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油价高企将拉低GDP增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9日 11:31 证券时报

    油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世界工业的血液,石油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石油价格的变化不同于一般商品,一般经济学中的价格与供求规律,在石油市场并不适用。由于国际经济秩序的短期差异性的存在,加之当前国际股市普遍处于较高水平,缺乏对于长期投资的吸引力,国际投资呈现短期化特征。国际投资短期化引起了一国货币与国际货币大幅的汇率波动,借助美元弱势,掀起原材料涨价浪潮,导致石油、黄金、铜、铝、钢铁价格全面上涨。

    一般说来,国际油价上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途径包括:(1)贸易损失。油价上涨通过贸易形式使石油进口国家的收入转移到了出口国家。(2)成本升高。由于生产成本因油价升高而升高,厂商将降低产量。供给减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3)价格波及效应。

    全球GDP将下降0.5-1%

    石油价格如果居高不下,势必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油价在一年内若上涨15美元,将使世界经济增长率减少1个百分点,相当于损失300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数字很可能被低估,因为油价飙升还会使消费者及企业信心大跌,重挫消费和投资,间接损失恐难以估量。

    从历史上来看,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曾经导致全球经济危机,1999-2000年油价高涨也是200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导火索。

    滞胀阴影成焦点

    物价上升、经济下滑的滞胀阴影正在扰乱经济,为经济调控增添了复杂性。油价上涨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果,一方面它会提高总体通货膨胀水平,而另一方面它又会抑制经济增长,从而使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受到抑制。实际上,中国国内更关心核心消费价格指数,这就使得油价对货币政策受到的影响比较复杂。如果油价今年长时间处于目前的价位,由于价格传导和带动作用,通胀压力肯定会大过去年。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欧洲、美国也都有物价继续上升的趋势,考虑美元偏弱仍将维持一段时间,中国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与此同时,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能源价格也同时上扬,水、电等调价也在所难免,这些因素与油价上扬共同作用,增加了物价压力。与此同时,如果采取一些紧缩措施,又可能会影响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油价对中国经的影响,将表现为:拉低GDP、助涨CPI。亚行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达每桶上涨20美元,中国GDP会减少1.5%,贸易差额占GDP的比重下降0.3%,消费物价上升0.9%。国际能源组织预计,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中国GDP增速将降低0.8个百分点,物价上升0.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测算,如每桶上涨10美元,持续一年的时间,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大约是0.3-0.4个百分点。

    中国政府已经表示,可能在未来适当改变人民币汇率政策。而汇率波动幅度的放宽,尤其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将给国内市场消化能源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胀压力提供新的契机。

    对世界贸易短期影响较小

    石油净进口国,由于油价高位运行,国际收支状况常会恶化,汇率受到下挫压力,汇率下挫使进口商品变得昂贵,而出口商品变得便宜,引起这些国家的实际收入下降。如果中央银行和政府货币政策不变,美元汇率可能上升,因为石油生产国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可能会增加。对于石油出口国来说,虽然油价上涨让这些国家增加了收入,但一段时间后,石油进口国的经济会出现衰退,对石油进口的需求也会降低。亚洲开发银行利用牛津宏观经济预测模型(OEF)的模拟结果显示,短期油价上涨对世界贸易的影响较小,原因是石油输出国将扩大从亚洲的非石油产品进口,从而抵消了油价上涨对亚洲外贸的影响。

    总的来说,油价上涨通过贸易形式使进口国家的收入转移到了出口国家。油价上涨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取决于石油成本在国民收入中占的比重,一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及最终用户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对石油的消费。

    对金融市场负面影响大

    油价上涨除了影响经济活动,影响公司利润,造成通货膨胀外,还会对金融市场也造成影响,特别是在股票价格、汇率以及政府融资上。国际金融市场会上调石油进口国的股票和债务估值,而对石油出口国的股票和债务估值则会下调。如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果政府继续对石油产品进行补贴,那么油价的上涨将使这些石油进口国的财政更加恶化。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补贴负担将加重,使政府预算平衡受到压力,增加了社会不稳定性。此外,石油危机还会带来公司和消费者信心下降,从而改变投资、储蓄和支出结构和水平,而如果石油进口国措施采取不得当,又将在中期放大这些负面后果。

    暂未影响我国经济基本面

    目前的高油价还不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构成这种增长的基本元素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增长的动力将长期存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GDP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