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国务院成立专门小组直面中国产品安全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9日 10:2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席斯 王毕强 实习记者 邓晖 北京报道

  7月22日,欧盟消费者保护委员梅格莱娜·库内娃(MeglenaKuneva)女士来到北京。她说此行是带着欧洲人民的疑问来中国要一个说法:来自中国的产品还能不能相信?

  在华期间,库内娃分别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局长会晤,并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承诺,10月将向欧盟递交危险产品的调查和追溯报告。

  中国产品安全问题已经不再只是质检、商务部门的事情。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中重大问题。

  “这表明中央政府很重视

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在马上要举办奥运会的背景下,中央抓这件事的时机很好。”田志宏说,田是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部WTO专家组成员。

  标准厄运

  上周,中国农业部、商务部先后向社会公布中国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

  农业部公布中国农副产品2007年1月、4月两次监测,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3.6%。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逐年提高。商务部发言人称,中国出口商品质量整体上是信得过的,根据日本厚生省的数据,中国出口产品合格率高于欧美国家。

  对于欧盟提到的有一半的危险产品来自中国一事,质检总局不愿做评论,表示目前正在调查和追溯过程中,待10月报告结束才能知道结论。

  从中国各相关部门的数据看,中国制造产品检测合格率颇高,为何在国外却屡屡被招回或禁售呢?

  “作为保护消费者安全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技术贸易壁垒,各国特别是美国、欧盟等主要进口市场不断更新和出台新的安全标准。”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本报说。该公司是由世界最大第三方检验测试和认证机构瑞士通用公证行(SGS)和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合资建立的专业认证服务公司。

  很多中国企业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没能及时获得关于国际市场标准更新的准确资讯,而是继续按照过时的标准生产产品,相对于国外标准的日新月异,中国的国家标准其更新率较低,标龄都比较长。

  上海市玩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全宁说,从2004年10月1日起,玩具产品新的国家标准GB667503(简称国标)出台,这是继1986年旧版国标17年后的第一次更新。

  中国产品质量标准的平均标龄12年,相比于国际上年年更新的确有些滞缓。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刚解释,中国也有自己的标准战略,目前中国采纳国际标准的已超过40%,但大多数还是低于欧美等国家的标准。

  “这个标准的高低程度与国民消费能力,企业竞争力有很大关系。”李刚说。如果标准定得很高,技术要求、原材料要求都要提高,企业成本随之上升,首先会有一批企业倒闭。如果企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我们的消费能力也达不到这个高度。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钱克明说,其实国家制定统一的标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钱克明表示,中国农业由于人口众多、资源贫乏、小农经济、分散经营的特征,导致一些标准体系,包括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建立起来非常的困难和滞后。

  外经贸大学教授唐宜红建议,中国产品应该尽可能提高产品的质量,主动制定一些更高标准,不能停留在无害就是合格品的标准阶段。

  企业的懵懂

  “我们的工艺的确有问题。”一位玩具协会专家针对在外国发生中国毛绒玩具眼睛以及小部件脱落问题时说。他表示,这种事情在国际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主要是厂家的生产工艺有问题,其潜在的危险是儿童容易吞食这些脱落的小部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出口国,占全球贸易额的七成。SGS公司专家告诉记者,国内部分生产企业自身的原因是不可规避的。这些企业对出口目的国的玩具安全要求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没有概念。

  另外中国玩具出口产品以玩偶、填充玩具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的传统玩具为主,行业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竞争的压力非常大,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放松在质量上的控制。

  一些检测环节上的工作机制也导致产品安全存在隐患。“农副产品的检测应该由政府出资做,不应该让企业承担。”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提出来。他将在9月初中国举办的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向有关部门阐述这一意见。

  他解释说,中国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检测中心除个别有政府投资一部分外,大部分都是批发市场经营企业自己投资自行检查。这种机制容易造成企业不愿承担检测中心运营费用而使检测环节不够严谨。此外,由于市场没有执法权利,在发现质量不合格产品后,如何处理、销毁上出现无法实施或不够坚决的情况。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是中国农副产品、食品流通的最重要环节,在全国城镇大约占到农产品消费量的70%,大城市更达到80%以上。

  贸易促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于7月11日发布《关于禁止用二甘醇作为牙膏原料的公告》。

  同时,记者从饲料工业协会了解,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针对饲料、原材料产品三聚氢胺的检测方法,并要求进出口饲料产品不得含有三聚氢胺,但是否将这一标准列入国标上还有待讨论。

  在玩具行业,中国从今年9月1日起对6类玩具产品正式实施强制性3C认证,届时,未获得认证的企业将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唐宜红说,如果反省我们自己,可能是我们在研发和技术含量资本投入方面做得不够。

  “我们签署这个谅解备忘录后共收到两份季报,我们觉得还不够。”库内娃坦率地说。

  2006年1月,中国与欧盟就消费品安全问题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自2006年起,原产地为中国的非食品类消费品已被纳入欧盟的“非食品快速预警系统”。一旦危险产品出现在 “黑名单”上,中国政府将可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获知相关信息。同时,按照条款,中国必须定期关于通告内容对危险产品做相关调查和追溯至厂商的报告。

  库内娃还说,这次中国之行最大的成果是,中国政府承诺到10月份的时候给欧盟提供第三份报告。而且报告内容将更为详尽和有意义。她还表示,通过中欧之间关于产品安全方面的合作,有助于中国提高产品安全记录。

  马增俊希望,通过9月份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将市场内的经销商介绍给世界各地的经销商,促进批发市场之间的贸易,届时批发市场的产品安全也将间接纳入进出口产品安全范畴。这位曾长期在政府部门从事消费品市场管理的人士说,最初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是在中国产品国外被检测不合格,出口受阻的情况下。

  国务院协调

  半年来,中国的质检和商务部门一直在应对“中国制造”危险产品的事宜:

宠物毒饲料事件、巴拿马TD甘油事件、毒牙膏事件、玩具、轮胎事件,不论是真正的
安全事故
还是一场误会,中国制造产品在国外被招回的数量越来越多。仅杭州中策橡胶公司就在美国遭遇招回45万台轮胎的噩运。

  根据欧盟“非食品快速预警系统”2006年报告显示,去年全年共发现924种危险消费产品,其中,440种来自中国,占到48%,库内娃表示,这个数字太大。

  国际上的压力,促使中国加快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

  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说,以前,有时产品质量把关不言或出现漏洞是因为质检、农业、工商等部门各管一块,体制上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统一协调,力量整合。

  国务院决定成立的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被认为是解决多头管理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田志宏说,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各自执法不好管理,由中央牵头协调效果要好得多,避免了部委之间的扯皮,在现有体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协调执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对领导小组抱以非常乐观的态度。”

  “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很努力地在改善产品质量问题。”这是被采访者回答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认证检测专家,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不仅要解决自己的标准,还应积极介入与国外政府相关部门和标准制定机构的磋商,争取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改,为中国企业争取到更多合理利益。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