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东新合作”看中国航空运输业国际竞争力前景(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14:08 新浪财经
水皮:最近十年中间日本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失去的十年,日本的生活水平没有下降太多,因为这十年中间由于中国的产品的进入,日本的很多的日常生活用品价格只有10年前的1/10。我深有体会,我前后多次去日本对比就是这样。 刘纪鹏:我刚才发言当中有一点我没有谈到的,我们的无形资产,其实金岩石已经反复强调了,就是新航看重中国的是航线和无形资产的品牌的价值和垄断议价,但是在中国跟上市公司在中国的资产价格里面没有体现,不管我们的石油、银行,民航出去这部分都没有考虑,但是实实在在是钱。所以我举这个例子,我说有一次看到纽约的出租车牌照卖到60万美金,我以为写错了,金岩石说没有错,12倍的PE,每天就是两三百美金,我给你12倍PE,这个价格都形成了。我们所有的出租车,这么多的无形车,都是一堆铁皮钱。所以现在的折价,总的资产价格没有真正被体现,股权分置改革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我不知道如何谈起。我们的企业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实际上还是中国人发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今天不要简单的照搬照抄,我们东航的案例还是要看到这一点。 水皮:我们听听从大摩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江崇义,听听他的意见。 江崇义:我很喜欢听你们这两位的讨论,非常有意思。其实在座的刘老师、金老师,还有毛老师都是一些行业内的专家。我想我还是从一个老百姓,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来看待这个事情。可能角度不太一样,就是说东新合作可能牵扯到利益的层面比较多了,因为航空运输业是放在一个国家利益的很重要的补充部分去看,因为航空运输不仅是交通工具,应该是一种区域经济向全球经济的一个通道,很重要的一个形式。所以东新合作我想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企业利益股东利益首先要考虑国家利益,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可能刚才刘老师讲议价的问题讲的很深入,能不能给企业带来很多的利益,对企业来讲第一步要考虑。但是我想从我们入世之后,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大家都能看到我们每个人买车,可能首先想汽车的品牌、性能,但是我们反过头来看,我们的汽车产业已经变成了一种在夹缝中生存的一种局面,如果说这个东新合作这样的顺利进展下去的话,我想可以起到一种战略意义,就是说对这个国内的其他的民航,重组整合可能起到一个风向标的作用。如果最终形成这样一种局面的话,会不会出现一个汽车产业的一种新的状况。 东新合作对东航来说的话,其实选择国外的战略投资者,还是选择国内的整合,就是一个做大还是做强的问题,首先是做大做强,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的角度,在一个企业刚刚诞生的时候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做大还是做强,好像做大做强一直在同时使用,肯定考虑一个企业的定位的问题。 我是倾向于中国的航空业是国内整合,我的观点可能不是很充足,但是我这样想,要应对这种全球的航空业的这种大整合,出现这样的竞争局面的话,那么国内的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还远远不够,也是经过前几年的各种民航之间的恶性竞争造成的。我说就是打内战,已经造成了国内航空公司的在国际竞争力在逐渐下降,我们要应对这种国际局面的话,首先要有一个自己的大的航空公司,要做大做强。我们说东航可能有价值,价值在哪里,现在国际上的航空公司都在以经济发展来布局,东航在上海公布占有36%的市场份额,但是是伸入了一个中国最活跃的一个经济区域,要有一个竞价方法的计算。对东新合作我希望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航空公司,特别是发改委,商务部,已经得到同意了,我不是很理解,我作为一个老百姓,可能接触不到,可能我想最好是站的角度更高一些,不要单纯看一个企业的利益。 水皮:王吉舟的有些观点是站在公众的角度和立场是小题大作,因为首先要客观地分析股价的上涨和3.8的差价如何来的,他说股价上涨之后,实际价值是多少,可以探讨的。第二点舆论现在是一边倒,原因有三个方面,因为事情涉及到国家利益,没有人愿意站在东航的角度来看问题,我们金老师站在东航的角度看问题。可能大家结论不一样,都可以站在东航的角度来看得出的结论不一样。东航和国航的竞争白热化,他们的利益很明显,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国航表示想要并购东航,很遗憾表明一个态度,觉得国内三家不急着合并,这个观点非常值得商榷,事实上东航和新航的合作就是一个事实上的并购。第三他认为新加坡航空公司和淡马锡未必是真正的受益者,因为82亿是暂时不能套现的,大家谁都知道得东航是一个无底洞,对中国的航空公司非常非常重要,但是对新航的意义不大。 我们本来邀请了梅新育,他是商务部的研究员,看外资的角度,可以经常站在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听到不同的意见,他今天有事情,提供一个书面的意见。 他觉得在这个事件中间大家已经讨论了,一个是他认为只要没有履行股权交割的授权,卖方可以向买方提出讨论价格的协议,现在这个价格低这么多,东航的老股东有权利要求议价的,其次东航为其向外资转让股权辩论,而且在近年的外资并购中间,可以看到并购标的公司,宁向外资出售股权,也不向内资同行出售,无疑这种行为不符合国家利益,希望看到这种选择的根源,并探讨防范这种行为的机制,他个人认为由于不熟悉中国情况的外资在收购中国股权之后,至少在初期必须高度依赖被收购企业原有的管理层,而国内同行熟悉国内市场情况,在收购之后可以不那么依赖被收购企业原有的管理层,所以一些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为了个人利益,宁可选择外资收购。所以他提出在公司制度建设中间,怎么防范管理层的这种道德风险,比如说应该要求公布企业并购案当中,对标的公司管理层的补偿方案。我觉得梅新育经常研究外资并购,所以有一些话可能会出乎意料。他研究的细节比较多。除此之外,就整个中国并购而言,也不排除有的可疑交易背后存在腐败问题,我不是指东航这笔交易。他是谈整个的外资并购。因为在我国调查的腐败案当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还有今年的沃尔玛、朗讯的案件,多次向我们敲响警钟。中国现在掀起反商业的风暴。中国反商业贿赂引起很大的进展,在新增四个国家的情况之下,中国大陆有2005年的排行第78位,现在上升到第70位,我们一直的投资环境在改善的。第三,现行的外商投资者并购的规定,规定外资并购要经过审查,没有规定审查机关要向公众披露同意或者否决的,还有通过暗箱操作混过政府审批的可能性,为了更好地防范这种可疑交易在政府审批过程当中蒙混过关,他认为对审批机关增加一种阳光义务的责任。不管批准还是不批准,你都要公布理由,我觉得这个建议也是很到位。既然能够向外资转让股权,就足以表明标的公司无关于国家安全,因此公开或者否决地理由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利益。有人会讲,这是事关国家机密,既然可以向外资公布,可以批准转让了,还谈得上国家机密和安全的问题。 第四许多肥水外流的案子案,直接的标的企业缺乏资金,中国民航普遍高负债经营,既然如此在国家财力充裕,外汇需要大规模对外投资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由政府拿出部分资金,对一些重要但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补追资本金,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也是对20年前负面后面的校正,一个人手头充裕的时候,没有必要为了一碗红豆汤出卖长子的抚养权。第五,这个案件告诉我们对垄断行业的改革需要谨慎,世上的议论对中石油的大企业多有抨击,很多说的苛刻,如果盲目追求所谓打破垄断的目标,造成多家公司竞争的局面,很可能造成国家财富外流,我们要避免犯这样的错误。实话说,我就是要理直气壮地为那些国有垄断大企业申辩,他们是维护我们也是提升我们在国际经济贸易格局当中的地位的决定性力量。梅新育是商务部下属的研究人员,这是他在这个环节当中的观点。 水皮:下面是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这个事情已经讨论这么长时间了,也是比较反常的,我觉得这个事件跟银行当时的贱买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我刚才说过了,我们算帐一年前后外资从中国的银行业改制上面,净挣1万亿人民币,当年至少银行贱买的时候还有一个理由,说是为了上市,那么如果不按1.19块卖给谁,国际资本不认,我上不了市,我们的银行都是技术性破产,必须引入美洲银行,必须引入淡马锡这样的公司,国际投资者才认,我们不管这种观点对不对,至少还有一个说辞,现在东航不存在这个问题,东航是定向增发,这个区别很明显了,你都没有这个贱买的理由,刚才谈到了淡马锡的问题,刚才说了CICC也可以,国内现在的就是钱多,没有其他的优势,我们可以投摩根士丹利,我们当初还可能投花旗呢,看看不同的认识导致的差异有多大,我们一家建设银行,一年前后的状态可以决定两家美国最大银行的命运,美洲银行因为入股,而且还有没有行使的期权,至少在建行上面可以挣一百多亿美金。但是当年引入花旗,花旗还摆架子,还要价低,这边没有做成,花旗今年就是技术性破产。实际上已经破产。 第二点当年国内的市场低迷,银行改制还有一个理由,说国内承受不起,说我上几百亿,你吃得消吗,不把指数压到300点,现在没有办法证明了,事已经发生了。但是不给国内投资者这个机会,但是至少当时还有理由,说你这个市场低迷,不行发不了,不是不给你这个机会。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都变成的黄金股,抢到抢不到的股票,现在确实来讲是牛市,而且是一个流动性过剩的牛市,现在看不到头,看不到有效的方法可以阻止外资流入中国,钱不愁,最不缺的就是钱,人是有一点傻,但是就是钱多。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