,没有享受金融服务的人永远没有享受。 洛阳银行党委副书记  付艳萍 洛阳银行党委副书记付艳萍认为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多数的银行只关注传统的金融业务,忽视了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导致了部分的细分市场金融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就拿女性中小企业家面对融资难的问题作分析,中小企业有生命周期短,抗风险能力弱,财务不够健全,缺少抵押物等特征。再具体到女性企业家来说,女性企业家身兼家庭和社会的多重角色,同时她首先是一个女性企业家,也可能是孩子的母亲,还要担当很大一部分家庭的责任。这么一来对女性来说,她最稀缺的是时间,这导致她们更加迫切的追求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副行长  黄纪法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副行长黄纪法介绍了小行做普惠金融的经验。 第一个方面从战略定位上来说,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很明确一心一意做小微。县域的机构增量上是不能做公司客户的,500万元以上的贷款一笔不做。全行1400多个客户经理,其中1300多是小微客户经理。 第二方面是从资源配置上。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每个月会根据资产负债状况确定出账的利率。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在多个渠道对小微企业起到引导作用,这个方面来说大行不太可能像城商行一样全方位支撑小微企业业务的增长。 第三个方面是科技的赋能。这些年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在科技上也做了一些努力,因为最多的管户大概有两百七八十户,不减化流程并在科技方面做一些赋能的话,客户经理是无法处理那么多客户的。 日照银行董事会秘书  陈迎 日照银行董事会秘书陈迎谈了三点内容。 一是城商行发展普惠金融潜力巨大。从日照银行的情况来看,现在存款市场占比到了27%,贷款市场占比20%,这其中的小微贷款的占比占全部贷款60%。 二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陈迎认为对城商行来说,或者是对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跨业的合作,通过共享信息、技术、资金来减少发展业务过程中的成本,让利给小微企业。这一点从日照银行的实践来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三是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小微和三农要提高专业能力,增强战略定位。现在小微企业怕的是抽贷、压贷,而这里面是否抽贷、压贷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这个行业的研究判断是否准确。[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9月17日 22:45
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
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

   “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暨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于2018年9月16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永泰福朋喜来登酒店举行。自2005年起,《银行家》杂志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银行家论坛已经成为银行家们现场经验交流、智慧分享、观点碰撞的思想盛宴。 201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东亚金融危机二十周年、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同时也是我国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作为重点工作、新的金融监管体制开始运行之年。中国银行业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后,今天面临异常艰难复杂的局面。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与结构的转型、防范系统性风险任务的紧迫与艰巨、金融监管风暴的来袭与监管体系的变革、普惠金融及绿色金融任务的落实、宏观经济政策在防风险保增长调结构多重目标的艰难平衡、中美贸易战所揭示的国际环境的恶化,这些都对中国银行业的稳定与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以“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高管齐聚北京,回顾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过程,分析银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思考中国银行业在多重约束条件下如何进行深层次的转型创新,重新整装出发。 《银行家》杂志主编  王松奇 上午的主论坛由《银行家》杂志社主编王松奇主持并致辞。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殷久勇、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孙煜、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旭晖、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黄郁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出席论坛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 于学军 “中国今天所面临的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与二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认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充分掌握和吸收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传导、影响,研究弄懂全球宏观大势的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处置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更好地把握未来。亚洲金融危机以泰铢的突然大幅度贬值为标志,像一股热带风暴一样迅速蔓延。受冲击而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引发金融混乱甚至政治危机。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非常成功。1994~1996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实行了三年宏观调控,并首次实现“软着陆”,提升了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和底气。美元长期以来处于起伏波动当中,基本上十年一个轮回。全球经济体系因为美元波动而会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从而引发大的金融危机。比如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现在到了2018年,似乎又进入新十年这样一个魔咒之中。今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很不平静,已有很多国家的货币金融发生了危机,中国在这个大环境下也倍感压力。自今年四月开始,人民币承受明显的贬值压力,社会融资出现紧张,外贸出口压力显现,股票市场长期持续低迷,金融风险上升,银行经营普遍困难。这是一个宏观大势,我们面对的形势可能比亚洲金融危机时还要复杂严峻。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经济金融处于健康状态,有底气,能够从容应对。而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们却缺乏这样的准备。银行业面对持续的压力,需要“转型创新,重新出发”。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  黄润中 围绕数字化转型如何驱动银行业发展,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进行了深入阐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发展的新战略目标。在驱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数字经济可以说是最令人瞩目,也是银行业目前关注的重点。现代化银行的建设以数字化为路径、新业态为标志、可持续为根本。一方面,银行业需进一步推动组织架构转型,建立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组织架构,实现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科技驱动金融创新的潜力,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转型升级,适应新的战略发展要求。同时,要加强跨界融合,推进金融服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与质量,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数字化大潮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银行需要通过改变传统思维与经营模式来适应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主动拥抱数字化,打造引领型的现代化银行体系。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  殷久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殷久勇从农发行的实践出发,就银行业转型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精彩的阐述。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论断。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监管环境、市场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金融业传统的规模扩张式发展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银行业变革的关键词。一系列政策调整和金融强监管措施的实施,要求银行加快转变固有的发展方式。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天职,银行业只有真正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和定位,才能沉下心来进行服务创新和质量提升。农发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无不来自于新金融产品的研发、新业务领域的拓展、新发展模式的运用以及新体制机制的创建,创新已深深融入农发行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转型已迫在眉睫,创新永远在路上。农发行将始终坚持执行国家意志、服务三农需求和遵循银行规律“三位一体”的办行方略,谋创新,促转型,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  孙煜 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孙煜就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挑战及应对之策发表了精彩的演讲。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的绿色杠杆,将成为未来银行业转型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之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应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一是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政府层面要提升绿色债券的发行效率,完善国内规则和国际规则的对接,加强监管的透明度。二是强化银行自身的风控体系,防范“绿色不绿”风险。对绿色项目参考标准的设立要涵盖融资方的评估标准及绿色项目的评估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风控体系,在机构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嵌入绿色环保理念。三是坚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绿色项目不同需求匹配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需求。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以参照普惠金融出台扶持政策,强化考核正向激励,鼓励银行不断加大绿色金融投入。中国银行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绿色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跨境优势,运用全球资源搭建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沟通的桥梁。未来,中国银行将进一步扎实工作,加大合作,与大家一道为支持“美丽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  金磐石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结合金融科技的发展,探讨了建设银行的转型与创新。2018年上半年,建设银行经营与创新围绕住房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三大战略展开,形成了金融科技驱动、金融理念引领、战略协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其背后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建设银行一贯重视科技的力量,早在七年前就启动了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先后投入了9500多人,历时六年半,真正做到了国内最佳、国际一流,也真正支撑起建设银行的转型和发展。2018年9月12日,建设银行历时六年半建设的新一代系统建设工程赢得了2017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的唯一一个特等奖,这也是银行金融科技行业的最高荣誉。接下来,建设银行将在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形成的坚实系统上继续推进金融科技战略,把金融科技战略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建行形成了“TOP+”战略,T是科技驱动,O是能力开放,P是平台生态,+是培育鼓励创新和支持创新的文化。未来,建设银行会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金融科技战略,以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开放的金融平台、赋能的金融发展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现稳健经营和创新发展,为人民建设美好生活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同时也为建设数字中国、智能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  石杰 “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一定会是中国改革转型的一个核心力量。”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就民营经济与民营金融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民营经济大有可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跨越道道关口,必须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只会越来越好。在同广大民营企业携手振兴的过程中,中国民生银行深刻体会到服务民企要有三个度:一是速度。民营企业最迫切的需求是决策快、反应快的服务,这需要银行提高效率。二是温度。服务民营企业要从心出发,提供有感情、有温度的服务。三是深度。要深入了解客户,积极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有深度的金融服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今天,面对异常艰难复杂的局面,中国民生银行愿继续同大家一道,顺应时代潮流,携手开创银行转型发展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曾旭晖 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旭晖就银行业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共赢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首先,中国银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利用Fintech促进转型升级,已成为当下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焦点,而通过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驶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甚至建立起竞争壁垒,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尤其是五大行与BATJS相继结盟,更是将银行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推到了风口浪尖,之后银行与Fintech公司合作的报道、研究和实践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其次,尽管银行和Fintech公司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但两者的文化和机制差异是亟待克服和解决的重要挑战,监管的不确定性也是银行和Fintech合作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最后,展望未来,随着Fintech公司的服务对象从消费者向金融机构转变,可以预见未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将更密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和资源能力,Fintech公司也将分化为上游资源型公司、中游技术型公司、下游应用型公司三种类别。 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  黄郁葱 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黄郁葱就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抓住机遇进行了阐述。美国联合投资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总规模近一万亿美元,产品涵盖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为银行提供一系列的产品服务。对危机进行预测首先要有宏观框架,其次要有大量的数据,才能准确地判断危机。借助美联储经济数据、宏观数据以及美国几千家财务公司的报表,机器通过学习1961~1985年历史数据构建危机预测模型,成功样品外预测1990年、2001年和2008年危机的爆发。从历史来看,下次的危机将更加严重,美国的工资占国民总收入比例和产能利用率过去几十年来不断下滑,GDP的增长速度也在连续下降。危机会提高风险,这要求我们采取防范措施;危机也蕴含机遇,美国联合投资愿意与大家共同渡过危机,把握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陈道富 如何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作出了精彩的阐述。在去杠杆背景下,P2P、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都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2018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用紧缩,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凸现。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从现在来看,中国的经济要实现转型,中国的金融功能要回归本源,需要去纠正金融体系过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原来的运行模式转到真正的市场约束,仅仅只靠政府信用支撑的这部分要逐步退出,转向市场行为和资本约束的市场体系。从利率的角度看,高等级的信用债利率水平在下降,但是中低等级的信用债以及一些表外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快速上升,这部分的融资成本对应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这种制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凸现。但是,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紧缩过程,回归本源,回归市场秩序,发挥市场的约束作用。市场在转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波动,出现了一些悲观预期。如何来稳住预期?我们有必要设计一些过渡性制度安排,让市场可以从现在的行为和运作模式一步一步迈向未来,回归本源。我们需要走进风险,去探究风险的机制体制,去理顺它,这个过程需要大智慧,需要分析,需要适当的示范,还需要坚持市场化的方向。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 消费究竟是降级还是服务化?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就此展开了深入探讨。我国消费品的占比与美国的历史走势十分相似,近年来,我国的大额商品消费意愿不断走低,旅游消费意愿不断上升。把社会消费品、零售与网上销售相加,消费的趋势实际上在上升。其背后体现的是消费方式的转变,在传统消费方式之外,我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上或者其他方式消费。除了消费方式的转变,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虽然食品占比出现下降,但是蛋类、鲜果、蔬菜占比保持稳定;虽然汽车占比出现下降,但是汽车服务占比在上升。由此可见,我们的消费不是降级而是升级,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超出了原有的“雷达屏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银行业要适应这种变化,服务好这些轻资产的行业。 台州银行行长  黄军民 “小微金融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小微金融大有可为。”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与大家分享了台州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创业创新的活力源,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银行市场应定位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这也是小银行的责任和使命。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资源禀赋不同,决定其市场定位与经营模式不同,应错位经营,差异化选择。台州银行用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做小微金融不仅风险不大、可复制,而且可以获得好回报、大发展,是小银行的一条值得首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也处在最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之中。普惠金融意义深远,坚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手段,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主动适应新时代下小微金融发展要求,建立合适的机制和体系,小微金融服务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成就。 银行家杂志[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9月16日 23:44
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小微金融大有可为
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小微金融大有可为

  图为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在演讲时表示,小微企业风险其实不大,小微企业贷款只要有合适的管理体系和商业模式,风险是完全可控的,小微金融大有可为。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黄军民: 大家上午好! 九月的北京,秋风送爽,秋色怡人。很高兴在这里,与各位经济金融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银行家朋友们相聚,共商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也非常感谢会议主办方——《银行家》杂志社,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下面,我围绕论坛“转型发展”的议题,结合民生银行的探索和实践,提三方面看法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任何行业的发展,包括银行业在内,都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都要把握主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们觉得,要跨越道道关口,必须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只会越来越好。在我国制造业产值中,国有企业占19%,民营企业一定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力量。 (二)民营经济贡献颇多但支持不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实现了快速发展。现在,民营经济创造了我国60%以上的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民营经济不是处于协助的附庸地位,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民营企业长期遭遇的困境确仍然难解,融资的“内外交困”苗头凸显,相对国企的“冷热不均”广泛存在,民营企业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的融资占比很少,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民营企业的市场空间正在扩大。 国企和地方政府仍是下阶段结构性去杠杆的重点,近日,中办、国办也印发文件,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与之相对,民营企业在前期强力去杠杆的过程中,承受了较大压力。从近期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变化、多次组织座谈、调研等系列行动看,广大民营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从具体经济指标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半年由7.9%持续回落至6%,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始终保持在8%以上,由8.1%上升至8.4%,民营企业市场空间正在逆势扩大。 (四)民营企业的两级分化日益明显。 经济新常态后,民营企业分化更明显,好民企已经脱颖而出,企业在风险防范、投资理念、技术应用和升级创新方面更加成熟。一方面,原来贷款给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常常是多多益善。现在一些民营企业对自己的负债率要求很严,对自己的轻资产、技术应用、管理应用,拥抱互联网技术等理念更成熟。另一方面,经过收购兼并,现在的民营企业从过去的散、乱、小成长为行业的龙头,更注重产业链和生态圈,以及品牌塑造。因此,放眼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将更加重要,民营企业将大有可为。 二、顺势而为,加快转型 作为中国金融行业改革的试验田,民生银行始终坚持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一)顺应银行业转型发展大趋势,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一方面,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要精准,一是主流经济,积极支持京津冀、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二是创新经济,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支持力度;三是普惠经济,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四是绿色经济,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五是跨境经济,大力扶植优质中国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服务实体经济的对象要聚焦,充分发挥与民营企业同根同源同成长的特色,将实体经济中最活跃、金融需求最强烈但金融服务相对最薄弱的民营企业,作为重点聚焦的服务对象,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回归初心,坚定民企战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不忘初心”,他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民生银行是中国首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催生了民生银行。坚定民企战略,服务民营企业、支持民营经济是民生银行成立以来最大的经营特色,也是我们不忘的初心和承担的使命。 (三)为了更好地实施民企战略,以“凤凰计划”为基础,顺势而为启动全面转型。 一是通过实施“凤凰计划”,民生银行主要业务板块都进行战略聚焦,明确市场和客户定位,优化设计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商业模式,为打造民生银行业务特色奠定基础。二是为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民生银行在前期“凤凰计划”总体设计基础上,2018年初启动全面改革转型,并在全行三年改革转型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综合服务的银行”三大发展战略,坚定民企战略不动摇,将服务民营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优质民营企业,加大资源投入与综合服务支持力度,致力于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企服务标杆银行。 三、民企战略,所思所为 这里,我想重点与大家分享关于民生银行实施民企战略的一些探索实践和心得体会。 (一)民企战略的目标 就是持续发挥服务民营经济的优势,聚焦优质大型战略民企、优质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通过为企业及企业高管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综合化金融服务,做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的金融管家,成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首选银行和标杆银行。 (二)民企战略服务的关键点 在同广大民营企业携手前行的征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服务民营企业的关键是要做到“高效”、“用心”、“有深度”。一是高效,民营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决策快、反应快的服务,这就需要银行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二是用心,服务民营企业要从心出发,提供有感情、有温度的服务,在合作中融入感情;三是有深度,要真正了解客户,积极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有深度的金融服务,与广大民营企业同命运、共发展。 (三)民企战略取得的成效 一是民企服务数量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6月末,民生银行服务的民企客户超过89万户,在全部企业客户中占比超过80%,其中一般贷款余额非零的民企客户数占比达63%。服务小微客户737万户,较年初增加89万户。二是民企业务规模持续增加。从信贷余额看,截至2018年6月末,民生银行民企客户表内外信贷余额12641亿元,全行占比49%,较年初增加660亿元;其中民企一般贷款余额7891亿元,全行占比46%,较年初增加490亿元。小微贷款余额6504亿元,较年初增长565亿元。从信贷投放规模看,2015至2017年,民生银行民企一般贷款累计投放超过1.78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对民企客户发放一般贷款3460亿元,占全部对公贷款发放的43%。三是民企服务品牌影响同步扩大。民生银行服务民企、中小等特色金融品牌形象逐步深入人心,在客户中开始有了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拥有一大批战略互信的合作伙伴。这些都极大地坚定了民生银行服务民企的信心,激励民生银行在打造特色金融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四)民企战略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民生银行之所以取得上述成效,总结起来,主要有三大特点:即“聚焦、创新、配套”。 一是聚焦重点,提升民企支持的精准度。其一,是聚焦重点行业,重点支持“中国制造2025”优质制造业民营企业。其二,是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支持国家战略、民营经济活跃区域。其三,是聚焦重点客户,重点支持大型优质民营企业及其产业链中小企业,以及优质小微企业。 二是加强创新,提升民企支持的满意度。其一,是针对民企的不同需求,创新升级五大产品体系,着力打造场景化的交易银行、定制化的投资银行、便捷化的线上银行、个性化的私人银行与综合化的财富管理,为民营企业及企业家提供“融资+融智+融商”的一站式服务。其二,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民企和小微企业,创新推出五大业务模式,打造客群开发“样板间”。对于大型战略民企,它们已不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而是生态圈,价值链和价值链的竞争,并且现在是一种国际竞争。我们推出“1+3”团队化作业模式(即一个服务团队,通过规划布局、高层会晤和工单督办三道工序,不断循环迭代,不断适应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质效),强化专业化、一体化、扁平化、综合化服务,助力企业持续做强。对于供应链上生态民企,推出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以一体化行业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为抓手,充分运用银企直连、数据共享等技术手段,重构银企关系,提升客户体验,助力企业打造和完善供应链生态圈,提升产业生态竞争力。对于广大中小型民企,推进中小民生工程,以系统平台建设、服务流程优化和便捷高效的拳头产品为抓手,提升中小企业结算、融资、财富管理等综合服务质量,助力企业成长壮大;此外,对于科创型中小民企,在监管合规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研究特色化“科创贷”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拟助力企业成为“独角兽”或行业隐形冠军。对于小微企业,通过探索运用主干线、保障线、新航线、安全线、水平线等“五条线”,切实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现在已迈进3.0发展阶段,注重以数据和科技为支撑,借助数据驱动、线上线下结合、大数据风控、移动互联等手段,围绕“1+1+N”(即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小微企业主的家庭、企业员工和上下游)小微企业生态圈,开展全方位服务。 三是强化配套,提升民企支持的协同度。其一,是机构团队配套。分别成立供应链金融和小微金融一级事业部,设立中小企业二级部,组建总行专业战略客户服务团队,突出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强化对重点民企客户的管理服务。其二,是系统平台配套。加快金融科技搭建平台,用金融科技提高服务的效率,提升客户的体验。其三,是风险管理配套。一方面,配套差异化信贷政策;另一方面,加强全面风险防控。其四,是考核与资源配置配套。将民企战略实施关键举措层层分解落实到内部考核中。同时,强化信贷、资本、财务等资源配套支持力度。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中国银行业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自我革新的担当,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跨越式发展。今天,面对异常艰难复杂的局面,民生银行愿继续同大家一道,顺应时代潮流,加快转型创新,抓住历史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归服务实体本源,坚定民营企业战略,携手开创银行转型发展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9月16日 12:38
兴业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消费是服务化了而不是降级
兴业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消费是服务化了而不是降级

  图为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论坛上表示,消费是服务化了而不是降级。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鲁政委: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汇报的题目就是关于消费的问题,消费是降级还是服务化了,我认为是服务化而不是降级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银行来说很重要,你到底要把你的资金投向哪一边去,如果你要踏上沉船你怎么搞还是要沉的,所以对于个人投资者也是一样的,我们要投大消费,是不是你要投的消费都会好,那也不一定。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张图,这张图其实是整个上半年大家争议的根源,因为大家看到它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下滑,基本是断崖式的往下掉,所以大家讲消费的降级,但是你看到对GDP的拉动就是真实的给经济带来几个百分点的增长,这个里面还上升了,那就是我们怎么理解这两者的不一致,那我们再看看,当然很多人会从这里面讲了,说这个不一致呢,有很多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两个统计口径不一样,当然第一个是商品,而这个GDP当中的消费的核算,就不仅仅是商品了,也包括了政府的消费,因为这是从这些销售的企业端去统计卖了多少东西,你也很难讲中间没有政府的消费,如果是这样,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我们都在讲中国进入了中等收入的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的经济体的经济会发生一些结构性的变化,这个结构性的变化如果我们拿美国的经济结构的眼睛去看,中国到底发生了哪样的变化,我们拿这个收入来对比,上海大概相当于美国1984年的收入,那如果拿整个全中国的收入相比,大概相当于美国60年代这样的一个收入水平,你去看一下,无论你拿整个全国来看还是拿上海来看,进入到这个阶段之后,都会出现商品消费的占比的下降,上面这条线的占比不断的上升,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服务,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表现,这一张图里画的就是耐用消费品的占比,我们看到我们现在跟美国真的借给上有几分像,我们在消费品的占比跟美国神奇的相似,整个全中国已经非常的相似了,你如果再拿上海来看,整个上海的这个在消费品的占比上也跟美国神奇的一致,城镇在最近一两年走到跟美国一致的水平上。 你再看这张图,大家都说是不是大家对于经济形势未来更加谨慎,是不是不花钱了,如果这样你真的没有办法理解这张图,我们的大额商品消费意愿不断走低,我们旅游的消费意愿不断上升,我有两个感受,一个感受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08年,09年那时候我出差北京航班上座率一般不高,但是现在我再出去,看到所有的地方的飞机上座率都不错,而且有的意思是有的飞机一停稳乘客就拿着行李厢就往外冲,这表明他是新乘客,表明航空的渗透率很大,你到国外也发现国外旅游成为钢需,因为你不去,小孩开学的时候,小孩就会很自卑,这样假期出游就成为钢需,但是你出去以后发现听到的感觉跟在国内旅游一样,都是说普通话的人,所以你看到大家不是因为支出减少了,而是因为支出不在商品上,还有一些支出到国外去了。 再看这张,就是和新的模式有关系,你把社会消费品,零售,再加上网上的销售加上,你就发现这个趋势是向上了,也就是说我们越来越多的消费实现的方式转变了,我们通过网上或者其他的方式消费,你会看到现在一些家里,甚至连老人都开使用网上购物了,然后我的研究团队的小伙伴们,80后,90后的我问他,我说你们周末做饭吗?没有人做饭,到哪去吃饭呢?要不去外面饭馆,要不就河马,直接在那做了就煮了,如果你自己开车去超市买东西回来统计的是商品的消费,如果你从网上订购,有一部分的支出就是属于服务的,所以你所有商品的消费把服务的价值加在里面,我们再核算的时候这个服务的占比在不断的上升,由此我想到我们统计数据的雷达,为什么我们用官方统计的数据推这个数很多时候是推不动的,很多时候是因为很大的部分是在雷达之外的,所以这张图你就看到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变化,我们现在第三占产业的占比已经上升到了25%,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里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果你再看这张图,这个我十年前在讲,现在依然在说这张图,大家都说中国经济有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第一产业其是非常平稳,但是它占比也小,它平不平稳对GDP的影响也不大,下降的只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水平甚至要恢复到  2011年12年的水平,那时候中国经济的水平好吗?,还是不错的,其实真正在拖中国经济的是第二产业,大概有人讲我这个制造业不景气,就是因为金融脱实向虚不支持我,我经常说第三产业在我们过去说的就是皮包公司,银行很少对第三产业贷款,但是现在第三产业活的这么好,而你的第二产业都是有硬家伙的,有砖头的,银行大量的都是在砖头上,你现在搞的不好还说银行不支持你,银行那么多坏帐为什么核销了,他不支持你就不核销了,所以这个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当然驱动这个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的原因除了收入的变化,还有其它的原因,其它原因就不再提了。 这个消费当中食品会下降,但是蛋类鲜果,蔬菜占比会保持稳定,所以你要投资的话就要看一下了,软饮料的消费是先稳定后下降,葡萄酒会振荡上升,烈酒会先下降,再上升,汽车占比是下降的,但是汽车的服务是在上升的,你想一想现在谁买车,我们除了会加油,我们好像什么都不会干是吧,你都到哪去干?4S店是吧,珠宝收视的占比会上升,娱乐品的占比会上升后持稳,宠物消费业上升,体育消费和付费电视占比会上升,所以我们的消费不是降级了,是变相了,是升级了,升的你不认识它了,不在你的雷达屏上了,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银行业要开始更多的能够适应服务好这些轻资产的行业,当然金融消费业属于消费当中的一种,好了我今天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9月16日 12:21
陈道富:未来金融体系的扩张将越来越多受制于资本金
陈道富:未来金融体系的扩张将越来越多受制于资本金

  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在演讲时表示,未来金融体系的扩张,将越来越多的受制于资本金。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陈道富: 感谢各位,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交流,听了上午的演讲,我现场准备了一个银行转型的,刚才听了几位的分析,我就顺着我们黄博士的话题再往下讲,刚才黄博士其实讲了一个非常有冲击力的危机,美国在一年之内发生危机的概率是75%,我觉得这非常大的一个判断,中国把防范风险作为一个攻坚战,在去杠杆的这个背景下,中国在很多的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风险,在我们的P2P,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等都出了一些危险事件,这个危险事件的爆发也是在转型背景下发生的,这个造成了我们经济转型,实现我们金融功能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原的一个过程,让经济市场真正实现优化配置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今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用的紧缩,我们现在讲到了很多M2和融资总量增速的一个下滑,这个过程我们看到了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的民营企业,它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又进一步的凸现,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环节这些问题,但是从现在来看,我认为中国的经济要实现转型,中国的金融功能要回归本原的话,在这过程中,它需要去纠正我们金融体系过去它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时间关系我讲三个。 第一,我认为需要来面对这个过程所产生的信用紧缩的过程,信用紧缩我从三个纬度来看,第一个我们知道我们金融机构在用我们的行为,用金融机构本身的行为来表达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相信的是什么?金融机构投向的方向是什么,第一,房地产行业,它在增量上占了五成,我们把基础设施的贷款加起来,这几年它的余额占我们整个贷款余额的20%以上,增量也接近20%,另外我们看个人,当我们看到整个的政府,政府的监管,我们的房地产贷款在控制的程度下,我们银行看到了我们的个人的业务空间,这两年个人贷款在整个的贷款占比增量在快速上升,这两年新增个人贷款的将近一半,存量当中也占到30%,扣掉这当中的一半,还有一半,15%左右,这两个加起来就80%以上,这意味着我们的金融机构,它最信任的仍然是三个领域房地产,与政府相关的基础设施,和个人,当这三个领域我们都觉得这不是我们未来经济转型的方向的时候,我们需要规范这部分的新荣扩张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它主要的扩张渠道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我们银行业在寻找转型,包括新的科技消费,金融,这些东西加起来,它的占比仍然不高,这我们经济面临的问题一样的,这些旧的动能的萎缩,和新的动能开始活跃,但是不能带来替换,第二我们的资产新规,我们得有些债务,对资产监管政策来看,我们在强化我们金融机构,或者我们所有人做生意是需要本钱的,我们回到资本金的约束,我们看看我们的金融体系,我们的金融体系经过40年的发展,我们老百姓相信金融机构,排在最前面的还是政府的信用因为你是国有金融机构我信你,所以政府的信用在支撑金融机构信用扩张方面,在这个能力方面,其实是一个主要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才是资本金,你有多少资本金,第三个才是金融机构非常专业的,我们很有这种投资能力的这些行为,构成一个支撑,现在我们需要转到真正市场约束,我们要从原来的运行模式转到真正的市场约束,我们仅仅只靠政府信用支撑这部分要逐步逐步退出来,我们要转向市场行为和资本约束的这样的市场体系,这意味着我们未来金融体系的扩张,将越来越多的将会受制于资本金,这是我们很好的方向,这也涉及到新旧动能的转换,这将变成原来三个支撑的,我要把其中一个支撑退出来,在转的过程中,必然带来整个模式的转化。 第二个就是整个架构的角度,利率的角度,那些利率在高等级的信用债,这个利率水平在下降,但是我们的中低等级的信用债,我们的这种表外的一些融资渠道它的融资成本在快速上升,这部分的融资成本对应的是大量的中小的一些企业,那么这些中小企业意味着融资成本在上升,这后面两个这种制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凸现,但是所有这些都会显示我们必须面对这个过程的紧缩,这个紧缩是要借助这个功能回归本原,是要我们回归市场秩序,是要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伴随的现象,现在金融管理的风险不是在于我要往哪里去,我们要发挥市场的约束作用,它的核心问题,真正管理的关键是怎么样从我现在的状况,到我想去的状况,如果一步到位,这种转换,这种转轨可能太快了,金融机构没有转换过来,可能就摔死了,如果不转,大家都非常明确,这是不得不走的活路,必须要走的路,这样我们有必要从现在的状况和未来的状况,怎么通过设置台阶实现这种状况,在设置台阶过程当中,市场在转化过程当中出现很多的波动,市场出现了很多很多的悲观的预期,今年市场的预期是相对比较悲观的,刚才一些行长也在讲,企业今年都很好,但是就是现金流不太好,市场的悲观也可以看到,很重要的就是预期,怎么样来稳住这个预期,怎么使市场觉得我这个转换过程中是可以有一套市场可以接受,可操作的这种实现路径,只要看到这种实现路径,市场就可以跟你一起来实现这种转换,实现这种转型,所以我觉得现在如何保住市场的活力,同时稳住市场的预期,而这种预期不是一般的概念,一般性的行动,而是要作为有具体实效的,具体行动让市场看见,确实存在这种路径,而这种路径的选择,这时候你会发现不是一个未来场景的一个描述,而是结合现状和未来方向的一个,具有过渡性的制度性的安排,这个时候我认为应对的时候非常关键的要提出一些带有完全正确的,市场上有一定争议的组合,比如说如何看待市场信勇和政府信用的结合,如何看待道德风险和整个系统可承受性的过程,刚才黄博士讲了美国的市场危机,讲到了美国如果股市危机的话会影响很多的过程,如果中国是这样的逻辑的话,也会有这样的危险,如果我们在这种潜在的浪潮当中,同时我们又处在非常关键的转型时期的话,中国就需要设置好一个非常好的台阶,不是简单的由于用了政府信用就否认,或者简单的用一个道德风险就简单的否定,现在我认为有必要设计一些过渡性的制度性的安排,让市场可以从现在的行为,现在实际的运作模式,现在的实际支撑,让它有台阶,一步一步的转向未来,回归本原,回归这种真正市场真正运行的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大家看到的是可以实现的,可以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通过制度自己努力来实现这个过程的这种路径的话,我觉得是预期就稳住了,大家的活力保住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完成中国在当前最重要的一个转型过程,所以我认为现在是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的攻坚战,是做一个首要的分析,这个攻坚战当中最主要的一个风险点,这种背景下更需要冷静,更需要通过走近我们实际的风险,不是简单的把风险解决了,而是需要走进风险,去看看走进风险的机制体制,去理顺它,而实现这个过程,我认为这个过程需要大智慧,需要通过分析,适当的示范,通过坚持市场化的方向,通过有策略的安排,个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可以在黄博士预测的背景下,在美国危机的背景下,走出一条付出一点代价就转型市场化的道路。[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9月16日 12:08
图文: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黄郁葱
图文: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黄郁葱

  图为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黄郁葱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图为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黄郁葱致辞。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黄郁葱: 今天很荣幸在这里跟嘉宾们一起分享我们的核心的一些产品,今天我们要讲的主题是经济危机,刚才今天早上于主席提到了亚洲金融危机,也提到了2008金融危机,其实危机是我们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一个经济运作的永恒的主题,危,危险,机也代表机遇,今天我会重点讲述中国银行业如何抓住这次机遇。 美国联合投资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总资产一万亿美元,产品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客户也是银行,为银行一系列的产品服务,我们这次来,是希望能够帮助到咱们银行界的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跟中国工商银行展开了合作,这个模式虽然是对国有大型银行的,其实对中小型银行业同样适用,我们在8月31号跟中国工商银行联合推出了一款产品,这是我们为银行提供的第一支全球化产品,这是一支持再生爱尔兰注册的基金,风格是低风险,这也是我们基于对全球经济的判断,我们去年年底银行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们认为2018年是股市振荡的一年,银行领导说有数据证明2018年是股市大涨的一年,我们的研究证明,2018年将是股市振荡的一年,一段时间以后,美国股市大跌,中国股市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领导又打电话问我是不是经济危机要来了,我们看了看模型,我们认为不会,这样也证明了我们的模型的有效性,也提高了领导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为银行提供了非常稳健的产品,之后我们也将推出更多的高收益的产品,这也是我们将要做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在抄底的时候做出的一系列的产品,这次我来北京,也是跟银行进行战略性的合作,我们在资管业务,战略合作提供各个方面的合作,我们公司是在海外,我们也可以运用我们的各种能力,为国内银行提供咨询,资产领域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美国银行三分之二是在资产领域,三分之一是银行领域,最近资管新规也使资管越来越正规化。 我们先来讲讲危机,也讲讲其中的机遇。我们看到过去的七十年美国友70次的经济危机,这些数据是从美联储拿来的,灰色的线是美国官方界定的金融危机,每次经济危机爆发都是经济萎缩,失业率提高,股市下跌,这里面也会产生巨大的机会,比如说鲍尔森2007年抓住了次贷危机一年赚了150亿美元,预测危机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之后他也再没有什么业绩了,达里欧也是正确预测了经济危机,大赚一笔,今年一月份他啊说你持有现金是非常愚蠢的,这是我们在向工商银行建议推出现金产品的时候,刚刚说完,美国股市大跌了,所以看到我们的模型会比这些金融巨头们更有见解。 刚才说预测是有困难的,这是著名物理学家保尔说的一句话,我们看看美联储,格林斯潘在回顾2013金融危机的时候说,完全看不出来,1999到2014年期间,全球220次的金融危机,随便猜,六年一次,可以猜到一次,所以这直接反应,现代经济学集中了全球最优秀的经济学家,它整个的分析框架是有依据的,现在美联储预测对经济还是很乐观的,2020年前没有问题,通胀稳定,就业率处于历史高点,但是对美联储我们并不是那么相信,我们2015年跟美联储对比,一月份他自己说,将升息四次,我们通过模型认为不可能,我们做了一个对冲,就是做了一个利率调期,结果当年美联储只升息一次,我们获利4%。 现在除了判断危机首先要有宏观框架,其次我们要有大量的数据,才能准确的判断危机,索罗斯是著名的投资人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索罗斯是赚翻了,那他为什么到后面2016年开始卖空美国股票,损失十亿美元,卖早了,2017年他说美国要继续危机,结果没有危机了,我们同意他的大方向但是他没有数据支持,所以没有办法准确判断危机的时间,我们可以,我们使用美联储经济数据,宏观数据,我们使用美国几千家的财务公司的报表,这个一发表我们就可以立刻得到,我们的历史会侧数据,从60年代开始,我们甚至可以回到1948年,但是数据不是很全,1960年到1985年作为训练期,学习这期间的数据,每隔十年再从新训练一次样本外预测1990年,2001年和2008年三次的危机,它通过自己的经验预测会还是不会。 这个横轴是时间,1960年到现在,这个纵轴左边是危机的概率,黑线是危机概率,这个横线是对数的轴,所以从机器开始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黑色的线是危机概率,跟灰色的吻合度非常高,从1985年到2015年,吻合度非常非常高,我们现在使用的是2015年的最新版,因为每次它都可以学习到新的东西,我们看到它学习成长的越来越聪明,我们看到2015年以后危机概率几乎是零,如果索罗斯看到这个数据的话,他也不会早卖了美国股票。 今年六月份美国股市大跌,我们显示危机概率是零,我们再次抄底又赚了一笔,刚才说下个月会不会危机,这个时点抓的很准,我们想知道未来会不会,其实抓到下个月已经很困难了,这个经济数据要连续两个季度危机才是危机,如果你等两个季度,美国政府是九到十二个月才宣布我们危机了,我们在当时就知道了,不仅是当时知道,而且提前知道,我们看到后面的预测,我们看到在灰线之前已经上来了,我们看到跟美国股市大跌的时候,股市一般是先于股市而跌,我们的信号可以抓到美国股市糕点,我们是做投资的,对于对冲基金来说,这是非常有利的武器,所以看到三个个月份,我们的机器说六个月会有危机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个信号往前看到,这个很提前看到这个预测,9个月危机概率超过了60%,12个月我们模型显示超过75%,大家可以再次看到我们9个月的模型很早预警了危机,所以我们现在看一看过去三次危机到底怎么抓到的,第一个是1989年,11月30号,我们是在  1989年11月30号,机器的数据是这样的,黑线是预测未来12个月危机的概率,蓝线是12个月后美国股市的表现,灰线是官方危机爆发,我们用20%作为这个信号,20%以上就是比较危险了,20%以下非常安全,所以模型告诉我们什么,6个月内是安全的,然后你就麻烦了,结果在6个月以后美国股市大跌。2000年6月份也是互联网危机,我们看到模型也是提前预测到,半年前这个图形是这样的,两个月还可以,六个月之后就危险了,结果危机就按这个预测发生了,我们看到2006年6月份,跟上次的危机前六个月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我们看到这个图的信号越来越清晰,这也是机器通过学习对危机的甄别越来越体现,这是危机的概率,市场是非常复杂的,预测未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那么这个事情可不可能到时候不发生,当然可能了,贸易战,贸易战如果缓解可能会延长美国安全的时间,这个模型是通过历史的数据来看,我看了六十年的数据,六十年里面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的话,它有75%的概率发生危机了,以后的数据并不跟过去一样,我们成功的在样品外抓住这么多次危机,这也证明资本主义体系是有规律的,我们也对下次危机的捕获有信心,虽然早几个月晚几个月也很正常。 我们从历史来看下次的危机将是严重的危机,过去几十年第一个是工资占国民总收入的比率从1972年开始不断下降,美国的产能比例也在不断的下降,我们看到GDP的增长也在连续下降,后面是劳动生产率,美国是以科技支撑,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过去60年来也在连续下降,美国的时薪不如1972年,普通家庭的贷款从10%上涨到40%,负债不断提高,这是美国贫富差距的分化图,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高点,1929,2000,2008,这三年都是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再有就是收入差距未来越大,供需矛盾越突出,百姓没有钱,靠借债过日子,那需求肯定是不行的,现在我们看到这个数据在2015年贫富差距并没有下去,现在美国也在采取更多的措施,来调整这个矛盾。 从美国股市来看,美国股市的估值是高于2008年,2019年,只比互联网疯狂的时候低一点,美股崩盘会影响全球的股市,我们看到美国的货币手段已经没有多少了,这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危机前不到一万亿上涨到4.5万亿,这4.5万一是在金融系统中在转,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钱全部在金融市场里转,股市涨,债场涨,房市涨,但是工资不涨,美国古宅比2015年之前上涨一倍,所以美国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都不大,所以下次危机将是严重的危机,对于美国来说是严重的危机,对我们中国银行业来说,对冲基金来说,是个机遇,非常大的机遇,我们刚才讲过,全球股市债市受到影响,我有一个朋友他是过去三年全球最佳宏观对冲基金奖的个主,我给大家看看这部分材料,他跟我说,说千万不要告诉我,赚钱良机,我听了以后觉得很有道理,立刻跑到中国银行行长那里汇报了,这个说明什么呢,这对中国银行影响非常大,处理好是良机,处理不好是一次灾难,发达国家的国债会大涨,新兴市场的汇率会暴跌,这个我们可以卖空,上次的金融危机一跌就是30%,40%,用我们的模型的话可以赚到这么多,债券我们可以购买国债,延长久期,中国也是一样的,如果美国爆发危机的话,我们国家会推出此进政策,我们可以对付经济危机,那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国债也会涨,外汇对新兴市场国家,我们要做空,对实体经济,我们上面是金融市场,我们可以帮助这些银行,实体经济是这样,它将影响中国的基础行业,所谓的一些技术公司可能都会利润比较高一点,什么比较稳健,抗周期比较稳健,所以现在的投资可能是目前要投的话是这些机构,如果你们等的话,等一等抄底。 所以危机会提高风险,我们要采取防范措施,也是机遇,我们愿意帮助大家渡过这次危机,抓住这次机遇,这个模型是我们的绝密机密,分享给大家,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9月16日 11:44
图文: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旭晖
图文: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旭晖

  图为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旭晖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图为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旭晖致辞。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曾旭晖: 各位嘉宾,领导,大家好, 中国银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利用Fintech促进转型升级,已成为当下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焦点,而通过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驶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甚至建立起竞争壁垒,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尤其是“五大行”与”BATJS”相继结盟,更是将银行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推到了风口浪尖,之后银行与Fintech公司合作的报道、研究和实践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 据普华永道《2017年全球Fintech调查中国概要》显示,中国48%的金融机构目前向Fintech公司购买服务,未来3至5年,68%金融机构将增加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向Fintech公司购买服务将是中国银行业布局Fintech的重要手段 我们欣喜地看到Fintech公司服务银行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知易行难”,真正实现端到端成功推动、获得巨大价值的案例仍凤毛麟角。 合作的挑战 1、文化与机制 银行和Fintech公司尽管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但两者的文化和机制差异是亟待克服和解决的重要挑战。传统银行发展时间长,文化和机制相对固化和刻板,在创新管理上,对主动试错和趟坑的意愿度不高.而Fintech公司在文化和机制上的历史包袱比较小。很多创新方向上敢赌敢”all in"。这种冲突导致银行对FINTECH普遍不信任,认为FINTECH路数太野。有位小银行的伙伴跟我说,他们对FINTECH的态度是又爱又恨,“不合作是等死,合作是找死”。而FINTECH对银行则不耐烦,认为银行体态臃肿,步履蹒跚。 2、监管 监管的不确定性也是银行和FINTECH合作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监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作为催化剂,确保一个良好健康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会令到创新的步伐不得不停下来观望。随着新金融模式的不断发展成熟,政府监管也会逐步改变推进,这种监管环境的变化让银行和FINTECH公司之间合作存在不确定性。 3、盈利模式 对多数FINTECH公司来说,如何解决向银行收费的问题是很头痛的事情。银行仍然习惯于以购买的方式一次性付费来与FINTECH公司合作。而这种方式是令到FINTECH公司痛苦不堪的方式。不仅赚不来钱,盈利空间小,企业估值也不高。因此FINTECH公司迫切希望能够摆脱技术外包商或实施商的角色。分佣模式相对更好,但是,受限于Fintech公司在银行生态中话语权非常小,实现难度非常大。 基本上,银行是强甲方,FINTECH公司是弱乙方。FINTECH公司大多无法在真正双赢基础上实现合理盈利。我认为,如果盈利模式问题长期陷入失衡、无法双赢的状态,将会成为整个FINTECH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4、系统兼容 即使银行的规模不大,IT系统数量却不会少,往往大大小小小加起来上百个系统。包括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渠道系统等。同时,银行IT系统大部分依赖于各种商用软硬件产品,而这些商用产品大部分是由多个技术服务商提供。Fintech公司系统与银行软件、硬件产品存在不兼容难题,在落地实施上,很痛苦。 另外,银行现有IT系统底层技术比较传统,难以满足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所需系统灵活、扩展能力弹性的要求。所以,行业内有一种共识:银行业务转型难,银行IT转型更难。 合作的演进发展 1、渐进式融合,是基本趋势 某种程度上,不少Fintech公司与银行合作是基于形势所逼。随着2017年年底以来监管环境的变化,Fintech公司 “回归技术”逐渐成为趋势。 Fintech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科技,而非金融。过去一段时间内,在互联网金融浪潮驱动下,大量科技公司直接发展金融业务,带来了新的金融业务模式,也同时引发了行业乱象。金融业态,普遍具有极强的风险外部性特征,强监管是必然。 随着FINTECH公司的服务对象从消费者(C端)向金融机构(B端)转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将更密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2、分化加剧 Fintech公司端的分化 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和资源能力,Fintech公司将分化为三种类别: 上游的资源型公司:这类公司基于既有的生态,拥有获客流量或外部大数据。他们向银行提供客户引流或外部大数据。严格意义上所,资源型公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Fintech公司。不过,他们也很乐意给自己挂了“Fintech”的招牌。 中游的技术型公司:这类公司通常在某一金融应用场景中拥有独到的技术。主要集中在金融云、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生物认证等非主要场景中提供组件化,嵌入式的技术输出。 下游的应用型公司:这类公司将上游的资源和中游的科技进行集成,并在主要金融场景中与金融业务进行融合,发展到直接提供给银行一整套稍加客制化改造,直接可以上生产的Fintech应用体系。这类公司通常需要较强的能力。包括技术研发能力、丰富的金融业务经验、链接外部资源的能力。在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将上述科技研发、金融经验、外部资源进行集成为应用体系的能力。不少银行正是基于这种能力的积累,设立了Fintech子公司。包括兴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相继成立Fintech子公司兴业数金、建信Fintech、招银云创。同时,有些FINTECH公司也通过多年积累,形成了这样的能力。 银行端的分化 呈现为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分化。 大银行在发展Fintech方面,更倾向于自我建设。虽然技术开发与维护成本高,开发周期长,但是可以更好地控制技术、人才和资源。在与外部Fintech公司合作上,大银行一般不会直接采购一个完整的服务,而是选择多个供应商,融合各自的细分优势服务,自己集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大银行通常会选择资源型和技术型的Fintech公司合作。合作方式也往往就是交付性的合作。Fintech公司通常只是提供协作,锦上添花而已。 对于中小型银行来说,面临大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前后夹击,迫切需要依靠Fintech来实现转型,缓解市场竞争压力。除此之外,中小型银行在技术储备、人才建设等方面都面临不足。中小银行自己建设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需要Fintech公司整体一条龙服提供务,“雪中送炭”。所以通常会选择应用型公司进行合作。合作方式上,由于银行自身迭代更新的能力不足,往往采用分佣的方式与FINTECH公司实现紧密捆绑,联合运营。[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9月16日 11:25
石杰:民意企业发展当中最需要的是金融长期支持
石杰:民意企业发展当中最需要的是金融长期支持

  图为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在发言时表示,民意企业发展当中最需要的是金融长期支持。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石杰: 尊敬的秘书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各位经济金融专家和全国各地的银行家朋友相聚,共同探讨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非常感谢会议主办方银行家杂志社搭建这个交流平台,下面围绕本次论坛转型创新重新发展的这个命题,就民营经济与民营金融的支持与发展与大家做一些分享。 第一,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在这里我想表达这么几个观点,第一,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任何行业的发展,包括银行在内,都是为历史潮流而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处在这个关口,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容,要坚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进入新时代中国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只会越来越好,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民营经济一定会是中国改革转型的一个核心力量。 第二个观点是民营经济贡献颇多,但是支持不多,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实现了快速发展,我们查了一下,应该说是五六七八,这四个数字能代表中国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5,民营经济较的50%的税收,6,创造了我国GDP的60%,7,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8,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因此可以说民营经济不是处于相助的地位,而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民营阶级遭遇的困境仍然难解,从金融角度来讲融资的困难,相对国企的冷热不均广泛存在,因此目前民营企业如何真正与支持民营金融的发展。 第三民营企业的拓展空间正在扩大,国企将是下一阶段去杠杆的重点,从近期一系列的政策变化,广大民营企业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的机遇,最近上半年的数字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半年的7.9%持续回落到7.6,民间资产的增速保持在8%以上,从8.1上升到8.4,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市场空间正在扩大。 第四,目前民营企业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好企业已经脱颖而出,企业在风险防范,投资理念,技术应用和升级创新方面更加成熟,一方面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战略管控,对自己的负债管理,技术应用等等更加成熟,另外一方面,现在的民营企业从过去的散,乱,小,成长为行业的龙头,更注重产业链和生态圈以及品牌的宣传,最近上半年,我本人也密集的与我们的客户进行了拜访,拜见,座谈,谈一些金融方案,从我近距离观察,应该说目前的民营企业,如果我们实地去看实地听实地谈可以发现,不可同日而语,不管是从战略上,经营上,管理上,技术上,自己的团队建设上,以及文化建设上,包括企业家精神方面,都很令人振奋,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在谈一个问题,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有的创业四十年,有的经营三十多年,但在经营过程当中,从来没遇到过18年这样的情况,什么情况呢?就是生产非常好,经营非常好,销售也非常好,但是呢,是最难受的一年,为什么?流动性出了问题,生命线出了问题,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在为此焦虑,我们近距离的来分析来看,如果抛开政治因素,抛开金融驱杠杆的调整以外,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民营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在自身管理上经营上也存在两大致命问题,一是没有自己的战略约束理念,战线无限扩张,第二长期以来是一种顺周期的经营,没有全周期的经营理念,导致财务结构不合理,形成中长期财务结构不合理,本外币财务结构不合理,国内外经国外财务结构不合理,股债不合理,从而一遇到外部的调整,就导致自身发展的制约,所以他们目前的发展当中最需要的是金融的长期支持,他们一句很形象的话,我不需要雪中送炭,但是我希望下雨不要撤伞,同时他最需要金融能够跟他共同来经营,成为一个生态权,能够管理风险,所以我想对民营经济近期的发展,谈这么四个观点。 第二,顺势而为,加快转型,大家都知道,民生银行是一家以民营企业为主要股东的商业银行,刚才这个主题是加快转型,从新出发,我们也一直在讨论,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们民生银行如何转型,刚才我们都在谈在服务理念上转型,上午模式上转型,科技赋能上转型,但是我们进行过反复论证后认为,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它的转型战略当中,能够真正实现转型,实现差异化转型的核心是有明确的市场定位,能够聚焦于客户群,能够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所以民生银行我们觉得,应该一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充分发挥与民营企业同根同源同脉的特点,我们18年初启动了转型计划,在全行转型计划当中明确了民生银行民营企业银行的战略定位,我们将坚定民企战略不动摇,把服务民企摆在重要的地位,加大资源投入和综合服务支持力度,致力于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企服务的标杆银行,为此我们做了几件工作。 第一,强化服务,提升服务民企的质量,在同广大民营企业携手振兴的过程当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服务民企要有三个度,第一有速度,第二有温度,第三有深度,有速度从目前民企金融服务的需求看,这个市场不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时代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市场,民营企业最迫切最敏感的需求是决策快,反应快的服务,这需要银行提高效率,第二有温度,因为民营企业天生比较脆弱,服务民营企业就要从心出发,提供有感情有温度的服务,在合作中,能够融入感情,融入申请。第三有温度,要深入疗效客户,积极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有深度的金融服务,与广大民营企业共同发展。 第三是提供服务的精准度,我们要聚焦重点区域长三角,珠三角,海峡经济,以及等等重点支持国家战略,民营经济活跃的区域,第三加大创新,其实媒体支持的满意度,针对民营企业的不同需求,我们创新的五大体系,一,在民营企业的交易活动和经营活动中最需要德芙五我们判断还是长久化的交易银行,在符合长颈的交易当中,着力打造长远的交易银行,定制化的投资银行,便捷的线商银行,个性化的私人银行,和综合化的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企业家提供融资也融商的一站式服务,我们针对不同的民营企业强化了民营企业客人群众分层,创新推出了四大模式,对于大型战略民营企业我们推出了1+3的模式,一个服务团队一个市场规划一个金融方案和一个服务流程,适应客户需求,强化我们对战略民营企业专业化,一体化,扁平化的服务。二,大量的中小企业分布在各个供应链上,因此对于供应链上的生态企业我们推出了新供应模式,以一体化的综合方案为抓手,以数据共享为手段,重点是重构关系,助力企业打造和完善生态圈,对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我们推出了中小民生工程,以系统平台建设,服务流程优化和客户便捷高效的产品为抓手,提升中小企业结算,融资,财富管理的综合服务,正如刚才建行的领导讲的,通过这种服务来提高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获客能力,活客能力,提客能力,我们银行更希望有延客的能力,对于小微银行,在这三年我们核销小微的不良贷款将近500亿,所以作为服务民生小微的这么一家银行,我们也付出过代价,付出过学费,所以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面对经验,面对教训,我们仍然坚定服务小微,所以我们借助数据驱动,线上线下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围绕着小微企业,加小微企业家庭,员工和上下游全方位开展服务,所以无论针对各种客户,我们做出了客户分层,实施分层化的服务。 第四,强化配套,提升媒体支持的协同,作为战略我们全行上下其一组织团队配套,形成了供应链,金融和销微金融一季事业部,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强化对民营企业的客户管理。 二,搭建金融科技的平台,用金融科技提升客户的体验,提供服务效率。三,将考核层层分解,落实到内部考核当中,提高配套资源的支持力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自我改革的担当,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跨越式的发展,今天应该说民营企业面对异常艰难复杂的局面,我们民生银行愿意坚定民企战略,加快转型创新,抓住历史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归服务本原,与民营企业共同携手,开创金融发展的新纪元,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9月16日 11:07
金磐石:要把金融服务镶嵌到平台场景当中为社会服务
金磐石:要把金融服务镶嵌到平台场景当中为社会服务

  图为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在论坛上表示,要把金融服务镶嵌到我平台生态的场景当中,为社会提供服务。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金磐石: 谢谢王主编,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转型受邀参加本届中国银行家论坛,因为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转型创新,从新出发,所以我想就结合金融科技来谈一谈建设银行的转型与创新,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经营与创新我们是围绕住房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三大战略展开的,形成了金融科技驱动,金融理念引领,战略协同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8月31号中国建设银行向全社会隆重发布劳动者港湾的服务品牌,并宣布我们对我们已有的14443个营业网点,我们已经完成了挂牌的工作,重点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交通警察,城管,快递员,志愿者等户外工作的个工作者,以及老弱病残孕等不同群体提供多种便民惠民服务,体现我行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实际上建行实施住房租赁,劳动者港湾战略,实际上都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比如我们实施住房租赁的战略,我们就是集我们的优势打造出我们的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为政府机构租赁企业,租客,房东,中介机构等住房租赁的相关主体,提供全链条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实施普惠金融战略,我们就是聚合应用全行资源,打造出综合化集合化集成化的平台,这样才能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们为劳动者建设劳动者港湾,只有利用技术的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者港湾的这个手机的客户端,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线上寻找以及配套的服务,可以说,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战略的实施和劳动者港湾的建设,我们金融科技是切实起到了重要的支撑的作用。 建设银行一贯重视科技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早在七年前就启动了我们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先后投入了9500多人,干了六年半,所以现在从事实的效果来看,真正做到了国内最佳,国际一流,也真正支撑了建设银行的转型和发展,上个星期三,也就是9月12号,建设银行我们花了六年半时间建设的新一代系统建设工程,赢得了2017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唯一的一个特等奖,这个特等奖也是银行金融科技行业的最高荣誉,所以接下来建设银行将在先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形成的坚实的系统上继续推进金融科技战略,我们会把金融科技战略做到极致,做到最好,我们的战略叫TOP+,T就是科技驱动,以技术和数据作为双要素,双人驱动,金融科技创新,我们将金融科技技术聚焦于叫ABCDMIX,A就是人工智能,B就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M是移动互联,I是物联网,X就是现在还没有商用的一些技术,比如说5G和量子计算等等,这些是我们实施金融科技战略主要依赖的技术,目前建设银行的各业务场景中也在积极应用或尝试,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我们将持续探索新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以科技力量驱动金融创新,同时在技术研究方面,我们也会加大投入的力度,积极储备技术实力,这是TOP+里的T。 O,就是能力开放,将我们集团业务的功能和我们的数据能力,为什么称集团呢,不光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商业银行业务,还包括类似我们的租赁,保险,基金等等,我们的集团子公司的这些功能,把这些功能和数据,以服务的方式,向社会开放,向全社会开放,倡导社会资源的共同使用,所以建设银行一直在践行开放共享的理念,原来我们是将服务整体的服务,开放力度我们觉得是有点粗,现在我们推出了开放银行的平台,将我们已有的核心金融服务,你比如账户的开立,投资的理财等等,账户的计算等等,以标准的SDK,API的方式发布,开放的更细更灵活,他们说我们现在的目标接入仅需六行代码,更高效,为我们的第三方合作伙伴,为我们的客户,为我们的总分行,为我们的海内外,提供标准化的介入,这在我们8月份开放银行的第一批已经实现,按照计划明年二月份所有的银行服务功能将对外开放,类似于我们叫建设银行商店,同时今年七月份,建设银行已经推出了公有云的平台将我们打造的安心养老,宗教服务,党群综合服务等等应用功能,这是应用的服务,还有头像识别等等安全的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全部对外开放,将技术服务推向社会,为同业,为我们的客户,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为我们整个社会赋能欢迎大家使用。 P,就是代表平台生态,现在客户营销,我们的经营管理都是建生态,就是构建平台,连接平台,站在平台连平台,共同构建用户生态,原建设银行一样,和只构建我们传统的存,贷,汇的金融服务平台,但是随着衣食住行用等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的金融服务已经不能够满足大众的要求,金融服务需要嵌入到具体的场景中来服务社会,刚才黄秘书长说的非常清楚,所以,现在建设银行除了构建自己的金融服务平台以外,我们还要构建合作伙伴的平台,比如建设银行打造的我们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就是提供给政府机构租赁企业,还有我们租客,中介机构,房东等相关主体使用的,不是建设银行这么做,不是说建设银行现在要转型做房地产了,不是,我们不忘初心,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我们要构建一站式的住房租赁,金融的生态圈,将我们的金融服务嵌入到平台生态的具体场景当中,现在老百姓服务不是像原来那个到你银行这转帐,不是这个概念,这个随时随地随需,在场景中他想到了,需要的话,他就能够很方便的得到,所以我们要把我们的金融服务镶嵌到嵌入到我们的平台生态的场景当中,为社会提供服务,另外对已经存在的生态我们也会将我们的优势的金融服务嵌进去,为平台赋能,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互利共盈的生态圈,所以建设银行践行共享的理念就是把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集团的功能和数据能力开放出去,嵌入到生活场景当中为系统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通过平台生态做到获客,活客和留客。 +就是培育鼓励创新和支持创新的文化,支持集团不断创新,实现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大家知道,4月18号,建设银行注资16亿我们成立了建信科技公司,我们建立了完全市场化的金融科技创新的力量,我们已经编制完成了我们未来五年的金融科技战略规划,正在建立起高效协同支持创新的科技治理体系以及业务与技术创新研究机制,并会加大科技创新资源的服务,为金融科技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未来建设银行会在现在我们已有非常好的基础上,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叫重新出发,正好用上这个词,会在这个基础上从新出发,继续推进金融科技战略,以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开放的金融平台,共享平台,赋能的金融发展模式,提升金融供给的力量,实现稳健经验和创新发展,为人民建设美好生活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同时也为建设数字中国,智能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9月16日 10:52
中行孙煜:要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
中行孙煜:要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

  图为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孙煜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孙煜在论坛上表示,要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政府层面要进一步提升绿色债券发行的审批效率,引导企业将资金投入到绿色环保项目上。完善国内绿色金融规则与国际准则对接,从严监管,加强信息披露,增加监管透明度,提高违规成本。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尊敬的于主席,王主编,黄秘书长,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个论坛,刚才殷行长的讲话提到了绿色金融,我下面着重就绿色金融跟大家做一些交流。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发展40年中硕果累累,高速的经济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善和便利,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和使用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本人刚刚结束外派回到北京,我跟大家分享一个在伦敦发生的故事,英国人有喝咖啡的习惯,我的同事早晨基本上是人手一杯咖啡,今年以来伦敦主要的咖啡店推出一项新服务,你用自己的杯子去店里“打”咖啡可以打九折,我观察了一下,现在伦敦金融城街头排队买咖啡的人群当中,超过三成用自己的杯子,而且这个人数越来越多,从这个故事看出:第一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第一个出现雾霾的国家,也是成功治理雾霾的国家之一。第二就是经济杠杆对环境保护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当前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的绿色杠杆,将成为未来银行业转型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之一。从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看,整体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在过去10年间,全球156家发行人的绿色债券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发行主体的多样性在不断提高,债券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发展,包括绿色担保债券,太阳能资产抵押债券,机构住房抵押债券等结构类型不断出现,中国绿色金融市场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是绿色信贷增长呈现健康发展态势;二是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引人注目;三是碳市场发展有序推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 从发展模式看,西方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有比较明显的“自下而上”的特征,它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市场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推动,主要关注规则和标准等基础设施,比如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制定绿色债权规则(GBP),尽管并非强制标准,但已经成为大部分已发行绿色债券的主要参考准则。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绿色金融 “自上而下”的特征更为明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两种模式对各自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绿色金融的好处,我觉得概括起来有几点: 第一,融资成本比较低,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中国境内发行的33支绿色债券有同类可比债券,其中25支有明显的发行成本优势,发行利率较同类可比债券低45个基点。第二,融资需求不断增加,自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生效以来,各签署国履行减排承诺,加大环保项目投资,对绿色债券需求急速上升。第三,丰富银行业务形态,对银行而言,发行绿色债券一方面可推动投资银行业务板块发展,提高自身债券承销业务能力,拓宽业务范畴,吸引关注环保的新型投资者,从而拓宽客户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债券产品的创新,银行可以提高优化资本使用效率,优化信贷产业结构。第四,提升发行人声誉及认知度,由于绿色债券旨在为缓解重大社会环境问题提供融资,推动可持续发展,发行绿色债券可以展示发行人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声誉,为未来融资拓宽渠道。 绿色金融的好处很多,但也不是没有风险。绿色金融最大的风险就是“绿色不绿”,国内外市场近年来都出现了这个问题,所谓的“绿色不绿”是发行人由于疏忽或出于故意,将本应用于绿色项目的资金投向不符合“绿色”标准的项目或污染产业,比如某家银行与一家输油管公司共同发行的绿色债券用于污染项目,违反了绿色投资原则,项目违规曝光后,两家公司的股价大幅度下跌,银行声誉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绿色不绿”现象的存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绿”的评估标准不一致,绿色债券与普通债券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投资项目的“绿色”属性。由于涉及众多金融领域,多家监管机构参与,导致目前绿色债券市场上没有非常统一的绿色认证标准,这为一些投机者留下了“漂绿”的监管套利空间,不能有效甄别“漂绿”项目,不能确保资金投入对环境有益的项目,影响绿色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绿色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应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以及金融创新能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标签”不仅体现了金融机构在环境治理当中的社会责任,也是银行转型发展的努力方向之一。如果出现“绿色不绿”的业务违规行为,“绿色标签”的金融机构形象将会受到负面影响。我们今天的论坛是银行家,在金融危机以后,银行家的形象没有那么高大上了,“漂绿”会让银行家形象进一步受损。绿色金融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结合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的事,推进绿色金融稳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具体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要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政府层面要进一步提升绿色债券发行的审批效率,引导企业将资金投入到绿色环保项目上。完善国内绿色金融规则与国际准则对接,从严监管,加强信息披露,增加监管透明度,提高违规成本。第二,强化银行自身风控体系,银行内部应确立绿色项目评估和认证的具体参考标准,防范“绿色不绿”风险。对绿色项目参考标准的设立,要涵盖融资方的评估标准及绿色项目的评估标准,行之有效的风控体系总是基于管理者自身的合规意识,银行内部应形成绿色文化,在机构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嵌入绿色环保的理念。第三,坚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具有多层次和多样性,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新,根据绿色项目的不同需求匹配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第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央行MPA考核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鼓励银行不断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可以参照普惠金融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出台扶持政策,通过准备金、风险权重、贷款额度等各个方面支持银行发展绿色金融。 各位朋友,中国银行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制定了《“绿+”计划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我们的“跨境”优势,利用全球金融市场资源,搭建国内绿色产业与国际投资者的沟通桥梁。同时,作为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 等国际组织的核心成员单位,我们也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订。未来中国银行将进一步扎实工作、扩大合作,与大家一起为支持“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9月16日 10:34
普惠金融:创新与突破(分论坛)
普惠金融:创新与突破(分论坛)

  银行家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将使得金融服务更加普及、更加快捷、更加便利,推进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为此,2018年9月16日,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特设“普惠金融:创新与突破”圆桌论坛,邀请业内专家共聚一堂,围绕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解决办法、乡村金融服务策略、普惠金融的技术创新以及普惠金融政策解读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何广文 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是在2005年,即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来的,自此以后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以及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在2015年底,国务院颁发了2016到2020年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表示,大家对普惠金融这个概念听得多,但了解却还不够全面。普惠金融指的是那些完全没有享受到,以及没有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主体在需要的时候也能够有机会以合理的成本,有尊严、可持续地获得金融服务的局面。从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说,既然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供给自然也要多种多样。在谈及普惠金融的时候,要清楚它所包含的内容和它所涉及到的群体。银行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设置了很多服务机制、服务产品来推及、深化这个群体的金融服务。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监  杨波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监杨波认为,在支付结算快速发展的时期,普惠金融现在的重点实际上就是解决小微企业、农户、双创(创新创业)人群以及城市的特殊困难群体这四类群体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有的问题出自缺少可靠的信用信息,而要解决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另外就是农户没有有效的抵押物的问题。这类群体在分布广的同时,用款却又少、短、频、急。对于这样的群体,金融机构不仅要面临成本和风险的问题,还要考虑自身收益的问题,所以实施起来很困难。如果不解决商业可持续问题,仅是靠情怀或是政策来支撑,那是不太可能得到健康长久的发展的。实现商业可持续性一要靠政策二要创新突破。 中国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  曾宪岩 中国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曾宪岩在论坛上阐述了他对普惠金融的看法。首先是有关融资难的表现。并不是所有的小微企业都融资难,优质型的小微企业融资实际不难,在沿海发达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度也比中西部地区小,融资难有总量的表现也有结构性的表现。其次是融资难的原因。其一,中国是一个转型国家,发展过程就决定了融资难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不仅是对小微企业。其二,小微企业发展过于迅速。其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金融供给都会优先涌向大企业,小微企业并没有竞争力。最后谈及解决方法可以从企业层面、银行层面和政府层面来着手,其中企业层面最为重要,融资难根本的原因还是的小微企业良莠不齐,大多数达不到金融机构的放贷条件。 中国光大银行小微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  张小松 中国光大银行小微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张小松谈到了普惠金融的三个问题。 第一是怎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最主要是总行要重视,要完善事业部组织架构并指导分支机构实施,就是要快速审批,流水化作业,标准化产品。 第二是如何更好地实施普惠金融。其一,普惠金融的额度要有保证,不能滥用。其二,谁都知道做普惠没法赚大钱,所以要给客户经理有奖励激励。其三,需要落实普惠政策在分行落地。最后,做小微肯定会有风险,免责的问题要解决。 第三是科技产品应用的创新。比如围绕供应链去做,传统银行要守住阵地的话,最大的优势在于银行的供应链。 恒丰银行小微金融部副总经理  王乾 恒丰银行小微金融部副总经理王乾探讨了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是如何看待普惠金融的创新与突破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普惠金融的客户很难获得贷款是一个世界通行的情况,因为他们大都没法评级,还款来源也不稳定。 第二个就是商业银行做普惠金融,要考虑它的可持续性。如何保证能在微利的情况下坚持做下去是关键。 第三是怎么来实现创新和突破的问题。以前来说创新和突破还是很困难的,但是现在做普惠金融有一定的机会来实现。 第四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信用环境。这个信用环境的搭建,仅仅靠银行一家是不可能实现的。普惠金融不是其他的商业金融,商业金融是靠商业的组织来解决,但是普惠金融是需要基层党政组织有一个解决的方案。 民生银行小微金融部普惠客户开发中心负责人 屠其俊 民生银行小微金融部普惠客户开发中心负责人屠其俊在论坛中提出,今年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存款压力都是非常大的,民生银行在保证贷款规模的情况下,对小微贷款采取单利额度,从实实在在的红利上保证了小微战略的推进。从发展策略来说,不是说普惠金融就是要大众化的,普惠不能做成大众化,因为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有风险的。还有就是要借助眼下非常热门的科技的力量,民生银行因为做小微比较早,所以民生银行的小微客户风险暴露也比较早。民生银行在五年前就内部使用个人风控模型了,最早是单纯使用评分表,现在进一步开始做模型,该模型会将小微客户的风险归类到各个评级和评档,不但分级,还细分到档。 鄞州银行行长  仇坤 鄞州银行行长仇坤在论坛上阐述了自己的两个观点。 第一是银行业已经掉进了普惠金融的陷阱。所谓掉入陷阱,是指两个方面。一是银行业没有真正去了解普惠金融的实质含义。仇坤认为,普惠金融一个是普及,一个是便利,然后在财务能力持续提高的基础上面考虑如何反馈给社会和客户。但现在来看金融服务并没有实现普及,在农村其实很少有金融机构。鄞州银行在农村金融付出了很多,在每一个村里都有金融服务点以提供一些简易的金融服务。 第二是普惠金融的做法上有很多的相似性、同质化,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像农行、工行、建行包括光大都成立了普惠金融部和小微企业金融部,在做法上都是相似的,没有做到错位经营,差异化选择,没有享受金融服务的人永远没有享受。 洛阳银行党委副书记  付艳萍 洛阳银行党委副书记付艳萍认为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多数的银行只关注传统的金融业务,忽视了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导致了部分的细分市场金融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就拿女性中小企业家面对融资难的问题作分析,中小企业有生命周期短,抗风险能力弱,财务不够健全,缺少抵押物等特征。再具体到女性企业家来说,女性企业家身兼家庭和社会的多重角色,同时她首先是一个女性企业家,也可能是孩子的母亲,还要担当很大一部分家庭的责任。这么一来对女性来说,她最稀缺的是时间,这导致她们更加迫切的追求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副行长  黄纪法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副行长黄纪法介绍了小行做普惠金融的经验。 第一个方面从战略定位上来说,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很明确一心一意做小微。县域的机构增量上是不能做公司客户的,500万元以上的贷款一笔不做。全行1400多个客户经理,其中1300多是小微客户经理。 第二方面是从资源配置上。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每个月会根据资产负债状况确定出账的利率。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在多个渠道对小微企业起到引导作用,这个方面来说大行不太可能像城商行一样全方位支撑小微企业业务的增长。 第三个方面是科技的赋能。这些年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在科技上也做了一些努力,因为最多的管户大概有两百七八十户,不减化流程并在科技方面做一些赋能的话,客户经理是无法处理那么多客户的。 日照银行董事会秘书  陈迎 日照银行董事会秘书陈迎谈了三点内容。 一是城商行发展普惠金融潜力巨大。从日照银行的情况来看,现在存款市场占比到了27%,贷款市场占比20%,这其中的小微贷款的占比占全部贷款60%。 二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陈迎认为对城商行来说,或者是对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跨业的合作,通过共享信息、技术、资金来减少发展业务过程中的成本,让利给小微企业。这一点从日照银行的实践来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三是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小微和三农要提高专业能力,增强战略定位。现在小微企业怕的是抽贷、压贷,而这里面是否抽贷、压贷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这个行业的研究判断是否准确。[详情]

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
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

   “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暨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于2018年9月16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永泰福朋喜来登酒店举行。自2005年起,《银行家》杂志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银行家论坛已经成为银行家们现场经验交流、智慧分享、观点碰撞的思想盛宴。 201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东亚金融危机二十周年、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同时也是我国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作为重点工作、新的金融监管体制开始运行之年。中国银行业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后,今天面临异常艰难复杂的局面。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与结构的转型、防范系统性风险任务的紧迫与艰巨、金融监管风暴的来袭与监管体系的变革、普惠金融及绿色金融任务的落实、宏观经济政策在防风险保增长调结构多重目标的艰难平衡、中美贸易战所揭示的国际环境的恶化,这些都对中国银行业的稳定与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以“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高管齐聚北京,回顾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过程,分析银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思考中国银行业在多重约束条件下如何进行深层次的转型创新,重新整装出发。 《银行家》杂志主编  王松奇 上午的主论坛由《银行家》杂志社主编王松奇主持并致辞。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殷久勇、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孙煜、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旭晖、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黄郁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出席论坛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 于学军 “中国今天所面临的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与二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认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充分掌握和吸收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传导、影响,研究弄懂全球宏观大势的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处置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更好地把握未来。亚洲金融危机以泰铢的突然大幅度贬值为标志,像一股热带风暴一样迅速蔓延。受冲击而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引发金融混乱甚至政治危机。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非常成功。1994~1996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实行了三年宏观调控,并首次实现“软着陆”,提升了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和底气。美元长期以来处于起伏波动当中,基本上十年一个轮回。全球经济体系因为美元波动而会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从而引发大的金融危机。比如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现在到了2018年,似乎又进入新十年这样一个魔咒之中。今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很不平静,已有很多国家的货币金融发生了危机,中国在这个大环境下也倍感压力。自今年四月开始,人民币承受明显的贬值压力,社会融资出现紧张,外贸出口压力显现,股票市场长期持续低迷,金融风险上升,银行经营普遍困难。这是一个宏观大势,我们面对的形势可能比亚洲金融危机时还要复杂严峻。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经济金融处于健康状态,有底气,能够从容应对。而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们却缺乏这样的准备。银行业面对持续的压力,需要“转型创新,重新出发”。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  黄润中 围绕数字化转型如何驱动银行业发展,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进行了深入阐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发展的新战略目标。在驱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数字经济可以说是最令人瞩目,也是银行业目前关注的重点。现代化银行的建设以数字化为路径、新业态为标志、可持续为根本。一方面,银行业需进一步推动组织架构转型,建立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组织架构,实现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科技驱动金融创新的潜力,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转型升级,适应新的战略发展要求。同时,要加强跨界融合,推进金融服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与质量,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数字化大潮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银行需要通过改变传统思维与经营模式来适应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主动拥抱数字化,打造引领型的现代化银行体系。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  殷久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殷久勇从农发行的实践出发,就银行业转型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精彩的阐述。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论断。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监管环境、市场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金融业传统的规模扩张式发展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银行业变革的关键词。一系列政策调整和金融强监管措施的实施,要求银行加快转变固有的发展方式。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天职,银行业只有真正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和定位,才能沉下心来进行服务创新和质量提升。农发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无不来自于新金融产品的研发、新业务领域的拓展、新发展模式的运用以及新体制机制的创建,创新已深深融入农发行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转型已迫在眉睫,创新永远在路上。农发行将始终坚持执行国家意志、服务三农需求和遵循银行规律“三位一体”的办行方略,谋创新,促转型,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  孙煜 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孙煜就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挑战及应对之策发表了精彩的演讲。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的绿色杠杆,将成为未来银行业转型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之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应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一是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政府层面要提升绿色债券的发行效率,完善国内规则和国际规则的对接,加强监管的透明度。二是强化银行自身的风控体系,防范“绿色不绿”风险。对绿色项目参考标准的设立要涵盖融资方的评估标准及绿色项目的评估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风控体系,在机构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嵌入绿色环保理念。三是坚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绿色项目不同需求匹配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需求。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以参照普惠金融出台扶持政策,强化考核正向激励,鼓励银行不断加大绿色金融投入。中国银行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绿色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跨境优势,运用全球资源搭建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沟通的桥梁。未来,中国银行将进一步扎实工作,加大合作,与大家一道为支持“美丽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  金磐石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结合金融科技的发展,探讨了建设银行的转型与创新。2018年上半年,建设银行经营与创新围绕住房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三大战略展开,形成了金融科技驱动、金融理念引领、战略协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其背后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建设银行一贯重视科技的力量,早在七年前就启动了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先后投入了9500多人,历时六年半,真正做到了国内最佳、国际一流,也真正支撑起建设银行的转型和发展。2018年9月12日,建设银行历时六年半建设的新一代系统建设工程赢得了2017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的唯一一个特等奖,这也是银行金融科技行业的最高荣誉。接下来,建设银行将在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形成的坚实系统上继续推进金融科技战略,把金融科技战略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建行形成了“TOP+”战略,T是科技驱动,O是能力开放,P是平台生态,+是培育鼓励创新和支持创新的文化。未来,建设银行会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金融科技战略,以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开放的金融平台、赋能的金融发展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现稳健经营和创新发展,为人民建设美好生活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同时也为建设数字中国、智能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  石杰 “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一定会是中国改革转型的一个核心力量。”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就民营经济与民营金融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民营经济大有可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跨越道道关口,必须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只会越来越好。在同广大民营企业携手振兴的过程中,中国民生银行深刻体会到服务民企要有三个度:一是速度。民营企业最迫切的需求是决策快、反应快的服务,这需要银行提高效率。二是温度。服务民营企业要从心出发,提供有感情、有温度的服务。三是深度。要深入了解客户,积极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有深度的金融服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今天,面对异常艰难复杂的局面,中国民生银行愿继续同大家一道,顺应时代潮流,携手开创银行转型发展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曾旭晖 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旭晖就银行业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共赢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首先,中国银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利用Fintech促进转型升级,已成为当下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焦点,而通过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驶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甚至建立起竞争壁垒,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尤其是五大行与BATJS相继结盟,更是将银行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推到了风口浪尖,之后银行与Fintech公司合作的报道、研究和实践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其次,尽管银行和Fintech公司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但两者的文化和机制差异是亟待克服和解决的重要挑战,监管的不确定性也是银行和Fintech合作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最后,展望未来,随着Fintech公司的服务对象从消费者向金融机构转变,可以预见未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将更密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和资源能力,Fintech公司也将分化为上游资源型公司、中游技术型公司、下游应用型公司三种类别。 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  黄郁葱 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黄郁葱就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抓住机遇进行了阐述。美国联合投资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总规模近一万亿美元,产品涵盖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为银行提供一系列的产品服务。对危机进行预测首先要有宏观框架,其次要有大量的数据,才能准确地判断危机。借助美联储经济数据、宏观数据以及美国几千家财务公司的报表,机器通过学习1961~1985年历史数据构建危机预测模型,成功样品外预测1990年、2001年和2008年危机的爆发。从历史来看,下次的危机将更加严重,美国的工资占国民总收入比例和产能利用率过去几十年来不断下滑,GDP的增长速度也在连续下降。危机会提高风险,这要求我们采取防范措施;危机也蕴含机遇,美国联合投资愿意与大家共同渡过危机,把握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陈道富 如何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作出了精彩的阐述。在去杠杆背景下,P2P、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都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2018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用紧缩,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凸现。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从现在来看,中国的经济要实现转型,中国的金融功能要回归本源,需要去纠正金融体系过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原来的运行模式转到真正的市场约束,仅仅只靠政府信用支撑的这部分要逐步退出,转向市场行为和资本约束的市场体系。从利率的角度看,高等级的信用债利率水平在下降,但是中低等级的信用债以及一些表外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快速上升,这部分的融资成本对应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这种制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凸现。但是,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紧缩过程,回归本源,回归市场秩序,发挥市场的约束作用。市场在转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波动,出现了一些悲观预期。如何来稳住预期?我们有必要设计一些过渡性制度安排,让市场可以从现在的行为和运作模式一步一步迈向未来,回归本源。我们需要走进风险,去探究风险的机制体制,去理顺它,这个过程需要大智慧,需要分析,需要适当的示范,还需要坚持市场化的方向。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 消费究竟是降级还是服务化?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就此展开了深入探讨。我国消费品的占比与美国的历史走势十分相似,近年来,我国的大额商品消费意愿不断走低,旅游消费意愿不断上升。把社会消费品、零售与网上销售相加,消费的趋势实际上在上升。其背后体现的是消费方式的转变,在传统消费方式之外,我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上或者其他方式消费。除了消费方式的转变,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虽然食品占比出现下降,但是蛋类、鲜果、蔬菜占比保持稳定;虽然汽车占比出现下降,但是汽车服务占比在上升。由此可见,我们的消费不是降级而是升级,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超出了原有的“雷达屏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银行业要适应这种变化,服务好这些轻资产的行业。 台州银行行长  黄军民 “小微金融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小微金融大有可为。”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与大家分享了台州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创业创新的活力源,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银行市场应定位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这也是小银行的责任和使命。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资源禀赋不同,决定其市场定位与经营模式不同,应错位经营,差异化选择。台州银行用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做小微金融不仅风险不大、可复制,而且可以获得好回报、大发展,是小银行的一条值得首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也处在最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之中。普惠金融意义深远,坚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手段,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主动适应新时代下小微金融发展要求,建立合适的机制和体系,小微金融服务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成就。 银行家杂志[详情]

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小微金融大有可为
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小微金融大有可为

  图为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在演讲时表示,小微企业风险其实不大,小微企业贷款只要有合适的管理体系和商业模式,风险是完全可控的,小微金融大有可为。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黄军民: 大家上午好! 九月的北京,秋风送爽,秋色怡人。很高兴在这里,与各位经济金融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银行家朋友们相聚,共商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也非常感谢会议主办方——《银行家》杂志社,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下面,我围绕论坛“转型发展”的议题,结合民生银行的探索和实践,提三方面看法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任何行业的发展,包括银行业在内,都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都要把握主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们觉得,要跨越道道关口,必须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只会越来越好。在我国制造业产值中,国有企业占19%,民营企业一定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力量。 (二)民营经济贡献颇多但支持不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实现了快速发展。现在,民营经济创造了我国60%以上的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民营经济不是处于协助的附庸地位,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民营企业长期遭遇的困境确仍然难解,融资的“内外交困”苗头凸显,相对国企的“冷热不均”广泛存在,民营企业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的融资占比很少,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民营企业的市场空间正在扩大。 国企和地方政府仍是下阶段结构性去杠杆的重点,近日,中办、国办也印发文件,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与之相对,民营企业在前期强力去杠杆的过程中,承受了较大压力。从近期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变化、多次组织座谈、调研等系列行动看,广大民营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从具体经济指标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半年由7.9%持续回落至6%,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始终保持在8%以上,由8.1%上升至8.4%,民营企业市场空间正在逆势扩大。 (四)民营企业的两级分化日益明显。 经济新常态后,民营企业分化更明显,好民企已经脱颖而出,企业在风险防范、投资理念、技术应用和升级创新方面更加成熟。一方面,原来贷款给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常常是多多益善。现在一些民营企业对自己的负债率要求很严,对自己的轻资产、技术应用、管理应用,拥抱互联网技术等理念更成熟。另一方面,经过收购兼并,现在的民营企业从过去的散、乱、小成长为行业的龙头,更注重产业链和生态圈,以及品牌塑造。因此,放眼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将更加重要,民营企业将大有可为。 二、顺势而为,加快转型 作为中国金融行业改革的试验田,民生银行始终坚持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一)顺应银行业转型发展大趋势,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一方面,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要精准,一是主流经济,积极支持京津冀、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二是创新经济,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支持力度;三是普惠经济,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四是绿色经济,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五是跨境经济,大力扶植优质中国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服务实体经济的对象要聚焦,充分发挥与民营企业同根同源同成长的特色,将实体经济中最活跃、金融需求最强烈但金融服务相对最薄弱的民营企业,作为重点聚焦的服务对象,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回归初心,坚定民企战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不忘初心”,他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民生银行是中国首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催生了民生银行。坚定民企战略,服务民营企业、支持民营经济是民生银行成立以来最大的经营特色,也是我们不忘的初心和承担的使命。 (三)为了更好地实施民企战略,以“凤凰计划”为基础,顺势而为启动全面转型。 一是通过实施“凤凰计划”,民生银行主要业务板块都进行战略聚焦,明确市场和客户定位,优化设计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商业模式,为打造民生银行业务特色奠定基础。二是为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民生银行在前期“凤凰计划”总体设计基础上,2018年初启动全面改革转型,并在全行三年改革转型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综合服务的银行”三大发展战略,坚定民企战略不动摇,将服务民营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优质民营企业,加大资源投入与综合服务支持力度,致力于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企服务标杆银行。 三、民企战略,所思所为 这里,我想重点与大家分享关于民生银行实施民企战略的一些探索实践和心得体会。 (一)民企战略的目标 就是持续发挥服务民营经济的优势,聚焦优质大型战略民企、优质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通过为企业及企业高管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综合化金融服务,做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的金融管家,成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首选银行和标杆银行。 (二)民企战略服务的关键点 在同广大民营企业携手前行的征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服务民营企业的关键是要做到“高效”、“用心”、“有深度”。一是高效,民营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决策快、反应快的服务,这就需要银行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二是用心,服务民营企业要从心出发,提供有感情、有温度的服务,在合作中融入感情;三是有深度,要真正了解客户,积极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有深度的金融服务,与广大民营企业同命运、共发展。 (三)民企战略取得的成效 一是民企服务数量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6月末,民生银行服务的民企客户超过89万户,在全部企业客户中占比超过80%,其中一般贷款余额非零的民企客户数占比达63%。服务小微客户737万户,较年初增加89万户。二是民企业务规模持续增加。从信贷余额看,截至2018年6月末,民生银行民企客户表内外信贷余额12641亿元,全行占比49%,较年初增加660亿元;其中民企一般贷款余额7891亿元,全行占比46%,较年初增加490亿元。小微贷款余额6504亿元,较年初增长565亿元。从信贷投放规模看,2015至2017年,民生银行民企一般贷款累计投放超过1.78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对民企客户发放一般贷款3460亿元,占全部对公贷款发放的43%。三是民企服务品牌影响同步扩大。民生银行服务民企、中小等特色金融品牌形象逐步深入人心,在客户中开始有了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拥有一大批战略互信的合作伙伴。这些都极大地坚定了民生银行服务民企的信心,激励民生银行在打造特色金融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四)民企战略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民生银行之所以取得上述成效,总结起来,主要有三大特点:即“聚焦、创新、配套”。 一是聚焦重点,提升民企支持的精准度。其一,是聚焦重点行业,重点支持“中国制造2025”优质制造业民营企业。其二,是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支持国家战略、民营经济活跃区域。其三,是聚焦重点客户,重点支持大型优质民营企业及其产业链中小企业,以及优质小微企业。 二是加强创新,提升民企支持的满意度。其一,是针对民企的不同需求,创新升级五大产品体系,着力打造场景化的交易银行、定制化的投资银行、便捷化的线上银行、个性化的私人银行与综合化的财富管理,为民营企业及企业家提供“融资+融智+融商”的一站式服务。其二,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民企和小微企业,创新推出五大业务模式,打造客群开发“样板间”。对于大型战略民企,它们已不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而是生态圈,价值链和价值链的竞争,并且现在是一种国际竞争。我们推出“1+3”团队化作业模式(即一个服务团队,通过规划布局、高层会晤和工单督办三道工序,不断循环迭代,不断适应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质效),强化专业化、一体化、扁平化、综合化服务,助力企业持续做强。对于供应链上生态民企,推出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以一体化行业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为抓手,充分运用银企直连、数据共享等技术手段,重构银企关系,提升客户体验,助力企业打造和完善供应链生态圈,提升产业生态竞争力。对于广大中小型民企,推进中小民生工程,以系统平台建设、服务流程优化和便捷高效的拳头产品为抓手,提升中小企业结算、融资、财富管理等综合服务质量,助力企业成长壮大;此外,对于科创型中小民企,在监管合规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研究特色化“科创贷”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拟助力企业成为“独角兽”或行业隐形冠军。对于小微企业,通过探索运用主干线、保障线、新航线、安全线、水平线等“五条线”,切实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现在已迈进3.0发展阶段,注重以数据和科技为支撑,借助数据驱动、线上线下结合、大数据风控、移动互联等手段,围绕“1+1+N”(即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小微企业主的家庭、企业员工和上下游)小微企业生态圈,开展全方位服务。 三是强化配套,提升民企支持的协同度。其一,是机构团队配套。分别成立供应链金融和小微金融一级事业部,设立中小企业二级部,组建总行专业战略客户服务团队,突出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强化对重点民企客户的管理服务。其二,是系统平台配套。加快金融科技搭建平台,用金融科技提高服务的效率,提升客户的体验。其三,是风险管理配套。一方面,配套差异化信贷政策;另一方面,加强全面风险防控。其四,是考核与资源配置配套。将民企战略实施关键举措层层分解落实到内部考核中。同时,强化信贷、资本、财务等资源配套支持力度。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中国银行业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自我革新的担当,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跨越式发展。今天,面对异常艰难复杂的局面,民生银行愿继续同大家一道,顺应时代潮流,加快转型创新,抓住历史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归服务实体本源,坚定民营企业战略,携手开创银行转型发展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谢谢大家![详情]

兴业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消费是服务化了而不是降级
兴业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消费是服务化了而不是降级

  图为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论坛上表示,消费是服务化了而不是降级。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鲁政委: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汇报的题目就是关于消费的问题,消费是降级还是服务化了,我认为是服务化而不是降级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银行来说很重要,你到底要把你的资金投向哪一边去,如果你要踏上沉船你怎么搞还是要沉的,所以对于个人投资者也是一样的,我们要投大消费,是不是你要投的消费都会好,那也不一定。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张图,这张图其实是整个上半年大家争议的根源,因为大家看到它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下滑,基本是断崖式的往下掉,所以大家讲消费的降级,但是你看到对GDP的拉动就是真实的给经济带来几个百分点的增长,这个里面还上升了,那就是我们怎么理解这两者的不一致,那我们再看看,当然很多人会从这里面讲了,说这个不一致呢,有很多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两个统计口径不一样,当然第一个是商品,而这个GDP当中的消费的核算,就不仅仅是商品了,也包括了政府的消费,因为这是从这些销售的企业端去统计卖了多少东西,你也很难讲中间没有政府的消费,如果是这样,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我们都在讲中国进入了中等收入的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的经济体的经济会发生一些结构性的变化,这个结构性的变化如果我们拿美国的经济结构的眼睛去看,中国到底发生了哪样的变化,我们拿这个收入来对比,上海大概相当于美国1984年的收入,那如果拿整个全中国的收入相比,大概相当于美国60年代这样的一个收入水平,你去看一下,无论你拿整个全国来看还是拿上海来看,进入到这个阶段之后,都会出现商品消费的占比的下降,上面这条线的占比不断的上升,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服务,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表现,这一张图里画的就是耐用消费品的占比,我们看到我们现在跟美国真的借给上有几分像,我们在消费品的占比跟美国神奇的相似,整个全中国已经非常的相似了,你如果再拿上海来看,整个上海的这个在消费品的占比上也跟美国神奇的一致,城镇在最近一两年走到跟美国一致的水平上。 你再看这张图,大家都说是不是大家对于经济形势未来更加谨慎,是不是不花钱了,如果这样你真的没有办法理解这张图,我们的大额商品消费意愿不断走低,我们旅游的消费意愿不断上升,我有两个感受,一个感受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08年,09年那时候我出差北京航班上座率一般不高,但是现在我再出去,看到所有的地方的飞机上座率都不错,而且有的意思是有的飞机一停稳乘客就拿着行李厢就往外冲,这表明他是新乘客,表明航空的渗透率很大,你到国外也发现国外旅游成为钢需,因为你不去,小孩开学的时候,小孩就会很自卑,这样假期出游就成为钢需,但是你出去以后发现听到的感觉跟在国内旅游一样,都是说普通话的人,所以你看到大家不是因为支出减少了,而是因为支出不在商品上,还有一些支出到国外去了。 再看这张,就是和新的模式有关系,你把社会消费品,零售,再加上网上的销售加上,你就发现这个趋势是向上了,也就是说我们越来越多的消费实现的方式转变了,我们通过网上或者其他的方式消费,你会看到现在一些家里,甚至连老人都开使用网上购物了,然后我的研究团队的小伙伴们,80后,90后的我问他,我说你们周末做饭吗?没有人做饭,到哪去吃饭呢?要不去外面饭馆,要不就河马,直接在那做了就煮了,如果你自己开车去超市买东西回来统计的是商品的消费,如果你从网上订购,有一部分的支出就是属于服务的,所以你所有商品的消费把服务的价值加在里面,我们再核算的时候这个服务的占比在不断的上升,由此我想到我们统计数据的雷达,为什么我们用官方统计的数据推这个数很多时候是推不动的,很多时候是因为很大的部分是在雷达之外的,所以这张图你就看到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变化,我们现在第三占产业的占比已经上升到了25%,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里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果你再看这张图,这个我十年前在讲,现在依然在说这张图,大家都说中国经济有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第一产业其是非常平稳,但是它占比也小,它平不平稳对GDP的影响也不大,下降的只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水平甚至要恢复到  2011年12年的水平,那时候中国经济的水平好吗?,还是不错的,其实真正在拖中国经济的是第二产业,大概有人讲我这个制造业不景气,就是因为金融脱实向虚不支持我,我经常说第三产业在我们过去说的就是皮包公司,银行很少对第三产业贷款,但是现在第三产业活的这么好,而你的第二产业都是有硬家伙的,有砖头的,银行大量的都是在砖头上,你现在搞的不好还说银行不支持你,银行那么多坏帐为什么核销了,他不支持你就不核销了,所以这个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当然驱动这个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的原因除了收入的变化,还有其它的原因,其它原因就不再提了。 这个消费当中食品会下降,但是蛋类鲜果,蔬菜占比会保持稳定,所以你要投资的话就要看一下了,软饮料的消费是先稳定后下降,葡萄酒会振荡上升,烈酒会先下降,再上升,汽车占比是下降的,但是汽车的服务是在上升的,你想一想现在谁买车,我们除了会加油,我们好像什么都不会干是吧,你都到哪去干?4S店是吧,珠宝收视的占比会上升,娱乐品的占比会上升后持稳,宠物消费业上升,体育消费和付费电视占比会上升,所以我们的消费不是降级了,是变相了,是升级了,升的你不认识它了,不在你的雷达屏上了,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银行业要开始更多的能够适应服务好这些轻资产的行业,当然金融消费业属于消费当中的一种,好了我今天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详情]

陈道富:未来金融体系的扩张将越来越多受制于资本金
陈道富:未来金融体系的扩张将越来越多受制于资本金

  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在演讲时表示,未来金融体系的扩张,将越来越多的受制于资本金。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陈道富: 感谢各位,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交流,听了上午的演讲,我现场准备了一个银行转型的,刚才听了几位的分析,我就顺着我们黄博士的话题再往下讲,刚才黄博士其实讲了一个非常有冲击力的危机,美国在一年之内发生危机的概率是75%,我觉得这非常大的一个判断,中国把防范风险作为一个攻坚战,在去杠杆的这个背景下,中国在很多的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风险,在我们的P2P,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等都出了一些危险事件,这个危险事件的爆发也是在转型背景下发生的,这个造成了我们经济转型,实现我们金融功能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原的一个过程,让经济市场真正实现优化配置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今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用的紧缩,我们现在讲到了很多M2和融资总量增速的一个下滑,这个过程我们看到了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的民营企业,它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又进一步的凸现,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环节这些问题,但是从现在来看,我认为中国的经济要实现转型,中国的金融功能要回归本原的话,在这过程中,它需要去纠正我们金融体系过去它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时间关系我讲三个。 第一,我认为需要来面对这个过程所产生的信用紧缩的过程,信用紧缩我从三个纬度来看,第一个我们知道我们金融机构在用我们的行为,用金融机构本身的行为来表达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相信的是什么?金融机构投向的方向是什么,第一,房地产行业,它在增量上占了五成,我们把基础设施的贷款加起来,这几年它的余额占我们整个贷款余额的20%以上,增量也接近20%,另外我们看个人,当我们看到整个的政府,政府的监管,我们的房地产贷款在控制的程度下,我们银行看到了我们的个人的业务空间,这两年个人贷款在整个的贷款占比增量在快速上升,这两年新增个人贷款的将近一半,存量当中也占到30%,扣掉这当中的一半,还有一半,15%左右,这两个加起来就80%以上,这意味着我们的金融机构,它最信任的仍然是三个领域房地产,与政府相关的基础设施,和个人,当这三个领域我们都觉得这不是我们未来经济转型的方向的时候,我们需要规范这部分的新荣扩张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它主要的扩张渠道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我们银行业在寻找转型,包括新的科技消费,金融,这些东西加起来,它的占比仍然不高,这我们经济面临的问题一样的,这些旧的动能的萎缩,和新的动能开始活跃,但是不能带来替换,第二我们的资产新规,我们得有些债务,对资产监管政策来看,我们在强化我们金融机构,或者我们所有人做生意是需要本钱的,我们回到资本金的约束,我们看看我们的金融体系,我们的金融体系经过40年的发展,我们老百姓相信金融机构,排在最前面的还是政府的信用因为你是国有金融机构我信你,所以政府的信用在支撑金融机构信用扩张方面,在这个能力方面,其实是一个主要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才是资本金,你有多少资本金,第三个才是金融机构非常专业的,我们很有这种投资能力的这些行为,构成一个支撑,现在我们需要转到真正市场约束,我们要从原来的运行模式转到真正的市场约束,我们仅仅只靠政府信用支撑这部分要逐步逐步退出来,我们要转向市场行为和资本约束的这样的市场体系,这意味着我们未来金融体系的扩张,将越来越多的将会受制于资本金,这是我们很好的方向,这也涉及到新旧动能的转换,这将变成原来三个支撑的,我要把其中一个支撑退出来,在转的过程中,必然带来整个模式的转化。 第二个就是整个架构的角度,利率的角度,那些利率在高等级的信用债,这个利率水平在下降,但是我们的中低等级的信用债,我们的这种表外的一些融资渠道它的融资成本在快速上升,这部分的融资成本对应的是大量的中小的一些企业,那么这些中小企业意味着融资成本在上升,这后面两个这种制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凸现,但是所有这些都会显示我们必须面对这个过程的紧缩,这个紧缩是要借助这个功能回归本原,是要我们回归市场秩序,是要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伴随的现象,现在金融管理的风险不是在于我要往哪里去,我们要发挥市场的约束作用,它的核心问题,真正管理的关键是怎么样从我现在的状况,到我想去的状况,如果一步到位,这种转换,这种转轨可能太快了,金融机构没有转换过来,可能就摔死了,如果不转,大家都非常明确,这是不得不走的活路,必须要走的路,这样我们有必要从现在的状况和未来的状况,怎么通过设置台阶实现这种状况,在设置台阶过程当中,市场在转化过程当中出现很多的波动,市场出现了很多很多的悲观的预期,今年市场的预期是相对比较悲观的,刚才一些行长也在讲,企业今年都很好,但是就是现金流不太好,市场的悲观也可以看到,很重要的就是预期,怎么样来稳住这个预期,怎么使市场觉得我这个转换过程中是可以有一套市场可以接受,可操作的这种实现路径,只要看到这种实现路径,市场就可以跟你一起来实现这种转换,实现这种转型,所以我觉得现在如何保住市场的活力,同时稳住市场的预期,而这种预期不是一般的概念,一般性的行动,而是要作为有具体实效的,具体行动让市场看见,确实存在这种路径,而这种路径的选择,这时候你会发现不是一个未来场景的一个描述,而是结合现状和未来方向的一个,具有过渡性的制度性的安排,这个时候我认为应对的时候非常关键的要提出一些带有完全正确的,市场上有一定争议的组合,比如说如何看待市场信勇和政府信用的结合,如何看待道德风险和整个系统可承受性的过程,刚才黄博士讲了美国的市场危机,讲到了美国如果股市危机的话会影响很多的过程,如果中国是这样的逻辑的话,也会有这样的危险,如果我们在这种潜在的浪潮当中,同时我们又处在非常关键的转型时期的话,中国就需要设置好一个非常好的台阶,不是简单的由于用了政府信用就否认,或者简单的用一个道德风险就简单的否定,现在我认为有必要设计一些过渡性的制度性的安排,让市场可以从现在的行为,现在实际的运作模式,现在的实际支撑,让它有台阶,一步一步的转向未来,回归本原,回归这种真正市场真正运行的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大家看到的是可以实现的,可以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通过制度自己努力来实现这个过程的这种路径的话,我觉得是预期就稳住了,大家的活力保住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完成中国在当前最重要的一个转型过程,所以我认为现在是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的攻坚战,是做一个首要的分析,这个攻坚战当中最主要的一个风险点,这种背景下更需要冷静,更需要通过走近我们实际的风险,不是简单的把风险解决了,而是需要走进风险,去看看走进风险的机制体制,去理顺它,而实现这个过程,我认为这个过程需要大智慧,需要通过分析,适当的示范,通过坚持市场化的方向,通过有策略的安排,个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可以在黄博士预测的背景下,在美国危机的背景下,走出一条付出一点代价就转型市场化的道路。[详情]

图文: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黄郁葱
图文: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黄郁葱

  图为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黄郁葱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图为美国联合投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黄郁葱致辞。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黄郁葱: 今天很荣幸在这里跟嘉宾们一起分享我们的核心的一些产品,今天我们要讲的主题是经济危机,刚才今天早上于主席提到了亚洲金融危机,也提到了2008金融危机,其实危机是我们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一个经济运作的永恒的主题,危,危险,机也代表机遇,今天我会重点讲述中国银行业如何抓住这次机遇。 美国联合投资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总资产一万亿美元,产品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客户也是银行,为银行一系列的产品服务,我们这次来,是希望能够帮助到咱们银行界的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跟中国工商银行展开了合作,这个模式虽然是对国有大型银行的,其实对中小型银行业同样适用,我们在8月31号跟中国工商银行联合推出了一款产品,这是我们为银行提供的第一支全球化产品,这是一支持再生爱尔兰注册的基金,风格是低风险,这也是我们基于对全球经济的判断,我们去年年底银行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们认为2018年是股市振荡的一年,银行领导说有数据证明2018年是股市大涨的一年,我们的研究证明,2018年将是股市振荡的一年,一段时间以后,美国股市大跌,中国股市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领导又打电话问我是不是经济危机要来了,我们看了看模型,我们认为不会,这样也证明了我们的模型的有效性,也提高了领导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为银行提供了非常稳健的产品,之后我们也将推出更多的高收益的产品,这也是我们将要做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在抄底的时候做出的一系列的产品,这次我来北京,也是跟银行进行战略性的合作,我们在资管业务,战略合作提供各个方面的合作,我们公司是在海外,我们也可以运用我们的各种能力,为国内银行提供咨询,资产领域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美国银行三分之二是在资产领域,三分之一是银行领域,最近资管新规也使资管越来越正规化。 我们先来讲讲危机,也讲讲其中的机遇。我们看到过去的七十年美国友70次的经济危机,这些数据是从美联储拿来的,灰色的线是美国官方界定的金融危机,每次经济危机爆发都是经济萎缩,失业率提高,股市下跌,这里面也会产生巨大的机会,比如说鲍尔森2007年抓住了次贷危机一年赚了150亿美元,预测危机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之后他也再没有什么业绩了,达里欧也是正确预测了经济危机,大赚一笔,今年一月份他啊说你持有现金是非常愚蠢的,这是我们在向工商银行建议推出现金产品的时候,刚刚说完,美国股市大跌了,所以看到我们的模型会比这些金融巨头们更有见解。 刚才说预测是有困难的,这是著名物理学家保尔说的一句话,我们看看美联储,格林斯潘在回顾2013金融危机的时候说,完全看不出来,1999到2014年期间,全球220次的金融危机,随便猜,六年一次,可以猜到一次,所以这直接反应,现代经济学集中了全球最优秀的经济学家,它整个的分析框架是有依据的,现在美联储预测对经济还是很乐观的,2020年前没有问题,通胀稳定,就业率处于历史高点,但是对美联储我们并不是那么相信,我们2015年跟美联储对比,一月份他自己说,将升息四次,我们通过模型认为不可能,我们做了一个对冲,就是做了一个利率调期,结果当年美联储只升息一次,我们获利4%。 现在除了判断危机首先要有宏观框架,其次我们要有大量的数据,才能准确的判断危机,索罗斯是著名的投资人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索罗斯是赚翻了,那他为什么到后面2016年开始卖空美国股票,损失十亿美元,卖早了,2017年他说美国要继续危机,结果没有危机了,我们同意他的大方向但是他没有数据支持,所以没有办法准确判断危机的时间,我们可以,我们使用美联储经济数据,宏观数据,我们使用美国几千家的财务公司的报表,这个一发表我们就可以立刻得到,我们的历史会侧数据,从60年代开始,我们甚至可以回到1948年,但是数据不是很全,1960年到1985年作为训练期,学习这期间的数据,每隔十年再从新训练一次样本外预测1990年,2001年和2008年三次的危机,它通过自己的经验预测会还是不会。 这个横轴是时间,1960年到现在,这个纵轴左边是危机的概率,黑线是危机概率,这个横线是对数的轴,所以从机器开始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黑色的线是危机概率,跟灰色的吻合度非常高,从1985年到2015年,吻合度非常非常高,我们现在使用的是2015年的最新版,因为每次它都可以学习到新的东西,我们看到它学习成长的越来越聪明,我们看到2015年以后危机概率几乎是零,如果索罗斯看到这个数据的话,他也不会早卖了美国股票。 今年六月份美国股市大跌,我们显示危机概率是零,我们再次抄底又赚了一笔,刚才说下个月会不会危机,这个时点抓的很准,我们想知道未来会不会,其实抓到下个月已经很困难了,这个经济数据要连续两个季度危机才是危机,如果你等两个季度,美国政府是九到十二个月才宣布我们危机了,我们在当时就知道了,不仅是当时知道,而且提前知道,我们看到后面的预测,我们看到在灰线之前已经上来了,我们看到跟美国股市大跌的时候,股市一般是先于股市而跌,我们的信号可以抓到美国股市糕点,我们是做投资的,对于对冲基金来说,这是非常有利的武器,所以看到三个个月份,我们的机器说六个月会有危机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个信号往前看到,这个很提前看到这个预测,9个月危机概率超过了60%,12个月我们模型显示超过75%,大家可以再次看到我们9个月的模型很早预警了危机,所以我们现在看一看过去三次危机到底怎么抓到的,第一个是1989年,11月30号,我们是在  1989年11月30号,机器的数据是这样的,黑线是预测未来12个月危机的概率,蓝线是12个月后美国股市的表现,灰线是官方危机爆发,我们用20%作为这个信号,20%以上就是比较危险了,20%以下非常安全,所以模型告诉我们什么,6个月内是安全的,然后你就麻烦了,结果在6个月以后美国股市大跌。2000年6月份也是互联网危机,我们看到模型也是提前预测到,半年前这个图形是这样的,两个月还可以,六个月之后就危险了,结果危机就按这个预测发生了,我们看到2006年6月份,跟上次的危机前六个月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我们看到这个图的信号越来越清晰,这也是机器通过学习对危机的甄别越来越体现,这是危机的概率,市场是非常复杂的,预测未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那么这个事情可不可能到时候不发生,当然可能了,贸易战,贸易战如果缓解可能会延长美国安全的时间,这个模型是通过历史的数据来看,我看了六十年的数据,六十年里面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的话,它有75%的概率发生危机了,以后的数据并不跟过去一样,我们成功的在样品外抓住这么多次危机,这也证明资本主义体系是有规律的,我们也对下次危机的捕获有信心,虽然早几个月晚几个月也很正常。 我们从历史来看下次的危机将是严重的危机,过去几十年第一个是工资占国民总收入的比率从1972年开始不断下降,美国的产能比例也在不断的下降,我们看到GDP的增长也在连续下降,后面是劳动生产率,美国是以科技支撑,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过去60年来也在连续下降,美国的时薪不如1972年,普通家庭的贷款从10%上涨到40%,负债不断提高,这是美国贫富差距的分化图,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高点,1929,2000,2008,这三年都是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再有就是收入差距未来越大,供需矛盾越突出,百姓没有钱,靠借债过日子,那需求肯定是不行的,现在我们看到这个数据在2015年贫富差距并没有下去,现在美国也在采取更多的措施,来调整这个矛盾。 从美国股市来看,美国股市的估值是高于2008年,2019年,只比互联网疯狂的时候低一点,美股崩盘会影响全球的股市,我们看到美国的货币手段已经没有多少了,这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危机前不到一万亿上涨到4.5万亿,这4.5万一是在金融系统中在转,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钱全部在金融市场里转,股市涨,债场涨,房市涨,但是工资不涨,美国古宅比2015年之前上涨一倍,所以美国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都不大,所以下次危机将是严重的危机,对于美国来说是严重的危机,对我们中国银行业来说,对冲基金来说,是个机遇,非常大的机遇,我们刚才讲过,全球股市债市受到影响,我有一个朋友他是过去三年全球最佳宏观对冲基金奖的个主,我给大家看看这部分材料,他跟我说,说千万不要告诉我,赚钱良机,我听了以后觉得很有道理,立刻跑到中国银行行长那里汇报了,这个说明什么呢,这对中国银行影响非常大,处理好是良机,处理不好是一次灾难,发达国家的国债会大涨,新兴市场的汇率会暴跌,这个我们可以卖空,上次的金融危机一跌就是30%,40%,用我们的模型的话可以赚到这么多,债券我们可以购买国债,延长久期,中国也是一样的,如果美国爆发危机的话,我们国家会推出此进政策,我们可以对付经济危机,那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国债也会涨,外汇对新兴市场国家,我们要做空,对实体经济,我们上面是金融市场,我们可以帮助这些银行,实体经济是这样,它将影响中国的基础行业,所谓的一些技术公司可能都会利润比较高一点,什么比较稳健,抗周期比较稳健,所以现在的投资可能是目前要投的话是这些机构,如果你们等的话,等一等抄底。 所以危机会提高风险,我们要采取防范措施,也是机遇,我们愿意帮助大家渡过这次危机,抓住这次机遇,这个模型是我们的绝密机密,分享给大家,谢谢大家。[详情]

图文: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旭晖
图文: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旭晖

  图为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旭晖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图为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旭晖致辞。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曾旭晖: 各位嘉宾,领导,大家好, 中国银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利用Fintech促进转型升级,已成为当下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焦点,而通过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驶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甚至建立起竞争壁垒,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尤其是“五大行”与”BATJS”相继结盟,更是将银行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推到了风口浪尖,之后银行与Fintech公司合作的报道、研究和实践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 据普华永道《2017年全球Fintech调查中国概要》显示,中国48%的金融机构目前向Fintech公司购买服务,未来3至5年,68%金融机构将增加与Fintech公司的合作。向Fintech公司购买服务将是中国银行业布局Fintech的重要手段 我们欣喜地看到Fintech公司服务银行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知易行难”,真正实现端到端成功推动、获得巨大价值的案例仍凤毛麟角。 合作的挑战 1、文化与机制 银行和Fintech公司尽管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但两者的文化和机制差异是亟待克服和解决的重要挑战。传统银行发展时间长,文化和机制相对固化和刻板,在创新管理上,对主动试错和趟坑的意愿度不高.而Fintech公司在文化和机制上的历史包袱比较小。很多创新方向上敢赌敢”all in"。这种冲突导致银行对FINTECH普遍不信任,认为FINTECH路数太野。有位小银行的伙伴跟我说,他们对FINTECH的态度是又爱又恨,“不合作是等死,合作是找死”。而FINTECH对银行则不耐烦,认为银行体态臃肿,步履蹒跚。 2、监管 监管的不确定性也是银行和FINTECH合作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监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作为催化剂,确保一个良好健康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会令到创新的步伐不得不停下来观望。随着新金融模式的不断发展成熟,政府监管也会逐步改变推进,这种监管环境的变化让银行和FINTECH公司之间合作存在不确定性。 3、盈利模式 对多数FINTECH公司来说,如何解决向银行收费的问题是很头痛的事情。银行仍然习惯于以购买的方式一次性付费来与FINTECH公司合作。而这种方式是令到FINTECH公司痛苦不堪的方式。不仅赚不来钱,盈利空间小,企业估值也不高。因此FINTECH公司迫切希望能够摆脱技术外包商或实施商的角色。分佣模式相对更好,但是,受限于Fintech公司在银行生态中话语权非常小,实现难度非常大。 基本上,银行是强甲方,FINTECH公司是弱乙方。FINTECH公司大多无法在真正双赢基础上实现合理盈利。我认为,如果盈利模式问题长期陷入失衡、无法双赢的状态,将会成为整个FINTECH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4、系统兼容 即使银行的规模不大,IT系统数量却不会少,往往大大小小小加起来上百个系统。包括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渠道系统等。同时,银行IT系统大部分依赖于各种商用软硬件产品,而这些商用产品大部分是由多个技术服务商提供。Fintech公司系统与银行软件、硬件产品存在不兼容难题,在落地实施上,很痛苦。 另外,银行现有IT系统底层技术比较传统,难以满足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所需系统灵活、扩展能力弹性的要求。所以,行业内有一种共识:银行业务转型难,银行IT转型更难。 合作的演进发展 1、渐进式融合,是基本趋势 某种程度上,不少Fintech公司与银行合作是基于形势所逼。随着2017年年底以来监管环境的变化,Fintech公司 “回归技术”逐渐成为趋势。 Fintech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科技,而非金融。过去一段时间内,在互联网金融浪潮驱动下,大量科技公司直接发展金融业务,带来了新的金融业务模式,也同时引发了行业乱象。金融业态,普遍具有极强的风险外部性特征,强监管是必然。 随着FINTECH公司的服务对象从消费者(C端)向金融机构(B端)转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将更密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2、分化加剧 Fintech公司端的分化 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和资源能力,Fintech公司将分化为三种类别: 上游的资源型公司:这类公司基于既有的生态,拥有获客流量或外部大数据。他们向银行提供客户引流或外部大数据。严格意义上所,资源型公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Fintech公司。不过,他们也很乐意给自己挂了“Fintech”的招牌。 中游的技术型公司:这类公司通常在某一金融应用场景中拥有独到的技术。主要集中在金融云、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生物认证等非主要场景中提供组件化,嵌入式的技术输出。 下游的应用型公司:这类公司将上游的资源和中游的科技进行集成,并在主要金融场景中与金融业务进行融合,发展到直接提供给银行一整套稍加客制化改造,直接可以上生产的Fintech应用体系。这类公司通常需要较强的能力。包括技术研发能力、丰富的金融业务经验、链接外部资源的能力。在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将上述科技研发、金融经验、外部资源进行集成为应用体系的能力。不少银行正是基于这种能力的积累,设立了Fintech子公司。包括兴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相继成立Fintech子公司兴业数金、建信Fintech、招银云创。同时,有些FINTECH公司也通过多年积累,形成了这样的能力。 银行端的分化 呈现为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分化。 大银行在发展Fintech方面,更倾向于自我建设。虽然技术开发与维护成本高,开发周期长,但是可以更好地控制技术、人才和资源。在与外部Fintech公司合作上,大银行一般不会直接采购一个完整的服务,而是选择多个供应商,融合各自的细分优势服务,自己集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大银行通常会选择资源型和技术型的Fintech公司合作。合作方式也往往就是交付性的合作。Fintech公司通常只是提供协作,锦上添花而已。 对于中小型银行来说,面临大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前后夹击,迫切需要依靠Fintech来实现转型,缓解市场竞争压力。除此之外,中小型银行在技术储备、人才建设等方面都面临不足。中小银行自己建设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需要Fintech公司整体一条龙服提供务,“雪中送炭”。所以通常会选择应用型公司进行合作。合作方式上,由于银行自身迭代更新的能力不足,往往采用分佣的方式与FINTECH公司实现紧密捆绑,联合运营。[详情]

石杰:民意企业发展当中最需要的是金融长期支持
石杰:民意企业发展当中最需要的是金融长期支持

  图为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在发言时表示,民意企业发展当中最需要的是金融长期支持。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石杰: 尊敬的秘书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各位经济金融专家和全国各地的银行家朋友相聚,共同探讨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非常感谢会议主办方银行家杂志社搭建这个交流平台,下面围绕本次论坛转型创新重新发展的这个命题,就民营经济与民营金融的支持与发展与大家做一些分享。 第一,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在这里我想表达这么几个观点,第一,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任何行业的发展,包括银行在内,都是为历史潮流而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处在这个关口,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容,要坚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进入新时代中国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只会越来越好,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民营经济一定会是中国改革转型的一个核心力量。 第二个观点是民营经济贡献颇多,但是支持不多,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实现了快速发展,我们查了一下,应该说是五六七八,这四个数字能代表中国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5,民营经济较的50%的税收,6,创造了我国GDP的60%,7,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8,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因此可以说民营经济不是处于相助的地位,而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民营阶级遭遇的困境仍然难解,从金融角度来讲融资的困难,相对国企的冷热不均广泛存在,因此目前民营企业如何真正与支持民营金融的发展。 第三民营企业的拓展空间正在扩大,国企将是下一阶段去杠杆的重点,从近期一系列的政策变化,广大民营企业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的机遇,最近上半年的数字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半年的7.9%持续回落到7.6,民间资产的增速保持在8%以上,从8.1上升到8.4,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市场空间正在扩大。 第四,目前民营企业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好企业已经脱颖而出,企业在风险防范,投资理念,技术应用和升级创新方面更加成熟,一方面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战略管控,对自己的负债管理,技术应用等等更加成熟,另外一方面,现在的民营企业从过去的散,乱,小,成长为行业的龙头,更注重产业链和生态圈以及品牌的宣传,最近上半年,我本人也密集的与我们的客户进行了拜访,拜见,座谈,谈一些金融方案,从我近距离观察,应该说目前的民营企业,如果我们实地去看实地听实地谈可以发现,不可同日而语,不管是从战略上,经营上,管理上,技术上,自己的团队建设上,以及文化建设上,包括企业家精神方面,都很令人振奋,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在谈一个问题,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有的创业四十年,有的经营三十多年,但在经营过程当中,从来没遇到过18年这样的情况,什么情况呢?就是生产非常好,经营非常好,销售也非常好,但是呢,是最难受的一年,为什么?流动性出了问题,生命线出了问题,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在为此焦虑,我们近距离的来分析来看,如果抛开政治因素,抛开金融驱杠杆的调整以外,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民营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在自身管理上经营上也存在两大致命问题,一是没有自己的战略约束理念,战线无限扩张,第二长期以来是一种顺周期的经营,没有全周期的经营理念,导致财务结构不合理,形成中长期财务结构不合理,本外币财务结构不合理,国内外经国外财务结构不合理,股债不合理,从而一遇到外部的调整,就导致自身发展的制约,所以他们目前的发展当中最需要的是金融的长期支持,他们一句很形象的话,我不需要雪中送炭,但是我希望下雨不要撤伞,同时他最需要金融能够跟他共同来经营,成为一个生态权,能够管理风险,所以我想对民营经济近期的发展,谈这么四个观点。 第二,顺势而为,加快转型,大家都知道,民生银行是一家以民营企业为主要股东的商业银行,刚才这个主题是加快转型,从新出发,我们也一直在讨论,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们民生银行如何转型,刚才我们都在谈在服务理念上转型,上午模式上转型,科技赋能上转型,但是我们进行过反复论证后认为,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它的转型战略当中,能够真正实现转型,实现差异化转型的核心是有明确的市场定位,能够聚焦于客户群,能够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所以民生银行我们觉得,应该一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充分发挥与民营企业同根同源同脉的特点,我们18年初启动了转型计划,在全行转型计划当中明确了民生银行民营企业银行的战略定位,我们将坚定民企战略不动摇,把服务民企摆在重要的地位,加大资源投入和综合服务支持力度,致力于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企服务的标杆银行,为此我们做了几件工作。 第一,强化服务,提升服务民企的质量,在同广大民营企业携手振兴的过程当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服务民企要有三个度,第一有速度,第二有温度,第三有深度,有速度从目前民企金融服务的需求看,这个市场不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时代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市场,民营企业最迫切最敏感的需求是决策快,反应快的服务,这需要银行提高效率,第二有温度,因为民营企业天生比较脆弱,服务民营企业就要从心出发,提供有感情有温度的服务,在合作中,能够融入感情,融入申请。第三有温度,要深入疗效客户,积极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有深度的金融服务,与广大民营企业共同发展。 第三是提供服务的精准度,我们要聚焦重点区域长三角,珠三角,海峡经济,以及等等重点支持国家战略,民营经济活跃的区域,第三加大创新,其实媒体支持的满意度,针对民营企业的不同需求,我们创新的五大体系,一,在民营企业的交易活动和经营活动中最需要德芙五我们判断还是长久化的交易银行,在符合长颈的交易当中,着力打造长远的交易银行,定制化的投资银行,便捷的线商银行,个性化的私人银行,和综合化的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企业家提供融资也融商的一站式服务,我们针对不同的民营企业强化了民营企业客人群众分层,创新推出了四大模式,对于大型战略民营企业我们推出了1+3的模式,一个服务团队一个市场规划一个金融方案和一个服务流程,适应客户需求,强化我们对战略民营企业专业化,一体化,扁平化的服务。二,大量的中小企业分布在各个供应链上,因此对于供应链上的生态企业我们推出了新供应模式,以一体化的综合方案为抓手,以数据共享为手段,重点是重构关系,助力企业打造和完善生态圈,对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我们推出了中小民生工程,以系统平台建设,服务流程优化和客户便捷高效的产品为抓手,提升中小企业结算,融资,财富管理的综合服务,正如刚才建行的领导讲的,通过这种服务来提高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获客能力,活客能力,提客能力,我们银行更希望有延客的能力,对于小微银行,在这三年我们核销小微的不良贷款将近500亿,所以作为服务民生小微的这么一家银行,我们也付出过代价,付出过学费,所以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面对经验,面对教训,我们仍然坚定服务小微,所以我们借助数据驱动,线上线下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围绕着小微企业,加小微企业家庭,员工和上下游全方位开展服务,所以无论针对各种客户,我们做出了客户分层,实施分层化的服务。 第四,强化配套,提升媒体支持的协同,作为战略我们全行上下其一组织团队配套,形成了供应链,金融和销微金融一季事业部,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强化对民营企业的客户管理。 二,搭建金融科技的平台,用金融科技提升客户的体验,提供服务效率。三,将考核层层分解,落实到内部考核当中,提高配套资源的支持力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自我改革的担当,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跨越式的发展,今天应该说民营企业面对异常艰难复杂的局面,我们民生银行愿意坚定民企战略,加快转型创新,抓住历史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归服务本原,与民营企业共同携手,开创金融发展的新纪元,谢谢大家。[详情]

金磐石:要把金融服务镶嵌到平台场景当中为社会服务
金磐石:要把金融服务镶嵌到平台场景当中为社会服务

  图为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在论坛上表示,要把金融服务镶嵌到我平台生态的场景当中,为社会提供服务。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金磐石: 谢谢王主编,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转型受邀参加本届中国银行家论坛,因为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转型创新,从新出发,所以我想就结合金融科技来谈一谈建设银行的转型与创新,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经营与创新我们是围绕住房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三大战略展开的,形成了金融科技驱动,金融理念引领,战略协同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8月31号中国建设银行向全社会隆重发布劳动者港湾的服务品牌,并宣布我们对我们已有的14443个营业网点,我们已经完成了挂牌的工作,重点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交通警察,城管,快递员,志愿者等户外工作的个工作者,以及老弱病残孕等不同群体提供多种便民惠民服务,体现我行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实际上建行实施住房租赁,劳动者港湾战略,实际上都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比如我们实施住房租赁的战略,我们就是集我们的优势打造出我们的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为政府机构租赁企业,租客,房东,中介机构等住房租赁的相关主体,提供全链条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实施普惠金融战略,我们就是聚合应用全行资源,打造出综合化集合化集成化的平台,这样才能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们为劳动者建设劳动者港湾,只有利用技术的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者港湾的这个手机的客户端,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线上寻找以及配套的服务,可以说,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战略的实施和劳动者港湾的建设,我们金融科技是切实起到了重要的支撑的作用。 建设银行一贯重视科技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早在七年前就启动了我们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先后投入了9500多人,干了六年半,所以现在从事实的效果来看,真正做到了国内最佳,国际一流,也真正支撑了建设银行的转型和发展,上个星期三,也就是9月12号,建设银行我们花了六年半时间建设的新一代系统建设工程,赢得了2017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唯一的一个特等奖,这个特等奖也是银行金融科技行业的最高荣誉,所以接下来建设银行将在先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形成的坚实的系统上继续推进金融科技战略,我们会把金融科技战略做到极致,做到最好,我们的战略叫TOP+,T就是科技驱动,以技术和数据作为双要素,双人驱动,金融科技创新,我们将金融科技技术聚焦于叫ABCDMIX,A就是人工智能,B就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M是移动互联,I是物联网,X就是现在还没有商用的一些技术,比如说5G和量子计算等等,这些是我们实施金融科技战略主要依赖的技术,目前建设银行的各业务场景中也在积极应用或尝试,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我们将持续探索新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以科技力量驱动金融创新,同时在技术研究方面,我们也会加大投入的力度,积极储备技术实力,这是TOP+里的T。 O,就是能力开放,将我们集团业务的功能和我们的数据能力,为什么称集团呢,不光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商业银行业务,还包括类似我们的租赁,保险,基金等等,我们的集团子公司的这些功能,把这些功能和数据,以服务的方式,向社会开放,向全社会开放,倡导社会资源的共同使用,所以建设银行一直在践行开放共享的理念,原来我们是将服务整体的服务,开放力度我们觉得是有点粗,现在我们推出了开放银行的平台,将我们已有的核心金融服务,你比如账户的开立,投资的理财等等,账户的计算等等,以标准的SDK,API的方式发布,开放的更细更灵活,他们说我们现在的目标接入仅需六行代码,更高效,为我们的第三方合作伙伴,为我们的客户,为我们的总分行,为我们的海内外,提供标准化的介入,这在我们8月份开放银行的第一批已经实现,按照计划明年二月份所有的银行服务功能将对外开放,类似于我们叫建设银行商店,同时今年七月份,建设银行已经推出了公有云的平台将我们打造的安心养老,宗教服务,党群综合服务等等应用功能,这是应用的服务,还有头像识别等等安全的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全部对外开放,将技术服务推向社会,为同业,为我们的客户,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为我们整个社会赋能欢迎大家使用。 P,就是代表平台生态,现在客户营销,我们的经营管理都是建生态,就是构建平台,连接平台,站在平台连平台,共同构建用户生态,原建设银行一样,和只构建我们传统的存,贷,汇的金融服务平台,但是随着衣食住行用等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的金融服务已经不能够满足大众的要求,金融服务需要嵌入到具体的场景中来服务社会,刚才黄秘书长说的非常清楚,所以,现在建设银行除了构建自己的金融服务平台以外,我们还要构建合作伙伴的平台,比如建设银行打造的我们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就是提供给政府机构租赁企业,还有我们租客,中介机构,房东等相关主体使用的,不是建设银行这么做,不是说建设银行现在要转型做房地产了,不是,我们不忘初心,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我们要构建一站式的住房租赁,金融的生态圈,将我们的金融服务嵌入到平台生态的具体场景当中,现在老百姓服务不是像原来那个到你银行这转帐,不是这个概念,这个随时随地随需,在场景中他想到了,需要的话,他就能够很方便的得到,所以我们要把我们的金融服务镶嵌到嵌入到我们的平台生态的场景当中,为社会提供服务,另外对已经存在的生态我们也会将我们的优势的金融服务嵌进去,为平台赋能,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互利共盈的生态圈,所以建设银行践行共享的理念就是把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集团的功能和数据能力开放出去,嵌入到生活场景当中为系统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通过平台生态做到获客,活客和留客。 +就是培育鼓励创新和支持创新的文化,支持集团不断创新,实现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大家知道,4月18号,建设银行注资16亿我们成立了建信科技公司,我们建立了完全市场化的金融科技创新的力量,我们已经编制完成了我们未来五年的金融科技战略规划,正在建立起高效协同支持创新的科技治理体系以及业务与技术创新研究机制,并会加大科技创新资源的服务,为金融科技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未来建设银行会在现在我们已有非常好的基础上,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叫重新出发,正好用上这个词,会在这个基础上从新出发,继续推进金融科技战略,以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开放的金融平台,共享平台,赋能的金融发展模式,提升金融供给的力量,实现稳健经验和创新发展,为人民建设美好生活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同时也为建设数字中国,智能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谢谢大家。[详情]

中行孙煜:要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
中行孙煜:要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

  图为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孙煜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总监孙煜在论坛上表示,要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政府层面要进一步提升绿色债券发行的审批效率,引导企业将资金投入到绿色环保项目上。完善国内绿色金融规则与国际准则对接,从严监管,加强信息披露,增加监管透明度,提高违规成本。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尊敬的于主席,王主编,黄秘书长,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个论坛,刚才殷行长的讲话提到了绿色金融,我下面着重就绿色金融跟大家做一些交流。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发展40年中硕果累累,高速的经济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善和便利,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和使用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本人刚刚结束外派回到北京,我跟大家分享一个在伦敦发生的故事,英国人有喝咖啡的习惯,我的同事早晨基本上是人手一杯咖啡,今年以来伦敦主要的咖啡店推出一项新服务,你用自己的杯子去店里“打”咖啡可以打九折,我观察了一下,现在伦敦金融城街头排队买咖啡的人群当中,超过三成用自己的杯子,而且这个人数越来越多,从这个故事看出:第一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第一个出现雾霾的国家,也是成功治理雾霾的国家之一。第二就是经济杠杆对环境保护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当前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的绿色杠杆,将成为未来银行业转型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之一。从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看,整体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在过去10年间,全球156家发行人的绿色债券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发行主体的多样性在不断提高,债券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发展,包括绿色担保债券,太阳能资产抵押债券,机构住房抵押债券等结构类型不断出现,中国绿色金融市场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是绿色信贷增长呈现健康发展态势;二是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引人注目;三是碳市场发展有序推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 从发展模式看,西方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有比较明显的“自下而上”的特征,它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市场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推动,主要关注规则和标准等基础设施,比如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制定绿色债权规则(GBP),尽管并非强制标准,但已经成为大部分已发行绿色债券的主要参考准则。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绿色金融 “自上而下”的特征更为明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两种模式对各自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绿色金融的好处,我觉得概括起来有几点: 第一,融资成本比较低,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中国境内发行的33支绿色债券有同类可比债券,其中25支有明显的发行成本优势,发行利率较同类可比债券低45个基点。第二,融资需求不断增加,自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生效以来,各签署国履行减排承诺,加大环保项目投资,对绿色债券需求急速上升。第三,丰富银行业务形态,对银行而言,发行绿色债券一方面可推动投资银行业务板块发展,提高自身债券承销业务能力,拓宽业务范畴,吸引关注环保的新型投资者,从而拓宽客户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债券产品的创新,银行可以提高优化资本使用效率,优化信贷产业结构。第四,提升发行人声誉及认知度,由于绿色债券旨在为缓解重大社会环境问题提供融资,推动可持续发展,发行绿色债券可以展示发行人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声誉,为未来融资拓宽渠道。 绿色金融的好处很多,但也不是没有风险。绿色金融最大的风险就是“绿色不绿”,国内外市场近年来都出现了这个问题,所谓的“绿色不绿”是发行人由于疏忽或出于故意,将本应用于绿色项目的资金投向不符合“绿色”标准的项目或污染产业,比如某家银行与一家输油管公司共同发行的绿色债券用于污染项目,违反了绿色投资原则,项目违规曝光后,两家公司的股价大幅度下跌,银行声誉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绿色不绿”现象的存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绿”的评估标准不一致,绿色债券与普通债券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投资项目的“绿色”属性。由于涉及众多金融领域,多家监管机构参与,导致目前绿色债券市场上没有非常统一的绿色认证标准,这为一些投机者留下了“漂绿”的监管套利空间,不能有效甄别“漂绿”项目,不能确保资金投入对环境有益的项目,影响绿色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绿色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应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以及金融创新能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标签”不仅体现了金融机构在环境治理当中的社会责任,也是银行转型发展的努力方向之一。如果出现“绿色不绿”的业务违规行为,“绿色标签”的金融机构形象将会受到负面影响。我们今天的论坛是银行家,在金融危机以后,银行家的形象没有那么高大上了,“漂绿”会让银行家形象进一步受损。绿色金融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结合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的事,推进绿色金融稳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具体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要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政府层面要进一步提升绿色债券发行的审批效率,引导企业将资金投入到绿色环保项目上。完善国内绿色金融规则与国际准则对接,从严监管,加强信息披露,增加监管透明度,提高违规成本。第二,强化银行自身风控体系,银行内部应确立绿色项目评估和认证的具体参考标准,防范“绿色不绿”风险。对绿色项目参考标准的设立,要涵盖融资方的评估标准及绿色项目的评估标准,行之有效的风控体系总是基于管理者自身的合规意识,银行内部应形成绿色文化,在机构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嵌入绿色环保的理念。第三,坚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具有多层次和多样性,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新,根据绿色项目的不同需求匹配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第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央行MPA考核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鼓励银行不断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可以参照普惠金融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出台扶持政策,通过准备金、风险权重、贷款额度等各个方面支持银行发展绿色金融。 各位朋友,中国银行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制定了《“绿+”计划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我们的“跨境”优势,利用全球金融市场资源,搭建国内绿色产业与国际投资者的沟通桥梁。同时,作为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 等国际组织的核心成员单位,我们也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订。未来中国银行将进一步扎实工作、扩大合作,与大家一起为支持“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详情]

殷久勇: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天职
殷久勇: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天职

  图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殷久勇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殷久勇在论坛上表示,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天职,银行业只有真正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和定位,才能沉下心来进行服务创新和质量提升。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殷久勇: 尊敬的于主席,松奇老师,黄秘书长,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2018年中国银行家论坛,与各位同仁、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银行业转型与创新发展的话题。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转型发展对银行业是大势所趋更是职责所在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论断。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监管环境、市场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金融业依靠传统的规模扩张式的发展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银行业变革的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把防控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去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及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召开的一系列会议,都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行了集中部署。今年以来,国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的政策措施不断强化。一系列政策调整和金融强监管措施的实施,都要求银行加快转变固有的发展方式。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天职,银行业只有真正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和定位,才能沉下心来进行服务创新和质量提升。当今时代,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经济新动能不断萌生,银行业只有不断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将成为金融业务的新增长点和新发展空间。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社会资金回流“三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也是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 第二、创新是农业政策性银行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农发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无不来自于新的金融产品研发、新的业务领域拓展、新的发展模式运用以及新的体制机制创建,创新已深深融入农发行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近年来,我们自觉提升站位,在创新中强服务、谋发展,制定实施了新的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彰显了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一是着力产品创新。完善产品体系,形成优势品牌。在支持脱贫攻坚上,创新推出了特色产业扶贫、网络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信贷产品,积极发挥农发行在金融扶贫中的先锋模范和支柱作用。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整合创新支持农村电商、科技兴农、多功能农业等方面的贷款产品,积极支持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农业园区等,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在推进生态建设上,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研发推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贷款等。二是加快发展模式创新。力求做到融资与融智相结合,不断提升政策性银行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资金筹措上,不断推新创新债券品种,先后发行重点建设、扶贫贴息、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专项债券,用于国家重大建设、绿色发展和扶贫事业。在贷款模式上,总结推广了各地农村探索出的土地银行、大田托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基层创新实践,探索支农转贷和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与金融同业合作以及通过大企业带动小微企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发展。在风险防控上,加强与国家农业担保联盟的合作,探索开展“政银担”、“政银保”等合作模式,积极做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三是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总行专门成立创新部门,牵头全行业务创新;完善考核机制,提高创新考核占比;设立全行“优秀创新成果奖”,对产品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实施奖励,激发全行创新潜力;强化对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制定实施中长期人才建设规划,实施英才计划,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力度。 第三、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推动农发行高质量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将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明确农业发展银行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定位,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支持新路径,推动业务转型发展,提供更优更好服务。 一是全力支持农业现代化,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关系到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农发行坚持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配合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支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开展市场化收购和粮油精深加工,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托住底。继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挥金融引导作用,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提升改造传统农业、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为农业农村强基固本,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全力支持精准扶贫,加快补齐乡村振兴短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农发行强化政治担当,以服务脱贫攻坚统揽全局。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基础建设,促进贫困村提升改造。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同时,以东西部协作扶贫和“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为平台,探索创新扶贫新路径。 三是全力支持农村现代化,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助推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紧迫任务。农发行将致力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积极支持特色鲜明、产业支撑、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 四是全力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积极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模式创新,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农发行将积极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国土绿化行动等林业重点工程;积极支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致力推动支持农村环境治理,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积极支持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支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优势农产品产业化。探索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 五是不断探索,拓展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服务乡村振兴,政策性银行要找准切入点,探索有效模式,精准有效推进。积极培育融资载体,建立战略性客户群,推动乡村振兴融资主体建设。加大融资模式创新力度,通过对项目和客户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的有效控制,提供全产业链一揽子融资解决方案;探索采用“特色产业引领+基础设施提升”的乡村片区开发模式。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海域使用权等抵押担保模式,积极拓宽第二还款来源。合规运用政府增信,健全风险补偿机制。 各位嘉宾,转型已迫在眉睫,创新永远在路上。农发行将始终坚持执行国家意志、服务“三农”需求和遵循银行规律 “三位一体”的办行方略,谋创新,促转型,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最后,预祝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详情]

黄润中:数字化发展不均衡掣肘银行现代化建设
黄润中:数字化发展不均衡掣肘银行现代化建设

  图为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在演讲时表示,数字经济发展本身面临融合创新发展不均衡、经济活动主体权责不明晰以及银行业自身数字化能力短板等问题,对银行业既有利益格局、行业秩序、治理体系和未来发展带来新挑战。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黄润中: 尊敬的于主席、王社长,各位嘉宾,朋友们,女士们和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秋爽的北京,天高云淡,借此金秋之际,非常高兴受松奇社长之邀参加“2018年中国银行家论坛”。首先,我受潘会长委托,向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也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结合论坛的主题“转型创新,重新出发”,我就“以数字化转型 加快新时代银行业现代化发展”的题目,谈几点个人粗浅认识,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新时代银行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发展的新战略目标。在驱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数字经济可以说是最令人瞩目的,也是我们银行业目前关注的重点。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因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现在,我们身处其中,时刻感受数字经济迸发出的磅礴力量,它推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萌发,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资源匹配成本,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数字经济正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带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再造、经济结构的重组、生活方式的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融合创新不足、产业转型阵痛、经济活动主体权责不明晰等问题,对既有利益格局、行业秩序、治理体系、政策法规带来新挑战。同样,对于正在新一轮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创新的银行业来说,数字化成为转变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建设现代银行业体系的重要推手和动能。 2018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未来银行的五种形态,对于传统银行业,该项研究认为实现了现代化和数字化的“优化银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什么是现代化银行?它的实现路径是什么? 结合目前国内外银行业发展研讨与实践,我认为银行业的现代化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是服务理念现代化。从以客户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融入共享经济转变。客户即用户,用户即客户,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相得益彰。二是公司治理现代化。构建科学健全、运行高效、制衡有力、权责明晰的公司治理体系和架构,由大股东控制向科学民主的智慧决策机制转变。三是技术手段现代化。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数字化为基础,进行渠道建设,从线下扩张向“线上+线下”结合,“人工+智能”多位一体的服务模式转变,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大幅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和银行运营管理效率,大幅降低成本。四是发展理念现代化。回归主业、支持实体经济,专注专业,从拼规模的外延式发展向追求高质量、集约化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转变;从“大而全”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小而美”的精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五是企业文化现代化。更加注重职工队伍建设的科学性,从片面的物质激励向全面激励转变,设计更加包容的制度流程等方式逐步培养新兴竞争环境下的组织文化,激发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六是全球化的视角。从立足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逐步拓展,响应国家开放包容的倡议,积极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扩圈。 现代化银行的建设,是以数字化为路径、新业态为标志,可持续为根本。一方面,银行业需进一步推动组织架构转型,建立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组织架构,实现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科技驱动金融创新的潜力,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转型升级,适应新的战略发展要求。同时,要加强传统金融领域和的跨界融合,推进金融服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与质量,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二、数字化发展方兴未艾,现代化银行初显端倪 从信息化建设到金融科技,从互联网金融到数字化转型,几十年间科技带来的快速变革给作为中国金融中流砥柱的银行业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深刻,而银行业作为推动金融科技不断迭代更新的角色一直在深化。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数字化驱动银行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取得新进展,体现在基础设施、技术架构、渠道建设、产品创新、客户体验、精准营销、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更加优化。经过多年建设,银行业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系统能力,计算机软硬件能力、数据仓库、CRM、等都具备了支持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业务运营的能力。目前,正积极引入云计算服务和大数据技术,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利用率,为更好开展现代化银行建设打好基础。 二是全面应用于业务流程。数字化转型对业务流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前台营销到后台运营,目前商业银行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运营,为传统业务流程提供了新的业务模式,极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构建全面的大数据应用视图,将数据分析应用到管理流程、营销模式、产品创新以及业务优化的多个方面,实现数据分析业务价值的最大化。 三是提升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提升是金融服务行业永恒的话题,伴随数字化运用日趋广泛,为商业银行服务升级和线上渠道用户体验改善提供了全新的手段。此外,通过与外部平台合作,实现场景与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持,多角度识别用户需求,开展精准营销,定制化金融服务和个性化解决方案;利用新兴技术和设备将物理网点打造成为用户体验中心,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实现用户体验的革命性提升。 四是加快产品创新。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给银行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机遇。尤其是在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等领域全面对银行业赋能,银行业产品创新日新月异。工商银行成立了区块链与生物识别实验室,在扶贫等项目中已有应用。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部分网点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提供“刷脸取款”业务。 五是强化风险管理。在完成了数据集中的基础上,结合生物识别技术,交叉验证用户信息真实性,并借助VR技术进行现场调查,以及非结构化的图像数据为远程决策者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机器学习技术的配合使用,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相似行为、实现了复杂数据环境下的异常交易识别,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和质效进一步提升。 六是赋能新业态。当前,部分银行高度关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经济、新模式、新趋势,将数字化发展提升到集团战略高度。对内探索体制创新,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对外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推进与科技巨头深度合作。为利用市场机制扩大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场景落地,商业银行纷纷探索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和同科技巨头深度合作。建行、民生、兴业、平安、招商和光大6家银行陆续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工、农、中、建、交分别与京东、百度、腾讯、阿里、苏宁达成了战略合作等举措,进一步激发商业银行技术创新的活力,赋能银行业科技的可持续创新发展。 三、数字化发展不均衡掣肘银行现代化建设 尽快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从当前,从银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看,经济增长乏力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回升和盈利能力的下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加快带来利差的进一步缩小,数字经济发展本身面临融合创新发展不均衡、经济活动主体权责不明晰以及银行业 自身数字化能力短板等问题,对银行业既有利益格局、行业秩序、治理体系和未来发展带来新挑战 一是金融脱媒,银行首当其冲。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传统金融体系内扮演者信息中介的角色,在数字经济下,传统金融体系的脱媒化趋势愈演愈烈,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低效率和高成本的问题日渐突显。传统银行的存、贷、汇分别由第三方机构来替代,以第三方支付、余额宝、P2P和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优势,使得金融市场几乎达到没有金融中介的状态,成本更加低廉、效率更高,严重削弱商业银行在传统体系内的金融中介作用。 二是场景金融,银行难以融入。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使得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高效、便捷、场景化的金融服务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新的数字竞争对手以及客户更快、更广泛地使用数字化银行服务。在开放技术条件和共享经济下,实体经济和互联网企业构建的场景可以实现自我信息采集,自我风险评估,从而提供金融服务,而对银行挑战最大的地方在于,很多新的场景与银行无关,2017年,有超过1/3的用户在银行资金占其所有流动资金的比例相对减少,这种现象在80后、90后、00后年轻用户群体中尤为明显。 三是敏捷性差距较大。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业务决策需要跨部门的合作,要求处理数据的速度快、时效性强,需要构建适应性强的核心银行业系统来创建灵活敏捷的业务环境。但长期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形成了以部门及产品为主的管理及经营模式,部门的管理和产品的审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无法满足这种适应市场变化的敏捷的运营模式。 四是数据的挖掘、保护及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处理方式是商业银行运营的核心技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首先体现在信息创造方式的改变。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运营模式决定其具有高服务成本,信息处理处于劣势,而对相关信息的利用仍处于初步阶段,亟须完善数据治理能力,提高数据质量及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五是科技人才及资源投入有限。人才和文化是整个组织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新型金融或非金融机构在数字化人才储备、企业文化方面均存在不小的差距。同国际大型银行相比,摩根大通科技人员占比17%。相比之下,我国占比最高的工商银行仅为为3.2%,远低于国际大型银行水平。据麦肯锡统计,国际领先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上的投入占到利润的15%-2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公开披露科技方面的投入占其营业收入的1%,光大银行用2%的净利润进行科技创新,兴业银行2017年信息技术预算在全年营业收入中的占比2%,均远低于国际大型银行的投入水平。 四、顺应新时代,以数字化推动银行现代化发展 立足新时代,要充分认识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关键是实现路径,加大银行业秩序和市场规则适应性调整力度,加强对数字经济新业态的战略指导、制度设计、政策支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整体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的银行业体系。 一是加强战略定位,创新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当前大部分银行已经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及发展目标,但执行层面的管理模式创新及经营理念的转变仍需突破。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涉及整个业务及管理流程体系的重塑,更是用户服务模式、服务理念的创新。要从战略高度整体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将数字化转型意识深植入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探索构建“敏捷型”组织构架,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 二是展开跨界合作,打造数字化、场景化金融生态。银行面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是构建属于银行自己的“金融生态圈”。银行应建设开放式网络服务平台链接用户,融入共享经济,通过平台满足用户各种金融所需,同时通过“平台”链接合作伙伴,将用户、银行和服务及商品的提供者连接在网络上,搭建场景化的金融服务,全方位评估用户的真实状况,为金融服务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满足消费者金融和非金融的需求,构建开放的、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数字化、场景化金融新生态。 三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源,构建有银行特色的服务体系。银行的核心价值在于信用,银行生态圈应该以信用为背书,以服务为手段,以产品为依托,通过整合资源、专业咨询、金融产品、撮合交易、发布信息、技术支持、风险控制、政策引领,等等方式,指导、帮助、培育客户成长,通过支持用户做大、做强,来获得自身利益,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 四是加大资源投入,确保可持续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战略重点,也是增量资源投入的重点领域,我国银行业应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并进一步明确投入的重点领域和环节。首先,加大人才储备,重点储备具有金融与信息科技双背景的人才。同时,加大对现有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数字化培训。其次,增加对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的资源投入,加速推进相关技术在业务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尽快形成新业态和强大规模效应。 五是深挖数据资产,提高数据治理能力,提升数据经营能力。当前,银行积累的海量内部数据分散在各个系统中,尚未实现全面的数据开发与共享。与此同时,可获得的外部数据越来越多,与银行自身拥有的数据有机结合将形成强大的金融创新力和生产力。银行业要认识到互联网背景下数据是银行的重要资产,提升数据治理的能力,树立有效经营数据资产的经营理念。探索将银行内部数据、政府部门数据及企业数据进行有效逻辑整合,按照监管部门的XX指引,合规创新,形成数字化经营能力。 六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共同防控跨境金融风险,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风险的安全网。数字化是一把双刃剑,也隐含着风险。高效的同时也使得风险传播快、跨度广、传染大,既有风险和新技术风险同位共振可能性加大,增加了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要高度重视、落实银行业监管原则的要求,了解风险,交流合作,共同防控数字化带来的风险挑战,筑牢金融安全防护网。 在数字化大潮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银行需要通过改变传统思维与经营模式来适应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但更需要银行主动“拥抱”数字化,打造引领型的现代化银行体系。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银保监会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科技与银行业的融合发展,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群众”为责任担当,“想行业之所想,急行业之所急”,先后成立了金融科技实验室、远程智能应用实验室,筹建成立信息科技委员会、银行业数据报送平台、银行联合授信管理系统,打造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服务平台,积极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责,为推动新时代现代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图文:《银行家》杂志主编王松奇
图文:《银行家》杂志主编王松奇

  图为《银行家》杂志主编王松奇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图为《银行家》杂志主编王松奇致辞。[详情]

于学军:充分吸收亚洲金融危机经验有助解决当前问题
于学军:充分吸收亚洲金融危机经验有助解决当前问题

  图为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致辞时表示,中国今天所面临的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与二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充分掌握和吸收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传导、影响,研究弄懂全球宏观大势的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处置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更好地把握未来。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于学军: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金秋北京,凉爽宜人,我们银行业的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研讨中国经济、金融面临的形势、任务等,我能参与其中,感到有幸和高兴! 我和《银行家》杂志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我曾在杂志上发表过不少文章;在深圳、江苏工作期间,杂志社曾对我进行过专门采访;我的头像也曾平生第一次上过《银行家》的封面。大概在2006年,有一次我到新加坡参加银行业培训,当时正好有一篇《银行家》杂志的釆访约稿,我几乎每个晚上都在为这个稿件反复地修改。现在说起来,这都是十多年前的故事了,往事如烟,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银行家》杂志自2005年开始主办中国银行家论坛,一年一度,至今已过去14个春秋。在这个平台上,大家相互交流,启发思想,分享智慧,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转型创新,重新出发”,背景是围绕着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复杂形势而确定的。其中在背景介绍中讲到:“201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东亚金融危机20周年、全球金融危机10周年,同时也是我国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作为重点工作、新的金融监管体制开始运行之年”。 我今天讲的内容就是围绕论坛的主题和背景,重点谈谈亚洲金融危机问题,以及与目前中国金融形势的对比、联系。我的核心观点是:中国今天所面临的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与二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充分掌握和吸收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以及对中国经济的传导、影响,研究弄懂全球宏观大势的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处置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更好地把握未来。 论坛的这段话,既涉及到国际金融危机,又涉及到亚洲金融危机,一个在十年前发生,一个是二十年前发生。对国际金融危机大家谈论的很多,我也在不少场合涉及到,但是对亚洲金融危机则谈论的很少。因为间隔较远,大家了解不多,有很多年轻人可能对亚洲金融危机根本没有多少印象,所以我今天专门就亚洲金融危机做一简要分析。 所谓亚洲金融危机或东南亚金融危机或东亚金融危机,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指发生在1997年7月2日以泰国货币泰铢的突然大幅度贬值为标志,很快象受到一场强烈的热带风暴吹袭一样,迅猛地席卷到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东南亚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甚至继续向北,摧毁了韩国的金融体系,日本的经济金融也遭受重创,日元大幅度贬值。这次金融风暴,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侵袭了东南亚到东北亚的众多囯家和地区,遂被称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所有受冲击、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其货币均出现大幅贬值,引发金融混乱,经济萧条,民生凋敝;有的甚至引发政治危机,出现社会动乱,政府垮台,当时东南亚一些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在这次危机中纷纷落马下台。 当年我曾写过一篇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文章,发表于深圳《特区经济》杂志1997年第六期上。时光飞逝,至今已过去21年,现在回头来看,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等问题应该更加清晰了,也更为冷静、客观。综合分析,我大致有四点看法: 第一,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发生危机的这些主要国家,总体来看属于经济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均建立在出口拉动上,因此外贸进出口、外汇、汇率等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基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当时这些危机发生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固定汇率的体制,并且名义上与"一揽子货币"挂钩,但实际上主要是与美元挂钩。这种汇率管理模式与美元“锚定”,实际上和美元绑在同一架战车上,当美元汇率下降或低沉时,等于对其它非美元货币便形成低估或贬值,这种情况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出口增长,从而拉动本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而一旦美元升值甚至出现高估时,就会使这些国家的货币随之出现升值或高估现象,这使本国的外贸环境出现逆转,泰国等在金融危机前甚至连续几年出现贸易巨额逆差的局面。这对于一个较小经济体来说,实际上是难以承受的,这种局面如果不能在短期得以改变,矛盾就会越积累越严重,危险性快速上升。这是引发亚洲金融危机在汇率制度安排上的一个根本性原因。看起来,固定汇率在某种条件下或某个阶段,的确有利于或可提供方便,促进这些国家的外贸出口,并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期和根本来看,这种汇率管理制度的缺陷和弊端却十分突出,并非是一种好的、可以长期实行的汇率制度。所以,痛定思痛,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亚洲国家对此已有清醒的认识,所以现在亚洲已经很少有国家采用固定汇率制度的了。 第三,美元汇率的周期性波动,这是背后的的推手,是宏观大势。我们发现,美元汇率是波动的,甚至波动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表现出一种完整的周期性。这从美元指数就清晰可鉴。初始美元指数是100点,有时它可以明显高于100点,有时也可以明显低于100点;最高时可以达到120点左右,最低时则在大约80点左右。这样,一高一低,实际上落差相当大。但这种波动对货币来说也很正常,因为任何货币,其币值、汇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元如此,欧元等其他货币同样如此。其背后的道理,实际上并不复杂,所谓汇率也,不就是各种货币之间的相互比价关系吗?而影响不同货币变化的因素实际上有很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甚至有国际大环境的因素在发挥作用。 至于美元为什么会周期性波动,在我看来大致有三类因素:第一类是经济技术创新发展的推动,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初始原因,实际上是源于自1993年美国在信息产业上取得的长足发展,并带动美国经济持续保持繁荣,从而触发美元进入加息周期,致使美元不断升值,直至2001年引发美国科技网络股的泡沫与破灭。 第二类是由于货币信贷的持续巨额刺激,这导致经济的过度扩张,并出现泡沫化现象。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国家肯定要进行宏观调控,出台紧缩性政策,这时美联储就会连续加息,终使泡沫破灭或终结。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应属于这种情况。即在这个阶段,美国并未出现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在此之前美国的刺激性政策使然。 第三类是种神秘的力量或神秘的因素,即美元是全球货币,美联储掌管着全球主要的货币权利,可以进行神秘的幕后操作,这就是经常有人谈论的所谓“货币战争”或“剪羊毛”等之类的话题。但是否真实存在,实在感到无从谈起,好象也没有公开资料可以印证。说到底,至今我们仍然弄不明白这个问题。但是,不管怎样,诱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宏观背景,显然与美联储在此之前连续加息以及美元汇率的持续升值有关。然而,这些发生危机的亚洲国家,当时却沉浸在之前的经济繁荣中沾沾自喜,乃至出现本国货币被明显高估时却全然不知,直至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深受其害。这有点像温水煮青蛙的味道。 第四,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处境及应对。中国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在几个方面的做法可圈可点。这里讲几件事情:一是1994年中国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其最核心内容就是实行所谓的“结售汇制-汇率并轨”。并轨以后中国当时的汇率大约是8.9人民币兑1美元,这个汇率的确有竞争力,促使中国外贸进出口长期保持大幅度增长。所以,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周边很多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都在垢病中国,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是由于中国这次汇率体制改革所造成。当然,这只是一种观点。但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当时人民币兑美元,大约维持在8.3:1。中国说到做到,后来受到亚洲各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国在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当中成为中流砥柱,的确功不可没,有目共睹。但是,在国内也带来了一些反对之声,主要是认为中国不应当这么做,这等于牺牲了国内的利益,帮助了其他的国家-尤其是受危机冲击的国家。当时,中国也的确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但事后来看,的确很给力,很值得。 再有一个情况要说的,就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即1994—1996年,中国实行了三年宏观调控,并首次实现所谓的“软着陆”。这在中国宏观调控的历史上是很成功、很经典的一个阶段,这为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提高了抵御能力和底气。 限于时间,有关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我就先讲这些。接着需要简单的讲一下现在。 上述大致三种因素的影响,使美元长期以来处于起伏波动当中,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基本上是十年一个轮回。全球经济体系因为美元波动而会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从而引发大的金融危机。比如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现在到了2018年,似乎又进入新十年的魔咒之中。大家知道,今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很不平静,已有很多国家的货币金融发生了危机,包括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南非、俄罗斯等。中国在这个大环境下,也倍感压力。自今年四月开始,人民币承受明显的贬值压力,社会融资出现紧张,外贸出口压力显现,股票市场长期持续低迷,金融风险明显上升,银行经营普遍困难。这是一个宏观大势,我们面对的形势可能比亚洲金融危机时还要复杂严峻。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经济金融处于健康状态,因此有能力、有底气,能够从容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们却缺乏这样的准备。银行业面对持续的压力,需要“转型创新,重新出发”。这就是我们本次研讨的主题。至于如何转型、创新,我就不展开讲了,因为今天来了很多嘉宾,都是银行家,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请大家各抒己见,见仁见智。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详情]

“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将于9月16日在京举行
“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将于9月16日在京举行

  新浪财经讯 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于9月16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 以下为论坛议程: 时间 内容 8:30—9:00 嘉宾签到 9:00—9:10 开幕式(主持人介绍与会嘉宾)    主持人:   王松奇  《银行家》杂志主编 主旨演讲 9:10— 10:30 演讲嘉宾:  于学军  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 黄润中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 殷久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 孙  煜  中国银行 海外业务总监 金磐石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 郭世邦  平安银行副行长 石  杰  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  茶歇 主旨演讲   10:40—12:00 演讲嘉宾: 陈道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黄军民  台州银行行长 曾旭晖  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黄郁葱  Ferderated CIO  12:00—13:30自助午餐     议题:消费金融与银行资产结构调整 平行圆桌论坛一 主持人: 14:00—17:00 伍旭川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对话嘉宾: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朱俊霞  平安银行消费金融事业部总裁 袁文霞  交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  陈大鹏  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  郑海清  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董事长  张  磊  承德银行行长 苏  娜  张家口银行副行长 刘  鑫  包银消费金融公司董事长 董  静  贵阳银行董事会秘书 顾江波  北京农商银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  王  刚  北银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平行圆桌论坛二   14:00—17:00 议题:普惠金融:创新与突破 主持人: 何广文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对话嘉宾: 曾宪岩  中国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  王晓明  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杨  波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监  张小松  中国光大银行小微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  周伯婷  中国民生银行小微金融部总经理 王  乾   恒丰银行小微金融部副总经理 仇   坤  鄞州银行行长 谢振山   晋城银行副董事长 黄纪法   杭州银行副行长 汪   泳  承德银行副行长 刘   杰  西藏银行董事会秘书 陈   迎  日照银行董事会秘书 议题:银行数字化与多重赋能 主持人: 平行圆桌论坛三 徐义国  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室秘书长 14:00—17:00 对话嘉宾: 杨  彬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三部主任  丰习来  中国建设银行渠道与运营管理部总经理  傅晓阳  兴业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王彦博  中国民生银行公司战略部数字化管理中心总经理  王  欣  西安银行副行长 田  伟  西藏银行副行长 徐先忠  泸州市商业银行行长 王云霄  桂林银行副行长 孙光辉  重庆农商行大数据总监 郑在磊  唐山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监 18:30—18:40 开场介绍   主持人:张筱芳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介绍: 欧明刚  《银行家》杂志副主编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课题组副组长 外交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19:00—21:00 颁奖晚宴 [详情]

论坛介绍

【会议主办】《银行家》杂志
【会议时间】2018年9月16日
【会议地点】北京永泰福朋喜来登酒店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