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对华能源策略 已调整到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 18:41 《财经时报》 | |
俄罗斯对华能源合作,一直是中国的一块心病。两个在地缘上如此接近、在资源和市场上如此匹配的大国,在能源合作上竟十多年未取得突破。如果要用一句话分析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缺乏长期战略,而俄罗斯又对中国缺乏信任。不过,这种情况最近有所改变。 三个月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表示,俄罗斯将优先铺设将西伯利亚现有原油输往中国的输油管道,然后才会兴建供应日本的俄东部港口路线。最近,普京再次表态:“首先建 俄联邦自然资源垄断企业委员会主席奥金佐夫也强调:“在未来15年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与 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将会由以往向欧洲市场出口的传统趋势,逐渐向中国、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转移。”而俄罗斯媒体也指出,中国是亚洲最大的能源需求市场,俄罗斯需要这样一个持久而稳定的石油市场。在中俄能源合作历程中,这是俄罗斯政府、企业界、舆论第一次出现空前的一致,而普京的表态也是空前明确。可以认为,俄罗斯对华能源策略目前已经完全调整到位。 资源价格大幅调整 时机尚不成熟 调整资源价格的呼声越来越高,政策部门与学界的一些讨论,被媒体“翻译”成了资源价格亟需立刻大面积调整的政策。对于公共政策而言,这种舆论压力无疑是一种风险,需要政策部门冷静对待。 现在这种呼声仍在增高。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日前指出,目前是启动资源调价的好时机。他表示,今年CPI涨幅远低于“两条控制线”(涨幅月环比超过1%或者同比累计连续三个月超过4%),“正有利于逐步提高资源产品价格”。 然而,在10月31日,发改委发布了前三季度物价情况,其中电煤价格比去年底上涨约15%,汽油、 柴油、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17.3%、16.5%和27.7%。前三季度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上升5.4%,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工业品出厂价与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变化,并不支持调高上游资源端的价格。需要注意的是,调升资源价格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资源价格应该上调已没有疑问,但时机选择则是敏感问题。在很多方面,我们都需要考虑对资源价格大面积上调的承受力。比如“三农”问题,会不会因资源价格上涨而影响增收?油价上涨,国内普通消费者及工业和服务业,是否现在就能承受油价上涨的影响?还有,近几年资源价格上涨的压力一直没有在终端产品市场上体现,中下游企业扛住了大部分压力,但资源涨价是否会导致中下游企业扛不住了呢? 这些问题同时也是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风险因素。综合各种因素来看,目前不是资源价格大幅调整的好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