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非理性最旺盛的地方
一场小众的竞标,一次局部的拍卖,就试探出中国养老金和医疗险市场的本质:集体非理性杀价。(见《21世纪经济报道》8月4日文章《壳牌网上竞标记:中资保险5分钟杀价慌乱》)
尽管这场竞标规则有它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更不完美的是中国寿险公司的脆弱性。在竞标过程中,一开始还能守住行业的底线,在理性价格上浮动,仅仅5分钟的延时,就暴露了自己“拿单”渴望的无度,不顾一切地降低价格,打击对手,宁可忍受未来无常的高风险,也要遵循当下的“保费规模论”。这是一个怪圈,壳牌公司也着着实实见识到中国寿险公司的短期性。
话说开去,难道仅仅保险市场是这样吗?纵观中国其他行业,大多都存在这种非理性因素。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地方,也是集体非理性最旺盛的地方。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幼稚性,它只关注价格,还没有延续传统和建立行规。
(北京/杜广明)
“自由贸易圈运动”
读了贵报8月4日文章《EFTA欲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笔者认为,加入WTO后的中国一直都没有改变被发达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的尴尬。实际上,笔者发现,WTO之后,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圈运动风起云涌。拉美、东南亚、美墨加、非洲,都在极力打造区域经济圈。中国也在利用这一契机,竭力找到自己的位置,尽量进入其他的自由贸易圈之中。
笔者把中国的“自由贸易圈运动”分解为3个层级:一个是核心级。比如中国同香港和澳门的CEPA,以及中国同东盟打造的自由贸易圈。第二个是那些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典型代表是新西兰。当然,俄罗斯、澳大利亚、智利、南非,阿根廷和东欧的一些国家都属于这个层级。第三个是那些即将承认的,比如印度。
当然,我们应该知道,让欧盟、美国和日本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短期看,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中国的自由贸易圈行动就是要多结交经济互补型朋友,逐渐打开局面,将粗糙的WTO平等原则更加精细化、区域化。
(吉林/杨鹏)
以经济援助解决核问题
还需实施机制
最近,关于核问题的两则重大新闻出镜率甚高,一是围绕朝核问题的第四轮六方会谈;另一则是伊朗的核问题,伊朗宣布又要重启核活动的决定,伊朗和欧盟的谈判,又到了重要时刻。
这两个问题中,核心问题就是经济援助与核的关联,六方会谈中,相对于朝鲜弃核问题上的严重分歧,经济援助是一个比较可能达成文字框架的方面。伊朗的核问题,同样也与西方的经济援助紧密联系在一起。
目前,这两起与核问题有关的谈判,都还停留在原则问题的争执上,看起来还没有一个能够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其实,经济援助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机构或是实施机制来负责执行和监督,即使西方国家答应了,那又如何?还是有可能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只有当经济援助落到实处后,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生长出一些自己的力量,将全球化的利好真正内化为这些国家国民的福利,才能减少这些争吵。
(北京/余语)
|