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阿娜伊斯宁的日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1日 14:23 经济观察报

  杜然

  即使在今天,因电脑写作占据主流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写作的技术难度时,阿娜伊斯·宁的日记依旧让人震惊。这种震惊来自于它颠覆了你对日记的陈腐印象——随意的文字、鸡毛蒜皮的内容、不严谨的构思,这三者使几乎所有的日记更像是流水账,因而日记的史料价值远大于文学价值。

  阿娜伊斯·宁的日记所呈现的并不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写作体验:日记对于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记录的载体,更是一种写作激情的投射。她写道,“是阿娜伊斯在对你说话,不是某个与大家思想一致的人在对你说话。亲爱的日记,可怜我吧,务必听我诉说。”显然,日记在她的生命中扮演着某种不可替代的角色,塑造了另一个阿娜伊斯·宁:“我仰面躺下,拿着日记本,攥着一支笔,枕着一席梦,专心致志,把两个自我拼接起来。”

  她在火车上写,在咖啡桌上写,在等人的时候写,一从生活“远足”回来就写。这种写作方式,无疑大大增强了读者在阅读她的日记时,所强烈感受到的作者对文字的狂热。难怪亨利·米勒说阿娜伊斯·宁的日记可 “与圣奥古斯丁、佩特罗尼乌斯、阿伯拉尔、卢梭、普鲁斯特的作品媲美”。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情人之间,少有的未被非理性的情感冲动所障蔽的评价。

  出生在巴黎近郊的阿娜伊斯·宁,父亲是西班牙作曲家、钢琴家,青年时代她给画家做模特,后来成为西班牙舞舞蹈家。20世纪30年代,她加入巴黎的知识圈和社交圈,文学艺术界各类形色人物把她的家作为聚集地,也进进出出走进她的日记。其中包括亨利·米勒。在亨利·米勒离开她的家后,阿娜伊斯·宁在日记中写道:“他太有阅历,太威猛,太完整,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角色,下流却有深度。”

  读阿娜伊斯·宁的日记,你不会像读其他人的日记一样,产生一种偷窥的快感,因为她所关注的并非身边的琐碎之本身,但因涉及的人与事,却使她不愿意出版所有的日记。她说过:“什么扼杀生命?神秘感的缺失。”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遗憾——你无法接触到她所有的文字,从而完整地经历一遍她的生活。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