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亚洲经济会否与中国脱钩 专家认为不必过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5日 15:10 《财经》杂志网络版

  《财经》记者 杨哲宇/文《财经》网络版

  亚洲区域内经济融合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中国经济的波动仍然会影响到这些经济体内的消费和投资

  中国对东盟国家、韩国、中国台湾和日本的贸易逆差停滞不前甚至下降,最大原因在于中国对进口半成品的依存度开始下降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记者 杨哲宇】按年度计算,对中国的净出口占亚洲经济体的GDP的比例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和新加坡都出现了下降,只有三个经济体是例外,即韩国、中国台湾和印尼。亚洲经济会否与中国脱钩?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的回答是否定的。

  他新近在《财经》杂志网站撰文指出,过去五年间,中国对亚洲其他经济的贸易一直存在逆差。但是这一现象在最近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中国的贸易顺差总额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在2006年上升73%,今年头五个月再增加了84%。但是,中国对东盟国家、韩国、中国台湾和日本的贸易逆差却开始停滞不前甚至下降。韩国对中国的顺差在2005年下半年时达到最高峰,中国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也在最近几个月出现回落。

  对于这一现象,黄益平的解释是,当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很多投资者开始转向中国,但绝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包装、组合等工序,中国仍然需要大量从其他亚洲经济进口半成名。在中国最终完成的产品随后被出口到美国和欧洲。这就是为何中国对欧美的贸易顺差和对亚洲的贸易逆差同时高速增长。但渐渐地,为了节省生产和运输成本,半成品制造商也开始迁移到中国大陆,国内的生产厂商也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本积累,开始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因此,中国对进口半成品的依存度开始下降。

  他认为,面对

中国经济巨大的成本优势,其他亚洲生产厂商在短期内将很难与中国展开白热化的竞争。对他们来说,一条有效的出路也许是尽量与中国经济形成互补关系。这可能是为什么目前只有韩国、中国台湾和印尼仍然能保持对中国的净出口的稳步增长。相对于中国而言,前两者依然占据一定的技术优势,后者则出口大量中国短缺的原材料。

  但对大部分亚洲经济体来说,要继续保持2001-2004年间对中国净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不再可能。这将明显限制这些经济体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获得的直接好处。

  另一方面,黄益平并不认为从此亚洲将与中国经济脱钩。亚洲区域内经济融合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即使亚洲对中国的净出口不再增长,他们对中国的总出口占各自GDP的比例已经达到平均10%左右,因此,中国经济的波动仍然会影响到这些经济的国内消费和投资。更重要的是,在过去几年内,亚洲经济整合已经延伸到资本和政策等领域,相互之间的依存度已经不再仅仅用贸易可以概括。

  黄益平同时指出,亚洲区内贸易关系的变化,将对中国的国际经济关系带来重大影响。过去几年,亚洲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美国和欧洲对中国贸易政策尤其是

汇率政策的压力,因为中国其实是发挥了一定的中间商的功能。随着中间商功能的减弱,也许亚洲的制衡作用会逐步弱化,这是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现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