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东新合作看中国航空运输业国际竞争力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14:08 新浪财经

  2007年12月20日上午由华夏时报举办的中国(华夏)机构投资者论坛在万达索菲特酒店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从“东新合作”现象看中国航空运输业国际竞争力前景。

  水皮: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记者朋友,各位东航的中小股东和各界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华夏时报举办的从“东新合作”现象看中国航空运输业国际竞争力前景的论坛,这是《华夏时报》长期举办的华夏机构投资者的论坛之一的内容,具体到东航的合作大家基本上有所了解。

  我简单介绍一下出席我们座谈会的嘉宾。这位是毛峰先生,是国内航空业的权威,我们跟他相比起来对航空业的了解也是九牛一毛。这位是贺强老师,大家都知道的。这是刘纪鹏老师。这边是颐和资本总裁王吉舟,金岩石马上赶过来。这位是大摩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江崇义先生。赵学军先生是嘉实基金的总经理,因为有事情先走了。还有其他的投资者,我就不多说了。包括其他的创业的高特嘉集团投资的梁严富副总裁。

  今年以来大家对东航还有新加坡战略投资者,根据11月9号签署的正式协议,新航将出资约47亿港元,淡马锡将通过其全资子公司联德投资私人有限公司出资约25亿港元,以每股3.80港元的价格分别认购12.35亿股和6.5亿股东航新H股。但是从现在大家一般的媒体的报道来说,都普遍认为这个交易有失公正。存在着严重的国有资产贱买的情况,新浪也有专题,我们在这个背景下举办了这个研讨会,希望能够给各方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能够促进我们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首先请毛峰先生介绍一下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他的观点看法。

  毛峰:我谈八个观点,简单介绍一下中国民航,中国民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很大的发展,有很大的成绩,2006年旅客运输量达到1.6亿人次,运输总周转量305亿吨/公里,这些我不做更多的介绍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希望大家关注,就是中国的国际航空运输处于一个这样的位置,运输总周转量列世界第十位,占世界民航的2。9%,中国作为第一个人口大国,第三世界经济体,跟我们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为什么我们的国际航空运输发展慢,为什么处于这样一个地位,这个原因到底在哪里,我认为是民航的国际航空管理政策和发展战略出了毛病。如果说东航这次给新加坡再入股,这个问题将来的影响会更加深远。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是说世界航空公司发展史是航空公司生产、兼并,再生产,再兼并的历史,是一部兼并重组的历史。世界航空公司发展有104年了,美国自1978年放松管制后成立了约400家航空公司,但被兼并或倒闭的也有约400家航空公司。现在基本上美国的航空公司的数量仍是1978年的数量的100多家,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航空运输大国。每年的旅客运输量是7-8亿人次,1989年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美利坚兼并了东方航空公司,98年兼并了雷诺航空公司,1989年联邦快递兼并了飞虎航空公司,1999年兼并常青航空公司,取得了飞中国的航空货运权利,兼并的历史每个国家都是这样。中国的航空运输公司除了1950年成立的中苏航空公司以外,我们中国的航空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陆陆续续出现的,9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些地方政府成立的航空公司,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中国的航空公司也曾经经历了一个兼并的过程。比如说西北航空公司,后来被东航兼并了,这样一个过程不多讲,中国的航空公司也是这样一个兼并的过程。2002年开始搞的航空公司的兼并重组,是在政府主导下搞的,不是市场行为,也不是企业行为,因为当时南方航空公司曾经跟国际航空公司提出申请,要求联合重组,当时民航局没有同意,后来三家航空公司,包括东方航空公司,也给民航局打过报告,要求重组,也没有得到批准。当时有一个观点,要搞三足鼎立,一个集团都是500多亿的固定资产,那个时候要搞三足鼎立,要竞争。现在的中国航空公司处于一个过渡竞争的状况。这个竞争状况再搞下去,中国的国际航空运输公司恐怕连2.9%的比例将来还要降,现在我们的国际货运已经只是30%,2005年的时候只有20%多一点,我们的国际客运就是现在我们的国际客运也降到了45%,外国航空公司已经上升到55%,商务舱,头等舱的旅客大多是外国的航空公司所占有了,这是一种不平衡的状况,如果再这么搞下去,将来很难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个观点介绍一下航空公司兼并的类型大体是两类,一类是两家航空公司为了提高效益和效率,经过友好协商进行兼并重组。典型的例子是法国航空公司兼并联合荷兰航空公司。第二种类型是一家航空公司有亏损,通过重组可以实现它的资本和债务的重组。这样的例子也比较多。

  第四个观点是世界航空公司兼并的目的,有四个,第一是围绕提高航空公司的资源效益,它的资金,它的人才,它的航权,它的信息,可以通过重组提高它的效益。比如说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兼并了泛美航空公司在亚洲的航权,使美联航获得了飞中国的航权。第二为了提高行业体系的水平,使旅客更方便出行,从而提高它的客座率,你的航线、航班重组以后,可以进行调整,根据旅客出行的需要,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有利于这个方面。第三要有利于国际国内航线网络的优化,世界上这样的例子很多。第四有利于组建超级航空承运人,比如法国航空公司,现在是一个垄断性的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是垄断性的航空公司,这都是法国、英国政府给予了它一系列的兼并政策,它们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加拿大航空公司在1999年的时候已经进入了破产保护,1999年美国的航空公司也想兼并它,但是加拿大政府采取了另外一条政策,允许加拿大航空公司兼并了加拿大国际航空公司,2000年的时候,加拿大航空公司成为加拿大的垄断性的航空企业,过去两家航空公司相互打仗,相互压价,这种局面消失掉了。2000年以后加拿大航空公司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所以加拿大政府在2000年采取的兼并政策,我认为值得中国民航学习。因为航空运输是一个外向型的,没有国界的企业,你不能老盯着你自己国内的这一块地方,我们中国民航的发展政策有点小农经济的思想只盯着自己的自留地,看不到外面的大世界。中国现在有几十家外国航空公司飞进来了,我们中国的航空公司怎么去和他们竞争,领导机关要面向世界竞争去考虑航空公司的兼并重组。

  第五个观点讲企业、市场、政府,在兼并中起什么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兼并是企业的行为,由企业去进行商谈,最后由市场去检验兼并的成功与失败。政府在这个里面起到什么作用,第一是要制定一个科学的航空运输发展战略,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以科学发展观做指导,制定一个中国民航的发展战略;第二是兼并是不是符合国家安全的原则,航空运输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与军事国防有关。第三是要制定相关的兼并法规。有关部门不要去审批那些具体的细节协议。市场经济国家,基本上按照这样一个原则来进行航空公司兼并的。中国的民航的发展战略没有好好制定,这才是我们的一个问题。

  第六个观点讲新加坡航空公司兼并的三个例子。第一个是21世纪初新加坡航空公司以6亿英镑入股英国维珍航空公司49%的股权,现在失败了,正在商量退出。第二个例子是2001年新加坡航空公司以3.2亿美元入股新西兰航空公司占25%的股权,现血本全亏。第三个例子是2002年新加坡航空公司以2亿美元入股新西兰安塞特航空公司,又失败了, 2亿美元以坏账进行处理。为什么新加坡航空公司兼并了三家航空公司都没有成功,主要是它的企业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与这三个航空公司不相适应。

  第七个观点是新加坡航空公司入股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主要着眼于在中国夺取它的战略意义和战略资源。中国是世界增长最快的航空运输市场,潜在的运输资源丰富,是新加坡航空公司在失去新西兰、澳大利亚的中转战略地位后,转向中国,寻求到美国的航空中转枢纽和航线网络。2006年华东地区的国际旅客吞吐量2131万,占全国的48.9%,2006年华东地区国际货邮吞吐量207万吨,占全国的70%。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着眼点就在于东方航空公司地处华东地区,有丰富的国际客户资源,能实现它最大的航空战略目标。

  第八个观点是东方航空公司的出路。我认为可以有两个出路,第一个是自救,加拿大航空公司都已经破产保护了,2000年采取重组加拿大国际航空公司,结果走出了它的困境,起死还生。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也可以以加拿大航空公司为学习榜样。现在东方航空公司占据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客户资源最丰富,而且已经盈利了,完全可以自救。第二个是由中国的航空公司按照法律法规进行重组,不要让国家利益丢失了。

  水皮:谢谢毛老师,毛老师对航空业一直很有研究。的确一针见血,任何一个国家的民航业的冲突,当地政府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上,都是积极鼓励国内的航空公司的重组。因为据我们了解,东航引进新航,新加坡航空公司不是一般的参股,战略投资者,事实上是一种并购行为,根据它的核心条款来看对东航有很大程度的经营管理权,在人权、事权,财权基本都有掌握,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并购。是一种典型蛇吞象的行为。

  这里有一个新浪的调查,新浪调查有6110人参加,认为贱买的有88.95%,7.15%认为不是,有的不好说7.89%,55%的人认为东新合作会失败,26.65人认为不好说,认为能够成功的只占18.3%,有74.78%的人认为东航应该卖给国内的公司,12.91%的人认为东航应该卖给新航,刚才毛老师的很多意见弥补网络调查中间可以得到正面的呼应。我们现在听听贺强老师的看法,贺强老师是中央金融财经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他现在还是嘉实基金独立董事。嘉实基金刚才赵学军因为事情很多,有一个签约,所以先走了的,嘉事基金也是东航的股东之一。我们听听他们的看法。

  贺强:我的观点不代表嘉实。这个材料显示东航跟新航谈判是在去年,去年我们国内股市行情是什么样呢,大家都很清楚。那么你在谈判定价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你的股价的成长性,这是稍微有一点证券尝试的人都应该知道的。这是一点,那么我主要想谈的第二点,不管它合作成功不成功,我也不是指东航而言,我就一般的来讲,如果通过这种增发价格定的很多,而市场价格很高,在市场上拿到的股权很多的话,那么这里面存在巨大的危害,不是具体指东航,我们一般来谈。这个里面会存在巨大的危害,因为不仅是低成本的投资者,一下从市场里可以拿走高过投资成本的高得多的利润,不仅是这样的。那么一下获得了高额的投资利润,是市场广大投资者共同提供的,最关键的是对这家上市公司本身原有的投资者极大地不公平,因为这个里面存在巨大的利益侵占,那么巨大的利益侵占在哪些方面体现呢,第一要注意红利的侵占,你比如说投资者8块钱一股拿的股票,他是4块钱一股拿到的股票,公司分红按股分红,比如说每股分两毛,八块钱可以得四毛的红利,我只能得两毛的红利,

  第二是股东权利的侵占,这个危害性相当大,因为八块钱的一股股票,我投票一票,而他八块钱吃两股股票,投票权两票,那么无形低投资者在上市过程中利益会很大,这是权利的不公平。不仅如此,这个里面可能涉及到净资产的侵占。比如说现在上市公司净资产是6块,我8块钱买了一股股票,那么按净资产比还差两块,可是他四块钱一股买的股票,无形当中增加了两块钱,实际上很清楚其他人损失了净资产变到他身上了,这种侵占现象,由于同股不同价,可能在公司的经营过程当中出现很多方面的侵占。所以我觉得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不应该得到广大的股东的拥护的。

  水皮:这个涉嫌不涉嫌违规呢?

  贺强:因为国内的A股按照前2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香港可能没有。

  水皮:那么A股股东能不能提出疑义呢?

  贺强:H股股东在大会上可以行使权利,特别是A股股东的侵占很严重。

  水皮:我们看到现在尝试新A股和H股,可能想避免贺强老师出现的不同类别的股东的侵占的问题,因为过去发H股很低的,现在开始现发A股,然后A股定价,然后按照市场价进行发行,基本上保证股东的收益的接近,所以觉得东航…

  贺强:而且工商银行,A股和H股同时发,价格是一样。

  水皮:这个里面存在的贺老师说的巨大的利益侵占的问题。他说的不代表嘉实基金的观点。赵总的意见代表嘉实基金的意见,一句话说作为一个乘客,一定是乐于见到国内航空业的竞争,大家有选择的权利,第二句话,作为国航最早的也是最大的流通股股东,他更多的立场会站在国航的角度来考虑,来看待东航跟新航的合作,尽管他也是东航的股东,但是他是东航的流通股不是最大的,可能也算是一个中小股东,他会站在大股东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答案也是比较明确的。存在着很严重的不合理的现象,侵害到他作为持股的大股东的利益。因为基金多少是代表持股人的利益,我觉得他的态度也是非常鲜明的,因为在座的今天有很多来自基金的代表,包括机构投资人的代表,一位是新华资产的张先生,还有一位是中金国际的吴先生。我们现在就开一个头,金岩石老师您说一下。

  金岩石:我有一段历史,我经营过一个航空公司,后来破产了。96年底意外发那个财,我们的合伙人把我们的证券公司装进了一家飞机场上市了,飞机场还带着四架飞机,我们四个合伙人一人一架,由于这么一段历史,然后后来索罗斯入股海航,当时出2500万美金,现在依然是海航的第一大股东,这个数字大家应该知道,2500万美金,是海航的第一大股东。航空业叫四高,一高飞得高,但是现在航天飞机飞得更高,第二高是高负债率,因为飞机的资产流动性强,银行偏好度高,所以通常你买一架飞机,如果你能够一次买10架,20架,打折10%,银行按百分之百给你抵押贷款,就造成了开航空公司的人,可能自己不需要钱,我想大家能明白这个意思。为什么很多航空公司一买买300架,可能打折10%的话,那么银行给它百分之百质押,不仅不出钱,还能有很多钱。第三由于这种情况,就造成了第三高,叫高破产率。我们去美国第一次买股票的人,第一是买的泛微航空公司,还有一个王安电脑,为什么呢,因为在80年代,在中国你能够知道的美国公司,大概这来家是最著名的,一个是王安,中国人的骄傲,另外一个是可以飞到美国的只有一家,我卖这个股票的时候是6分钱,我在美国几乎每两年就有一个消息,航空公司破产,走进破产,走出破产,非常多。你可以把整个航空业的成长史看做一个破产史,特别是美国航空业,你几乎每年都会看到在7和11之间转换,出来两年又回去,这个行业叫做破产11张行业。那么由于高破产率,反而带来了这个行业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高知名度,从一开始成立的时候,知名度高,破产的时候知名度高,所以只要进入这个行业,年年有新闻,导致很多人愿意进这行,年年有故事,你经营一个企业可能十年没有人知道,你要经营一个航空公司谁都知道,飞得高,高负债,高破产,高知名度。由于有高知名度,所以政府只要一破产,政府有出来帮忙,造成这个行业能够把一个公司迅速地从一个很低端的企业,拉到新闻关注点。拉到政府关注点,拉到银行关注点。所以我现在看中国的这么多航空公司出来,这些人开始悟出这个道理来,不花钱,还能一下子得到银行、政府、媒体的三重关注。

  但是“四高”就出现了后面的“三低”第一低就是运营的利润率很低,按照销售额来算的话,利润率很低。第二就是自有资本率很低,自己真正掏钱很低。第三你看着大,实际进入的门槛很低。中国是门槛很高的,因为我们设定了一个行政门槛,但是从行业的进入门槛来讲,其实是很低的。这是美国的情况。那么欧洲的情况也差不多,但是亚洲的情况门槛有一个把行政门槛拉高。在“四高”“三低”的情况下,我们牵扯到股权转让,这个行业的股权定价非常难定价,第一个数字是刚才我提到的索罗斯当年入股海航,出了这些钱,现在依然是第一大股东,如果他是第一大股东,2500万,在我们脑子里面航海是非常大的公司,但是真正的海航本身它的净资产我相信是低的,因为海航我做过一年的财务顾问,负债率是97%,那么出现一个数字怎么来的,其实有时候没有办法定,拍脑门就出来了,包括这次老爷子又给了2500万,下了飞机没有讲两分钟呢,一摘眼镜就完了,不听,没用。我既然来了就给钱,至于算帐,不算,这个行业算帐的话不值钱。我们再来看一个数字,就是05年底的南航,当时总市值不到10亿人民币,我想大家脑子里面南航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公司,但是05年底的南航总市值不到10亿人民币,净资产是负数,利润也是负数,我当时推荐买的时候,在美国拿一个牌照你就得花一个亿,因为拿了牌照可以买飞机,一买飞机一个亿就回来了,你花一百亿买飞机,一打折10%,然后质押95%,等于赚5个亿,这是这个行业的特点,所以你一个亿在美国弄一个空壳,相当于1亿多美金,买一个南航完了。所以这个数字告诉大家,05年底当时南航不到10亿人民币总市值。第三个数就是我上网把水皮老师给我们出的题目研究了一下,我觉得谈判如果按净资产的价格倒挺公平,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按什么定价,这个行业有三个定价的概念,一个定价我们讲净资本计价,这个价格谈不高,当时的东航的净资本我一下子没有拿出来。但是我相信给的这个价格肯定在净资本之上。刚才讲的8块、6块是假设,绝对不可能这个价格低于净资本,如果低于的话国资委过不去。第二个数字就是市盈率定价,如果05年开始谈的,当时东航的利润是负的,那么负利润率,如果按净资本作为基价,按市盈率来定要打折,第三按销售额定价,包括一个市场份额定价,市场份额包括垄断议价,如果按照第三定价基数的话,很明显在净资本定价的基础上是一个增量。所以05年底,如果谈这个交易,肯定是一加一减,按利润率定价是减,按销售额定价是加,特别是东航的这么大的品牌知名度,在很多航线上有垄断权的。所以这个东西定价包含着品牌议价,市场议价,垄断议价三个议价。如果现在东航转为赢利了,至少我看到的财务报表赢利了,所以出现一个赢利议价,这个定价要基于四个议价,基于净资本,考虑净资本的议价幅度。这是我脑子里面的一个谈判公式,如果05年底的时候是四个议价,现在应该是五个议价,所以我觉得这个价格很可能还是高于净资本,但是考虑的五个议价因素考虑不够多,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我非常支持东航引进新航,我支持的话主要是三个理由,第一我支持新航是全球公认国际服务当中质量最高的,东航也差不多,我国际每年四趟,国际每个月四趟,我觉得东航的服务水准太低了,如果新航愿意出钱,不是那么合理,可以参与管理,还是好事。对于中国的现状来说我觉得这是我第一个支持的点,前提是价格要谈好。我支持新加坡和国内的航空公司进行整合。

小调查

如果东航以每股3.80港元的价格卖给新航,你认为是否属于贱卖?

不是
不好说
你认为新航能否最终入主东航?

不能
不好说
如果进行行业整合,你认为东航应该卖给谁?
国航等内资企业
新航等外资企业
不好说

    相关专题:

  东航引资新航淡马锡

  相关策划:

  国航南航重组悬疑

  国航国泰竞购东航搁浅

  精彩观点:

  水皮:东航低价增发比银行贱卖还有过之无不及

  梅新育:东航选择向外资出售股权不符合国家利益

  贺强:东航低价增发侵占股东权利

  毛峰:中国航空业的兼并重组都不是企业行为

  金岩石:东航引进新航是好事 关键是价格

  刘纪鹏:计算航空公司价格时应把垄断算进去

  江崇义:作为国家的航空公司不要只看企业的利益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