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铁人”卡利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10:17 《环球企业家》杂志

  因基础设施薄弱,巴勒特的成本较全球对手高17%,但它的主人找到办法将其打造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锻造公司

  “铁人”卡利尼

  文 李海强

  卡利尼是天生的野心家。

  1950年,他出生在崇尚安分守己,颇具中古风情的哈拉施特拉邦。这位印度西部城邦中等庄园主的儿子,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故乡罕见的扩张血统。

  1960年代,老卡利尼开始厌倦类似孔雀王朝时代的生活——整天陪伴着60亩甘蔗地和一个中型农场。他冒险创办巴勒特锻造厂,从庄园主摇身一变,成为私营企业家。初始,巴勒特为柴油发动机提供配件,对象主要是那些灌溉农田的农业抽水机和运送农产品的卡车。

  巴巴?卡利尼继承父业,作为巴勒特集团的掌舵者,他也延续父亲的冒险精神,成为这个家族企业帝国卓越的疆域开拓者。通过更新技术,他成功地让巴勒特升级为

汽车配件生产商,并且在不断的吞并中,造就了巴勒特铸造公司18亿美元的市值,使之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卡利尼也凭借家族在巴勒特的四成股份,以12亿美元的身价入选
福布斯
富豪榜。

  但蒂森-克虏伯还是这个行业的卫冕者,这让卡利尼感到不能容忍。“请相信,我们马上会超过蒂森-克虏伯,就在2008年。”卡利尼提高音调对《环球企业家》说,这句话的底气来自于:2005年,巴勒特全年销售额已达到8.5亿美元,而其销售额连续十多年年均47%的涨幅,让其他同行望尘莫及。 “机器永远不比人重要”

  技术是卡利尼和同行的赛跑中制胜的“金苹果”之一。

  卡利尼本身就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师,1960年代末,他在印度最好的理工学院之一的比尔拉科技学院取得工程学学士,随后进入麻省理工攻读机械工程硕士。在美国的求学经历给卡利尼很大启发,“那段经历让我学会看东西要看远景”,卡利尼对《环球企业家》说,“我常想如果印度能够有美国那样的自由市场经济的话,我的成就肯定会很大。”20年后印度的经济改革让他得到机会,证明了这个判断。

  1973年,他顺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回到家族企业,负责引擎和底盘部件的销售,初期艰辛的工作对于满怀热情的他来说充满了诱惑,他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并且帮助父亲的工厂更新了技术流程,使这个“鸡肋”部门开始有利可图。巴巴?卡利尼回国第一年里做的一切,让老卡利尼确信他就是未来这个家族企业当之无愧的掌门人。

  “开始我们和传统的印度公司一样,低技术,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但卡利尼有更大的抱负,他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全球的市场,“如果技术上去了,那么我们将会非常具有竞争力。”1990年代初,虽然当时巴勒特的年销售额已达1.2亿美元,“但我渴望更多的钱”,卡利尼说,他决心“豪赌”一把:

  卡利尼决定把年销售额的一半用来更新巴勒特孟买工厂的设备,“所有人都认为我疯了”,卡利尼说,“但工厂必需升级”,他执意兴建了一个新的大型的自动化工厂在旧厂的旁边。“你们可以说我是冲动,但我相信这样会成功”,决定做出后卡利尼这样回应那些反对的人们。

  事实证明卡利尼是对的,1993年,这个工艺流程极先进的新工厂为巴勒特吸引了一单来自密歇根ArvinMeritor of Troy的500万美元的大订单,借此,巴特勒顺利的进入美国市场,并成为美国重型卡车配件的主要供应商。

  但卡利尼却认为,“机器永远不比人重要”,他一直致力于组建高水准的技术团队,他重视雇佣工程师来运作他的企业,大约有1500名雇佣工有工程学学位。他甚至在母校比尔拉科技大学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对员工进行工程学的教育。“设想一个用户想改进一个产品,但他需要五个工程师工作三个月,并且花费五百万美元;而我们的工程师只要三个星期就可以完成这项任务,并且花费不超过3.3万美元”。卡利尼创建的印度本土的“廉价智囊团”,实现了卡利尼“用印度成本制造德国产品”的目标。

  卡利尼很注意发展员工,去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同样野心勃勃,“如果2000个员工都和我一样怀着相同理想,效果就是一个一厢情愿的领导者的2000倍。”

  卡利尼还是罕见的并购高手。

  然而,他并非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的并购天才的。1997年,卡利尼聘请塔塔战略管理集团,合作制定了巴特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是:扩展全球市场份额,并且成为该行业的世界前三。实现这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卡利尼逐渐体会到并购是实现目标的最好途径。

  2003年底,巴勒特走出全球并购的第一步,将全球第一大锻造商蒂森-克虏伯(Thyssen Krupp)的邻居CDP(Carl Dan Peddinghaus)收入囊中,一跃成为世界第二。

  “获得客户的最快途径就是并购”,卡利尼开始热衷于此,不到四年时间里,他成功的完成了6次大的并购。直到去年末,巴勒特收购了中国最大的锻造公司一汽锻造大约52.8%的股份(详见本刊2006年2月号,《卡利尼的野心》),卡利尼才表示会稍作休息,暂时不去主动进行并购。而通过这一系列并购所形成的布局相当完美,卡利尼也相当得意:“中国和印度一样将会成为巴特勒的生产基地,而欧美则是技术源泉。”

  作为一个心怀全球化野心的企业家,卡利尼重视文化的融合,他曾刻苦练习,去掉了自己英语中浓重的印度口音。这或许有点刻意,不过对卡利尼来说,这相当重要:他的惯常做法是每次并购后用10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文化和人员上的沟通和整合,他会组织讲座、研讨会去说服新员工放弃狭隘的想法,向他们灌输巴特勒的企业哲学。也许纯正的英语会让被并购的企业员工意识到,这是一位世界企业的领袖,而非一个来自印度的土财主。

  然而,卡利尼绝非一个把工作作为人生全部内容的人,他最大的生活乐趣是抽空陪伴家人。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儿子已是巴特勒集团的董事,和绝大多数身为祖父者相同的是,不到两岁的孙子是卡利尼的心头肉,他会很得意地谈论他的孙子:“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小家伙和我当年一样调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