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央企的新摇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 09:3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柯志雄

  “昨天刚签了非洲的一个2.5亿美元的港口单子。”3月9日,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的一位部门负责人语气欣喜。

  2003年底并入中铁工以来,中海外几乎所有的业务指标都势如破竹。同一天,中国轻工总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承担太阳能新业务的子公司已在北京亦庄投产,成了多家大公司觊觎的资产。

  这一天并不是专属于他们的好日子。事实上,国资委的网站上各家央企月月捷报频传——2007年只是央企最近几个好年景中的其中一个。

  经历了38次重组,又经历了诸如分离1849所企业办普通中小学、345个公检法机构的若干“瘦身术”后,更为精干的央企如今是资本新宠。

  资本“新宠”

  在成立后的近4年里,国资委轻盈地完成了一系列腾挪——统辖的央企数目从2003年的196家逐渐递减到目前的159家,这只是表征之一。

  根据国资委公布的数字,2006年央企资产总额增长16.2%,净资产同比增长 15.2%。与此同时,销售收入、利润与上缴税金增长更快。根据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等专家的测算,2003年-2005年中国资本回报率增长了1.39个百分点。而2004年-2006年的央企负责人第一考核任期里,央企净资产收益率翻了一番——从5%增加到突破10%。

  天相投资顾问统计了沪深两市已披露的2006年度报告(截至2007年3月7日),这些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4.35%、相对业绩较好的“年报第一梯队”,净资产收益率也不过11.77%——而且是在同比增长40.12%的情况下。

  可以合理预期,国内全部上市公司的合成净资产收益率比央企群体要低1至数个百分点。从上一个年度的数据来看,200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约为2420亿元,同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6276.5亿。

  “假定市盈率保持相对稳定,更高的利润意味着更高的股价”,外资投行的Jerry说,“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

  渤海投资分析师周延认为有两点值得关注:央企重组催生资本市场对大量并购重组题材的炒作,而超额利润预示大重组带来大机遇。

  “几乎所有的公募、私募(基金)都在猜测央企的重组动向”,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说,“央企现在正在涨势中,就像炒

股票,追涨杀跌嘛。过去‘央企控股’是热门概念,现在‘央企整体上市’是新的热门概念。”

  而一些更为“保守”的研究人员在更慎重地思考资本市场对央企力量的放大。其中的一位告诉记者,“过去思考央企群体的影响只要考虑国资委和央企,而以后更要把资本市场对他们力量的放大考虑在内。”

  “自由恋爱”到“家长话事”

  “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心里都没谱。”一位央企负责人回忆起肇始于2003年的央企重组,“关于每一家央企,几乎都曾出现过不同版本的传言。”

  2003年7月10日,196家中央企业领导人聚首国资委成立以来首次中央大企业工作会议。“必须在两年时间内,使中央企业成为各行业的排头兵。达不到的趁早找对象,否则肯定要调整——不是你调就是我调!”李荣融的这句“名言”正是从此次会上传出。

  此后的3年多里,73家央企之间发生了38次重组。2007年1月5日的中央企业负责人工作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将央企之间的重组界定为5种类型:科研院所进入产业集团、强强联合、“窗口”公司并入大型骨干企业、通过产业整合拓展和完善相关企业业务链等。

  “3年前,我一上任的时候,并没有逼着央企搞重组,也没有鼓励搞行政式划拨,而是给了企业3年的发展机会”,在去年8月份的中央企业负责人工作会议上,李荣融说。

  一位熟悉央企重组情况的人士透露说:“国资委不满意的是,好多央企不想重组,有的即便合在一块了,内斗也很厉害。”

  尽管李荣融语带轻松,但过去3年里倡导的“韦尔奇式的GE道路”对于以往业务繁杂甚至杂乱的央企已是艰巨的任务——2004年时,央企中主营业务超过3个的占56.1%,1000万名央企现有职工中,近1/3属于辅业单位职工。

  2007年初的中央企业负责人工作会议上,李荣融再度提及:“中央企业分布仍然过宽,在国民经济的95个大类行业中,中央企业三级以上企业涉足86个行业,行业分布面为90.5%。”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则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以往央企重组中自主、自愿的成分较多,而从今年开始,作为出资人的国资委将成为央企重组的主导力量。

  重组口诀:三、七、二十一

  “国资委‘主导’为的是产业布局。”接近国资委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国资委刚成立时千头万绪,当时内部的基调是“慎重开局”,产业布局更多处于研究阶段,而现在奠定了一定基础,成绩又有目共睹,考虑产业布局的时机相对成熟了。他建议,观察央企重组的走向可以结合‘三、七、二十一’3个数字——3件事情、3个层级,7个战略产业和21个重点业务板块。

  “聚焦”仍是主旋律。去年12月6日的“中央企业推进内部整合增强集团控制力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说,中央企业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归结为3件:一是主业选择、战略定位;二是对自己的资源进行重组整合;三是清理退出。

  “现在每个央企都是一个规模庞大的集团,国资委比较希望看到的是,每个集团能够通过例如将管理层级缩减到三级等手段,有效地带领旗下所有企业‘到位’”,某建筑行业央企副总进一步将“到位”解释为“在重要行业起重要作用”。

  去年12月18日,国资委首次明确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7大行业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将由国有经济控制。

  同时明确的还有,“国有经济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涉及的行业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这些行业中的央企被要求成为重要骨干企业和行业排头兵企业:国有资本在其中保持绝对控股或有条件的相对控股;承担行业共性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等重要任务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保持控股。

  “国资系统内更熟悉的提法是21个重要业务板块,行业上大体相近。”西部某省国资委领导回忆说,在2005年4月底于上海召开的国资委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规划工作会议上,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已较为清晰地谈及在石油石化、冶金、机械装备、汽车、电信、煤炭、商贸、交通运输、建筑业和投资业等21个重要业务板块中,央企布局调整的主要原则。

  “如电信行业重点控制电信基础设施,条件具备时推动国有电信运营企业实现全业务经营。发电企业关键要调整中央电源资产结构,优先投入大型水电、核电等清洁

能源项目和大型水电、核电、大型煤电基地等重要电源项目。煤炭主要是增加生产能力,提高中央企业对煤炭生产的控制力。中央建筑企业的调整、发展方向是工程总承包公司,业务领域主要应集中在大型基础设施和重化工业设计、工程管理、设备成套、安装、调试等高端市场。商贸企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关键是继续做强做大为数不多的、承担特殊任务、能够发挥独特作用的优势或排头兵企业。”上述人士引述王晓齐的话说。

  王晓齐在是次会上说:“对其中主业突出、经营规模大的企业,作为该领域资源整合的主体,推进兼并联合;对其中主业较为清晰、规模较大的企业,业务相近的要进行联合重组或进入特大型企业集团;对其他大量中小企业,要通过多途径放开搞活,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过去的一些思路会延续下来,较大的变化来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某国资经营公司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过去国资经营公司受限于资本规模,在重组和布局调整中作用并不大,而现在这点有望改观。此前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表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行之后,可能注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上述人士说:“这样一来,重组和布局调整速度可以大大加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