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消息,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转型创新 重新出发”。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在演讲时表示,数字经济发展本身面临融合创新发展不均衡、经济活动主体权责不明晰以及银行业自身数字化能力短板等问题,对银行业既有利益格局、行业秩序、治理体系和未来发展带来新挑战。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黄润中:
尊敬的于主席、王社长,各位嘉宾,朋友们,女士们和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秋爽的北京,天高云淡,借此金秋之际,非常高兴受松奇社长之邀参加“2018年中国银行家论坛”。首先,我受潘会长委托,向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也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结合论坛的主题“转型创新,重新出发”,我就“以数字化转型 加快新时代银行业现代化发展”的题目,谈几点个人粗浅认识,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新时代银行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发展的新战略目标。在驱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数字经济可以说是最令人瞩目的,也是我们银行业目前关注的重点。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因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现在,我们身处其中,时刻感受数字经济迸发出的磅礴力量,它推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萌发,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资源匹配成本,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数字经济正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带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再造、经济结构的重组、生活方式的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融合创新不足、产业转型阵痛、经济活动主体权责不明晰等问题,对既有利益格局、行业秩序、治理体系、政策法规带来新挑战。同样,对于正在新一轮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创新的银行业来说,数字化成为转变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建设现代银行业体系的重要推手和动能。
2018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未来银行的五种形态,对于传统银行业,该项研究认为实现了现代化和数字化的“优化银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什么是现代化银行?它的实现路径是什么?
结合目前国内外银行业发展研讨与实践,我认为银行业的现代化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是服务理念现代化。从以客户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融入共享经济转变。客户即用户,用户即客户,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相得益彰。二是公司治理现代化。构建科学健全、运行高效、制衡有力、权责明晰的公司治理体系和架构,由大股东控制向科学民主的智慧决策机制转变。三是技术手段现代化。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数字化为基础,进行渠道建设,从线下扩张向“线上+线下”结合,“人工+智能”多位一体的服务模式转变,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大幅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和银行运营管理效率,大幅降低成本。四是发展理念现代化。回归主业、支持实体经济,专注专业,从拼规模的外延式发展向追求高质量、集约化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转变;从“大而全”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小而美”的精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五是企业文化现代化。更加注重职工队伍建设的科学性,从片面的物质激励向全面激励转变,设计更加包容的制度流程等方式逐步培养新兴竞争环境下的组织文化,激发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六是全球化的视角。从立足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逐步拓展,响应国家开放包容的倡议,积极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扩圈。
现代化银行的建设,是以数字化为路径、新业态为标志,可持续为根本。一方面,银行业需进一步推动组织架构转型,建立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组织架构,实现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科技驱动金融创新的潜力,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转型升级,适应新的战略发展要求。同时,要加强传统金融领域和的跨界融合,推进金融服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与质量,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二、数字化发展方兴未艾,现代化银行初显端倪
从信息化建设到金融科技,从互联网金融到数字化转型,几十年间科技带来的快速变革给作为中国金融中流砥柱的银行业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深刻,而银行业作为推动金融科技不断迭代更新的角色一直在深化。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数字化驱动银行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取得新进展,体现在基础设施、技术架构、渠道建设、产品创新、客户体验、精准营销、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更加优化。经过多年建设,银行业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系统能力,计算机软硬件能力、数据仓库、CRM、等都具备了支持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业务运营的能力。目前,正积极引入云计算服务和大数据技术,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利用率,为更好开展现代化银行建设打好基础。
二是全面应用于业务流程。数字化转型对业务流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前台营销到后台运营,目前商业银行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运营,为传统业务流程提供了新的业务模式,极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构建全面的大数据应用视图,将数据分析应用到管理流程、营销模式、产品创新以及业务优化的多个方面,实现数据分析业务价值的最大化。
三是提升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提升是金融服务行业永恒的话题,伴随数字化运用日趋广泛,为商业银行服务升级和线上渠道用户体验改善提供了全新的手段。此外,通过与外部平台合作,实现场景与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持,多角度识别用户需求,开展精准营销,定制化金融服务和个性化解决方案;利用新兴技术和设备将物理网点打造成为用户体验中心,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实现用户体验的革命性提升。
四是加快产品创新。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给银行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机遇。尤其是在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等领域全面对银行业赋能,银行业产品创新日新月异。工商银行成立了区块链与生物识别实验室,在扶贫等项目中已有应用。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部分网点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提供“刷脸取款”业务。
五是强化风险管理。在完成了数据集中的基础上,结合生物识别技术,交叉验证用户信息真实性,并借助VR技术进行现场调查,以及非结构化的图像数据为远程决策者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机器学习技术的配合使用,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相似行为、实现了复杂数据环境下的异常交易识别,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和质效进一步提升。
六是赋能新业态。当前,部分银行高度关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经济、新模式、新趋势,将数字化发展提升到集团战略高度。对内探索体制创新,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对外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推进与科技巨头深度合作。为利用市场机制扩大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场景落地,商业银行纷纷探索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和同科技巨头深度合作。建行、民生、兴业、平安、招商和光大6家银行陆续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工、农、中、建、交分别与京东、百度、腾讯、阿里、苏宁达成了战略合作等举措,进一步激发商业银行技术创新的活力,赋能银行业科技的可持续创新发展。
三、数字化发展不均衡掣肘银行现代化建设
尽快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从当前,从银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看,经济增长乏力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回升和盈利能力的下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加快带来利差的进一步缩小,数字经济发展本身面临融合创新发展不均衡、经济活动主体权责不明晰以及银行业 自身数字化能力短板等问题,对银行业既有利益格局、行业秩序、治理体系和未来发展带来新挑战
一是金融脱媒,银行首当其冲。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传统金融体系内扮演者信息中介的角色,在数字经济下,传统金融体系的脱媒化趋势愈演愈烈,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低效率和高成本的问题日渐突显。传统银行的存、贷、汇分别由第三方机构来替代,以第三方支付、余额宝、P2P和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优势,使得金融市场几乎达到没有金融中介的状态,成本更加低廉、效率更高,严重削弱商业银行在传统体系内的金融中介作用。
二是场景金融,银行难以融入。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使得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高效、便捷、场景化的金融服务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新的数字竞争对手以及客户更快、更广泛地使用数字化银行服务。在开放技术条件和共享经济下,实体经济和互联网企业构建的场景可以实现自我信息采集,自我风险评估,从而提供金融服务,而对银行挑战最大的地方在于,很多新的场景与银行无关,2017年,有超过1/3的用户在银行资金占其所有流动资金的比例相对减少,这种现象在80后、90后、00后年轻用户群体中尤为明显。
三是敏捷性差距较大。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业务决策需要跨部门的合作,要求处理数据的速度快、时效性强,需要构建适应性强的核心银行业系统来创建灵活敏捷的业务环境。但长期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形成了以部门及产品为主的管理及经营模式,部门的管理和产品的审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无法满足这种适应市场变化的敏捷的运营模式。
四是数据的挖掘、保护及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处理方式是商业银行运营的核心技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首先体现在信息创造方式的改变。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运营模式决定其具有高服务成本,信息处理处于劣势,而对相关信息的利用仍处于初步阶段,亟须完善数据治理能力,提高数据质量及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五是科技人才及资源投入有限。人才和文化是整个组织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新型金融或非金融机构在数字化人才储备、企业文化方面均存在不小的差距。同国际大型银行相比,摩根大通科技人员占比17%。相比之下,我国占比最高的工商银行仅为为3.2%,远低于国际大型银行水平。据麦肯锡统计,国际领先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上的投入占到利润的15%-2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公开披露科技方面的投入占其营业收入的1%,光大银行用2%的净利润进行科技创新,兴业银行2017年信息技术预算在全年营业收入中的占比2%,均远低于国际大型银行的投入水平。
四、顺应新时代,以数字化推动银行现代化发展
立足新时代,要充分认识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关键是实现路径,加大银行业秩序和市场规则适应性调整力度,加强对数字经济新业态的战略指导、制度设计、政策支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整体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的银行业体系。
一是加强战略定位,创新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当前大部分银行已经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及发展目标,但执行层面的管理模式创新及经营理念的转变仍需突破。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涉及整个业务及管理流程体系的重塑,更是用户服务模式、服务理念的创新。要从战略高度整体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将数字化转型意识深植入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探索构建“敏捷型”组织构架,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
二是展开跨界合作,打造数字化、场景化金融生态。银行面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是构建属于银行自己的“金融生态圈”。银行应建设开放式网络服务平台链接用户,融入共享经济,通过平台满足用户各种金融所需,同时通过“平台”链接合作伙伴,将用户、银行和服务及商品的提供者连接在网络上,搭建场景化的金融服务,全方位评估用户的真实状况,为金融服务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满足消费者金融和非金融的需求,构建开放的、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数字化、场景化金融新生态。
三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源,构建有银行特色的服务体系。银行的核心价值在于信用,银行生态圈应该以信用为背书,以服务为手段,以产品为依托,通过整合资源、专业咨询、金融产品、撮合交易、发布信息、技术支持、风险控制、政策引领,等等方式,指导、帮助、培育客户成长,通过支持用户做大、做强,来获得自身利益,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
四是加大资源投入,确保可持续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战略重点,也是增量资源投入的重点领域,我国银行业应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并进一步明确投入的重点领域和环节。首先,加大人才储备,重点储备具有金融与信息科技双背景的人才。同时,加大对现有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数字化培训。其次,增加对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的资源投入,加速推进相关技术在业务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尽快形成新业态和强大规模效应。
五是深挖数据资产,提高数据治理能力,提升数据经营能力。当前,银行积累的海量内部数据分散在各个系统中,尚未实现全面的数据开发与共享。与此同时,可获得的外部数据越来越多,与银行自身拥有的数据有机结合将形成强大的金融创新力和生产力。银行业要认识到互联网背景下数据是银行的重要资产,提升数据治理的能力,树立有效经营数据资产的经营理念。探索将银行内部数据、政府部门数据及企业数据进行有效逻辑整合,按照监管部门的XX指引,合规创新,形成数字化经营能力。
六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共同防控跨境金融风险,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风险的安全网。数字化是一把双刃剑,也隐含着风险。高效的同时也使得风险传播快、跨度广、传染大,既有风险和新技术风险同位共振可能性加大,增加了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要高度重视、落实银行业监管原则的要求,了解风险,交流合作,共同防控数字化带来的风险挑战,筑牢金融安全防护网。
在数字化大潮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银行需要通过改变传统思维与经营模式来适应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但更需要银行主动“拥抱”数字化,打造引领型的现代化银行体系。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银保监会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科技与银行业的融合发展,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群众”为责任担当,“想行业之所想,急行业之所急”,先后成立了金融科技实验室、远程智能应用实验室,筹建成立信息科技委员会、银行业数据报送平台、银行联合授信管理系统,打造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服务平台,积极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责,为推动新时代现代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