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印度企业的乐土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10:17 《环球企业家》杂志 | |||||||||
对于印度企业来说,中国可能比家乡还具有诱惑力。他们从何处开启合作之门? 中国是印度企业的乐土? 文 葛艺豪 《中国经济季刊》执行主编
中印的长期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天平向中国倾斜。我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仍然是高于印度的。尽管印度的经济基础越来越好,尽管印度国内投资和存款利率越来越高,然而未来20年印度经济还将和中国存在一个很大的差别,经济总值落后中国二三倍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人说,之所以中国发展得这么快,而印度落后于中国,是因为印度民主的政治导致了印度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缓慢,耽误了发展进程。这不对,因为民主也可以高效,促进发展,世界上很多民主国家都发展得很快。 除了印度众所周知的糟糕的基础设施之外,主要有三个因素将成为制约印度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是存款利率和存款总额,中国的存款利率比印度的高一倍,并且存款总额比印度高得多。多投资,等于快发展。除非印度提高它的存款利率,它才会赶上。最近印度的存款利率在不断提高,我觉得他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比较快的发展的阶段。 第二则是印度农业低效,亟需农业改革。一个传统的社会,如中印韩日,当他们开始发展的5年阶段,经济主要是靠农业效益来带动。农业效益高,经济就好。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农业政策几乎完全错了,直到1979年邓小平开始了一些最基本的农业改革,农业才开始体现出效益优先,中国经济才开始增长。然而直到现在,印度还没有做彻底的土地改革,也没有建立一个明晰高效的农业政策,以致于就产值而言,印度还没有赶到中国1980年的水平。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第三个因素就是社会失衡。现在很多人提到不平等的问题都是城乡差异。这在印度自然也存在。然而即使在城市中,印度的收入也存在两极分化。而中国的城市收入平衡是比较好的。 宏观经济上来看,中国的中长期经济将仍好于印度,在双边贸易上亦是如此。中印提供的贸易数据不同。按照中国数据,中印贸易去年不到200亿元,但是增长得很快。印度还是占中国贸易额的很小的一部分,不到2%。中国反而是占印度的一个很高的比重,今年是6%。而且中国是比较大的经济体,所以贸易方面中国对印度的重要性要大一些。 为什么要说宏观经济走势和双边贸易?这和中印合作机会和领域直接相关。存款利率和存款总额低下、社会失衡导致了印度的投资环境远远不如中国,这和后面印度政府限制国有大型企业规模的论述结合起来,将会得出印度更倾向于到国外投资的结论。而从中印双边贸易商品类别、商品价值和其在全球市场上的比例,看出中印的相对优势在哪里。美国的制造业90%以上就是科技密集型,或者是知识密集型。而印度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出口商品的数字差不多是一样的。所以在出口制造品的方面,中国和印度基本上是竞争对手。而且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并不比中国低廉,我觉得二者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机会比较少。 更明确地说,中印合作的机会不在政府层面,而在企业微观领域。那么,在哪些行业里中印最有可能合作呢? 以多由政府主导的能源行业为例:你也可以说,美国是能源领域里的大哥,而中印是新兴市场大国,所以他们应该合作获得更多的战略能源储备。实际上看,这种趋势好像是真的。印度能源部长1月份来华,宣称中印应该拓展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机会;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和中石油也曾经并购过海外油气资产,但是我认为,这个是出于政治宣传,而多过实质意义上的经济合作。 不过英语中有一句话叫做every man for himself,这就是说,在如此重要的经济命脉能源领域,我靠我自己,你靠你自己,我们没有必要合作。控制能源就相当于拥有全球竞争力,为什么我要把这个机会拱手让人?你可以看到,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是联合起来寻找能源上游资源的。美国和英国是各找各的,法国没有,意大利没有,西班牙也没有。德国没有巨大的能源企业,因为德国两次世界大战战败。 而另一个对于中印合作领域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国拥有制造业的优势,而印度的优势在于服务业;中国的硬件制造发达,印度的软件服务业发达,政府应促进中印在软硬结合领域拥有更多的合作。 然而我不太相信这一说法具有实质内容。如果软件企业和硬件企业合作有实质意义的话,你会看到一定有企业这样做了。可是没有。印度发达的软件服务业是服务于企业管理,而非操作系统软件。所以企业用IBM的电脑还是Dell电脑,和这些软件企业没有什么关系。 更重要的是,从整个服务业而非将眼光聚焦于软件服务业来看,中国的服务业要比印度发达得多。你可以看到,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原材料居多,占贸易额60%以上。而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包括制造品,这就说明中国的制造业比印度发达得多,而且贸易结构更加多元化。如果你把眼光聚焦在印度经济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即软件服务业,印度比中国是要发达,然而我们把除了农业、工业之外的产业叫做服务业,这包括电信服务业、媒体咨询以及餐饮业等等。数据显示,中国无论是在服务业还是在服务业引起的就业等方面,都比印度发达许多。全世界不过是特别关注了印度服务业中特别小的一个部分。 既然能源和IT行业合作机会并不大,那么在哪些行业合作机会更大呢?答案是那些印度拥有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很难将规模迅速扩大的行业。 在1950年代到1980年代,印度社会主义进程中,他们也觉得不应该允许大资本家存在,政府的责任应该是保护老百姓和小企业家的利益,所以政府对于大规模的国营企业是不鼓励的。而现在印度的企业也是以小企业为主。 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应该很漫长。所以他们解决好的时候,这些行业应该会和中国的行业做竞争,我估计需要二十年的时间。刚才提到的存款利率特别低,银行存款特别少,这就意味着,目前印度的投资环境很差。 然而中国则是另外一种景象。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很少计算资本成本。比如说,企业从银行贷款100万元之后,应该将贷款利率计入资本成本。然而现实情况是,即使企业亏损,它们仍然能够从银行里继续拿到贷款而继续拖欠之前的欠款,那么我们认为这个资本成本就是零。韩国的企业也是如此。在中国私营企业这种情况要好一些,因为它们往往好不容易拿到银行的贷款。 这对于会计来说是一个灾难,然而对于国家来说,这个是可以鼓励的,因为它有一个优点,就是企业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尤其是做比较低价值的制造业,没有规模就没有利润。中国的这种投资环境是吸引印度企业到中国来投资的因素。因此印度在中国的投资比中国在印度的投资多3倍。 这些投资分布到了或者即将分布到哪些行业?一个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由于印度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比中国发展得早,所以具备了一些中国企业还没有的优势。 另外一个最应该合作的是制药业,中印企业刚好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印度的企业的优势在于拥有知识产权,它们的很多产品都通过了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可以出口到全世界,这恰好是中国企业的劣势之所在。然而由于前面所论述的原因,印度企业难以在印度达到它们需要的规模,以致于从产值来看,印度制药业并不是特别发达。如果印度企业拿着知识产权来中国投资,和中国企业谈合作,这将是对双方有利的事情。(本文由本刊记者张晶采访整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