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解决贸易不平衡出路在于扩大内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 13:52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王晓欣

  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达1774.7亿美元,比2005年的1018.8亿美元增加755.9亿美元,增幅达74%。面对贸易顺差的高增长,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明确表态,贸易顺差过大既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也不利于对外经贸合作的持续发展,要把减少顺差作为今年外贸发展的头等大事抓好落实。

  巨额的贸易顺差见证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但贸易顺差高增长,也造成了一些不利局面。一是造成中国内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贸易顺差高增长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长过快,在逼迫商业银行增加信贷供给的同时,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二是加剧境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增大本外币政策协调难度,影响宏观调控效果;三是外汇储备激增,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推动境内房地产价格上涨及通胀上升;四是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失衡加剧易导致贸易争端升级,危害我国长远利益,并加大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压力。

  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缺口扩大催生经常项目失衡,外商直接投资、

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热钱大量流入又导致资本盈余,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处于“双顺差”的状态。可以说,中国经济问题主要不是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问题,而是内外失衡的结构性问题。

  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产业转移,尤其是制造业从其他地区向我国转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大力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加工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这样部分亚洲国家对美贸易顺差就转化为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另一方面,我国一般贸易的进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机电、原油、钢材,这些产品的进口主要用于投资,而目前投资正在逐步收紧,致使一般贸易的进口额在减少。商品的出口在加速增长,进口增长乏力,这必然致使我国一般贸易顺差不断增多。

  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储蓄高于投资,消费低于投资,内需不足。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减少顺差的重要性,努力减少贸易顺差,并以此为契机,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不可否认,在减少顺差的过程中,国内经济运行将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就业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些,这就需要采取扩大国内消费等措施,把减少顺差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07年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减少贸易顺差。应该说,在过去的2006年,一些政策的调整为今年的减少贸易顺差工作打下了部分基础。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一是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剑指外贸增长方式;二是

汇率政策的调整,人民币渐进升值,人民币对
美元汇率
屡创新高;三是“两税并轨”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取消针对FDI的超国民优惠政策,有益于间接减少贸易顺差,等等。2007年,为了减少贸易顺差,政府当应更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出口压力;努力扩大进口,优化出口结构;同时,还必须加快市场化进程,改变政府部门不当干预过多的现象。

  减少贸易顺差的最佳途径是鼓励扩大内需,内需对贸易平衡的影响,甚至远大于汇率的作用。在当前条件下,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政策工具刺激内需,是必要的政策选择。今年,政府应努力增加公共支出,以求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以及教育体系等。政府通过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增加财政投入,来降低民众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私人储蓄,并转化为实际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于内需的刺激,其效应会逐渐显现出来,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因减少顺差而产生的不利影响。扩大进口是双赢的举措,既能购买为中国发展所用的产品和技术,也能因此减少贸易顺差,有益于化解贸易摩擦。

  解决贸易顺差的高增长,并不是简单的加减,不是简单地减少出口,甚至不是简单地优化出口结构。只有通过扩大内需,才能够纠正内外需的失衡,根治顺差不断增长的现象;而只有不断扩大内需,我们的经济增长以及对外贸易,才会有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扩大内需的意义所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