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顶级品味 > 正文
 

奢侈是一门学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19:25 《新财富》

  周莹/文

  2005年7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宣布与法国巴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和意大利博科尼大学(Bocconi University)合作,创立“中国—欧盟品牌建立与时尚产业管理课程”。此项目是国内第一个聚集奢侈品和时尚产业管理研究的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并且得到了欧盟的Asia Link基金支持。紧接着,巴黎高等经济商学院又在年底作为海外合作方,主办了在上海举行的“顶
级品牌中国峰会”。在这些行为的背后是中国迅速崛起的奢侈品市场。

  显然,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使得奢侈品销售和管理人才面临紧缺。将代理权收回自己开拓中国市场的万宝龙就面临人才需求的问题,“目前万宝龙在国内有100多人员,包括财务、区域经理等等。”叶美英说,随着在许多城市的扩张,万宝龙本土管理人才缺口必然越来越大。奢侈品销售有其独特性,因此可以说“中国—欧盟品牌建立与时尚产业管理课程”的推出恰逢其时。

  尽管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一课程的学员、课程等具体情况,但法国巴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ESSEC)国际奢侈品牌管理MBA的课程为其提供了一个参照。

  国际奢侈品牌管理MBA是由法国巴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ESSEC)在1995年创立的。作为迄今为止惟一一个专于奢侈品牌管理的MBA课程,它已经成为在奢侈品世界里响当当的教育品牌。地处法国巴黎这个各大奢侈品牌荟萃的国际大都市,世界第一奢侈集团LVMH的高管担当客座教授,与1500家奢侈品行业或与其相关产业的公司保持联系,国际奢侈品管理MBA的优势让业界人士趋之若鹜。

  据介绍,这个为期11个月的MBA是全英文授课,申请者需具备本科学历或5年相关行业的重要岗位工作经验。同时,申请者要求有国际背景,外加3年工作经验。  而GMAT成绩也是不可或缺的申请条件。对于非英语国家的申请者来说,还需要有TOFEL成绩。这些严格的条件保证了学员在未入学前对奢侈品行业和管理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以国际化为核心的课程设计

  由于绝大多数的奢侈品牌都是全球集团公司的组成部分,因此为了维持品牌的价值需要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所以这些集团都会要求高级行政人员能够出色地分析全球市场,通过掌握文化差异实现全球化的成功营销,最终提升品牌的价值。基于这些趋势,国际奢侈品牌管理MBA课程的国际化设计涵盖了教学的方方面面。不仅学员和老师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国际化的问题也往往是讨论的重点。

  2005学年的30位学员分别来自15个不同的国家,使得这个混合着各个国籍的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学习经历。而在课堂上,各奢侈品牌高级行政人员作为学生讨论着品牌的价值和文化差异,分析全球不同的市场,在诸如“国际奢侈品营销:在世界范围内打造一个品牌”的专题下,阐述着各自的观点。同时,来自不同国家的教授和专业人事都会要求学员进行多文化的团队合作,因为不同结构的合作方式让学员有机会经历不同国家的工作风格和文化。

  主要课题

  作为一个对奢侈品牌经营全方面的管理课程,国际奢侈品牌管理MBA的主要课程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国际领导技巧,奢侈品行业的概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创造价值的特征以及应时变化。另外,由于和行业的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国际奢侈品牌管理MBA会邀请许多学术专家和行业资深人士不定期地来授课,给学员们带来他们的商业技能,展开专题讨论或是提供独家案例。

  实习机会

  为了帮助学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奢侈品行业的运作和品牌经营的特点,国际奢侈品牌管理MBA还提供诸多的实习机会,同时这也让学员能有机会与各品牌的高层有了充分的接触机会。巴黎的诸如LV、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和乔治·阿玛尼(Girogio Armani)等专卖店两天的实习机会不仅能够帮助学员把理论知识变成实际,同时也能获得第一手的顾客服务经验。学期末为期两个月的项目研究,给了学员一次参与实际的品牌定位、定价和营销的机会。同时,学校还会组织学员拜访近10家奢侈品公司或参与行业内的各种会议,让学员和公司的CEO、人力资源主管以及各级高层有充分接触的机会。

  对亚洲的关注

  随着近年来亚洲经济的复苏,尤其是中国市场对奢侈品的需求加速增长,法国巴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频频在亚洲亮相,讨论行业在亚洲地区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早在2003年9月,它与新加坡管理学校合作,开设了一个为期3天题为“在亚洲成功经营奢侈”的研讨会。去年10月,它又在新加坡组织了一场“在亚洲打造品牌的前景和挑战”的专题研讨。足见奢侈行业对亚洲市场的重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