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马锡淘金中国路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22:45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迅猛增长的中国经济为淡马锡的投资带来巨大增值,“淡马锡模式”被奉为政府投资行为的圭臬

  作者:本刊特约作者 袁铭良/文

  五年前对亚洲直接投资机遇的战略眼光成就了今天的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Temasek Holdings Limited)——全球最成功的政府投资公司。中国市场是淡马锡在亚洲投资的主要方向,迅猛增长的中国经济为淡马锡的投资带来巨大增值,“淡马锡模式”被奉为政府投资行为的圭臬。

  2006年11月14日,淡马锡执行董事兼总裁何晶(Ho Ching)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峰会上发表演讲说,亚洲的长期发展是乐观的,亚洲开发银行预期未来10年里亚洲地区将有高达30000亿美元的投资需求。中国和印度在亚洲经济增长中起了牵头作用,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淡马锡未来的投资故事仍然值得期待。

  布局中国高增长领域

  2004年10月淡马锡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005年在香港设立办事处,2006年上半年又在上海设立代表处。近年来,淡马锡参加了不少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如中远集团、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电国际和东风汽车等等。在航空领域,2005年5月淡马锡联手新加坡货运航空公司和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成立了长城航空公司。为开拓中国私人股权投资领域,淡马锡在2005年初从高盛挖来投资银行家唐葵出任该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中国投资事务主管。

  与此同时,淡马锡积极布局对中国银行业的投资。2005年1月,淡马锡旗下亚洲金融控股公司(Asia Financial Holdings,简称AFH)收购民生银行不到5%股份,8月向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中国建设银行6%股份,12月AFH投资15亿美元向中国银行认购5%股份。2006年6月,中国银行业协会与AFH签署开发资格认证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AFH主席胡赐道表示,在存在商业机会、符合自身投资标准的前提下,将考虑参股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内地金融机构的可行性。截至2006年9月,淡马锡作为中国银行业最大的外来投资者,已在中国投资了80亿新元(合51亿美元)。

  在电信设备投资方面,淡马锡曾认购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港湾网络有限公司小份额股份。此外,在房地产领域,淡马锡独资子公司Aranda(与老虎环球基金联手)2005年8月投资6260万美元收购私营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生创展(0754,HK)8.33%股权。2006年11月,淡马锡通过瑞信(Credit Suisse)以每股17.5港元-17.8港元配售合生创展全部7530万股

股票,套现13亿港元。

  2006年3月,淡马锡宣布斥资6000万美元入股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持股40%。这家亚洲最大的盐商其工业盐制造利润额占中国市场一半左右,目前已选定汇丰和大和证券作为保荐人,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集资额在5000万美元—1亿美元。久大盐业是淡马锡入股中国的企业中,持股比例最高的一家。

  为了提高投资回报,淡马锡正将65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从新加坡分散到更多市场,而中国是淡马锡的前沿阵地。除金融行业外,淡马锡正计划在房地产、医药、生物能源和电信等多个领域投入更多资金。2006年12月,香港三大房地产开发商之一恒基地产(0012,HK)宣布,已与淡马锡携手以股权各半的形式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发展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个地产项目,预计投资额50亿元。淡马锡涉足中国内地二、三线楼市的计划正式起步。

  投资抓手新宏远创基金

  为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淡马锡2005年初与日本SBI控股株式会社(SBI Holdings Inc.)共同创立总值1亿美元的新宏远创基金(New Horizon Fund),专门投资于具有发展潜质的中国公司。投资领域主要包括化工、能源、多媒体、高科技、消费品、医药和汽车零配件等良好前景行业的优质公司,重点投向行业中具有市场领导地位、良好增长性、高效能管理团队的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权,以及上市计划明确的拟上市公司股权。

  2005年4月,新宏远创基金投资北京佳宸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佳宸弘致力于提供专业医疗服务,成功建造了北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同年5月,新宏远创基金投资从事生物发酵、酶工艺产业化的高科技公司上海凯赛控股有限公司,后者的主营业务是孵化生物工程领域的技术、市场和产业项目,拥有20余项经国家生命工程中心认证的生物工程技术产品。

  2005年8月25日,新宏远创基金投资1.18亿元收购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000731,SZ)10%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2006年5月,新宏远创基金与浙江江龙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签订1000万美元的投资协议,占20%左右股份。这是淡马锡投资中国中小民企的序幕。江龙纺织是淡马锡在中国长三角地区参股的首家未上市中小民营企业,计划在新加坡上市。

  新加坡的投资代言人

  淡马锡创建于新加坡建国初期的1974年,是新加坡最大的全资国有控股公司,隶属于新加坡财政部。截至2005年3月底,淡马锡投资组合市值高达1030亿新元,年平均股东回报率达到18%。据2006年3月公布的资料,淡马锡目前在80家公司持有5%至100%的股权,约一半资产分布在国外,在金融、电信、工程、运输、物流等领域都有较大的发展。

  新加坡建国初期私人资本不足,投资能力有限,因此国家担负起引导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进入民间资本不愿涉足的高风险、高投资的工业领域,如钢铁、造船、石油化学等,这批国有工业企业于1974年归入淡马锡旗下。1986年—1998年,新加坡经济实现高速发展,淡马锡此时几乎完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但进入21世纪,新加坡增长放缓,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高速增长地区,新加坡资本若固守本土,势必坐失扩张时机。而淡马锡经过多年积累,总资产达到900亿美元,可以凭借资本优势进入紧缺资金的地区,分享经济增长。于是淡马锡走出国门,面向国际大肆扩张,创造了巨大收益。

  淡马锡目前管理着净值约为1290亿新元的多元化全球投资组合,地区分布于新加坡、亚洲以及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OECD)。在新加坡,淡马锡旗下拥有一批蓝筹公司,如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新电信(SingTel)、星展银行(DBS Bank)、新加坡地铁(SMRT Corporation)及海皇轮船(Neptune Orient Lines)等;其他工业集团包括新加坡港务集团(PSA International)、新能源(Singapore Power)、吉宝企业(Keppel Corporation)和胜科工业集团(SembCorp Industries)。科技类公司有新加坡和美国的上市公司特许半导体(Chartered Semiconductor)和新科金朋(STATS ChipPAC)等。

  淡马锡的国际性投资项目包括:印度的蓝筹股公司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ICICI Bank)、汽车生产商Mahindra & Mahindra及阿波罗医院集团(Apollo Hospital Group);巴基斯坦的NIB Bank;泰国的臣那越集团(Shin Corp);中国的中国建设银行(0939,HK)、中国银行(601988,SH、3988,HK)、民生银行(600016,SH)、中电国际(2380,HK)、东风汽车(0489,HK)与中国远洋运输控股集团(1919,HK);印度尼西亚的印尼金融银行(Bank Danamon)与印尼国际银行(Bank International Indonesia);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美国昆泰(Quintiles Transnational Corp)与韩国韩亚银行(Hana Bank)。

  地缘关系和多年的经验使得淡马锡对亚洲各国的经济脉络十分熟悉。正因如此,淡马锡的亚洲投资路线格外清晰。按照淡马锡控股主席丹那巴南的说法,淡马锡重点投资中国、印度、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等4个中产阶级迅速崛起的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已有投资无疑为淡马锡今后5年内启动高达150多亿美元的放量式投资计划缔造了“桥头堡”。

  在马来西亚,淡马锡购买了马种植(Malaysian Plantations Bhd)和安联银行(Alliance Bank)各30%股份;成功收购马电讯5%股权;与该国第二大金融集团联昌国际(CIMB)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合资房地产基金。在印度尼西亚,淡马锡与荷兰银行合购了印度尼西亚金融银行66%股份,与韩国国民银行和英国巴克莱银行合作购买了印度尼西亚国际银行56%股份;此外,印度尼西亚最大石油上市公司PTMedcoEnergi的38%股份也被淡马锡收入囊中。

  在印度,淡马锡购买了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9%股权和高科技医疗机构阿波罗医院5%股权,并收购印度生物科技公司Matrix Laboratories以及塔塔电信服务公司(Tata Teleservices)2%股份。在中国台湾地区,2006年3月淡马锡子公司亚洲金融控股公司与台湾玉山金控缔结策略联盟关系。亚洲金融控股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投资4亿美元购买玉山金控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

  如此众多跨地区跨行业投资并没有让淡马锡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相反,绝大多数投资都给该公司带来了丰厚回报,淡马锡已成为新加坡在亚太地区经济竞争中的最佳代言人。

  股东策略及投资模式

  成立32年至今,淡马锡的复合股东回报率为每年18%。其中,该公司派发给股东财政部的现金股息收益平均每年超过7%。淡马锡被全球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分别授予Aaa和AAA的最高公司评级。

  淡马锡董事会主席丹那巴南表示,正是一种为股东谋求最大回报率的激情让淡马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这也是淡马锡在未来长期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丹那巴南在淡马锡年报中透露,该公司将设立一个信托计划,为亚洲的发展做出贡献。该集团在过去3年,每年从财富增长盈余拨款,为这个信托的设立做准备。淡马锡计划在2007年3月底结束的财政年度正式设立这个信托计划。

  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A.T. Kearney)董事经理丁海英说,淡马锡的模式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作为股东,淡马锡通过组建高素质、具有商业经验、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董事会,支持优秀的管理层和热忱的员工。淡马锡旗下企业的日常运作由管理层负责,除了在需要股东批准的情况下行使股东权利之外,淡马锡不参与旗下企业的商务运营决策。

  淡马锡的关联公司也在过去20年里通过各种投资及商业合作,参与中国经济发展。在地区覆盖方面,淡马锡关联公司的业务集中于北京、上海、广东、苏州及大连。中国启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开发后,许多公司扩展业务至成都、青岛、沈阳及天津等地,如专长于新加坡公共组屋规划发展的盛邦新业、吉宝置地,联手承建成都的一个大规模中等入息组屋项目。其他在中国具有规模投资的淡马锡关联公司包括凯德置地、星展银行、吉宝集团、胜科工业、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以及新加坡航空公司等。

  淡马锡拥有三类股权基金:收购型与高增长资本基金、科技创投基金与生命科学创投基金。投资策略方面,淡马锡下属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参与领域极其广泛,从早期公司到大型买断收购均有涉及。金融服务业成为淡马锡最大的单个投资领域,占总资产的比例增至35%。日益崛起的亚洲经济体、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日益深化的竞争优势和不断兴起的冠军企业是淡马锡的四大投资主题。

  优化重整投资组合

  在亚洲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淡马锡希望通过再造投资组合,积极投资于领先或有潜力的亚洲企业,并作为积极的股东创造价值。在未来8-10年里,淡马锡计划拥有一个平衡的投资组合,平分于新加坡、亚洲以及经合发展组织国家。

  在淡马锡看来,对投资组合的全面调整是一个极其谨慎、深思熟虑的过程。淡马锡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在其风险回报框架内,创造最佳效益。淡马锡希望保持灵活、开明的态度,通过各种运作方式,达到对资本的高效运用。可以进行长期投资,可以集中持股,也随时乐于对股份进行购入、售出、交换、重组或精简,从而增加、持有或减少所有投资组合,包括淡马锡旗下企业中的股份。中国与北亚地区——淡马锡在中国的投资主要关注两个领域:一是受益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大型国有企业;二是满足消费需求和经济整合的新兴、快速增长产业。与此同时,淡马锡也在增加对香港、台湾和韩国的投资。截至2006年3月底,中国与北亚地区(日本除外)的公司在淡马锡的投资组合中占19%,较上年8%的比重大幅上升。

  印度与南亚地区——淡马锡在印度的投资围绕两大主题:首先,投资于反映其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印度本土银行、电信和汽车业公司;其次,投资于印度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服务,例如生物医药、健康保健、信息科技、商业流程外包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截至2006年3月底,印度与南亚地区公司在淡马锡的投资组合中占3%,主要通过该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完成。

  东盟地区——淡马锡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立办事处,以把握这个东盟经济发展最快经济体的投资机会。该公司的越南投资项目包括糖果公司Kinh Do Corporation、2只私人股权基金、越南增长基金和房地产投资基金。东盟经济体(新加坡除外)在淡马锡投资组合中占12%。

  汇金能否拷贝淡马锡模式

  三十余年,淡马锡之所以成长为全球最成功的政府投资公司,其独特的治理结构和经营决策模式应是关键因素。新加坡财政部虽是淡马锡百分之百的控制人,但在淡马锡治理框架中所起的作用有限。淡马锡每年定期报送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供财政部审阅,除此之外,财政部只在影响淡马锡在某个关联公司股份的并购和出售的情况下参与进来。虽然董事会10名成员中仍有4名为政府

公务员(另外6名为私营企业界人士),但薪水仍由政府支付。在投资决策时,政府公务员只是代表政府的出资利益,而另外6位私营企业人士的参与,保证了淡马锡的运营效率。

  为了更加灵活地应用高达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政府正考虑建立一家由国家控制的专门公司到全球投资。中国

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2006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是正在考虑的方案之一。也有专家建议中央汇金有限公司学习“淡马锡模式”,建立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金融控股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教授汪昌云认为,新加坡是少数几个国营企业比民营企业做得好的国家之一,其关键因素是拥有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经理人管理与政府完全脱离。在简单形式上学习淡马锡不可能真正成功甚至是危险的,在人才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抛弃政府管理制度意味着更大风险。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则表示,淡马锡模式不宜推广,政府进行引导和政策支持即可,国有资本可以在国外投资石油等战略性行业,但在其他领域不应再有任何投资。

  国资委和汇金公司成立后,一直无法破解国资管理困局。首先,国有企业董事会职能与党委会职能冲突。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曾直言不讳的提出这个问题。其次,国有企业的投资和利润分配的机制没有形成,政府又不便直接介入这两个本属于企业经营环节的问题,国资委和汇金公司应当代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路径,至今并未完全清晰,淡马锡模式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的选择。淡马锡模式的一个核心思想,是通过政府全资持股控股公司的方式,透过控股公司这个平台,以财政财力向企业投资,体现政府作为企业最大利益相关者的权利。通过控股公司在各企业董事会中的影响力,完成政府对市场中经济体的间接控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