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民本年之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14:03 《经济》杂志

  自2003年中共中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到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执政党一个全新的施政治理念构建完成,并取得了广泛共识。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和善治的社会,是一个公民与政府良好合作的社会,一个政治参与和政治透明程度较高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公平,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分配,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所以,“以民为本”成为中国执政党在当前的一个最鲜明的风格特征。

  事实上,一些迹象表明,在中国经历20余年的经济改革征程之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文明步伐骤然加快。

  2007年2月6日,12位建筑工人、乡村医生、

出租车司机、派出所民警、农民、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技推广员,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走进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出席《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座谈会。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面对面直接听取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而公民与官员之间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直接面对面的对话与讨论,正切合当今世界民主政治最新的发展方向——协商民主。

  再往前不久,200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全文刊载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人民网、新华网等纷纷转载。

  2007年作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开局之年,被人们称之为“民本年”,2007年的“两会”召开的这个春天亦可称之为“民本年之春”。从“两会”内容可以看出,焦点问题无一不牵涉到广大民众利益。如,三农问题、贫富分化、社会保障、破除行政垄断等。

  2007年的北京“两会”,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民意盛会。

    主题链接:

 《反垄断法》出台任重道远
 SHIBOR能成为中国基准利率吗
 房地产直接融资坚冰有望局部消融
 高培勇:个税自行申报的困境与出路
 和谐社会之本:善治与公民社会
 向松祚:警惕人民币升值预期综合症
 警惕煤电之争回潮
 薛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节点
 求解社保之结
 谁在热望节能减排
 两会之后新农村建设将会有新动作
 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的辉映交融
 中小企业三十而立
 重要的不是贫富差距而是公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