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我国今年GDP增速仍有可能达9%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 09:37 南方日报

  今年GDP增速仍有可能达9% 

  成思危称,宏观调控的成绩不能估价过高

  核心提示

  为何不能对宏观调控的成绩过高估价——

  从深层次来看,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还是主要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的;

  尽管中央要求宏观调控要做到有保有压、尽量避免急刹车和一刀切,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确实存在一刀切和急刹车的现象,而且因此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

  17日—18日在京举行的第二届“

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对全年GDP增长作出了乐观的估计。他认为,由于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已达9.5%,即使下半年经济出现一些减速,全年的GDP增速仍有可能达9%。这个数字较之年初全国“两会”上所圈定的8%高出1个百分点。

  今年年中以来,关于我国经济冷热走势的辩论未曾停止,官员、专家、学者以及海外投行人士更是对我国未来经济走势作出了不尽相同的判断。

  上半年投资热没有明显降温

  “实施一年多来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宏观调控的成绩不能估价过高,因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现在并没有完全解决。”成思危说,一年多来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把住了土地和银行贷款两个闸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深层次来看,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还是主要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的。不过,近两年来,我国的投资弹性系数基本上是在0.3%左右,这说明投资对GDP拉动作用的效益减少。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今年年初向国务院提交的报告里提到,今年的GDP增长要达到8%,与此同时,投资要达到16%的增长目标。这意味着,我国从年初开始就在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把投资弹性系数从此前的3%左右提高到0.5%。

  “但是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效果不是非常地理想。”成思危指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应该是把投资热真正降下来,将新开工项目尽可能压缩,特别要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而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投资热也还没有明显降温。

  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了9.5%,而投资增加了25.3%,投资弹性系数还不到0.4%。基于这组数据,成思危说,“今年全年的投资增长率想要控制在16%是很困难的。”

  在国家严厉执行半年有余的宏观调控之后,为什么投资热还或明或暗地“四面出击”呢?

  成思危尖锐地指出,一方面,“由于各级政府追求GDP的内在的动力依然存在,而GDP增加最快的办法就是增加投资。”所以,尽管上面在严厉控制,但是投资还是在增长。

  另一方面,新建项目依然是不少地方投资饥渴症的主要来源。成思危说,目前很多地方政府还是热衷于搞新建项目,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的新建项目就达到91000个,比去年上半年还要多。

  不应压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谈到半年来我国在经济宏观调控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时,成思危认为,尽管中央要求宏观调控要做到有保有压、尽量避免急刹车和一刀切,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确实存在一刀切和急刹车的现象,而且因此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

  成思危指出,国家在宏观调控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好企业。他说,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如果这些微观细胞的生存状态不好,宏观经济的肌体便很难言及健康发展。

  “对于银行而言,要压的是把贷款用去做投资的长期贷款,而不要压企业短期需要的流动资金。如果银行严控企业短期经营所需要的流动资金,会造成大面积的对宏观经济不利的影响。”他指出,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债务和企业库存积压的情况都有所增加,企业亏损面也在扩大。

  发展重

化工业依然很有必要

  与宏观调控相关的另一个焦点话题是,今后我国应否该继续走重化工之路?一位出席本次论坛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我国正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重化工业仍有必要。

  对于学界争论颇多的这一话题,成思危此间也发表了与上述专家相近的见解。他说,“很多经济学家注意到爱尔兰是靠软件翻身的,并认为我们也可以走类似的轻型工业化道路,但我认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在其工业化中期还是要发展重化工业的。”

  “尽管我国在限制钢铁、有色金属,但是市场是最缺的还是一些石化产品、钢、铁、有色金属、电力、运输这些东西。”他说,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所表现出来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第二产业依然在加速发展。“结合有关数据我们不难看到,第二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所占份额达50%以上,而且第二产业的增速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都快。”

  “有人认为我国现在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我觉得这是一个事实,而且也是一个规律。”成思危诙谐地说,“最早是英国钢铁产量第一,然后美国钢铁产量第一,然后是日本钢铁产量第一,现在是我们钢铁产量第一,我相信过十几、二十年有可能是印度钢铁产量第一。”

  本报驻京记者 郑春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6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