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加息难免 美经济调整即将开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02:29 第一财经日报 | |||||||||
张庭宾 最近一周,关于美联储继续加息的解读趋于复杂:曾经一度对加息态度强硬的伯南克态度转而暧昧,市场对美联储29日的第17次加息猜想增多,乃至出现了一次性加息0.5%的主张。
其实,再一次加息难出意外,但更重要的是,这第17次加息将是考验伯南克是否堪当大任,并最终晋升为新“金融沙皇”的第一关。这是一次金融智慧的检验,更是其主见和定力的试金石。 对于这场初试,伯南克考得并不好,加息与否的决定尚未作出,市场人士已经开始抱怨。格林斯潘每次发言模棱两可,市场却能得到明确方向;与此相反,伯南克的每次讲话都很清楚,几次后市场却变得糊涂了,而市场反馈的压力可能会使伯南克未来的发言更含混。 如果这能够成为伯南克学会格林斯潘话语体系的契机,那倒是一件好事,因为学会“格式”认知当前国际经济的思维和驾驭金融市场的方式,对他更重要。 在笔者看来,假如美国经济是一匹骏马,它并不害怕有人跟它硬碰硬地较力,而是恐惧在心情逐渐放松时突然猛挨一鞭子。格老高明之处在于,他会先千方百计地了解这匹马,摸透它的脾气,更多的时候只是顺水推舟,只在必要时给它一鞭或勒紧缰绳。同时他一定深信“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名言——没有任何两个时候的美国经济是一样的,关键是你能不能看透此时此刻此地经济的本质,能不能“四两拨千斤”地驾驭市场之心。 不知道伯南克是否意识到,现在的美国经济与过去十多年完全是两条不同的河流。如果说过去十几年是涨潮的话,现在则是退潮的时候。 “格林斯潘时代”之所以美国出现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黄金岁月”,在笔者看来,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市场相互开放的推进与共赢;二是信息化革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三是中国的“世界工厂”输出的廉价商品,降低了全球特别是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如今这三种动力都时过境迁了。信息革命尽管仍在进行,但它的高峰已过。由于恐怖主义的威胁,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主要商品市场的交易成本,特别是对美成本上升。而与未来美国加息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中国制造”价格则正出现逆转。 “中国制造”价格在过去10多年内一降再降,这种价格下降进而压低美国其他进口商品和国内产品价格。但它目前已经达到极致,正在触底反弹。原因也很简单,除了全球贸易链效率的提高之外,低廉的中国价格源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牺牲了环保、健康,造成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为此,当中国开始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目标,进行收紧银根的宏观调控,必将带动中国价格的上涨趋势。 不客气地说,“中国制造”价格的上涨,更多地是由外部市场,尤其是美国最大限度压榨而自酿的苦酒。美国已经分享了“世界工厂”最大份额的红利蛋糕,但沃尔玛们仍一再压低中国价格;反倾销、特保无非是再剥一层牛皮;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损失又给中国制造雪上加霜;铜等原材料价格的狂升暴跌,肆无忌惮地侵吞着中国制造的最后利润…… 事实上,“中国制造”已经被逼得别无选择——只有提高价格。而随着过去多年“产业集群”在中国的落地、开花、生根,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已很难动摇。个人认为,如果中国价格短期内上涨10%~15%,大部分行业的中国制造仍能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 “中国制造”价格的上涨趋势和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加上美国过度消费习惯难改,多重动因推高美国通货膨胀率在所难免,美国继续加息无可逃避,伯南克的决断只是在证明自己是“先知”或“后觉”而已。 去年底,我们就预测2006年美国经济很可能会调整;今年6月9日,本人在《红灯转黄:世界金融危机风险降级》一文中进一步指出,在美国最近改变内政外交政策后,以猛烈的危机方式调整的可能性下降。现在,我要说的是,美国经济的可控性主动调整即将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