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TCL海外博弈 不能丧失的是赚钱能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13:20 《新营销》

  易春雨认为,目前TCL海外业务的亏损属于战略性亏损。TCL可以阶段性地亏、战略性地亏、有意识地亏,但这个底线是可以不赚钱,但是一定不能丧失赚钱的能力。

  文/本刊记者 娄杨

  2005年,“国际化”一词让中国企业很是兴奋:联想收购了IBM的PC业务,明基收购了
西门子手机,华为、海尔在海外继续征战,中石油也在蓄谋“更为广阔的天地”……

  然而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征程中,也会有另外一种感受,这就是无奈。在这些先行兵中,感受最为深切的,恐怕是在这一年里大起大落的TCL海外业务。数据显示,TCL的海外业务,2002年的利润为3000万元人民币,2003年为8000万元,2004年上升为2.8亿元,2005年除去兼并资金,利润为2.3亿元。2005年,TCL海外走出亚洲和欧洲,积极向非洲、美洲、澳洲拓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是在这一年,TCL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总裁李东生承认对困难认识不足。

  TCL海外事业部被推到了前台,尽管有人对TTE (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TA (TCL和

阿尔卡特合资公司简称)业务提出了质疑,甚至就TCL的海外业务提出了“中国企业究竟该不该国际化”的疑问,但主管TCL海外业务的新兴市场业务中心总裁易春雨坚持认为:“我们的初衷没有改变,只是现在关注的人多了,他们认为海外市场是一块新大陆。我们有压力和困难,但是TCL在海外没有丧失盈利的能力。”

  易春雨,1993年拿到投资学博士学位后想到加拿大深造,却“一不小心”进了TCL。1998年,易春雨组建TCL国际业务部,为TCL试水海外市场。7年过去了,易春雨现在是TCL集团副总裁兼新兴市场业务中心总裁,是TCL海外市场的掌舵人。

  2005年圣诞前夕,易春雨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国际化是企业的必由之路

  《新营销》:TCL当初在欧洲做收购的时候,很多中国人才知道,原来我们也是可以收购外国公司的。但是现在你们遇到了困难,大家又说是不是除了收购,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就没有其他方式了?你是怎么看这一问题的?

  易春雨:事实上,TCL在建立的时候就有外资的成分,但那时与外界的接触,几乎是一种无意识的商业活动,是非常简单的“国际化”。从1998年到2002年,4年时间的积累促成了TCL跟飞利浦的合作,做战略OEM。这是TCL海外之路的第二个阶段。从这时起,TCL开始从越南试水海外自主品牌的经营,并迅速扩大到整个东南亚,进而拓展到了俄罗斯和澳洲、拉美。2002年以后,TCL开始跟国际企业进行OEM合作,并进行大系统的对接。在那4年里,TCL在海外的成长很快,海外事业部系统也初步建立起来。营销是海外业务的龙头。只有经营架构不断深化、升级,才能形成一个国际化的规模。一个企业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品牌企业,要想完成国际化的使命,没有一个全球性的经营架构是不可能的。

  《新营销》:是TCL更主动地寻求OEM机会吗?

  易春雨:这肯定是双方共同的行为。国际著名品牌跟TCL合作,是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对于TCL而言,也是有标杆意义的。这样的合作说明TCL国际化的系统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当我们在国外的经营架构发展得越来越好时,就导致了TCL全球性的兼并和收购。

  《新营销》:那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收购兼并是不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唯一道路?

  易春雨:兼并收购涵盖了国际化的所有要素,从资本到品牌、经营的要素全部包含了,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的。缺少任何一步,兼并收购行都会消化不良。如果说连最基层的要素都没有国际化,又怎么能够全面国际化呢?

  《新营销》:也就是说,TCL走的这条路子其实是有惯性的。

  易春雨:哪怕收购和兼并没有发生,TCL也会按照原有的逻辑和惯性去做海外市场。国际化的道路我始终看好,一直没有任何怀疑,因为这是趋势,是潮流,是企业崛起不可改变的方式。

  《新营销》:为什么TCL把海外业务的第一步棋下在了越南?

  易春雨:当时选择越南,是因为越南离中国比较近,后方支援方便;文化上两个国家比较接近。到越南考察后发现,市场上的国际品牌定位非常高,与当地的实际消费水平不相符;大屏幕彩电刚刚兴起,市场容量很大……综合各种因素,TCL决定把第一步棋下在越南。

  《新营销》:这就是说TCL在选择海外市场时要遵循三个标准:一是竞争品牌市场不饱和;二是新技术兴起,创造了机会;三是存在很大的市场增量。

  易春雨:当TCL完成了在美洲、澳洲的布局后,“标准”就已经不重要了。在新兴市场上,所有国家基本上都完成了全球布局,每个国家我们都是有机会的。当初在越南等国家,日韩品牌定位高端,是因为那个时候的竞争还不充分,产生了市场空白区域。目前包括TCL在内的家电企业再考虑进入海外市场,考虑更多的是“新兴市场”。因此,如果说真有“标准”的话,那就是对某一市场增量和存量市场机会的判断和把握。

  《新营销》:为什么包括TCL在内,很多亚洲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的时候都是从不发达国家开始的?

  易春雨: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之路很多时候是看着日韩企业的脚步进行的。而三星、LG等在发达国家的市场拓展,主要是为了增加品牌的无形资产,真正赚钱的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因此,TCL一开始进行海外发展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发达国家,一是因为那时的中国品牌在国际上是微不足道的,想在发达国家落地发展,必然牺牲自己的品牌;二是必须承担长时间亏损的风险,而那样的风险对于羽翼未丰的中国企业而言过于巨大。

  《新营销》:那么TCL会放弃发达国家吗?

  易春雨:欧美国家TCL品牌一定会做的,这个市场现在品牌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认为时机越来越成熟。目前我们在欧美以外的国家,也就是在欧美的周边区域开始准备做TCL品牌,比如墨西哥。尽管墨西哥不是美国,但是它属于美加北美自由贸易区,进入墨西哥就等于在为进美国市场做准备。同时我们也在匈牙利这些地方做TCL品牌的准备工作。匈牙利是欧盟国家,我们尽管没有去欧盟的心脏部分做,但是已经在周边国家打基础了。机会成熟以后我们一定会做的。我们现在叫“新兴市场业务中心”,好像不管欧美的事情,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只是时机不到。

  适应性就是TCL的核心竞争力

  《新营销》:你曾经说过,TCL在国际化上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要尽快形成系统集成效应,二是希望经验能够复制。现在做得如何?

  易春雨:我们的系统改进比较快,核心能力也在形成之中,我们希望核心竞争能力能够复制。这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没有终点。跟别人比,我们已经有这个基础了。

  《新营销》:TCL海外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易春雨:很多人都问,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要说技术,谁能跟三星、索尼、松下比?企业实力也比不过。而员工能力、管理能力、国际化经验、市场经验,我们都是很难跟它们抗衡的。再说具体一点,LG在俄罗斯一做广告就是几千万美元,我们能投入几十万就相当不错了。我相信达尔文的一句话:“适者生存。”越来越强化的适应性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新营销》:能说得具体一些吗?

  易春雨:在不同的市场,我们能最适合当地的要求,能够开发出最适合当地市场要求的产品,能够制定出最适应当地使用习惯的服务政策,我们也能够克服工作环境的不足,还能够去那些别人去不了的地方,这就是适应性。

  再比如,TCL进入越南市场,采用的是百分之百投资自建工厂;到菲律宾时变成了改装工厂;而在印尼根本就没有工厂,而是寻找合作伙伴,借用别人的生产线……我们在不同的地区,也在寻找最适合TCL生存的方式。

  《新营销》:TCL在国内的营销网络做得比较好,这对你们海外市场的拓展有帮助吗?

  易春雨:TCL在国内的销售网络做得确实不错,但这样的优势在TCL从事海外销售的时候却不存在了。因为在国内TCL已经有了自己的平台,制造平台、访问平台、财务平台、运输平台都是现成的,到了“做市场”的时候,就是一个销售、行销概念。但是在国外,什么都没有。

  营销不是空中楼阁。我们总不能从国内发货过去,50%的关税,30%的增值税,到了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了。因此,营销的前提是解决一个制造问题。在海外谈销售,无疑只是看见了冰山一角。冰山上面的一角,能够看见的就是促销、营销、广告、销量、出货。收钱很激动人心,但这一切都是冰山上的一角而已,水下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看不见的。

  《新营销》:“冰山一角”之下还蕴涵了什么?

  易春雨:除了销售、渠道等狭义上的4P以外,我们还需要解决产品进入市场之前的政府关系,需要建立合适的财务体系、法务体系、人力关系……TCL在国内强,是因为冰山在水下的那一部分经过20年的发展比较健全,那么把水上部分做好就可以了。但是在海外就不是这样了,甚至我们还面临着“负数”,也就是当地对中国过去产品形象的恶劣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改变。

  我印象最深的是TCL刚进入南亚市场时,面对的不仅是日韩企业只手遮天,还有当地人和经销商对中国产品的极大不信任,以及对中国企业的不了解。整个国家的报纸都在说中国的产品是假的,中国产品一无是处,甚至连鸡蛋都是假的。但那个时候日韩企业在当地虽然产品名声不错,但是却并不重视当地市场感情的培养,甚至连个经理级的人物都看不见。于是,TCL开始在每个城市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一有投诉立刻做出反应。越南人狂热地喜欢足球,遇上电视坏了,TCL就派人上门维修,甚至先拿一台备用机给客户用着,渐渐取得了消费者认同。

  所以说,整座冰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4P。

  《新营销》:你一直在遵循4P理论做市场吗?现在很多企业人都不屑谈4P了。

  易春雨:我说的不是国内狭义的4P。比如单是产品,在国外就延伸到规划、设计、采购、制造、成本控制,最后才是产品。这个经典理论不会过时或者错误。每个国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从营销角度解剖、解析海外系统,我们完全可以用4P来涵盖。4P是一个最贴近消费者需求的理论,有了4P然后才有供应链、供应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

  我们没有丧失赚钱的能力

  《新营销》:最近有不少对TCL质疑的声音,包括对TCL国际化。但有人认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否盈利不是唯一的标准。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易春雨:做企业一定要盈利。企业本来就是一种赚取利润的工具。但是我们站在一个哲学的角度看问题,赚钱就不仅仅是一个短期赚钱还是长期赚钱的问题。现在讲的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可持续地赚钱。为了市场占有率,为了规模,为了客户关系,为了信誉,我们可能主动让利。甚至为了竞争,我们也主动让利。这些让步只是阶段性的。TCL海外业务的目的就是可持续地赚钱。我相信我们是可以的,因为我们没有丧失可以赚钱的能力。

  《新营销》:但是让步一定有一个底线,TCL的底线是什么?

  易春雨:就TCL目前的情况,我们的亏损有一部分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甚至是预期的亏,也有一部分是意外的亏。我们可以阶段性地亏、战略性地亏、有意识地亏,但这个底线是可以不赚钱,但是一定不能丧失赚钱的能力。机能可以压到最小,但是赚钱的能力一定不能丧失。只有这样,任何时候一旦有条件我们就可以马上长大,赚钱。

  《新营销》:也就是说,你认为TCL目前的亏损只是战略需要?

  易春雨:我们的亏损分为两部分,很大一部分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我们有做先烈的勇气和决心,我们有这个准备,包括18个月扭亏也是在意料之内的。但是我们对一些困难估计不足,导致了目前暂时的亏损。但意料之外的困境,我们是可以扭转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