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知识案例 > 正文
 

整合难题:潍柴如何平衡与大股东的关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8:40 中国经营报

  刘晓午

  万向失意的同时,潍柴高层的兴奋之意难掩。

  2005年11月8日,在湘火炬股权顺利完成过户后的并购庆功会上,面对长达一年多的收购争斗,谭旭光终于忍不住落泪了。

  “我们并购湘火炬,当时是有很大的压力的。第一个就是敢不敢想,第二个是敢不敢干,第三个是敢不敢去整合好。”谭旭光说。

  谭本人一直被外界誉为“谭大胆”,凡事要争先。他本人喜欢“西班牙斗牛士”的曲子,自称是斗牛士。谭经常向外提及斗牛情结,以此激励企业员工奋勇争先的志气。

  但击败万向仅仅是拉开序幕,潍柴的斗牛游戏并没有结束,而是才刚刚开始。潍柴未来的整合犹为重要,特别是关系的整合处理。

  西南

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董建华说:“并购
湘火炬
后,潍柴今后的重心将放在湘火炬上。如何平衡和处理潍柴的大股东中国重汽集团(简称中国重汽)是潍柴的一个难点。

  据知情人士介绍,多年以来,潍柴一直和自己的大股东中国重汽暗中较劲。潍坊柴油机厂占潍柴动力股权23%,同时又是中国重汽的全资子公司,因而实际上中国重汽也是潍柴动力的母公司。

  “母亲”的主业是终端重汽,而“儿子”的主业是重汽

发动机。在这对“母”与“子”的关系中,潍柴是中国重汽的主要利润贡献者,“母亲”希望“儿子”安分守己,多为集团做贡献;但“儿子”潍柴翅膀硬了,一心想自立门户。

  在中国重汽的整体战略下,潍柴只是发动机领域中关键的一环。在发动机供应上,杭发厂与潍柴同属中国重汽旗下两大发动机厂商,2004年中国重汽将杭发厂交给潍柴委托经营管理。

  其后,潍柴希望收购杭发,但中国重汽一直掌握杭发厂,不肯松手。两者的矛盾逐步升级。

  2005年10月23日下午,中国重汽未通过潍柴方面,重新调整任命了杭发厂新的领导班子。在任免会议上,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说:“当时为了支持潍柴在香港上市的需要,作出由潍柴托管杭发的决策是正确的。”

  “但一年多来,潍柴在托管杭发的过程中没有按原定的方案认真履行托管协议,甚至有倾向背离了杭发的发展,所以公司按照法律程序,决定调整杭发的领导班子。”马纯济说。

  12月1日,潍柴在与陕汽召开的经理联席会议上,潍柴向中国重汽发出断货声明:不再对中国重汽供应发动机。至此,中国重汽与潍柴的矛盾完全公开化。

  在中国重汽与潍柴矛盾不断对立升级的过程中,潍柴认识到,要想在对抗中获得更多的谈判砝码,就必须建立完整的重汽上下游产业链,以此和大股东抗争。现在看来,这也是为什么潍柴敢高出两个亿的价码争夺湘火炬的重要原因。

  作为大股东,中国重汽一直反对潍柴收购湘火炬;潍柴强势收购后,湘火炬极有可能成为潍柴与中国重汽矛盾进一步激化的导火索。

  在市场竞争上,湘火炬旗下的陕汽与中国重汽直接形成竞争关系;在发动机供应上,陕汽将可能替代中国重汽成为潍柴的大客户。

  在产业链和总体规模上,完成并购后的潍柴将可能超过其母——中国重汽。通过控股湘火炬,潍柴掌握了陕汽、陕齿,抢先完成了战略布局;在销售规模上,2004年潍柴达到了中国重汽销售收入的50%,2005年再加上一个湘火炬,“儿子”潍柴将翻身超越“母亲”。

  “2006年中国重汽将在香港整体上市,实现重汽上下游一体化战略,但前提是潍柴动力必须纳入整体资产上市范围内;但现在潍柴收购湘火炬后,已经开始自立门户,寻求摆脱大股东的控制。矛盾将愈演愈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说。

  经过千辛万苦并购湘火炬后的谭旭光,在2006年将再次面临挑战。不同的是,现在的对手不是万向,而是中国重汽;相同的是,湘火炬依然是棋盘上的重要棋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