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国资委诠释三甲概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2日 11:0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王毕强 张向东 北京报道

  “三年之内要做到行业前三名,否则国资委给你们找婆家”。三年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这句话给所有中央企业划定了一条生死线。然而,三年过去,忙着冲三甲的中央企业们却越来越困惑。

  “国资委说的‘前三名’,应该是‘前三大’,还是‘前三强’,还不明朗。”一位了解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士说。

  按照营业收入排名,中交公司在建筑行业屈居第四,但是按照盈利能力排名,排在第二名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利润总额还不到中交公司的1/3。中交公司一直在努力跻身全球500强,以求在规模上能排入行业前三名。

  本报获悉,国资委正在起草的一份文件将解答这个疑问。这份文件会对李荣融所谓的“前三名”,究竟是“前三大”还是“前三强”给出说法,并将据此对央企之间的重组合并做出规定。

  “前三大”还是“前三强”

  在中央企业中,类似中交公司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上述中交公司人士认为,前三名应该是前三强,因为企业仅仅规模大没有用。如果单凭收入规模评定央企行业座次,中交公司就可能被重组掉。而李荣融也曾多次表示,中央企业应该先做强,再做大,而不是先做大。

  过去几年,中国企业联合会一直在做

中国企业500强的排名。该联合会一位研究人员表示,按照不同的指标排序,所得到的企业排名结果往往也会不同,这种情况在很多行业都存在。

  目前处于石油

石化行业第三名的中海油,其计划部总经理陈伟杰表示,他个人觉得,国资委如果对央企进行排名,选出行业前三强,指标肯定不是单一的,应该是一个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规模、消费收入、利润率等指标。

  按规模排名也没能进入前三甲的另一家央企人士则认为:“国资委是出资人代表,所以谁为股东创造效益最多就应该留谁。”

  此前,国资委一直没有就此给出明确的说法。过去几年中,为了避免被合并重组,一些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了整合,也有一些企业为了不被整合而自己在想办法进行后面几名的整合,力图做大到前三名。

  国资委研究中心今年完成的 《中央企业重组报告》也指出,在国资委倡导中央企业必须进入行业前三名的压力下,一些管理层担心自己的企业被国资委边缘化,就走向了资产重组的历程……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存在‘管理层投靠大山’的迹象”。

  国资委的说法

  专司央企布局调整的国资委规划发展局相关负责人日前告诉本报,国资委不会按照单一的规模或是盈利指标,决定某家央企未来是否会被重组。

  这位负责人称,由国资委规划发展局执笔起草的《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中,会对央企合并重组的条件做出规定,也会对李荣融主任“央企必须做到行业前三名”的说法做出详细解释。

  本报获悉,该《指导意见》已经几易其稿,预计会在本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据上述国资委官员介绍,《指导意见》顺承去年12月5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重组的原则和方向。李荣融曾指出,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国资应有绝对控制力。

  该官员表示,在《指导意见》中,不仅规定了未来央企重组的原则、央企集中的行业和领域,也对央企是否需要重组的原则标准做出了规定。

  据其透露,国资委对央企重组的评价指标既不是企业规模,也不是企业利润,而将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企业规模、企业收入、创新能力等多个指标。

  不过,他同时表示,各指标间的权重和计算公式,在《指导意见》中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

  那么,如中交公司般,规模排名前三名以外,但盈利能力排名在前三名之内的央企是否会被重组?该官员回答说,“不能光谈一二三,还会有各种指标,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位官员透露,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会与未来央企重组有关。一周前,国资委公布了2006年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结果,4家企业的考核结果为D级。

  这位官员还表示,不同行业的评价标准也是不同的。即使某个企业在某一个小行业里面是排头兵,但这个行业是属于充分竞争的,或是所在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不具有带动作用的,抑或是国有经济要有序退出的行业,企业即便是行业老大,也不见得就不动。

  “我们不会搞一刀切”,他强调说,李荣融主任说未来只保留央企前三名的说法,实际上是对国资委调整央企布局的一个大的原则性的表述,“有的行业可能就要一家央企就够了,有的行业要保留三家央企,可能有的行业一家都不保留,也可能有的行业保留四五家央企。”

  他解释说,2007年-2010年的期限是一个目标值。央企重组的具体步骤还在研究,而且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企业也有自己的发展计划,国资委根据自己的目标也有一个工作进程,但还没有具体到哪个企业,以及在哪一年应该怎样做计划。

  该官员最后说,国资委现在对未来央企重组还没有明确详细的评价办法和时间表,“国资委主要是管方向,企业有自己的经营权,具体的操作层面的东西还是在企业。《指导意见》并没有规定具体企业应该怎么做。”

  (本报记者程明霞、刘伟勋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