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储蓄少增1125亿元 关注股市资金分流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01:08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宋焱

  “我的那几只股票今天又涨停啦!”,朋友小李满脸兴奋,逢人便要迫不及待地让大家分享她的喜悦。事实上,她从一个纯粹的“股盲”转变为一个彻底的“股迷”,也不过是去年的事。

  很显然,小李只是2006年在“牛市”财富效应“感召”下进入股市的众多股民的一个缩影。随着居民手头的闲钱源源不断地流向股票、基金等理财渠道时,一直高居不下的居民储蓄存款也在实现着向资本市场的逐步分流。

  日前,央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居民户存款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少增112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居民储蓄少增主要原因在于

股票市场的资金分流效应。

  事实上,居民储蓄分流入股市迹象从去年5月份已经开始显现。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比上月减少76亿元,出现2001年6月份以来的首次月度储蓄存款下降。

  分析储蓄减少的原因,央行表示,2006年5月份以来,由于股市行情看涨、成交量较大,分流了一部分居民储蓄存款,导致了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明显减缓。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居民储蓄存款流向资本市场是好事,这说明居民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渠道多元化程度增加了。此外,除了股市分流作用之外,实体经济投资与消费也是导致居民储蓄变动的两大因素。实际上,在我国目前的统计数据分类中,除了

证券投资外,实体经济投资对居民储蓄变动的影响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居民储蓄与非公有企业主存款在很多时候其实很难被清楚区分,在
宏观调控
紧缩、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非公有企业主只有以自有资金增加投入;居民消费与储蓄一直都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消费的持续增长,也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减缓储蓄增长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认为,股市分流储蓄将令中国的“高储蓄病”有所好转。长期以来,我国的高储蓄率一直受到多方诟病,16万亿元的巨额居民储蓄也被看作是“笼中虎”,其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引发人们担忧。为此,分流庞大的储蓄资金,应改变现有的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的格局,积极发展证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并借此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成为各方共识。而从目前的情况看,股市分流储蓄,正在令高储蓄病有好转迹象。他同时强调,根本医治中国的“高储蓄病”,关键还在于实现经济增长从投资增长模式向消费增长模式的转变。

  业内人士预测,2007年随着投资品种的丰富,居民储蓄减少的情况将得以延续。从目前情况来看,将储蓄资金转向证券投资,居民的资产配置偏好并未出现改变,甚至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据央行发布的去年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结构发生变化,基金成为居民家庭除储蓄存款外拥有最多的金融资产。在如何支出中,选择“购买股票和基金”的人数占比达18.5%,跃升至历史最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