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国产手机:夸父追日的悲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19:53 新浪财经

  (原载于2001年 1月15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庭宾

  2000年中,在“倾听世界的声音”的康佳想让世界倾听它的声音——“2001年实现手机销售100万台”时,从不轻言放弃的中国家电业的龙头海尔据称意欲悄然淡出。

  这是世纪之交的中国国产手机前赴后继,令人荡气回肠的一幕凝固场景。  2000年岁末,国产手机年初的万丈雄心恐怕只余白发三千丈了。年初似乎胜券在握的10%的市场占有率,在年终盘点时,只占3•7%。   

  伴随冬季降临,11月中旬,跨国手机上演了一场令国产手机只配做观众的集体“跳水表演”: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三巨头的降幅均超过百元,其中,诺基亚3210、摩托罗拉V2188等机型甚至跌破1000元。对刚刚破土的国产手机诸多幼苗来说,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月销量近5000台的易趣手机直销网,其经销的6个品牌国产手机,近一个月仅卖出19台,占该网销量0.4%。

  更令人感到前途迷惘的是,在尚无一家国内企业掌握GMP手机的全部

知识产权时,国际厂家的WAP/GPRS/EDGE/BLUETOOTH/3G等技术已层出不穷……

  眼前仿佛正重演着一个东方古老

神话:夸父怒目追日,起初健步如飞,口中饥渴,一口喝干五湖,两口饮尽四海,但最终不支而轰然倒下。

  国产手机厂商真是今日之夸父乎?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在乐观者看来,国产手机应当是《宝莲灯》里力劈华山的沉香,其逻辑是:国产彩电和电脑不已经抗日功成了吗?

  他们显然忘记了古希腊哲学大师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意思的另类表述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如果以上表述太酸,那“驴子过河”的寓言则更苦咸:一头驴子驮盐过河,不慎落水,盐随水流失,挣扎起后,倍感轻松,觉此为一妙计。第二次,它驮了一包海绵,决定如法炮制,不想溺水而亡。

  事实上,国产手机的生存环境和对手战略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市场的环境有天壤之别:10年前彩电起步,5年前电脑启蒙,那时短缺市场极为兴旺;贸易壁垒高高在上;政府扶持投资不遗余力;资本进入路障重重。如今风水已渺,市场紧缩,外资反客为主,而且加入WTO在即,政府扶持已为强弩之末。

  更重要的是竞争对手的战略选择业已变迁。

  国产彩电的崛起,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日本彩电商的战略失误。日本彩电商一相情愿地企划了对中国卖黑白————卖彩色————卖生产线————直接投资建厂战略。总想把每个环节的中国市场利润赚个十足,总不想把最好的产品和技术拿到中国,想人为控制中国的彩电市场的发育,但市场并未以高傲的东洋意志为转移。中国彩电厂家正是巧借空档,拔地而起。

  以联想为代表的国产电脑的成长,正展现着美国企业与日不同的高明。例如:intel公司选择了集中力量垄断上游芯片的战略,无须别人挑战,不断淘汰既有产品,永远保持在最尖端霸主地位。然后,在全球扶持众多下游组装电脑厂家,令其相互制衡,激烈竞争,这就是为什么联想做大后,intel们就准备扶持海尔的原因。

  这一战略的结果是,intel保持了近20年在芯片上的超级垄断利润,而电脑厂家呢?如联想人所言,“跟在intel后面吃土”,利润率只有5%。

  手机业却大相径庭。通讯行业是21世纪初集新经济大成的战略性产业,增长潜力风光无限,不仅产品利润丰厚,资本市场的追捧更令所有的资本家垂涎欲滴。手机业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国际巨头必然寸土必争,尤其对于在芯片等最尖端领域无法视美国项背的欧洲和日本企业来说,更是关系命运的角斗场。 

  不仅手机行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惨烈度大异从前,更要命的是国际手机巨头早在多年前,就在中国本土投资,已经先入为主。

  它才是给中国国产手机的致命一击。

  水淹七军之“上游水库”

  这是一个流行飘和感觉的时代,或者说随着时代的感觉在飘。但所谓实业乃实实在在的事业,当今中国实业家们更渴望理性分析家的出现。

  令人沮丧的是,如果不放弃理性,其推导出的结论可能比感觉更沮丧,这就是所谓执著人生的痛。

  如果跨国公司没有抢先在中国本土投资,在关贸投资壁垒之下,国产手机尚有以完卵孵化成长的空间。

  根据200年前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各国只要生产相对成本低的商品,然后进行交换,就可使各方获利。这也就是林毅夫先生常常挂在嘴边的“比较优势理论”。

  具体到手机行业而言,如果跨国公司未在中国直接投资,尽管其在手机方面拥有技术、人才、品牌、管理等一系列优势;但中国的手机厂商仍坐拥劳动力、土地便宜、本土销售网络等比较优势,后者可以与前者一定程度上对冲。国家可借助关税的调解,使得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旗鼓相当,并通过开启关税的阀门,刺激国内手机的成长速度。

  然跨国公司的本性无法容忍于此。美国学者海默先生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指出:跨国公司之所以发展境外直接投资,是为了全面赢得比国外当地同类企业全面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使它在当地生产销售产品会比当地企业获得更多利润。这枚硬币的反面是:在该领域,当地企业无法生存。

  直面跨国公司连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都被编辑成他们的手机铃声的现状,在为他们的超强本土化能力叹服之际,我不知道国产手机到底还有什么优势。

  但现实也会有假象。一种幻觉是跨国手机胜在中国本土。其实不然,根据笔者对跨国公司的研究,其胜利之核是在手机的上游技术,是其母公司在母国蓄积的“上游剩余价值”的“水库”。

  所谓上游剩余价值,是笔者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推论。就国产手机而言,由于其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如果他们告别贴牌生产)均是从摩托罗拉之类的跨国公司购买,摩托罗拉从中赚取利润,换言之,摩托罗拉实现了其上游剩余价值。

  国产手机成本中就这样必然包含一个“上游剩余价值”。

  由于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直接投资设“子”,其母公司会根据中国市场竞争的需要,选择两种对子公司的上游技术、零部件和生产线的转移价格,一种是超额价格,即将下游子公司的利润转移到母公司,以躲避东道国税收。这将流行于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或相对垄断阶段。

  另一种转移价格是成本转移,即为了达到攻城掠地,击溃本土企业之目的,将上游产品以成本价转移给子公司。

  跨国手机的在华子公司,即使在体制、规模、销售网络等各方面均与国产手机相当,国产手机成本也将比跨国手机多出一个上游剩余价值。换言之,两者以同样价格销售,则跨国手机将比国产手机多赚一个上游剩余价值。

  这一推论的条件无疑宽容着国产手机,明摆着嘛!国产手机的品牌附加值、规模、销售网络均远不及反客为主的跨国手机,现实只会更恶劣。

  打个比方,跨国公司就像关羽,在河流上游蓄积了“上游剩余价值”的“水库”,跨国公司的多次价格大跳水正是掘开堤坝,水淹七军。国产手机进军意志越坚定,上游潮水就越铺天盖地。 

  “金鱼”跳“围城”

  难道这就是那无言的结局?

  谁都有权置疑笔者这真实的“谎言”,平心而论,它真实的有点残酷,以至于笔者自己都曾不忍心揭破这真相。

  笔者也曾试图反驳自己的推论----国产彩电不是很成功吗?

  但国产手机有彩电的先发优势吗?在关贸壁垒的守护下,国产彩电利用国内市场迅速做大规模,加上市场网络的建设,使单台家电的下游成本大为降低。

  与此同时,模拟彩电相对很成熟,其单台彩电中隐藏的“上游剩余价值”比例远低于手机,因此彩电不仅能借助规模的力量对冲掉“上游剩余价值”,甚至可以放手一搏价格战。

  一旦洋品牌规模达到国内主流厂家的水平,那就是国产家电的生死存亡之秋。

  一度沉寂的跨国冰箱的崛起正验证着上游剩余价值的存在。这也是为何德国西门子在过去四年中亏损近5亿,仍初衷不改,终获利润的意志坚不可摧。

  对于国产彩电来说,技术含量更高,上游剩余价值含量更高的数字彩电时代到来,将是国产彩电的多事之秋。

  回首来程,是为了看清未来的路。追讨国产手机的悲剧缘何诞生已无必要,现实已经无法改变,追悔已然莫及。

  那么,如何避免跨国手机的“围城”变成国产手机的“垓下”?

  “三十六计,走为上”,在笔者看来,国产手机趁现在陷足不深,果敢壮士断腕,将有限的资金运用于彩电等行业的上游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上,以降低未来数字彩电时代的上游剩余价值的比率,避免手机的覆辙,实乃以退为进之妙策。

  分路突围是中策。即学习台湾企业,不是一定要生产手机整机,可以选择手机中某个相对稳定的零部件做大规模,为跨国手机做配套件,待时机成熟,另立门户。

  建立国产手机联盟为下策。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各国产手机厂商收缩战线,以股份制的形式聚合成1~2家,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硬仗。

  当然,将其列为下策,是因为从理论上讲,这只是使国产手机在阵地战中多坚持一会儿,胜负之机孰难意料。但从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角度看,这么做是值得的,因为它将降低手机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给中国消费者赢得更多的实惠,给国家产生更多税收。

  要真正令“上游剩余价值”不再成为悬在国内厂家头顶的“达摩克利特”之剑,国家政府责无旁贷。惟有倾力投资教育,提升国家整体科研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才是治本之策。

  既然远水不解近渴,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国产手机这条尚未长大的小金鱼能否逆流而上,跳出跨国手机的围城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