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呼和浩特冠名中国乳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8:08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记者何建华 呼和浩特报道

  8月29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的“中国乳都”接牌仪式上,土左旗沙尔乡的奶户杨银忠对CIEN记者说:“呼市被命名为‘中国乳都’后,奶农肯定是直接受益者。光明乳业、三元乳业都已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建起了生产基地。我相信,奶业的更快发展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呼市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奶农养牛会更神气。”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
冈说,“以产业龙头,带动整体发展是‘中国乳都’呼市的成功做法。

  此前的8月26日,在中国乳协十周年庆典上,

呼和浩特市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乳都”,隆重推出了自己新的城市名片。

  优先发展支柱产业

   在全国众多城市中,呼和浩特为何会获得“中国乳都”的称号?

  对此,呼和浩特市市长汤爱军说,得益于伊利、蒙牛两大乳业龙头,乳业已经成为呼和浩特的支柱产业。该产业为当地贡献了1/3的国民生产总值,行业同比连续数年冠绝全国37个大中城市之首。该市2004年奶牛存栏量50.8万头,鲜奶产量159万吨,人均鲜奶占有量达到746公斤,超过了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近一倍,在国内遥遥领先。

  据CIEN记者了解,早在千百年前,呼市一带就已经是重要的奶制品生产地和集散地;900多年前,这里的“酪巷”就以生产奶酪而远近闻名。

  在中国乳业的第一个全国性品牌——伊利诞生和壮大后,呼市相关产业焕发了全新的生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00年,呼市政府制定了以“奶业兴市”为主要的发展战略之后,伊利集团带动了一批业界新锐的崛起,奶业年增速超过50%;2002年左右,国家农业部在产业发展规划中把内蒙古自治区列入了奶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呼和浩特市领导正式提出打造“中国乳都”的口号,呼和浩特——“中国乳都”这张别具特色的名片慢慢成形。

  “中国乳都”成功经验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对CIEN记者说,“呼和浩特逐渐奠定乳都地位的经验,可以概括为:抓住历史机遇,发挥地域特点,发扬传统优势,培育产业龙头,带动整体发展,实现特色成功。”

  汤爱军对“中国乳都”的成功经验做了进一步的总结。他说,正是因为呼和浩特长期把乳业当作支柱产业发展,由于乳业是绿色环保产业,这促进了IT业、生物制药业在该市的生根并逐渐成为支柱产业。同时,电力、冶金业也在该市得到发展。他认为,以乳业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呼市把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依托伊利、蒙牛奈伦、华蒙金河、华欧淀粉等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大力调整种养结构,加快乳、肉、薯、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以奶牛养殖为主的农区畜牧业。去年,农民从畜牧业中得到的收入达2022元,其中直接来自奶业的收入达到1521元。

  他还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乳都提速。从2001年开始,呼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建设,拓展城市扩展空间,扩大城市容量,建成了区面积由2000年的83平方公里扩展为2004年的120平方公里。同时,坚持“大中小”协调发展的方针,依托旗县所在地加快发展小城镇,促进人口和产业和产业向城镇集中,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2004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1%。

  日前,呼市奶牛养殖已经遍布46个乡镇、195个行政村,成为全国8个敞开供应牛奶的城市之一。

  宋昆冈说,“以产业龙头,带动整体发展是‘中国乳都’呼市的成功做法。1993年,伊利公司改制成功。1999年牛根生和他的团队——蒙牛集团诞生。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成功上市,共发行

股票3.5亿元,募捐国际资本13.74亿港元,约折人民币14.56亿元。

  去年伊利实现销售收入87.3亿元,蒙牛实现销售收入72.1亿元,分别为全国同行业的第一、第二。龙头企业的带动为呼市发展奶牛业奠定了基础。中国乳协将“中国乳都”的称号授予呼市,是对呼市乳业的发展的充分肯定。”

  伊利集团董事长、总裁潘刚说,伴随内蒙乳业走向全国,更催生了呼市的相关产业走上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使呼和浩特成为中国乳业的“核心地带”。他说,“目前,呼和浩特市有近一万人从事饲料生产、兽药和牧业机械生产经营、印刷包装等行业,奶业带动了全市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

  “乳都”激励再跨越

  呼市汤爱军市长说,“发展乳业,奶源基地建设是重点,谁拥有优质高产的奶源基地,谁就能在市场经济之中占得先机。”

  内蒙古的牛奶好,源自于奶牛好、草料好。奶农称自己的奶牛是“喝着矿泉水、吃着中草药、产着优质奶的摇钱树”。而与此同时,在172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3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如按2亩地的玉米秸秆可为一头牛提供全年的饲料计算,现有的玉米地就可以养殖65万头,呼市去年的奶牛总头数为50.8万头;此外,随着100万亩人工牧场渐成气候,奶牛养殖还有大的发展空间。

  呼和浩特有充足的奶业人力资源。由于这里发展奶业的历史较早,几代人从事过奶牛养殖、加工的家庭不在少数,无论在养殖、加工还是在销售上,都为呼和浩特储备了国内任何城市都无法相比的人才资源。

  在呼和浩特,靠科学养奶牛而发家致富的大有人在,土左旗的兵州亥乡奶牛养殖基地,是伊利集团在呼和浩特开创性建设的第一个奶牛养殖小区;和林县、玉泉区等几乎所有的旗县区,都有自己的奶牛养殖样板区。毫不夸张地说,当地居民80%的经济来源,是维系在奶牛身上的。

  谈到呼市乳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时,汤爱军说:“我们的设想是:到2007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时,全市奶牛存栏达到100万头,鲜奶产量达到350万顿,实现全市农村人口人均1头奶牛;到2010年,全市鲜奶产量达到400万顿,成年母牛年单产量达到7吨以上,乳品企业销售总额达到500亿元。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