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关闭与真复产同登台 地方煤矿期待重见天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 11:34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熊学慧 就在国家安监总局说下一步对煤矿安全整治的工作重点放在“假撤资”等问题上时,记者发现,安监部门又将面临新的问题:有地方出现“假关闭”情况,而紧随其后的就是“真复产”。
“关而不闭” 自发生“8·7”矿难后,广东省在全省范围内对有安全隐患的煤矿实施了炸封及关闭等强制措施。梅州市自8月中旬至10月28日,先后5次发布关闭煤矿的公告。一些小煤窑及非法矿井被炸封或被强行关闭,但另一些煤矿却以各自的方式继续存在。 在国家安监总局公布对“官煤勾结”整治结果的10月31日当天,记者再次来到兴宁市。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当地还有煤矿在“阳奉阴违”,并加紧防御“工事”玩“假关闭”游戏。与发生矿难的大径里煤矿隔山相望的“东兴煤矿”早在8月底已被列入梅州市的第二批关闭名单之中,但该矿“关而不闭”。东兴煤矿的管理人员仍在值班,“地面设施”及厂房完好如初,没有要关闭的迹象。 梅州市政府发布的关闭公告说:“确定属于关闭的煤矿及矿井,各地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关闭的矿井实施停水停电、拆除电源及地面设施,并炸毁井筒,填平场地,恢复地表植被,安置、遣散被关闭煤矿的从业人员。”从这些要求来看,东兴煤矿显然没做到。 比东兴煤矿更大胆的是梅县玉西煤矿,玉西煤矿的矿主在梅州市政府多次公布关闭令后仍组织生产。据了解,在10月9日,玉西煤矿老板赶走派驻到该矿执行任务的安监人员,强逼41名矿工下井采煤。事发后,当地政府已对偷采煤的矿主进行了刑事拘留,当地镇级官员被免职。 期待“重生” 记者在梅州遇到的一件“新奇”事情能表现矿主们渴求利润的急切程度。有矿主竟表示,他可以向记者提供大量原煤,并能持续供应。 11月2日中午,记者以“佛山某造纸厂采购部经理”的身份与梅县发电厂附近的一煤矿负责人成功“接洽”上。该矿主告诉记者,“现在吨煤价是450元,如果加13%的增值税则要500元,热卡值高一些的煤要530元。”在矿主的授意下,矿区保安人员领着记者到矿井外查验煤质。记者发现,矿井外煤炭堆积如山。保安人员还拿着长杆小煤铲从头顶上方连接矿井的大煤斗里扒下几铲煤,说“上面还有”。 该矿销售部一名工作人员轻声告诉记者,矿内现有“两三万吨”。他们现在不愿将煤卖给附近的电厂,因为电厂是按合同价购煤,回款也很麻烦,而“零售”好处是售价高、回款快,他们更愿意与记者这样的人“做生意”。记者顺利从该矿取得煤炭样本,矿主希望记者能早日给予回复。矿主还表示,他有可能持续供煤,当地政府正在考虑让煤矿恢复生产。 可以售煤给记者的不止是这名矿主,在发生矿难的兴宁市黄槐镇附近,有人以吨煤500元的价格在等待买家。当地一名售煤人员说,这些煤是“本地煤”。至于这些矿主向记者出售的是存煤还是新挖出的原煤,记者则无从得知。但有一个情况记者已经了解到,梅州有不少矿主在投入巨资对煤矿进行改造后,他们时刻准备让矿工们重新下井——矿主们已迫不及待。只有将深埋的原煤挖出地面并兑换成货币,他们的日子才好过一些。 “复产”验收 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有矿主向记者透露说,一些没有被关闭的证照齐全的煤矿正准备复产,这几天会有结果。这一消息很快得到证实,记者到当地“年产煤能力高达几十万吨,矿区煤储量有几千万吨”的华银矿业进行查看时,该矿保安人员说,矿工们很快可以开工。华银矿业所在地的梅县丙村镇政府党政办公室负责人当天也向记者证实,煤矿复产验收工作是11月2日开始的,镇领导陪同复产验收人员已下到华银煤矿、梅华煤矿等企业。记者拨通华银矿业负责人的手机,试图了解更详细的复产计划,但未能如愿。 梅州市煤矿整治办公室副主任梁均章告诉记者,梅县先行开展煤矿复产验收工作,再将验收的情况上报梅州市煤矿整治办。梁均章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煤矿复产验收工作是按中央文件精神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开展的。而煤矿的复产工作需要通过验收后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才能进行。记者向广东省安监局相关部门咨询有关煤矿复产的具体要求,但一直未能得到答复。而广东省法制办早些时候就煤矿整顿问题进行解释时曾提到,“五证”齐全的煤矿企业在停产整顿之后,经考核验收合格的,可以继续保留。 据了解,全国共有8648座煤矿矿井因逾期没有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经审核不符合发证条件而被要求停产整顿,涉及25个省份。到年底前,整改不合格的煤矿将被取缔关闭。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已先行结束“关闭”计划,省内的三大产煤地已有韶关和清远两市宣布退出产煤市行列。梅州市对煤矿的整治也已经从第一步的“停产关闭”阶段迈入第二步的“复产验收”阶段。 广东省有关部门派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督查人员已进入当地煤矿开展最后的“复产”验收工作。一些有可能通过整改的企业正在抓紧最后的时机,正在着手实施“真复产”计划。而一些“假关闭”的企业也在翘首以待,他们相信其煤矿总有一天能“重见天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