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杨凯生:大力推进内部评级法体系建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 14:06 《中国金融》
-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杨凯生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是国际金融界普遍遵守的国际准则,是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最佳实践的全面总结。在监管部门的指引下,中国工商银行始终把实施新资本协议作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作为完善公司治理、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早在1999年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以来,工商银行就开始跟踪了解新协议修订进展情况,并成为监管部门的跨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工作小组最早成员之一,参加了巴塞尔委员会组织的全球QIS3测试。与此同时,工商银行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启动多项基础工作。2004年6月,新资本协议正式发布后,工商银行进一步加快了各项工作进程,确立2007年底达到内部评级法初级法要求的目标。 做好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各项基础工作 近年来,工商银行对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积极有序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为内部评级法的实施及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加强提供了重要保障。 建立组织领导体系。早在2003年工商银行就成立了内部评级法工程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挂帅,财务、信贷、科技、人事等相关部门参与,加强了对内部评级法实施的决策领导和组织筹划,同时成立了工程协调小组和办公室,集中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具体负责工程的推进实施。 建立内部评级的方法体系。在借鉴国内外先进评级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工商银行先后开发了一系列评级模型,客户评级覆盖了公司业务、金融同业业务、零售业务和主权等各类信用风险敞口。其中对公司业务和金融同业业务,工商银行根据行业、规模及风险特征,以评价客户偿债能力为中心,分别制定了工业、商业、房地产、专业外贸、教育、医疗、银行、保险、证券等评级模型。验证数据表明:公司法人客户评级模型的整体表现较好,最终评级结果的AR(准确率)值为0.55,接近国际先进银行对客户评级的区分准确率标准(0.5~0.7)。 建立内部评级的数据基础。2002年,工商银行实现了全行信贷数据的大集中和信贷业务的集中控制,丰富和完善了客户评级、授信、十二级分类、中长期债项评级等系统功能。2003年又投产了特别关注客户信息系统(CIIS)、个人信贷管理系统(PCM2003),进一步提高了信贷风险管理的效率,为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积累了充分的数据。目前,工商银行已电子存储全部信贷客户至少6年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全部交易数据以及完整评级数据,达到了内部评级法初级法5年数据积累的要求。 建立内部评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一是开发了客户评级系统,将评级方法和模型固化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了全行范围的客户评级、授信审批、贷后监测的全流程计算机管理。二是开发了企业财务报表虚假信息甄别系统,自动对财务报表进行形式性审查、勾稽关系审查、重要科目审查和财务报表异常情况审查,在评级前将虚假的财务信息进行过滤,力求客观反映客户的真实偿债能力。三是开发了抵(质)押物(权)价值评估管理系统,准确记录每个押品的产权、评估价值、变现价格、变现成本与变现时间等重要信息,奠定了准确计量债项评级违约损失率的数据基础。四是开发了行业分析信息系统,为进行地区和行业风险评级、组合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建立内部评级应用的制度基础。围绕标准化、集中化、独立性和问责制“四项原则”,建立健全了集体审议、前中后台分离、信贷审批人资格认定、分级分类授权管理制度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同时,稳步推进内部评级结果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目前,客户评级是工商银行信贷流程的第一道关,成为确定贷款额度、定价及审批权限的最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建立内部评级的人才队伍。每年定期培训各个层次的风险管理人员,促使各级行管理层和有关业务人员牢固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及时了解国际先进银行经验与技术,全面掌握风险识别和量化技能。工商银行还建立了信贷审批人、信用分析师、项目贷款评估委员、资产评估专家等资格的培训考试制度,培养了一支风险管理专家队伍。 实施内部评级法工程主要进展和成果 工商银行本着自主创新与借助外部咨询力量,以及与战略投资者在风险管理领域展开合作等相结合的原则,先后于2004年和2005年开展了内部评级法一期和二期工程,保证了项目的国际先进性与适合本行需要的有机统一。 内部评级法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实施总体情况。内部评级法一期工程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主要对工商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与新资本协议要求、国际先进银行水平之间差距进行了分析诊断,整体规划了工商银行未来完成公司治理和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环境和实施路线图,设计了过渡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达到最终目标环境所需完成的具体项目。 二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商业银行借款人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推进内部评级结果在非零售业务和零售业务方面的运用。 内部评级法工程实施的主要成效。内部评级法工程的实施使工商银行建立了由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组成的二维评级体系,初步实现了违约率(PD)和违约损失率 (LGD)的科学计量,为风险限额设定、贷款定价、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风险拨备、绩效考核等全过程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以说,工商银行1999年以来新增贷款不良率始终控制在2%以下这一国际良好水平,与这几年工商银行着力推进内部评级法工程的建设及其运用具有很大的关系。 在客户评级方面,工商银行借款人主体评级模型得到明显优化,评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一方面,重新构建了借款人主体评级模型的评价指标和权重,按照国际先进经验重新划分了标准值。同时,将历史数据分为建模样本、非建模样本、时间外预测样本并进行充分验证,以保证评级模型对不同样本的风险区分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细化了评级模型,覆盖了工商银行国内所有非零售业务的风险敞口。开发了对大中型企业法人客户的完全量化违约模型,实行了客户信用等级与违约概率的一一映射。同时,还在组合层面开发了行业和地区评级模型,为贷款集中度风险的防范打下坚实基础。 在债项评级方面,初步测算出了表内外每笔非零售信贷业务的违约损失率,测算出了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房地产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五大类十八个小类信贷产品平均违约损失率,测算出了不同种类抵押品在不同地区的回收率,准确揭示了各类信贷产品信用风险水平的序列和数量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统计分析和专家判断,建立了初步量化违约损失率的债项评级体系,实现了工商银行在风险计量方面的突破。 深化内部评级法的实施和应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工商银行在风险管理理念、技术、制度、流程等方面基本达到了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初级法的要求,但与高级法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损失数据的积累不够完整,时间上还不能满足7年的要求。二是在数据积累的基础上,需对评级模型和债项评级LGD量化模型进一步验证和校准。三是需要开发零售业务的审批和行为监控风险量化模型,同时按照资产池测算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四是需要加强内部评级成果在组合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针对这些差距,今后几年工商银行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快内部评级项目成果在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应用。今后两年工商银行将积极推进内部评级法二期工程的上线投产,发挥风险计量结果在风险管理全过程中的作用。 一是对评级授信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实现评级结果、授信额度的同步测算、同步审批,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 二是开发债项评级系统,在对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和每笔债项的违约损失率进行准确计量的基础上,计算每笔贷款对应的预期损失和经济资本,并结合资金成本、经营成本对每笔贷款进行合理定价,为信贷定价、审批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 三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实时对客户、债项、区域、行业的信用风险进行事前预警和监测,增强对信用风险的事前预警功能。 四是建立风险调整后的RAROC系统,2008年将着手建立风险调整后的RAROC 系统,实时计算每笔贷款和每个客户最近的预期损失与经济资本,从而准确分析每个信贷人员、每个信贷分支机构、每个业务品种、每个行业的风险调整后收益,为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提供支持。 推进零售内部评级项目,提高零售业务风险管理水平。计划开展涵盖各类零售银行业务的信用评分模型,开发各类零售贷款池风险要素计量模型。并且逐步推进零售信用评分模型等各项成果的上线应用,发挥模型在信贷审批、风险管理、收益计量、市场营销、贷款定价、报告体系、经济资本分配、准备金计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加快风险数据库建设,完善债项评级体系,为实施内部评级高级法打下基础。在初步债项评级体系投产后,工商银行将加快风险数据库建设,实现风险数据仓库的动态更新,进一步夯实内部评级体系的数据基础。同时,优化债项评级模型,开发组合风险管理模型,最终准确计量违约损失率,切实发挥内部评级体系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2007年完成市场风险管理的整体政策以及分项政策的制定工作;初步构建交易账户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及市场风险报告体系;完成主要市场风险计量模型的构建工作。力争2008年底正式使用风险价值VAR计量模型,达到巴塞尔市场风险补充协议要求的内部模型法项下相关参数计量以及应用的标准。 在操作风险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统一识别和分类工作,同时积累损失数据,为准确计量操作风险的损失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新资本协议代表了现代银行风险管理发展的方向。工商银行作为一家刚刚完成境内外公开发行上市的银行,将进一步深化内部评级法的实施和应用,以新资本协议要求和国际银行业的先进水平为标杆,从根本上提高全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步伐。-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