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仇和 哈佛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3日 11:40 财富时报

  在世界政治家的摇篮培训中国官员

  -本报记者 许可新

  仇和,哈佛造?

  “我不对仇和发表评论,这是哈佛的理念。”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长王振耀说。

  2005年,仇和参加了被称为“中国最大规模的海外官员培训计划”的第四期“哈佛班”。而在此5年前,王振耀在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取得了MPA(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王振耀是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的最重要奠基人;而仇和在苏北小城宿迁的励精图治让他获得了全国性的关注。

  2008年,当上昆明市委书记不久的仇和,公布地方官员和人大代表联系电话,公开欢迎“负面新闻”,凭借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公共管理手段,再次引起全国关注。不久前一名基层官员因为他的点名批评而丢掉了乌纱帽,则让仇和这名曾经的哈佛学生再度成为“争议官员”的标杆。

  人们发现,这两位有过哈佛经历的官员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时,思维方式与同侪相比差别明显,比如开通、活跃、注重绩效。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选派官员赴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公共管理以来,肯尼迪政府学院教室里的座位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官员抢占。

  仇和在哈佛求学的那一年,哈佛总共接待了3000名短期进修生,仇和不过是200多名在这里求学的中国官员中的一位。

  而哈佛肯尼迪学院提供的《2006年毕业生去向》显示,每100名国际学生中就有37名来自东亚和环太平洋地区,比毕业生第二多的西欧地区多出足足22名,其中有不少正是来自中国。

  在肯尼迪学院绿草茵茵的花园中看到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仇和与王振耀们为什么要远涉重洋来到哈佛?

  为什么是哈佛

  在约翰·桑顿(John L. Thornton)看来,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

  5年前桑顿还是高盛公司的总裁,年薪千万美元,现在他在清华大学教授“全球领导力课程”,学生全部是他亲自面试挑选出来的“中国未来领导者”。由于其在中国政商两界的人脉,他被誉为“基辛格第二”。而这位21世纪的基辛格在清华每年的年薪只是象征性的1美元。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太快,相比之下,官员能力的增长速度显得慢了。”桑顿说。

  首当其冲的是,优秀人才有了更多的选择。“与他们的师兄师姐们更多地进入政府部门相比,毕业生们现在更多地选择到私营机构去工作。” 桑顿发现。

  一项资料显示,2006届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中,超过7成选择继续到国内外深造,只有不足2成选择就业。在另一份材料中,105名已就业的清华法学毕业生中,只有30人成为公务员。这样的数据表明,在这所当今3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及众多政府高级官员的母校,也许每培养20名毕业生,才能为政府系统培养1名公务员。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