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发改委提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勿忘就业优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01:37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郭晋晖 发自北京

  国家发改委就业与收入分配司在昨天公布的名为《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的报告中建议,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把就业增长作为重要的约束条件,对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影响的宏观政策和投资项目实行就业评估。

  这份报告也同时代表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农业部、民政部、人事部、统计局等部门的意见。这些部门一致认为,随着新增劳动力将达到峰值,劳动力总量继续增加,2006年中国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劳动力供大于求1400万人

  报告预测,今年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其中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约900万人,下岗人员460万人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0万人,按政策需在城镇安排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约300万人。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今年可增加就业岗位800万个左右,加上自然减员提供的就业岗位,预计今年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副司长王亚栋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虽然经过3年积极的就业政策改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已经大部分实现了再就业,但仍有一部分就业还不稳定,存在再次失业的风险。

  农民工就业规模加大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据农业部调查资料,2005年全国共有10824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上年增加564万人,是近五年来增长最快的年份。报告指出,2006年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这其中约有60%是农村新增劳动力,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需要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

    青年就业问题突出

  报告指出,2006年,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相对于广受社会关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处于政策边缘化状态的初、高中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矛盾更为突出。2006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初、高中阶段毕业生继续增加,总量达到480多万人。同时城镇还有200万左右的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处于失业(受登记制度限制,多数未登记)或半失业状态。

  “劳动力市场门槛较高,而他们普遍缺少职业技能,所以很难进入正规就业,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组织代表他们的权益来发出让政府听得到的声音,因此他们也难以得到直接的政策扶持,这部分人成为了劳动力市场真正的弱势群体。”劳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宾说。

  就业优先渐行渐近

  “制定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要在注重提高

竞争力的同时,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考虑,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王亚栋认为必须从这一条入手才能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将此称为“就业优先”的战略。

  “就业优先”被写入了这次报告中。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建立就业评估、监测和预警机制是报告提出的首要建议。

  报告指出,要落实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保持就业增长的原动力;建立

宏观调控政策的就业评估机制,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把就业增长作为重要的约束条件,对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影响的宏观政策和投资项目实行就业评估;建立行业就业预警和监测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结构调整和经济波动带来的就业风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