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 > 正文
 

磋商在技术层面打转 圆心锁定增幅与基准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07:00 第一财经日报

  专家认为,谈判早已经不是中美政府之间的博弈,而是纺织品制造业、进口商、零售商、棉花协会等多个利益体的较量

  本报记者 王羚 发自北京

  受国内媒体及纺织企业关注甚高的中美第三轮纺织品磋商被证实与前两轮磋商一样
,仍然是“技术层面”的磋商。国际贸易专家称,此轮谈判解决中美纺织品纠纷的看法似乎过于乐观,相关谈判可能还需深入进行。磋商仍是“技术层面”

  这轮谈判由美国贸易代表署主动发出磋商请求,再加上此前媒体报道中方由国际贸易谈判代表、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带队,业内对此次谈判给予了很高期望。

  事实上,此次谈判中方派出的首席代表是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孙继文,此外还包括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副司长赵宏以及谈判办其他工作人员。而美国方面则是由美国纺织品特别谈判代表DavidSpooner带队。

  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认为,考虑到参与此次磋商人士的级别,此次谈判仍在技术层面进行,很难取得人们期望的最终结果。

  美国纺织品及服装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服装和其他纺织品以货值计算,较上年同期跃升了58%,由79亿美元增加到124亿美元。而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价值8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6%。

  “即使考虑到中国纺织品以前受到的配额限制,这个增长依然是惊人的。再加上中国在入世时签订的纺织品相关条款,中国在谈判中无疑会处于劣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

  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在谈判之前发表声明,呼吁美国政府同中方达成“有效的一揽子协议”,建议涵盖目前已被业界提上“特保”黑名单的中国产品,以及今后将对美国市场构成“扰乱”的所有产品,并要求在2008年前将上述产品的年进口增幅设定为7.5%。

  而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介绍,就在中国代表团赴美之前,中国纺织业界已经向其转达了,希望能与美方达成协议让中方纺织品出口增幅能在15%以上的信息。

  除增幅之外,中美双方争执的焦点在于基准期的选定上。美方坚持将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定做基准期,计算增幅以此时间段内的出口为基数。中方则强调,2004年纺织品出口仍处于配额限制之下,不应以该年度为基准期,而应选择一个跨日历年度的时间段。比如中国和欧盟达成的谅解备忘录中将2004年4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定为基准期。多个利益体的博弈

  虽然坐在谈判桌前的是中美双方的政府官员,但这场谈判已经远不是两个政府的博弈,而是更多利益相关体的较量。

  除了中美双方的纺织品制造企业之外,拴在纺织品利益链上的还包括美国棉花生产商和纺织品进口商、零售商。一串数字可以看出他们现在的心情:2004年,美国的棉花有77亿美元出口到中国,占出口总数的56%,美国棉农因此增加了17%的播种面积。

  周世俭分析,这些棉花生产商很希望中美纺织品争端能够尽快“和平解决”,因为如果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长期受到限制,必然会影响对美国棉花的需求。

  纺织品进口商也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据美国媒体报道,一些进口商正在为把中国输美纺织品的增幅上限提高到20%甚至更多进行游说。

  中国纺织品的美国消费者或许是最大的利益相关群体。一项统计表明,如果美国开始对中国纺织品展开全面限制,美国消费者每年用于服装的支出将至少增加60亿美元。

  “谈判就是利益的博弈,看双方怎么出自己手里的牌。中美之间纺织品的较量还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周世俭说。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