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纺织品矛盾:特保成筹码凸现美方政治考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 09:2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 滕晓萌 北京报道 8月刚至,美国方面就传出令人惊讶的消息:8月1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宣布,将是否对中国产毛制男裤等6项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的最终决定期限推迟至8月31日,同时受理美纺织业界提交的袜子等5项中国产纺织品的特限申请。
为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崇泉不得不同时发表了两个内容看上去截然相反的声明:一方面赞赏美国政府落实十六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作出的慎重使用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的努力;一方面指责美国鼓励业界滥用特保条款,并且重申中国政府对此将保留在世贸组织框架下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纺织品成为筹码 这一矛盾的情形让中美纺织品问题的解决前景更加扑朔迷离,业界立刻对这一原因展开猜测,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这是美国的一种谈判策略,为的是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而联合证券分析师李鑫则表示,美中棉花贸易可能是美国推迟设限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激增的同时,对美国棉花的进口也在激增。从今年9月到2006年8月,中国预期进口大约300万吨棉花,其中从美国进口的数量约占70%左右。如果美国强行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美中棉花贸易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2003年11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部分纺织品实施临时配额管理,中国政府立刻作出回应,取消了一个赴美采购代表团的行程,而该代表团的原本计划中包括棉花大豆等采购计划。这和当时双方的其他贸易纠纷一起,让外界认为两国贸易大战一触即发。次年5月,中国副总理吴仪亲自赴美参加中美商贸联委会,才解决了中美间的贸易纠纷。 “美国政府出于形式考虑,只要企业提出的申请符合受理的要求,一般都会接受。”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赵玉敏对美国政府受理申请行为倒是不以为然,她更看重的是美国政府推迟设限的行为。由于纺织品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美国国内属于夕阳产业,并不受政府保护,所以她认为美国政府更加注重的是中国对于纺织品出口的依赖。 中国企业对于纺织品出口依赖的一个例子是,根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在他们调查的84种纺织品服装中,86.9%的商品供过于求。显然,大量的纺织品企业无法依靠国内市场生存。根据证券分析机构采集的信息,自从美欧设限以来,大量纺织品企业不得不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发,目前中国国内相关产品跌幅已达20%-30%。 因此赵玉敏认为,美国政府已经把纺织品作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筹码,希望以此换取其他方面的利益,如果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美国政府就会在纺织品政策上有所松动。因此美国政府此次推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也可视为对中美战略对话和中美在六方会谈中的良好合作的一种回应。 另一个关键时刻 目前看来,中美双方都希望可以通过协议解决纺织品问题,但是双方的期望显然差距很大:中国方面希望可以参照“中欧模式”,通过设定数量和增长额度来控制纺织品出口;而美国方面多次表态,希望可以与中国达成广泛的一揽子协议,但不可能接受中欧模式,尤其是坚决要求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必须持续到2008年而不是2007年。 有分析认为,美国商务部的决定与布什政府争取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在众议院通过有关。由于美国政府表示推迟的理由是要了解国内企业行业的意见,以便和中国展开一揽子协议的谈判,因此受到美国国内纺织品行业的欢迎。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商务部依然保持着与美国就纺织品问题的沟通,但是一位纺织品商会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双方政府的走向都引起了大量关注和猜测,所以在中美第三轮磋商展开之前,纺织行业内拥有官方或半官方背景的人都不会对此发表意见。 尽管大部分人都预测,中美就纺织品问题离最终达成协议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不太可能在今年底之前就出结果,但是赵玉敏依然给出了中美关系中的另外一个关键时刻:“9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时,或者中美关系中其他因素改善时,纺织品问题可能也会随之出现曙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